冯钰, 郑彬茹, 张葆青
病例报告
小儿难辨梭菌腹泻中医治疗病例报道
冯钰,郑彬茹,张葆青
250014 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冯钰,郑彬茹);250000 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张葆青)
【关键词】难辨梭菌腹泻;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疳证;慢惊风;中医药疗法;儿童
腹泻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临床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甚至如水样为特征。重者久泻不愈易伤及他脏而出现他脏病症。难辨梭菌为一种革兰阳性厌氧菌,久用抗生素者,可使正常菌丛改变,难辨梭菌暴露、移居,引发腹泻[1]。吾师张葆青运用补脾、温阳、和中、化湿法治疗1例难辨梭菌腹泻合并营养不良、手足搐搦症患者,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病例
患儿男,2岁,2015年6月8日初诊。患儿4个月前因高热用抗生素治疗20 d时出现腹泻,腹泻未见好转,就诊于北京儿童医院,诊断为“难辨梭菌腹泻”。综合治疗2个月后,腹泻未见明显好转,并出现尿蛋白(+),出院在家调养,仍腹泻,遂来诊。时见:水样便,夹不消化食物,日4~5次,小便偏少;头面青筋暴露,眼睑水肿,烦躁,哭闹,易激惹,明显消瘦,腹胀,肌紧张,全身轻度水肿,下肢无力,纳少,小便调。查体:体质量10 kg,舌红苔薄白,腹部叩诊鼓音,移动性浊音(-)。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尿常规:尿蛋白(+)。中医诊断:(1)泄泻(脾肾两虚证);(2)疳证(疳肿胀);(3)慢惊风。西医诊断:(1)慢性腹泻;(2)轻度营养不良;(3)手足搐搦症。治以健脾温中,助运止泻。方选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茯苓各12 g;炒白术、炒薏苡仁、葛根各15 g;甘草、肉桂、炮姜、防风各6 g;补骨脂、白扁豆、炒白芍各9 g。6剂,日1剂,水煎服100 mL,饭前少量频服。
2015年6月15日二诊,大便稍稀,日4~5次,眼睑水肿,腹痛,腹胀,手指痉挛,纳眠一般,小便调。查体:舌红苔薄白,腹部叩诊鼓音,移动性浊音(-)。尿常规:尿蛋白(+)。上方去补骨脂加黄芪15 g、蝉蜕9 g、陈皮6 g。继服6剂。
2015年6月22日三诊,仍腹痛,肠鸣,腹泻,日2~3次,腹胀,余无明显不适,纳眠可,小便调。查体:舌红苔白,腹部叩诊鼓音,移动性浊音(-)。尿常规:尿蛋白(+)。方选玉屏风散合参苓白术散加减:黄芪、炒白术、葛根、炒薏苡仁各15 g;焦山楂、党参、白扁豆各12 g;蝉蜕、补骨脂各9 g;防风、炮姜、炙甘草各6 g。继服6剂。
2015年6月29日四诊,腹胀、腹痛减轻,精神明显好转,体质量增加500 g,眼睑无水肿,双下肢无水肿,纳眠可,大便不稀,日1~2次,小便调。查体:体质量10.5 kg舌红苔白略厚,腹部叩诊鼓音,无移动性浊音。尿常规:尿蛋白(-)。上方去焦山楂加延胡索、炒白芍各9 g。继服12剂。
2015年7月13日五诊,偶尔腹痛,大便略稀,日1次,肠鸣,纳眠可,小便调。查体:舌红苔薄白,腹部叩诊鼓音,无移动性浊音。尿常规:尿蛋白(-)。上方去炒白芍加香附、鸡内金各6 g。继服12剂。
2015年7月22日六诊,服药期间,因饮食不当,患儿自诉腹痛,下午甚,呕吐1次后腹痛减轻,腹中肠鸣,不喜揉按,大便略稀,日1次,纳眠可,小便调。查体:舌红苔薄白,腹部叩诊鼓音,无移动性浊音。尿常规:尿蛋白(-)。方选痛泻要方合玉屏风散加减:炒白芍、鸡内金、延胡索各9 g;焦山楂、炒白术、茯苓、黄芪各12 g;防风、炮姜、苍术、白豆蔻[后入]、炙甘草各6 g。继服12剂。1个月后随访,随访3个月,大便恢复正常,体质量增加4 kg。
2讨论
万全在《育婴家秘·五脏证治总论》中提出“五脏之中肝有余,脾常不足肾常虚”。小儿泄泻之因,以湿为主,泄泻病位,以脾为要。脾主运化,喜燥恶湿。湿邪困脾,脾运失职,致肠道功能失司而发生泄泻。加之小儿具有“稚阴稚阳”的生理特点,易发生传变。久泻不愈者易致疳证,脾虚肝旺者则易出现慢惊风证。西医学认为小儿消化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生长发育快胃肠道负担较重,机体防御功能差,婴幼儿肠道菌群尚未建立完全,抗生素使用不当极易引起肠道菌群紊乱而发生泄泻。
本病患儿因久用抗生素出现菌群失调导致泄泻。久泻不愈,损及肾阳,脾肾两虚不能制水故可见水肿。《素问·六节藏象论》曰:“肾者,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肾虚而失固摄,致精微外漏,故可见尿蛋白阳性;阳虚不能温煦筋脉,土虚木亢生风,则可出现手足抽搐烦躁等症状。从西医学的角度来看,该患儿由于高热予抗生素治疗的过程中,抗生素使肠道正常菌群失调,条件致病菌(如难辨梭菌)大量繁殖,出现腹泻[2]。治疗不彻底则迁延不愈而成慢性腹泻,长期腹泻患儿易出现营养不良并可合并低钙血症和低镁血症,症见手足痉挛和惊厥。
