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荣
津梁寺位于宾川县境内。那天,我们从大营镇排营村委会后甸头坡的凤太路出发,往东南方向一条山路而上,车子颠簸得很厉害,但沿途大片大片的果园,景色真美,加上一路的山花烂漫,简直让人不时发出“啧啧”的赞美之声。甸头坡是宾川与大理交界处的一个大山坡,每当冬去春来,整个甸头坡上,桃树梨树花开,满山遍野开始泛绿,成为一幅美不胜收、赏心悦目的自然画卷。当你乘车来到甸头坡,稍稍留意的人,抬头往车窗外一看,一园园桃花粉红漂亮,一片片梨花洁白如雪,加上其它山花的争奇斗艳,甸头坡便成了花的海洋,仿佛穿上了一件件崭新的花衣裳,非常引人注目。桃花粉嘟嘟红艳艳的,梨花白净净素淡淡的,野花五颜六色鲜亮亮的。在春回大地、万紫千红的氛围里,如果停车驻足观赏,会让人进入一个山花烂漫的世界里,不仅嗅到了花的馨香,而且仿佛听到了花的言语,真正感觉到人的身心都和大自然融为一体了。
经过山花烂漫的甸头坡,便看到了引洱入宾工程。引洱入宾工程是国家重点工程,是宾川人民几百年来梦寐以求的夙愿。1987年开工,1994年建成通水。7749米长的引洱人宾隧洞就是通过甸头坡的。为了建好此项工程,多少人付出了心血和汗水,其中有11位外籍工人就在隧洞的建设中牺牲了。在引洱人宾的出水口,建有11位烈士的纪念碑,自然成为了当地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烈士永垂不朽,人们永远怀念他们。站在巍巍的甸头坡山顶,让人感慨万千。举目向西,远处,苍山洱海相依相融,山情水意让人浮想联翩;近处,滇西水泥厂的建筑群,展现着现代工业的气息。抬头望北,遥远的鸡足山顶峰上的楞严塔时隐时现。不远处,俏美的奶尖山轮廓分明。俯视山下的排营坝子,村庄错落有致,田园阡陌,一片片充满希望的田野尽收眼底。
在思绪万千的遐想中,车子终于在高山垭口停下来,因为车子不能再往前面开了。我们步行往东面走时,山路延伸在密密的树林之中。神奇的是,我们听到的鸟语欢歌竟然与鸡足山上的几乎一致,特别是那叫声清脆的“洗洗手烧香,洗洗手烧香”的烧香雀和“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念佛鸟,让人感觉到进入的仿佛就是鸡足山。继续朝津梁寺方向,路上坡度反而渐渐地降了下来。当我们正陶醉于鸟语声声中的山林美景之时,走在前面的人说到津梁寺了。
在《宾川县志》上记载,津梁寺建于南诏时期,为宾川早期古寺之一,当时也是属于鸡足山的管辖范围。关于津梁寺的来历,根据《人文宾川》史料记载和传说是这样讲的。在唐玄宗开元时期,蒙舍诏在唐王朝的支持下,削平了五诏,建立了以乌蛮和白蛮为主的少数民族地方政权——南诏。当南诏统一了洱海地区后,建都太和城,并受到大唐王朝的册封。当时有一个僧人名为雷音,他为了弘扬佛法而迎合南诏王室,以感蒙氏统一六诏,开化万民为由,发愿建一寺院以彰蒙氏之功德。后来,得到了南诏王室的支持,邀请到了住在大理感通寺的赵之飞等人到洱海东岸选择建寺院的地址。经过长时间四处察看之后都不如意。当他们来到排营坝时,见高山挺拔俊秀,而且西北方向成“令”字形状,仿佛集苍洱之灵气,聚日月之精华;再看看山的余脉,好像犀牛望月;令山对面的小山似凤凰展翅翘首迎东方日出,山下有三股清泉流出。雷音真是喜出望外,脱口就说:“丹凤朝阳三滴水,”面向令山的赵之飞随即应道:“犀牛望月令字山。”雷音决定建寺于妙高峰下令字之巅。在南诏王室的资助下,经多方化缘筹措,历经六年,寺宇终于建成了。由于寺院处于古木参天、流水潺潺之中,加之寺左边又出了一股沁人心脾的甘泉,气候十分清凉,于是取名津梁寺。意思是玉露生津于山梁之下的宝地,也有取天之津、地之梁的涵意。后来,到南诏末年,郑氏取代了蒙氏。萂村的杨干贞又扶赵氏取代郑氏,后杨干真废赵善政自立为王,号大义宁国。通海节度使段思平因对杨干贞专权不满,有一次被杨干贞通缉追杀,偷渡洱海到排营坝子,晚上逃跑到津梁寺,躲避了好多天,在寺僧的带领下,避开红岩定西岭和永福哨关口,从杨柳村、乌龙坝进入祥云和前来接应的弟弟段思胄、军师董迦罗会合。然后迅速赶回滇东南,联合了三十七蛮部在曲靖会盟誓师,率兵讨伐杨干贞。段思平攻克,杀了杨干贞。这些传说,如今在排营和萂村地区还能听得到。到大理国时期,国主对津梁寺恩宠有加,不时加以修缮,香火不断,寺院辉煌。一直至明万历年间,鸡足山寂光寺兴然和尚带徒弟如柏来到津梁寺,重振津梁寺。但从天启后期到崇祯年间,津梁寺衰落。清朝,民国时期津梁寺又兴又衰,直到上世纪60年代初,津梁寺还保存得基本完整,到70年代后津梁寺被毁。津梁寺的最后一个和尚叫月空。
当我们拨开层层树丛竹林,踏进津梁寺时,看到的已经是残垣断壁的废墟了。不过,如果细细观察,就会发现,从津梁寺遗址看,整座寺院的气势非常雄伟,坐南向北,面向的是鸡足山方向,与鸡足山顶峰遥遥相望。从一堵堵残墙上,仍然可以联想到寺院原来的风骨;从一节节朽木上,仍然可以想象房屋的流光溢彩:从一块块古砖头上,可以看出寺院年代的久远:从那些残垣断壁上,可遥想当年僧人在禅房里读经念佛的情景,还会自然想到当年“名士高僧共一楼”的高雅景致。目睹大殿的遗迹,把人的思绪带到了一座佛像庄严、香火升腾的寺院中,让人怀旧怀古,惋惜感慨津梁寺的远去。
幸好津梁寺的大部分树木被保护下来了。院里的两棵刺柏枝树,仍然茂盛地生长着,据说就是开山祖师雷音所种的,仿佛是津梁寺的化身,让人驻足观赏,久久不想离去。津梁寺的碑记有幸存了下来,已经被好心人把字面扑在下方,不让人损坏。期盼着有人来抢救这一佛教文化的历史真迹,同时也希望有朝一日能够看到恢复重光的津梁寺。
津梁寺几度兴衰,如今只剩仅存的遗址了。随着岁月的流逝,时代的变迁,津梁寺已经成为一段历史,尤其是一段佛教文化的历史。“劝恶从善”、“因果报应”可以体现佛教文化的一些精神。佛教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当汲取佛教中的积极因素,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寻找津梁寺,了解了这座千年古寺的历史。夕阳西下,我们身上已有了些寒意。再回顾一番津梁寺,我才发现津梁寺所在的位置很特别,恰好在一个臂弯里,仿佛坐在一把神椅上,真可谓,古木参天,林深谷幽,清泉长流,空山鸟语,如诗如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