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琴
(中国社科院 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北京 100732 )
符合人类发展新愿景的中国智慧
——俄罗斯等外国媒体对习近平近年来外交实践的评论
李瑞琴
(中国社科院 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北京100732 )
摘要:俄罗斯等国外媒体对习近平近年来外交实践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中国坚持互利共赢向世界传播正能量;有效缓解地区紧张局势促升中国国际地位;合力金融经济外交赢中国发展新格局;中国经济已然成为世界经济的脉动。符合人类发展新愿景的不仅受到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高度赞扬和肯定,而且展示了中国智慧。但对华冷战思维、中国威胁论尚存,我们必须坚持自身发展道路不动摇,不为各种杂音所动,力图中华民族大业。
关键词:习近平;外交实践;国外媒体;中国智慧;人类发展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受瞩目的国家之一。世界著名媒体不约而同地将中国方面的报道列为主要内容。似乎,这个世界如果没有跟踪中国的情况,已然成为重大缺失。2015年,习近平一路风尘,一路播洒,将视野延伸至世界最遥远的角落。多边外交结硕果,亚投行建设,一带一路的推进,2016年初的中东之行,让事实说话,用行动解意,国外媒体紧随跟踪习近平的足迹,对其思想的阐释,从深度与广度已然不亚于国内媒体。如今,有一个重要的评论前提已经确立,无论西方还是东方,中国作为经济巨人的形象已经定格,中国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对于世界任何国家都有着现实的借鉴意义。中国无意于打造世界领导者形象,只是在浩浩荡荡的人类发展历程中,一个民族脱颖而出、屹立于世界之林,无法刻意所为。中国的无意,如果成就了意外,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光明前景的最好诠释。
一、 坚持互利共赢向世界传播正能量
2016年1月19日至23日,中国人民传统的春节前夕,习近平奔赴遥远的中东之地,对沙特、埃及和伊朗进行国事访问。有媒体说,中国领导人的外事活动成为世界头条新闻,是否留意中国领导人的行踪,已经不由世人分说。
俄罗斯卫星网报道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铺设了中国通往最不稳定的地缘政治地区的道路。在他访问沙特、埃及和伊朗期间,共签署了52项合作文件,55亿美元的投资协议。中国领导人非常巧妙而成功地避开中东国家之间的宗教和政治分歧,以务实的态度平衡各方面利益。同时把同沙特和伊朗的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些做法都是卓有成效的。
俄罗斯现代东方问题研究中心专家帕霍莫娃指出:发展概念本身,就与军事干预以及干涉内部事务截然对立。中国把发展看作是升级改造、发展基础设施、科学、技术。与此同时,发展也被理解成每个国家走自己的发展道路。也就是说,每个国家都有权根据自己的能力、传统文化价值观,根据这个国家的人民选择的发展道路去发展。中国领导人的中东之行也是基于这个方针,开辟国际合作新领域的。
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专家费多罗娃说,习近平提议中阿为信徒交流以及宗教界知名人士互访建立常设平台。可以说,该倡议是中国在不同文明间开展对话所做的显著努力。不同文明和宗教间开展对话的必要性,恰好是当前的迫切问题。
俄罗斯网评论道:中国国家主席此次中东之行,是中国领导人在“阿拉伯之春”和叙利亚战争开始后对该地区的首次访问。习近平提出的对话与发展,与西方的那种干涉地区内部事务、分化中东力量的政策迥然不同,体现了促进地区和平发展的积极姿态。中国在中东不找代理人,而是劝和促谈;不搞势力范围,不谋求填补“真空”,而是编织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北京的这一立场得到了阿拉伯世界的一致理解和尊崇[1]。
《俄罗斯报》早先就有文章以“公正高于利益——中国领导人提出和平路线图”为题,解读了习近平在联大的发言。文章称,习近平向世界领导人发出倡议,应该以互利合作为基础,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模型。习近平提出的5步路线图,为加强联合国的作用提出了实际的解决方案[2]。如俄罗斯报所言,当代世界已经到了一个重要关头,需要建立新的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国际关系新秩序。在国外媒体的笔下,习近平的中东之行,正是践行中国国际关系新理念之切实举措。
二、 有效缓解地区紧张局势促升中国国际地位
在俄罗斯一个普通的社交网站上,赫然醒目写着一句习近平2015年9月28日在联大一般性辩论中的讲话:“我们不能改变过去,但我们可以一起创造未来”[3]。习近平中文原话是“历史无法改变,但未来可以塑造”。看见习近平的讲话作为格言警句,置于国外一个非政治类网站的首位且在这句话之下留下的全部是点赞。起初有些诧异,继而又能解其意、明其理。大道至简,习近平这句充满智慧与辩证思想的大道之言,不仅适用于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适用于人类未来发展,同时,在风云变幻、文明多样、思潮迭起的当代世界社会生活中何尝不可以如此?