吾师结合患儿症状,辨证论治,选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方中党参、炒白术、茯苓、甘草有四君之义补益脾胃;葛根升发清阳,鼓舞脾胃清阳之气上升而止泻;《得配本草》曰:“炮姜守而不走,燥脾胃之寒湿”,故用炮姜可增强温中止泻之功;肉桂归肾脾心经,可补火助阳温肾;《本草经疏》曰:“补骨脂,能暖水脏,阴中生阳,壮火益土之要药也。”可壮肾阳、暖脾阳以止泻[3];炒薏苡仁、白扁豆功能补脾化湿以消肿止泻;“风能胜湿”,防风又可振兴脾气以止泻[4];炒白芍归肝脾两经,可柔肝止痛,与防风合用有调理肝脾,可治疗土虚木亢而生风;甘草调和诸药。二诊,患儿仍腹泻、眼睑水肿、手抽搐,故加黄芪健脾益气、升阳止泻;陈皮理气健脾,蝉蜕祛风止痉。三诊,患儿腹泻次数较前减少,仍有腹痛、腹胀、肠鸣,尿蛋白阳性,已无抽搐症状,方选玉屏风散合参苓白术散加炮姜温中止泻、补骨脂温肾止泻、葛根升阳止泻,焦山楂、炒麦芽消食和胃,蝉蜕疏肝,全方共奏益气健脾、助阳止泻之功。玉屏风散益气固涩,司肠道之开合,对肠道功能紊乱所致慢性腹泻尤为有效[5]。参苓白术散益气健脾、渗湿和胃,有实验表明其可明显减少脾虚大鼠和腹泻小鼠腹泻次数及腹泻量[6]。且现代药理证明玉屏风散和参苓白术散均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7-8]。四诊,患儿腹胀、腹痛明显,大便不稀,次数减少,尿蛋白阳性,上方去焦山楂加延胡索、炒白芍缓肝止痛。五诊,患儿腹痛,大便略稀,尿蛋白阴性,上方去炒白芍加香附疏肝止痛,鸡内金和胃涩肠止泻。六诊,患儿进食不当又发腹痛,呕吐后腹痛减轻,腹中肠鸣,大便略稀,尿蛋白阴性。方选痛泻要方合玉屏风散加减。方中白术苦温,补脾燥湿以治虚土;白芍酸寒,柔肝缓急止痛;防风与术、芍相伍辛散肝郁,香舒脾气,燥湿以助止泻之功;又合黄芪以玉屏风散之意以补气固表;加化湿和胃、温中止痛之品;全方功可补脾柔肝、化湿和胃、渗湿止泻,继服12剂后,病告痊愈。本例吾师辨证准确,用药切中病机,加之患儿配合,坚持服药,故疗效满意。
难辨梭菌是一种厌氧菌,正常情况下少量存在于肠道正常菌群中。小儿肠黏膜的免疫防御反应及口服耐受机制均不完善,长期应用抗生素极易破坏肠道细菌的生态平衡,使难辨梭菌暴露、移居引发泄泻。难辨梭菌腹泻属祖国医学“泄泻”范畴,常属“脾肾阳虚证”“脾阳虚证”与长期应用苦寒败胃之抗生素有关。泄泻日久,正气虚衰,脾肾阳虚,脾虚不能抑肝,出现疳肿胀、慢惊风等证。治疗以健脾温阳、和中化湿、助运止泻为重点,在此基础上温中和胃、缓肝止痛、益肾充元标本同治。常用药物诸如党参、茯苓、白术、白扁豆、薏苡仁等可健脾助运,祛湿止泻;若阳虚腹痛则加补骨脂、肉桂、炮姜等温阳止痛;若食积胃脘则加山楂、炒麦芽等消食和胃;若手足搐搦则加白芍、蝉蜕、防风等柔肝祛风。同时合理调整患儿饮食,加强调护,有助于病情恢复。总之,中医强调从整体辨证论治,固护正气、调理脾胃的同时随症加减治疗相应病证,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参考文献
[1]池肇春.难辨梭菌感染进展[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3 12(5):494-496.
[2]姚芳.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7,14(7):7-8.
[3]高学敏,张廷模,张俊荣.中药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309-448.
[4]陈倩,胡思源.陈宝义教授运用七味白术散治疗小儿腹泻经验[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31(5):3-4.
[5]辛占军,赵永军.玉屏风散合四逆散治疗肠菌群失调性腹泻22例[J].现代中医药,2003,6(4):39.
[6]张仲林,钟玲,臧志和,等.参苓白术散对动物胃肠动力影响的实验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12):3151-3152.
[7]赵红晔,徐启华,王月飞,等.玉屏风散生物转化液对免疫抑制小鼠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医药学报,2010,38(5):26-29.
[8]李晓冰,崔利宏,陈玉龙,等.参苓白术散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道调节性 T 细胞免疫调节作用[J].中成药,2014,36(6):1295-1297.
(本文编辑:张小冬)
作者简介:冯钰(1991-),女,山东中医药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小儿呼吸系统及神经系统疾病诊疗 通讯作者:张葆青,E-mail:baoqing09009@yahoo.com.cn
doi:10.3969/j.issn.1674-3865.2016.03.043
【中图分类号】R725.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3865(2016)03-0369-02
(收稿日期:2015-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