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密筠
缓慢性心律失常是指心率在60次/min以下的一类心律失常。该病是内科的常见病,其发病机制主要是心脏的自律性或传导性受损[1]。此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胸闷、心悸、头晕等,在病情较重时可发生生命危险。临床实践证实,采用西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往往难以获得理想的远期疗效[2]。近年来,我院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此病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相关的情况报告如下。
本研究中的78例患者均为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内科收治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这些患者均经心电图及血压检查被确诊患有缓慢性心律失常,其病情均符合《内科学》中关于慢性心律失常的诊断标准[3]。在这些患者中,有男性患者51例,女性患者27例,其年龄为29~62岁,平均年龄为(48.6±2.7)岁,其病程为3个月到6年,平均病程为(2.1±0.5)年,其心率为42~54次/min,其中有窦性心动过缓患者49例,窦房传导阻滞患者12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17例,原发病为冠心病的患者41例,原发病为高血压的患者12例,原发病为心肌病的患者17例,原发病为其他疾病的患者8例。这些患者均有心悸、胸闷、气短等临床表现,且均有舌淡、苔白,脉象迟涩无力等中医症状。采用随机数表法将这些患者分成中西组和西医组,每组各39例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为两组患者停用可影响心率的药物。为西医组患者采用以下的西药进行治疗:1)阿司匹林肠溶片,其用法是:25mg/次,3次/d。2)氨茶碱片,300~400mg/d,分2~4次服下。在此基础上,为中西组患者采用以下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麻黄、茯苓各15g,附子、红参、三七、半夏、五味子、麦冬、郁金各10g,细辛5g,水煎服,1剂/日,分2次服下。患者若有气阴两虚的表现,可在此方中加入枸杞子、远志等药物。患者若有痰湿阻滞的表现,可在此方中加入桂枝、瓜蒌。患者若有心脉瘀滞的表现,可在此方中加入桃仁、红花、川芎。为两组患者用药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在对其进行3个疗程的治疗后对比观察其临床疗效。
在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后对其进行静息心电图、24h动态心电图检测,并测定其心率。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分为以下的级别:1)显效:经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经24h动态心电图检测其心率提高10次/min以上,其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表现完全消失。2)有效:经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经24h动态心电图检测其心率提高5次/min以上,其缓慢性心律失常有所改善。(3)无效:经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率未得到改善,甚至在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false)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中西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9.7%,西医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1.8%。与西医组患者相比,中西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对两组患者疗效的分析(n,%)
在进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律均得到一定的改善。与西医组患者相比,中西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其心率改善的幅度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 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其心率的分析(x± s false,次/min)
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前后其血常规检查的结果及肝肾功能的指标均无显著的变化。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中医组患者中有1例患者发生轻度的恶心,西医组患者中有2例患者发生口干,其症状均在停药后消失。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缓慢性心律失常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内科疾病,可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西医在治疗此病方面具有起效快、近期疗效确切等优点,但易使患者出现较多的不良反应,而且难以获得理想的远期疗效。西医介入疗法(如安装心脏临时性起搏器等)具有明显的侵袭性,而且治疗的费用昂贵,在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方面难以推广应用[4]。近年来,中医药疗法在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方面显现出理想的效果。中医认为,缓慢性心律失常属于“心悸”、“昏厥”等范畴,其主要病机如下:1)虚,即心肾阳虚;2)“瘀”,即瘀血内滞,血脉难畅;3)“痰”,即痰浊阻脉。总的来说,此病是由肾阳衰惫,心阳不振,气虚痰瘀阻脉,血行迟滞所致[5]。益气通阳是治疗此病的主要方法。在本研究所用的自拟中药处方中,麻黄、细辛有温通散寒的功效,附子有温经散寒的功效,三七、郁金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半夏、茯苓有除湿化痰的功效,麦冬、五味子有滋阴养血的功效,黄芪、红参有补元益气的功效。将上述诸药合用可取得复苏阳气、调畅气机、活血化瘀、消痰去浊、通脉活络的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麻黄有调节心率的作用,附子有加快心率、增强心肌的收缩力、改善窦房传导阻滞及房室传导阻滞的作用,细辛有增强心肌的收缩力、加快心率及冠状动脉的血流等作用,三七、郁金有改善冠状动脉的供血情况、增强心肌的耐缺氧能力、改善心率等作用。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与西医组患者相比,中西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与西医组患者相比,中西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其心率改善的幅度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取得理想的效果,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 刘江杰,田玉娥.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缓慢性心律失常40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1(2):268-267.
[2] 陈睿,陆迅,王俊雯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及对预后影响分析[J].中医药导报.2014,4(6):122-123.
[3] 刘影,孙英伦.补气活血法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药信息.2015,10(12):131-132.
[4] 刘艺,张建伟.PCOS不孕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现状[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8(10):275-276.
[5] 肖文广.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9):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