伊朗专家认为:美国对中东地区事务的干涉引来“阿拉伯之春”,实际上它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阿拉伯之冬”。无需举太多的例子,仅利比亚的四分五裂、也门和叙利亚国内的战争以及突尼斯和埃及的衰落,就足以证明这一点。中国在该地区的角色只能是加强——无论是作为能源进口国,还是作为贸易伙伴以及对阿拉伯国家的投资者,还是作为阿拉伯国家的政治支持者。这将是一个正面角色,因为中国希望看到中东能有一个稳定的局势,以便更好地确保各方的利益。习近平的中东之行还对缓解地区紧张发挥作用,因为这里有恐怖主义滋生,有宗教极端主义蔓延[4]。在因美国为首的西方霸权干涉、国内外因素综合作用下冲突不断的中东,以经济发展、能源合作、互利共赢为宗旨和目标的中国外交之旅,像是临春的强劲东风,吹拂过硝烟不断的“阿拉伯之冬”,其积极作用显而易见。
2015年11月25日俄罗斯卫星网曾报道,欧洲难以应对的难民潮以及日益增长的恐怖威胁,没有影响中国旨在加强同该地区经贸往来的努力。在苏州举行的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中,中国和欧洲16国领导人勾画出了经济、金融和投资合作路线图。当前,中国正加快“一带一路”建设,中东欧16国占沿线国家总数的四分之一,双方完全可以进一步做好发展战略对接。
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专家萨利茨基就此评论道:中国向欧洲国家提供资金援助,是想把欧洲和东亚连接得更加紧密。中国人不愿看到现在中东所发生的一切,这也会对欧洲产生影响,因为这与中国的丝绸之路相抵触。债务危机加重了欧盟接纳中东难民的负担,在恐怖威胁加大的背景下增加了用于维护安全的开支。中国用于发展基础设施和港口升级的资金,将有助于带动欧洲疲软的经济发展,解决就业问题。
萨利茨基指出,中国也会随之获得在欧洲市场的新的份额,提升自己的影响力。中国人显然不完全是利他主义者,中国向其他国家提供的贷款,经常是相互关联的。这里有战略意图,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中国迈出的是很大的一步政治棋。在欧洲明显削弱、受惊和失措之时,中国承诺,将会向其提供更多的资金、项目和倡议*参见http://sputniknews.cn/opinion/20151125/1017134849.html#ixzz40PU7HqFq。。这对于双方来说,无疑是互利互惠的。
2015年6月《俄罗斯报》有文章以“中国如何打造有吸引力的形象”写道,中国目前对外政策是多元化的:参加国际商务项目,在最遥远地区以多种方式存在,在各种领域提出倡议,在保持本国传统的同时向世界开放等。如,建议在上合组织框架下签署打击极端主义公约,建立反恐资料库;在联合国积极促进各种人权保护活动;在国际舞台上愿意对话与合作。这里的亮点是,中国不想以“西方标准”为方向标,提出的是自己的目标和发展项目。中国只是在 36年前才打开国门,现在中国已经在国际经济舞台上树立了自己形象。结果是显而易见的。仅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评估增加了一分[5]。
土耳其《共和国》杂志也刊文指出,习近平访问沙特、埃及和伊朗说明,中国不打算在中东事件上袖手旁观。如习近平在访问三国期间所强调的那样,中国的地区政策表现在,支持伙伴国符合本国国情需求的发展,加强它们的安全和稳定,支持它们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扮演更积极的角色。中国一向认为,不同文明应相互尊重,维护共存原则。所有这些也符合中国的利益[6]。
2016年1月24日俄罗斯《独立报》载文“习近平亲自出马打造新丝绸之路”称,中国领导人此次中东之行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同伙伴国的政治磋商占有重要位置。以前北京都是尽量避开中东冲突。现在它不再是被动的了。中国不打算挑战美国,但是它也未必能一直让自己扮演一个置冲突于不顾的大国[7]。认为中国力量正在逐步扩展至从前未曾到达之处。外交政策更具务实,更重视伙伴国的需求。
中国领导人以一种全新的外交务实理念平衡关系,避免争端,寻求合作与共赢、多赢的机会,这对于世界热点地区的冲突与矛盾,何尝不是一种切实有效、立足长远的解决方式?这就为中国改善以往因特殊历史等原因造成的在西方国家老百姓之中形成的一些不良影响提供了重要的机遇。同时,由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中国在金融危机面前的不俗表现,也必将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8]。
三、 合力金融经济外交赢中国发展新格局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已经被各国所认知。以一带一路、亚投行等开启中国未来发展新格局的方略,不仅受到各国瞩目,而且对中国经济预期估计的也非常充分。
