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合治法治疗婴幼儿哮喘

2016-01-24 02:28:08杨玉良刁本恕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婴幼儿哮喘

杨玉良, 刁本恕

642150 四川 内江,四川省隆昌县金鹅镇顺泰和诊所



临证心得

内外合治法治疗婴幼儿哮喘

杨玉良,刁本恕

642150 四川 内江,四川省隆昌县金鹅镇顺泰和诊所

【摘要】全国名老中医刁本恕运用中医内外合治治疗婴幼儿哮喘,为其临床近五十年经验集锦,刁主任认为急性期以宣肺化痰为主,健脾和胃为辅;缓解期以健脾、运脾化痰为大法,培土生金,假以时日肺气增强,卫外之力恢复,使哮喘终获痊愈。验之临床,疗效显著,且无明显毒副反应。

【关键词】哮喘;内外合治;名老中医;刁本恕;婴幼儿

刁本恕主任医师乃已故全国名老中医、著名儿科专家王静安的学术经验继承人,执医五十余年,现为全国名老中医,成都市十大名中医。刁主任在五十余年的行医生涯中,虚心好学,勤于临证,日诊一百余人,善用内外合治治疗临床各类疑难杂症,疗效显著,笔者有幸拜他为师,随其临证,亲眼目睹诸多哮喘患儿,在老师的悉心诊治之下,应手而愈,现将其经验整理如下,以飨同道。

小儿哮喘既是常见病,多发病,又是顽固的难治之症。临床上以支气管哮喘和喘息性支气管炎为多见。清·陈复正《幼幼集成》谓:“哮者,喉中如拽锯,若水鸡声者是也;喘者,气促而连属,不能以息者是也。凡吼如水鸡声者为实,喉如鼾声者为虚,有因外感而得者,必恶寒发热,面赤唇红,鼻息不利,清便自调,有因热而得者,必口燥咽干,大小便不利,有因宿食而得者,必痰唌壅盛,喘息有声[1]。”《诸病源候论》也指出本病为:“痰气相击,随嗽动息,呼呷有声[2]。”

王静安主任医师认为哮喘的病位在肺,主要病因为痰为热,其发病机制主要在于痰热久伏,遇到诱因,一触即发,反复不已。发作时,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结,阻塞气道,肺管因而狭窄,气机升降不利,以致呼吸困难,气息急促[3]。沪上儿科大家董廷瑶也认为小儿哮喘的发生和发作,“主要是痰浊阻塞气道,肺气壅遏不宣,清肃之令失常,致气痰相搏,肺气上逆[4]。”刁主任认为小儿有其特殊的生理特点,肺脏娇嫩,脾常不足,肾常虚,因此易感寒热之气,致肺失宣降,痰阻气道,发为哮喘。小儿脾本不足,而现在家长则多溺爱,肉类、零食,冷饮等放任食用,伤及中阳,致痰浊内生,上贮于肺。小儿乃稚阴稚阳之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随着西医药的介入,家长多嫌麻烦,一遇伤风感冒打针输液急求速效,抗生素、激素随意滥用,克伐小儿生生之气,导致肾气愈加虚弱影响患儿抗病能力。诚如《赤水玄珠》言:“有自童幼时,被酸咸之味,或伤脾,或呛肺,以致痰积气道,积久生热,妨碍升降而成哮证,一遇风寒即发[5]。”所以治疗当遵循小儿生理特点,注重季节、节气变换对患儿的影响,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发作期以宣肺涤痰为主,缓解期以运脾化痰,培补肾气,增强患儿体质为切入点,以求治愈。此如明代儿科名家薛铠所著《保婴撮要》中言:“若已发则散邪为主,未发则补脾为主[6]。”

1发作期

以清热宣肺涤痰健脾为大法,并结合外治,自拟定喘汤治疗。

1.1定喘汤方药:荆芥、苏叶、炙麻绒、桔梗、炒葶苈子各10 g,水苇根30 g,橘络、炙旋复花、炙百部、制款冬花、炒苏子、黄芩、炒山楂、炒神曲各15 g,黄连3 g。加减:咽痛,扁桃体红肿加银花15 g,梅花10 g,射干6 g;便秘加大海10 g,瓜蒌仁15 g;腹胀,纳差加枳壳10 g,陈皮3 g,炒稻芽、炒麦芽各30 g;发热加石膏15 g,知母、柴胡各10 g;咽痒加僵蚕6 g,蝉衣15 g;苔腻加木通6 g,滑石30 g或薏苡仁30 g,杏仁10 g,冬瓜仁30 g;痰黏难咳加白芥子、莱菔子各15 g;久咳不愈加川贝6 g,浙贝9 g。

1.2外洗方温经散寒汤加减;方药:麻黄、桂枝、细辛、陈艾、石菖蒲、紫苏、荆芥各30 g;加减:喘甚加当归、川芎、桃仁、杏仁各30 g;畏风加黄芪、白术、防风、荠菜、排风藤各30 g;恶寒加羌活、独活各15 g;发热加青蒿50 g,知母、柴胡、党参各30 g,寒水石100 g;用法:加姜葱各四两,熬开半小时,适温时洗浴。

