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倩 李 芝
分娩是一种持久而强烈的应激源,会使产妇发生一系列的心理及生理上的应激反应。若临床医师未能对产妇进行恰当的处理,则会加重其心理及生理反应[1]。第一产程是指产妇发生规律的宫缩至宫口开全的过程,分为潜伏期和活跃期。产妇在第一产程出现产程异常或生产停滞是其进行剖宫产最常见的原因[2]。我院近期对部分产妇在第一产程进行了常规助产干预和综合助产干预,其中接受综合助产干预的产妇获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1月至2015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分娩的200例初产妇。这些产妇的年龄为(26.9±6.4)岁;其身体质量指数(BMI)为(25.5±4.2);其中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的产妇有40例,为高中的产妇有48例,为大学及以上的产妇有112例。根据这些产妇入院的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00例产妇。两组产妇的年龄、BMI指数、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实验对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为:1)孕有单胎,是初产妇。2)胎位为头位。3)无妊娠合并症。本次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为:1)文化程度过低可严重影响健康教育效果的产妇。2)具有头盆不对称、产道异常、胎儿过大等不易顺产因素的产妇。3)具有家庭不和睦等严重影响产妇心理状态因素的产妇。
为对照组产妇在第一产程进行常规助产干预,具体的方法是:1)定时观察并记录产妇宫缩的情况。2)检测胎儿的胎心。3)观察产妇宫口扩张的程度和胎头下降的程度。4)记录胎膜破裂的时间。5)安慰、鼓励产妇,缓解其紧张、恐惧等不良的情绪。6)监测产妇的血压。为实验组产妇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助产干预,具体的方法是:1)让产妇自由选择分娩时的体位。在产妇进入产房后,告知其可以根据自身的舒适度自由选择卧、走、立、坐、跪、趴、蹲等体位进行分娩[3]。2)为产妇播放音乐。在产妇进入待产室后,医护人员应根据其意愿播放节奏舒缓、明快、轻松的音乐,并配播清晰、舒爽的画面。也可以让产妇在音乐中闭目养神,放松身心,转移其对疼痛、焦虑的注意力。3)对产妇进行能量支持。将500 ml的乳酸钠林格注射液、适量的维生素C注射液、10 ml浓度为10%的氯化钾注射液及10 ml浓度为10%的葡萄糖酸钙注射液混合后,为产妇静脉滴注。同时,为产妇静脉推注10 mg的地西泮。2小时后,若产妇宫缩的情况不好,可将2.5U缩宫素加入到500 ml浓度为0.9%的氯化钠注射液中,为其静脉滴注。
1.2.2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产妇第一产程持续的时间、自然分娩率及其所娩新生儿发生窒息的几率。
本次研究的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经过助产干预后,实验组产妇第一产程持续的时间、自然分娩率及其所娩新生儿发生窒息的几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第一产程持续的时间、自然分娩率及其所娩新生儿发生窒息的几率
相关的研究结果显示,让产妇自由选择体位进行分娩,能有效地减小其不适感[4]。尤其是产妇取坐位进行分娩时,其子宫更贴近腹壁,胎儿的纵轴与产妇的产轴一致,胎儿头部对宫颈的压迫更大,能促进子宫有节律地收缩,使宫口扩张,缩短其第一产程持续的时间。在分娩时,产妇会因担心胎儿是否健康等产生焦虑、紧张的心理状态,使其交感神经过度兴奋,释放儿茶酚胺,增加其外周血管的阻力,不利于其顺利进行分娩。为产妇播放合适的音乐能帮助其缓解紧张的情绪,使其以良好的身心状态进行分娩,积极地配合医生的指导,缩短其第一产程持续的时间。在分娩时,部分产妇会因紧张、疼痛等影响其正常进食和休息,而分娩又会消耗其大量的体力,使其感到疲惫,严重者甚至会发生脱水、电解质紊乱的情况,进而导致其宫缩乏力、产程延长[5-6]。为产妇补充能量可增强其体力,改善其电解质紊乱的情况,缩短其产程。
综上所述,在产妇分娩的第一产程对其进行综合助产干预的效果显著,能缩短其第一产程持续的时间,提高其自然分娩率,降低其所娩新生儿发生窒息的几率。
[1] 黄英.反馈式健康教育在产科临床护理路径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8):77-79.
[2] Barber EL, Lundsberg LS, Belanger K,et al. Indications c ontrib uting to the increasing cesarean delivery rate[J].Obstet Gyne col ,2011,118:29-38.
[3] 罗雁冰.第一产程采取自由体位对分娩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4(4):42.
[4] 李妙,叶雪健.第一产程自由体位对分娩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2,18( 35) : 104-105.
[5] 徐凤兰.心理护理对初产妇分娩过程的作用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4):680.
[6] 丰有吉,沈铿.妇产科学(2版)[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184-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