俄罗斯《专家》周刊2015年6月刊文称,中国现在最为流行的谈话题目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该项目并非是重建历史上的驼队路线,而是扩大和保护通向中东和欧洲的海上路线。该项目是独特的、对所有人都是开放的。数十个国家收到加入亚投行的邀请并非偶然,华盛顿拒而远之并试图对中国的倡议搞抵制的想法看起来是荒唐的。中国将金融、经济和外交实力拧成一股绳,开始推进从本国边界到中东、非洲和欧洲的一体化进程。这个倡议雄伟、耗费巨大,也有相当困难。其内涵在于,中国成功将自己的影响力扩大到了新的区域。[9]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对2015年全球气候大会评论道,中美是两个空气污染大国,40%的温室气体来自这两个国家。美国作为主要空气污染大国之一,暂时拒绝对那些因全球变暖而受害的国家给予补偿。然而中国却表现得更具有建设性。在巴黎会议上,中国提出了旨在减少煤炭利用规模的具体建议。近年来中国煤炭用量首次开始减少。中国同意对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援助,为这些国家的环保项目拨出30亿美元。正是中国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在环保领域可以做得比外界期待的更多。[10]法国国际广播电台旗帜鲜明的表态,传递了这样一个声音,中国政府的承诺是为中国人民负责,更是为世界人民负责,是着眼于人类未来发展的道义之举。
美国世界报业辛迪加(Project Syndicate)最近刊登的一篇文章称,中国参与国际合作的规模和速度的增长前所未有。中国是许多多边组织的成员国,例如,非洲发展银行和美洲开发银行。中国借助它们,不断加强自己的对外关系,包括通过在全球对重大项目进行联合投资。亚投行的成立出现在今年世界新闻的头条,不仅是因为遭到美国的极力反对,而是因为像英国和德国这样的国家也都参与进来。还有规模为400亿美元的中国丝路基金,其宗旨是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路一带”战略中的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资金支持。无论是从规模还是从覆盖范围看,传统的国际金融机构与其相比都显得黯然失色。近来中共高层还在讨论成立新的、试验型的多边金融机构设想,其目的是“恢复原有生态环境”,包括土地再生、水源净化和空气质量提高等重大项目。建立这样的机构并非易事,不过将能填补全球金融构建中的空白,加强中国在环保融资方面的领导地位*参见http://sputniknews.cn/foreignmedia/20151208/1017288835.html#ixzz40PRl9PDo.。美国世界报业辛迪加的这篇文章,可谓近年来中国一系列重大外交经贸往来举措取得显著成效的真实写照。
四、 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的脉动
近年来,中国经济牵动着世界,国外媒体普遍承认这一客观现实。
1. 美媒称中国为危机后的全球经济复苏做出了最大贡献
美国《Foreign Affairs》杂志的文章称,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资料,中国是140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其贸易额从2000年到2012年增加了13%。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融合得越深,它作为一支稳定力量在世界上扮演的角色就越大,正如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所发生的那样。可以证实,正是北京实施的经济刺激计划给危机后的全球经济复苏做出了最大贡献。随着中国经济地位的进一步巩固,国际社会理应期待它能承担更大的责任。十分清楚,下一阶段的发展能否成功不仅取决于外部世界,而且也取决于自身。没有基于明确规则的平衡的国际秩序,就不会有中国的繁荣。所以中国仍然坚持自由贸易原则,反对保护主义,鼓励地区合作。它还主张建立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全球性管理体系*参见http://sputniknews.cn/foreignmedia/20150630/1015318377.html#ixzz40OAEsGMe, 中国已成全球第一贸易大国,而且其贸易额还在继续增加。。中美之间在基本价值观方面的分歧,并不影响美媒客观看待中国。而这种正面的舆论和声音,也越来越得到世界主流媒体的认同。
2. 英国以加入亚投行获得首先优势而欣慰
