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证型与CR、CT影像学对照分析

2016-01-23 17:20史万旭,安慧群,周福兴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骨质增生椎间隙证型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证型与CR、CT影像学对照分析

史万旭安慧群周福兴侯高

武威市中医医院,甘肃武威73300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外伤、退变及受寒湿等因素,导致髓核经纤维环向周围组织突出,伴有髓核和纤维环一定程度脱水、变性的一种综合征。目前,计算机X摄线(CR)、计算机断层成像(CT)检查已经成为本病的常规诊断方法。为了进一步总结腰椎间盘突出症各中医证型的CR、CT影像表现,现将本院2010年—2013年间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20例患者的中医证型结合CR、CT表现探讨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0例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其中男82例,女38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15岁,平均年龄41岁。临床表现为腰痛放射至下肢,伴有下肢不同程度麻木、酸胀,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超过半数患者有坠伤史和腰部反复扭伤史,部分患者有慢性劳损史。

1.2方法

120例患者先行CR筛查后,再经CT扫描确诊。CR为柯尼卡110;CT机为GE Brivo双排螺旋CT机。CR常规摄影腰椎正侧位,上缘包括T12,下缘包括S2;CT扫描取仰卧位,扫描线平行椎间隙,行L3~L4、L4~L5、L5~S1椎间盘扫描,每个椎间隙扫描4层。扫描条件:120 kV、360 mAs;层厚:3 mm;层间距:3 mm。用激光胶片分别打印软组织窗和骨窗观察。

1.3中医辨证与CT分型

参照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供骨伤专业教材《中医骨病学》[1]的分型标准,分为气滞血瘀型、风寒湿滞型、湿热痰滞型、肝肾亏虚型。CT分型参照《现代全身CT诊断学》[2]对椎间盘突出的分型,分为中央型、侧后型、外侧型等。

2结果

2.1气滞血瘀型

本证型52例,占本组观察病例的43%,椎间盘突出以侧后型突出占大多数。CR显示椎体侧弯,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骨赘形成。其中旁中央型突出41例,中央型突出8例,外侧型突出2例,椎间盘纤维环膨出1例。本证型患者椎间盘突出程度一般较重,临床上以青壮年居多,起病急,病程短。

2.2风寒湿滞型

本证型的患者34例,占本组病例的20%,椎间盘突出以中央型突出为多。CR显示椎体生理曲度变直,椎间隙不等宽,呈前窄后宽表现,椎小关节骨质增生,椎体不稳。其中中央型突出21例,侧后型突出7例,外侧型突出4例,纤维环膨出2例,其中,因椎体后缘骨质增生致椎间孔狭窄6例,髓核钙化4例。本证型患者慢性起病,病程长而缓,大多有明显的慢性腰部劳损病史。

2.3湿热痰滞型

本证型的患者20例,占本组病例的17%,椎间盘突出以外侧型突出和纤维环膨出较多。CR显示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骨质增生,以后缘增生为显著,并伴有Ⅰ°~Ⅱ°椎体滑脱。其中椎间盘中央型突出1例,旁中央型突出2例,外侧型突出9例,纤维环膨出8例。本证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骨质增生,同时,部分患者伴有椎间孔狭窄、小关节骨质增生、椎体失稳,临床上有长期腰腿痛、下肢酸胀、麻木等症状。

2.4肝肾亏虚型

本证型的患者14例,占本组病例的12%,椎间盘突出以椎间盘纤维环膨出为多。CR显示椎体边缘明显骨质增生,向左或右侧弯畸形,椎间隙变窄。其中中央型椎间盘突出1例,外侧型突出2例,椎间盘纤维环膨出11例。大多数患者伴有椎间隙的狭窄、椎体骨质增生,椎小关节失稳。本证型患者年龄均在45岁以上,病程较长,临床症状为腰腿痛,时好时坏,腿酸无力。

3讨论

椎间盘突出最主要原因为椎间盘变性、脱水及纤维环的破裂所致。髓核突破破裂的纤维环和后纵韧带突入椎管,压迫脊髓或神经根所表现出的一组综合征症候群。祖国医学根据中医理论辨证,将椎间盘突出分为气滞血瘀、风寒湿滞、湿热痰滞及肝肾亏虚四型。其中气滞血瘀型占本组观察病例的1/3,该证型以侧后型椎间盘突出为主,一般椎间盘突出的程度较重,多为中度或重度突出,突出一般在4 mm以上,同时常伴有椎间隙变窄、纤维环膨出、椎小关节退变、不稳。此型多见于青壮年,常有较明显的外伤史,疼痛固定,日轻夜重,行走困难。常出现一侧下肢麻木、疼痛,舌质紫黯,或有瘀点、瘀斑,脉涩或弦数。风寒湿滞型以中央型椎间盘突出多见,常伴有椎间隙变窄、纤维环膨出、椎小关节退变、失稳。患者多由于风、寒、湿外侵,致寒湿之邪阻塞经络,络道痹阻,久而不散,气血运行失调而引起腰腿肌肉、筋络抽搐疼痛,腰腿麻木,翻身不利,卧床休息疼痛不减,舌质淡红、舌苔白腻,脉沉缓而弦。湿热痰滞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央型与侧后型均可发生,单以侧后型突出略多,本证型患者平素体质欠佳,脾胃虚弱,痰湿留滞,临床症状为腰腿疼痛,身重疲乏无力,患肢痛重,肌肉麻木,面色无华,无痛苦貌,舌质红,苔黄腻,脉细数。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以椎间盘纤维环膨出为主,多数伴有椎体侧弯、椎间隙变窄、椎体不稳、小关节增生肥大等,该证型患者多属肝肾不足,损失筋骨,表现为反复发作,久治不愈,临床症状为筋转跟痛,腰酸肢重,行动困难遇劳更甚,卧则减轻,伴耳鸣、重听。

综上所述,充分应用CR及CT等影像学检查方法,为腰椎间盘突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可靠的依据,再结合临床资料,可以作出较正确的中医证型诊断,同时还有助于制订较为客观的疗效观察指标。

参考文献

[1]蒋位庄,王和鸣.中医骨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54.

[2]李松年,唐光健.现代全身CT诊断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207-210.

(收稿日期:2015-11-18)

doi:10.3969/j.issn.1674-4616.2016.01.011

猜你喜欢
骨质增生椎间隙证型
非特异性椎间隙感染细菌学特征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前期中医证型及证素特点分析
超声与传统体表标记定位孕产妇L3~4椎间隙用于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
基于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的241例感染后咳嗽中医证素证型研究
骨质增生常见误区释疑
基于自适应矩估计的BP神经网络对中医痛经证型分类的研究
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骨水泥椎间隙渗漏的临床疗效观察
年纪大了,如何避免骨质增生
骨质增生是自然老化现象
腰椎正中矢状面椎间隙的CT测量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