1.3自制清咽贴、祛痰平喘贴、健脾贴,穴位敷贴一般选天突穴、定喘穴、神阙穴、中脘穴等,每日或隔日1次,3次1个疗程。

1.4耳穴选肺、气管、咽部、脾、胃、定喘等用王不留行压籽每日或隔日1次,3次1个疗程。

1.5小儿推拿令患儿卧于诊断床或父母双腿上,医者凝神聚气于指掌,用单侧或双侧手掌根着力,由上而下推拿患儿腹部之膻中、上脘、中脘、建里、下脘等穴,连续49次,然后再由上而下推按患儿背部之膈俞、脾俞、胃俞、三焦俞等穴,连续64次,以条畅气机,消积导滞,通经活络,调和气血。

1.6典型病例黄某,女,3岁,2012年11月23日初诊。患儿咽痒、咳喘、气紧1 d,痰黏色黄,腹胀纳差,舌质红,苔黄厚腻,指纹紫达气关。辨证:风热犯表,痰阻肺络;治以清热宣肺涤痰和胃。方药:荆芥、苏叶、炙麻绒、桔梗、炒葶苈子、川木通、枳壳各10 g,蝉衣、黄芩、橘络、炙旋复花、炙百部、制款冬花、炒苏子、炒白芥子、炒莱菔子各15 g,黄连3 g,水苇根、滑石、炒二芽各30 g,2剂,水煎服。外洗方:麻黄、桂枝、细辛、陈艾、菖蒲、紫苏、荆芥、当归、川芎、桃仁、杏仁各30 g,1剂;加姜葱各四两熬水外洗,严禁口服。穴贴:神阙(健脾)、天突(定喘)。耳针:肺、气管、咽部。

2012年11月27日二诊。患儿咳喘、气紧好转,痰量减少,纳差,大便干,舌质红,苔略黄腻,指纹淡,退至风关。仍以清热宣肺涤痰为主,佐以健脾。方药:荆芥、苏叶、炙麻绒、桔梗、炒葶苈子、枳壳各10 g,蝉衣、橘络、炙旋复花、炙百部、炙款冬花、炒苏子、炒白芥子、炒莱菔子、大海、瓜蒌仁、炒楂曲各15 g,水苇根、炒二芽各30 g,黄连3 g,黄芩9 g。穴贴:神阙(健脾)、中脘(行气消胀)。耳针:肺、气管、咽部。

2012年12月1日三诊。患儿咳嗽,气紧已愈,痰少色白,纳差,以运脾化痰汤继续治疗,巩固疗效,嘱其注意饮食,节气前后药浴,以防风寒外侵,同时服健脾开胃汤,健脾和胃,增强体质。

2缓解期

多表现为食欲不振,多汗,气候失常时易感冒等,正虚痰伏为此阶段的主要矛盾,《证治准绳·喘》言:“肺虚则少气而喘”[7]。刁本恕主任医师认为脾胃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小儿肺气不足,当以培土生金之法,此时必须以健脾、运脾为大法,方能祛除病因,达到根治目的,自拟运脾化痰汤加减,结合外治,内外并施,以期根治。

2.1运脾化痰汤方药:苏梗、藿香、白豆蔻、半夏曲各10 g,茯苓、炒鸡内金、炒二芽各30 g,陈皮、砂仁3 g,炒楂曲、橘络、炙百部、炙款冬花、炙旋复花各15 g,草果6 g。加减:面色白光白,易感冒加黄芪、防风、炒白术各10 g,南沙参15 g,荠菜30 g;夜间多汗易惊加龙骨、牡蛎各30 g;舌苔花剥加山药15 g,扁豆、莲米各10 g;心烦小便黄加黄连、焦栀子各3 g,川木通、连翘各10 g,淡竹叶6 g;痰多而黏加炒苏子、炒白芥子、炒莱菔子各15 g。

2.2健脾开胃汤培土生金。方药:川明参、北沙参、莲米、芡实、扁豆、山楂各15 g,山药、薏苡仁各30 g,白豆蔻10 g,炖鸭胗2个,瘦肉半斤,炖2个小时喝汤,每日2次。

2.3益气防感汤外洗在农历节气前3天进行洗浴,连洗3 d。方药:黄芪、白术、防风、荠菜、排风藤、陈艾、石菖蒲、紫苏、荆芥、青蛙草、徐长卿、蛇倒退各30 g,加姜葱各二两熬水外洗,严禁口服。

2.4自制健脾贴、行气消胀贴、祛痰定喘贴选神阙、中脘、天突、定喘等穴贴敷,每日或隔日1次,3次1个疗程。

2.5耳针在耳穴肝、胆、脾、胃、肺、气管、咽部用王不留行压籽,每日或隔日1次,3次1个疗程。

2.6自制钟罩灸(已获专利)灸(上、中、下)脘或关元、气海、中极或肾俞、命门、八髎以助脾胃运化,培补元气,增强患儿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每日或隔日1次,3次1个疗程。