英国《卫报》2015年10月26日发表的文章写道,当英国政府宣布加入中国主导的亚投行项目时,英国成了参与亚投行的首个亚洲外国家。此后又有30多个国家先后加入,包括德国和法国。不顾美国的不满,英国因勇敢地做出成为亚投行成员的决定,而让自己拥有了不可小看的优势。在同中国的关系中,它被排在了前列。在习近平2015年10月访英期间,两国签署了多项贸易协议。习近平访英大大加强了日益扩大的英中合作。伦敦金融城已成为西方最大人民币离岸市场,这对人民币的未来有着重大影响。中国正在崛起,美国正在衰落。预计,到2030年中国经济规模将是美国的两倍。英国或者其他某个国家对此能视而不见吗?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在某种程度上转向中国,就像在美国繁荣时期转向美国一样*参见http://sputniknews.cn/foreignmedia/20151026/1016775845.html#ixzz40NzNFUFO,英国成了参与亚投行的首个亚洲外国家。。英国首先加入亚投行,不仅证明了中国的实力与前景,也证明了亚投行建设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愿景。
俄罗斯卫星网也以“英国抛弃美国选中国”为题,对这件事进行了报道。
3. 加拿大媒体呼吁应当重新考虑与中国对话政策
加拿大《环球邮报》的文章写道,习近平2015年9月访美表明,中国在解决国际生态问题中扮演着最重要角色之一,中美在其它问题上的分歧倒不太重要。澳大利亚批准了同中国的自由贸易协议;英中就战略伙伴关系和中国大力投资英国经济达成一致。英国还是G7中的第一个决定参与中国主导的亚投行的国家。英国人最先认识到亚洲力量平衡的改变。加拿大也应当考虑这些趋势,不能再忽视中国。到了该同北京签署双边自贸协议的时候了。应当发展同中国的经济联系,欢迎中国投资加拿大经济。同中国领导人开展高层次对话的时机已经到来。加拿大应当重新考虑对话政策。*参见http://sputniknews.cn/foreignmedia/20151124/1017118451.html#ixzz40PUhxsXZ。《环球邮报》的文章透露了这样一个意识,虽然为时不晚,但也必须紧抓时机,加拿大才能融入中国引领的新的发展方阵。
4. 俄罗斯认为中国是更为适合的伙伴
俄罗斯《专家》周刊2015年7月刊文称,中国是俄罗斯更为适合的伙伴。中国秉承的是传统的国家关系理念。即,不干涉内政、遵守利益平衡、不出口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不绕过政府去和公民社会直接接触。中国的行动更加透明,追求的是可以理解的经济和政治军事利益,意识形态扮演的角色很小。中国总是倾向于寻找让步。甚至在讨论诸如俄罗斯加入世贸这样的贸易问题时,中国人尽管有着自己的想法,但却比欧盟要更加灵活*据俄罗斯《专家》周刊表明,中国是俄罗斯更为适合的伙伴, 具体参见http://sputniknews.cn/russianmedia/20150726/1015678802.html#ixzz40O79Zh63。
俄高等经济学校世界经济与国际政治系主任谢尔盖·卡拉加诺夫对中国寄予了诸多愿望,他认为中国领导人决定通过发展对伊朗、巴基斯坦、印度、波斯湾,特别是欧洲市场方向的物流联系,向西方和西南方向推进经济;中国提出16+1的合作机制,扩大对16个中东欧国家的投资,这些客观上对俄罗斯极为有利。俄罗斯经济正在向东转,需要扩大与太平洋和南亚地区的经济与政治联系。留给俄罗斯摇摆的时间并不多。俄罗斯已经失去了整整二十年。由于苏联解体的客观原因以及思想僵化、认识水平不够和社会精英秉承欧洲中心主义等主观原因,俄罗斯在这二十年中错过了第一波亚洲尤其是中国经济的增长*参见Сергей Караганов // Обещание Евразии Поворот Китая на Запад крайне выгоден России//26.10.2015,"Российской газеты".。谢尔盖·卡拉加诺夫呼吁俄罗斯一定要搭上中国经济发展的列车,实现俄罗斯经济向东转继而实现新质发展的目标。
5. 人民币入篮成为津巴布韦及非洲发展的新机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决定把人民币纳入储备货币篮,津巴布韦为之欣喜不已。津巴布韦《Chronicle》杂志刊文称,这为津巴布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津巴布韦储蓄银行准备发行相当于1000万美元的人民债券。将来,当人民币在世界金融体系中广受欢迎时,人民币在银行储备中的份额将大幅增长。*参见中国人来非洲:经济和军事手段并用,http://sputniknews.cn/foreignmedia/20151224/ 1017487690. html#ixzz40O9NTIL7.加拿大《环球邮报》针对津巴布韦的报道评论,这个非洲国家做出的史无前例的声明,可以当作中国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证据。证明了人民币是非洲可信赖的货币。中国也非常支持受到西方制裁的津巴布韦政府奉行的《向东看》政策,如宣布免除津巴布韦4000万美元债务。这些都促使非洲人对人民币兴趣大增,对非洲其他国家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参见http://sputniknews.cn/foreignmedia/20151224/1017487690.html#ixzz40O9ALkgm.。
