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黎娅
进行麻醉诱导作为麻醉的重要环节,其选用的药物对麻醉效果和手术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1]。芬太尼和瑞芬太尼都是临床上常用的麻醉诱导药物[2]。为了比较用这两种药物对进行手术的患者实施麻醉诱导的临床效果,我们对近年来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3年6月~2015年7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78例患者。我们将这78例患者随机分为芬太尼组与瑞芬太尼组,每组各有39例患者。在瑞芬太尼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7例。他们的年龄在27~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2±5.3)岁。其中有6例患者行全子宫切除术,有9例患者行胆囊切除术,有8例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有5例患者行乳腺癌根治术,有11例患者行甲状腺瘤切除术。在芬太尼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9例。他们的年龄在28~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7±5.5)岁。其中有7例患者行全子宫切除术,有10例患者行胆囊切除术,有9例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有4例患者行乳腺癌根治术,有9例患者行甲状腺瘤切除术。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在进行手术前3d,我院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凝血功能检查和心电图检查等常规检查。患者在术前6h需禁食禁水[3]。我院为芬太尼组患者使用3μg/ml的芬太尼和2mg/ml的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将丙泊酚的血浆靶浓度保持在2.5μg/ml。我院为瑞芬太尼组患者使用2mg/ml的丙泊酚与6μg/ml的瑞芬太尼进行麻醉诱导,将丙泊酚的血浆靶浓度维持在2.5μg/ml。手术过程中,需严密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
我们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当P<0.05时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瑞芬太尼组患者中,麻醉效果为好者有33例(84.6%),为较好者有6例(15.4%),没有麻醉效果为差的患者,本组患者麻醉的总有效率为100.0%。在芬太尼组患者中,麻醉效果为好者有24例(61.5%),为较好者有8例(20.5%),为差者有7例(17.9%),本组患者麻醉的总有效率为82.1%。瑞芬太尼组患者麻醉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芬太尼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进行气管插管后,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较进行麻醉前、进行气管插管前均有明显的下降,且瑞芬太尼组患者血压、心率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芬太尼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停药时,瑞芬太尼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均明显低于芬太尼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进行麻醉后,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麻醉的效果及其在进行麻醉前、进行气管插管前、进行气管插管后和停药时血压、心率的变化情况。
我院将患者的麻醉效果分为好、较好、差3个等级。①好:患者在术中未出现肢体活动,其术后没有明显的疼痛症状。②较好:患者在术中偶尔出现肢体活动,其术后虽有疼痛症状但可以耐受。③差:患者在术中多次出现肢体活动,其术后有剧烈的疼痛症状[4]。麻醉的总有效率=(好例数+较好例数)/总例数×100%。
表1 两组患者心率和血压变化情况的比较(n=39)
芬太尼和瑞芬太尼都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麻醉药物。芬太尼是阿片受体激动剂,属于强效麻醉性镇痛药,但芬太尼在手术麻醉中会造成患者心率、血压的大幅度改变[5]。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麻醉镇痛药,该药起效迅速、作用时间较短、麻醉效果强。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瑞芬太尼组患者麻醉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芬太尼组患者,其进行气管插管后和停药时的心率、血压均低于芬太尼组患者。
综上所述,与使用芬太尼相比,用瑞芬太尼对进行手术的患者实施麻醉诱导的临床效果更好。因此,瑞芬太尼可作为进行麻醉诱导的优选药物。
[1] 邓永富.瑞芬太尼在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以及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4,07:41-42.
[2] 王铭.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在急诊脑外伤手术麻醉中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24:70-71.
[3] 邓默.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在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当代临床医刊,2015,01:1206-1207.
[4] 张振红.比较瑞芬太尼与芬太尼静脉麻醉在老年患者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26:133-134.
[5] 唐伟,彭永明,毛芳.老年手术患者静脉应用靶控瑞芬太尼麻醉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33: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