2.7小儿推拿同发作期方法。

2.8典型病例患儿刘某,男,3岁,2012年5月16日初诊。素患哮喘,经治疗月余,咳喘已控制,现面色白光白,易感冒,痰少色白,呕吐,纳差,大便稀溏,舌质淡,苔白稍腻,指纹淡滞。综观诸症,乃脾虚不运,痰湿阻滞中焦,卫气不足之症,予以健脾化痰和胃,内外合治。方药:半夏曲、苏梗、藿香、豆蔻各10 g,陈皮3 g,竹茹12 g,橘络、炙旋复花、炙款冬花、炙百部、炒楂曲、炒二芽、炒鸡内金各30 g,2剂,水煎服。钟罩灸(上、中、下)脘。穴贴:神阙(健脾)、中脘(行气消胀)。耳针:肝、胆、脾、胃、肺、气管、咽部。小儿推拿同前。

2012年5月21日二诊。患儿服药后呕吐已止,纳差好转,面色仍白,大便稀溏,指纹淡,予以运脾和胃化痰。运脾化痰汤加减:苏梗、藿香、白豆蔻、黄芪、炒白术各10 g,茯苓、炒二芽、炒鸡内金各30 g,陈皮、砂仁各3 g,炒楂曲、南沙参各15 g,草果6 g。穴贴:神阙(健脾)、中脘(行气消胀)。耳针:肝、胆、脾、胃、肺、气管、咽部。小儿推拿同前。

2012年5月26日三诊。患儿面色白,纳可,大便稍稀,指纹淡,继以运脾化痰,内服运脾化痰汤加减,健脾开胃汤炖服,益气防感汤外洗,穴贴、耳针同前,如是经调治两月余,随访未再复发。

3讨论

现在国内外的学者普遍认为,哮喘是一种慢性变态反应性气道炎症性疾病[8],而小儿哮喘尤为临床上的难治之症,单纯口服用药效果不是十分理想,疗程较长,而刁主任继承王静安国医大师经验,结合五十余年的临床探索,摸索出一套多联疗法,根据患儿病情,酌情选用可迅速控制发作,只要家长配合治疗,则会使患儿慢慢减少发作次数直至不发作,而获痊愈,大大缩短了疗程。但家长应注意对患儿的饮食、情绪等护理,尽量不吃零食,在发作期间应控制肉类。如王伯岳所著《中医儿科临床浅解·小儿哮喘》亦指出“饮食,应当是以素食为主,多吃蔬菜,少吃油腻。加上注意卫生,加强锻炼,药物才能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9]。”再者培养小孩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不娇生惯养,同时在农历的节气前后进行药浴、食疗以培补患儿元气,增强患儿适应环境的能力。只要家长能遵医嘱,积极配合治疗,则哮喘患儿可迅速治愈。

参考文献

[1]清·陈复正.幼幼集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03-104.

[2]巢元方.诸病源候论[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78-79.

[3]王静安.王静安临证精要[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22-23.

[4]董廷瑶.幼科刍言[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70.

[5]孙一奎.赤水玄珠[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132.

[6]薛铠.保婴撮要[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4:45-46.

[7]王肯堂.证治准绳[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102.

[8]戴家熊,鲍一笑,韩连书.小儿哮喘[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教育出版社,2006:1.

[9]王伯岳.中医儿科临床浅解[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4.

(本文编辑:刘颖)

Treatment of infant asthma with internal and external TCM therapy

YANGYuliang,DIAOBensu.

ShunTaiHeClinicinJin'eTownofLongchangCounty,Neijiang642150,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professor Dr. Diao Bensu's clinical experience in the treatment of infant asthma with internal and external TCM therapy.To ventilate the lung and dissipate phlegm and invigorate the spleen and stomach is the main way in acute phase.Remission stage treatment should be to invigorate spleen and remove phlem.Its significant curative effect has been verified by clinical tests,and it has few toxic side effects.

【Keywords】Asthma;Internal and external TCM therapy;Famous TCM physician;Diao Bensu;Infant

作者简介:杨玉良(1975-),男,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小儿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 通讯作者:杨玉良,E-mail:1420371376@qq.com

doi:10.3969/j.issn.1674-3865.2016.01.039

【中图分类号】R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865(2016)01-0107-03

(收稿日期:2015-08-03)

猜你喜欢
婴幼儿哮喘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保健医苑(2022年1期)2022-08-30 08:40:04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上)
中老年保健(2021年5期)2021-08-24 07:06:38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中老年保健(2021年6期)2021-08-24 06:53:48
护理婴幼儿五不宜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华人时刊(2019年23期)2019-05-21 03:31:38
图解婴幼儿窒息紧急处理
健康管理(2017年4期)2017-05-20 08:17:06
逆境商 从婴幼儿开始培养
妈妈宝宝(2017年4期)2017-02-25 07:00:48
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腹泻的临床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哮喘32例
隔姜灸治疗婴幼儿呕吐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