俄《独立报》专家、莫斯科大学亚非学院副院长安德烈·卡尔涅耶夫,针对2015年12月习近平主席对津巴布韦、南非进行国事访问评论道,动荡不安的非洲期待中国增加投资和援助。中国是这些国家最重要的贸易伙伴。非洲是一个仍有空间的大陆。中国人在这里修路和发展基础设施,为非洲提供了相当多的帮助*参见俄罗斯卫星网:俄媒看中国http://sputniknews.cn/russianmedia/20151206/ 1017268210.html#ixzz40oNQJQ8p.。
不仅是非洲人民,世界上有哪个国家能够无视中国新一届领导人对推进中非合作的远见卓识,与非洲人民并肩奋斗的诚意?
6. 中国企业的迅速发展使德国企业感到恐慌
《德国之声》2015年12月发表文章称,虽然中国经济目前远不是处于最佳状况,但它显然让德国企业感到恐慌。中国已从世界装配车间变成了世界市场中不可轻视的竞争者。德国和中国彼此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合作伙伴:两国的经济联系从未像现在这样如此紧密。这两个经济大国的经贸规模占世界出口额的五分之一。与此同时,中国从某一时期开始略有超过德国。中国企业数量的增加已经表现在德国生产出口产品的所有部门。2013年中国电子设备出口规模是德国的九倍,而电子元件的出口规模是德国的两倍*据《德国之声》载,中国已非世界市场客户而是其竞争者,具体参见http://sputniknews.cn/foreignmedia/ 20151222/1017461065.html#ixzz40PHrChwm.2015年12月22日.。《德国之声》的直言,很形象地表现了德国企业与中国企业之间竞争乏力的恐慌。当然,这不足于威胁到德国总体经济的发展,但是,也使其不能忽略中国企业发展的进程。
7. 巴西深陷于对中国经济的依赖之中
巴西杂志《时代周刊》报道,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它的任何一声叹息都会对其他国家,尤其是对近几年依赖于中国的巴西产生影响。全球经济都在紧密追踪中国领导人采取的措施。中国证券交易所发生的崩溃在世界经济中引发了震荡,但对于中国来说只是传统投机泡沫破碎。尽管发生震荡,中国依然位于正确的道路上。甚至尽管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为7%左右的统计数据存有疑虑,但是中国经济拥有一系列稳定指标。中国当下发生的事情还是会加固中国新经济的基础,在改革的道路上进一步向前推动经济发展。*参见 http://sputniknews.cn/foreignmedia/20150910/1016271896.html#ixzz40O4YBfQZ.这种依赖的客观性,使得巴西经济也依赖于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稳定呈现,互利共赢的发展新理念已经体现在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中。
五、 中国威胁论等对华冷战思维尚存
美国及其他一些国家媒体以冷战思维、复杂的心态评论中国前景。这种现象着实难除。
土耳其《共和国》杂志一方面赞成习近平提出的不同文明相互尊重,维护共存的国际关系原则,另一方面则认为,中国通过建造高铁、港口,保证“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必要的基础设施投资规模,是把中国资本积累模式陷入危机的问题向外输出。
法国《大西洋》杂志载文称,如果中国继续奉行经济和地缘政治扩张的话,地区大国和美国将在某一时刻进行干预而引发战争威胁。文章称,近来中美都在炫耀武力,进行挑衅,不禁让人想起以前那些经常引爆战争的事件。随着时间的推移,诱因和摩擦会逐渐增多、加大,而中国的实力也会随之增长。最大的危险源有可能是意外事件,它可能让亚太地区的军备竞赛失控而不断升级。
土耳其《MilliGazete》的文章称,中国就在不久前还是谨慎行事,立场坚持得也不强硬;现在它的强硬措辞引人关注,并告诫:中国要比大家以为的强得多。中国已经不像从前那样,忍气吞声。它近来的表态表明,中国基于沉稳、忍耐、合作的概念和竞争战略已经走到了尽头。中国正在暴露自己的真实面孔!随着中国实力的加强,中国会将此前搁置一旁并试图通过外交途径而不是诉诸武力来解决的问题和要求,提到议事日程。在南海争端中,它开始利用武力的手段。中国冷战以来首次炫耀武力,利用威胁性语言,甚至对美国。
德国《法兰克福报》载文称,最近十年表明,到了该同与中国的“负责任的伙伴”有关的幻想告别的时候了。“负责任的伙伴”是中国为了自身利益虚构的一个概念。实际则相反,为了集中精力搞“负责任的合作”,即为了加强同西方的全面合作,中国投资发展独立的平行的国际机构。中国是金砖国家中的重要玩家。金砖国家成立了新开发银行和外汇储备池,旨在替代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目的是终结西方的垄断。此外,还在进行有关建立金砖国家评级机构和可取代SWIFT的结算系统。欧盟国家首先应当在对华政策上加强合作。目前没有任何有关对华关系的战略磋商。欧盟每个国家,无论大小,都同中国存在“特殊的伙伴关系”,而北京也非常善于从中渔利*参见俄罗斯卫星网:2015年11月12日外媒看中国,http://sputniknews.cn/foreignmedia/20151112/1016972686.html#ixzz40orncpzg.。《法兰克福报》所呈现的,不仅是对于中国实力增强的恐慌,也有对中国的抱怨。
