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探讨

2016-01-23 17:04王云霞
关键词:不稳定性抗凝心绞痛

王云霞

(聊城市传染病医院,山东 聊城 252000)

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探讨

王云霞

(聊城市传染病医院,山东 聊城 252000)

目的 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9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药物两联抗凝治疗,观察组采用三联抗凝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心绞痛改善情况、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心绞痛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对于患者而言至关重要,危险程度准确分级评估,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预后和治愈率,值得应用。

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

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临床症状,根据患者的闭塞性程度进行区分,完全性闭塞属于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未闭塞,属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有着严重的影响[1]。为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9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48例,女24例,年龄54~78岁,平均年龄(62.23±2.34)岁;观察组患者男46例,女26例,年龄54~78岁,平均年龄(62.44±2.22)岁。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性别基本资料、年龄基本资料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给予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测、心电图检测、血管造影检测,记录结果。危险分级:①低度危险:心绞痛症状,其他检查正常;②中度危险:胸痛持续时间为20 min,使用药物治疗后,病情缓解,心脏标志物升高。③高度危险:胸痛持续时间超过20 min,心脏标志物升高超过0.1 g/L。对照组采用药物两联抗凝治疗,给予患者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治疗,低度危险患者剂量为75 mg/d,治疗10天;中度危险患者剂量为100 mg/d,治疗10天;高度危险患者首次剂量为300 mg,然后100 mg/d,治疗10天。观察患者症状并记录。观察组采用三联抗凝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患者就诊15 min内就须给予患者用药,剂量控制为75 mg/次,1次/d,观察患者症状变化并记录。

1.3 指标观察

观察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心绞痛改善情况、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心绞痛改善分级:Ⅰ级:正常、Ⅱ级:情绪激动时明显心绞痛、Ⅲ级:稍微活动产生明显心绞痛、Ⅳ级:轻度活动产生剧烈心绞痛。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心绞痛改善情况

观察组患者Ⅰ度为18例、Ⅱ度为22例、Ⅲ度为4例、Ⅳ度为1例;对照组Ⅰ度为10例、Ⅱ度为20例、Ⅲ度为12例、Ⅳ度为4例,观察组明显更好,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情况

治疗前,观察组患者APTT、ETnT、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41.24±10.78)s、(0.08±0.02)μg/L、(67.54±11.36)%相比于对照组的(41.75±10.65)s、(0.09±0.05)μg/L、( 66.85 ± 10.84 ) % , 组 间 比 较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PTT、ETnT、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49.54±11.58)s、(0.01±0.01)μg/L、(51.02±7.23)%相比于对照组的(44.74±10.35)s、(0.06±0.02)μg/L、(59.86±8.59)%,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均为冠脉综合征的一种症状表现,冠脉未闭合,伴随血栓,属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状况,患者伴随心绞痛,根据患者心绞痛的病情程度可以分为高度危险、中度危险、低度危险三个级别,对于患者的影响程度也不一样[2]。

临床上,对于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为药物治疗,多在患者进行冠脉造影检查后,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程度使用的药物种类、剂量不一致,本次研究表明,三联抗凝治疗相比于两联抗凝治疗更好。

综上所述,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对于患者而言至关重要,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预后和治愈率。

[1] 徐亚伟,李宪凯.不断更新的抗栓治疗-2012年ACCF/AHA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指南解读[J].中国循环杂志,2012,27(z1):12-15.

[2] 孟宝兰.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9):117-118.

本文编辑:李 豆

R542.2+2

B

ISSN.2095-6681.2016.33.39.01

猜你喜欢
不稳定性抗凝心绞痛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桃红四物汤治疗心绞痛(不稳定性)疗效观察
继电保护不稳定性形成原因及处理方法探讨
Mutually Beneficial
The Impact of RMB Revaluation on China’s Foreign Trade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抗心绞痛联合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41例心绞痛伴焦虑抑郁症状的临床观察
乌七散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