日本JB Press的文章称,应对中国保持警惕,因为它向美国秩序提出了挑战。中国的阶段性战术已经构成现实的威胁。如果中国经济继续发展,将很难应对它。考虑到中国的实力将会在长时间内不断提升,应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到中国这里。必须在亚洲对中国采取果断行动。不仅对它在南海的行为做出强硬反应,还应在钓鱼岛问题上保持强硬。美日外交政策的优先方向应是遏制中国*参见俄罗斯卫星网:2015年10月26日外媒看中国,http://sputniknews.cn/foreignmedia/20151026/1016775845.html#ixzz40ovKrpjK.。
由上可见,西方的冷战思维还有市场,畏惧中国的崛起也有呼应。这也不足为奇,可以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习近平的治国理政方略,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和民族的衷心拥护,使推行西方主义的意识形态遭到破产。如果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像当年夸赞戈尔巴乔夫那样,夸赞一个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领袖,反而是更具深层次的危险。
六、 理性看待外媒报道中国
近年来,尤其是习近平主政以来,外媒报道中国于世界的姿态发生了质的变化。关于中国的报道与介绍,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可能发生,一些西方主要媒体报道介绍世界的重点就是中国,从政治、经济、外交到社会,中国的任何一项较大措施,引起的反响度,不亚于在中国国内的影响。世界各类媒体报道中国有这样几个特点:
1. 大多数报道能够客观、理性,看好中国的发展,对中国复苏世界低迷经济寄于期望。尤其是对于中国世界第一还是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已经为许多媒体报道中必设的前提之一。
2. 在许多媒体的评论之下,都有着中美之间的比较。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有鉴别才能区分优劣。中国领导人的新思路、新观念代表着世界发展的趋势,代表着人类发展的方向,得到世界各国包括西方许多国家在内的人民的真挚赞赏。
3. 唱衰中国的声音依然存在。知著见微,闻者足戒,可以理解为中国保持正确发展道路、及时调整发展方向的必要之声,使负面之声成为我们努力前行的提示。
4. 每个国家都首先是站在自身立场看待世界事务,首先维护的是本国利益。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国与国之间没有单向的利益关系。当今时代,如果不顾及到他民族、他国家,自身的利益无法得到实现。这是当代世界发展的客观现实,也是习近平一系列治国理政国际关系新理念得到多数国家认同的根本原因。
2008年以来的世界金融经济危机,阿拉伯之春、世界范围内的恐怖主义活动、中东硝烟不断的战火,叙利亚及各国的难民潮,影响的不是一个国家,没有那个国家能够置之度外。以美国为首的世界无敌的北约联盟,在这些事件面前的束手无策、无能为力,充分证明了习近平思想的客观性、真理性和前瞻性,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民族已经自觉不自觉地接过了这样一种理念并用于指导自己的行动。“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让铸剑为犁、永不再战的理念深植人心,让发展繁荣、公平正义的理念践行人间!”[11]
参考文献:
[1] 俄罗斯卫星网.中国在中东实现新突破[EB/OL].http://sputniknews.cn/opinion/ 20160125/ 1017824047.html#ixzz40L55XNFs,2016-01-25.
[2] Справедливость выше интересов Председатель КНР предложил миру "дорожную карту"27.10.2015"Российская газета"[EB/OL].http://www.rg.ru/2015/10/27/tzinpin.html.
[3] На ассомблее ООН.Прошлое изменить нельзя, но мы вместе. можем построить будущееСи Цзиньпин[EB/OL].http://www.inpearls.ru/author/41501.
[4] 俄罗斯卫星网.中国积极加强在中东的地位[EB/OL]. http://sputniknews.cn/opinion /20160119/1017755680.html#ixzz40NwdfBTt. 2016-01-19.
[5] 俄罗斯报.中国如何打造有吸引力的形象[EB/OL].http://sputniknews.cn/russ ianmedia/20150627/1015
287809.html#ixzz40OAgpc7T,2015-06-27.
[6]俄罗斯卫星网.土耳其:中国不打算在中东事件上袖手旁观[EB/OL]. http://sputniknews.cn/foreignmedia/20160202/1017925511.html#ixzz40Obho300,2016年1月.
[7] 俄罗斯卫星网.习近平亲自出马打造新丝绸之路[EB/OL]. http://sputniknews.cn/ opinion/20160124/1017816384.html#ixzz40L6A6LCm,2016-01-24.
[8] 冯颜利,廖小明.要善于把握全球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给中国发展带来的机遇[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8.
[9] 一带一路为中国最为流行谈话题目[EB/OL].http://sputniknews.cn/pressdigest/ 20150606/ 1015018665.html#ixzz40OF1I4VK.
[10] 俄罗斯卫星网.外媒看中国[EB/OL].http://sputniknews.cn/foreignmedia/ 20151208/ 1017288835.html#ixzz40oM14tPx.2015-12-08.
[11] 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5-09/29/c_1116711117.htm [EB/OL]. 2015-09-29.
Chinese Wisdom for the New Vision of Human Development:Comments on President Xi Jinping's Recent Diplomatic Practice by Russian and Other Foreign Media
LI Rui-qin
(Academy of Marxism,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 Beijing 100732, China)
Abstract:Media from Russia and other foreign countries speak highly of President Xi Jinping's diplomatic practice in recent years. They believe that China always insists on mutual benefit and win-win diplomatic policy and spread positive energy to the rest of the world. By easing regional tensions effectively,China successfully promoted its international status. Also, by joint development of finance, economy and diplomacy,China stepped into a new development pattern and has become the pulse of the world economy. The Chinese wisdom in accordance with the new vision of human development was highly praised and affirmed by most countries in the world. However, cold war mentality against China and the China threat theory still exist. So we must unshakably insist our own development path, rise superior to all kinds of noises, and endeavor great causes of the Chinese nation.
Key Words:Xi Jinping; diplomatic practice; foreign media; Chinese wisdom; human development
收稿日期:2016-02-04
作者简介:李瑞琴(1963-),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法学博士。
中图分类号:D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05X(2016)04-00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