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欧阳修词的俗化倾向

2016-01-23 08:38王存弟薛圆媛
关键词:柳永欧阳修

王存弟, 薛圆媛

(山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 山西 临汾 041000)

论欧阳修词的俗化倾向

王存弟, 薛圆媛

(山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 山西 临汾 041000)

词作为音乐文学, 在宋代是雅俗共赏的文艺形式。 唐宋词的发展进程中存在俗化和雅化两大趋向, 北宋名家欧阳修的词在词史上具有典型性。 受北宋时代以俗艳为美的社会风气影响, 欧阳修创作了大量雅俗并存的词作, 在题材、 语言及音乐等方面表现出鲜明的俗化倾向, 形成了雅俗相济的独特词风。 通过鉴赏欧词来分析欧词俗化倾向的表现及独特性, 并从其四十年仕宦生涯受民间文学影响颇深方面探讨欧词俗化倾向的成因, 以此体会欧阳修词雅俗兼备的语言魅力, 学习其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欧阳修词; 俗化倾向; 独特性

欧阳修(1007年~1072年), 字永叔, 号醉翁, 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江西庐陵人。 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 历任西京推官, 知谏院。 先后出任滁州、 颍州。 还朝后, 为翰林学士, 枢密副使, 参知政事, 谥号文忠。 欧阳修诗文词兼备, 以文章名冠天下。 欧词数量颇丰, 《全宋词》现存242首, 上承温韦下启苏辛, 对宋词有开拓之功。 传世词有《六一词》(《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和《醉翁琴趣外篇》两个系统, 以小令为主, 后人以为风流闲雅, 超出意表。 作为北宋士大夫的典型, 欧阳修的诗文词, 题材内容相去甚远, 风格迥异。 欧词雅俗并存, 但历代词学研究者多关注欧词在宋词雅化进程中的作用, 对其俗化倾向则不甚重视。 笔者拟分析欧阳修词俗化倾向的表现及其独特性, 进而探讨其成因。

词源自民间, 本是俗文学, 随着文人的参与渐趋雅化。 一般而言, 雅词的标准是思想内容纯正, 音律和谐, 语言含蓄蕴藉。 俗词则包括通俗与俚俗两方面, 语言通俗, 直白明快。 从题材内容及审美情趣来看, 欧词雅俗兼备, 感情真挚, 词境深远。 正如张璟所言:“欧阳修词在三百多年宋词发展史上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 其承上主要指出自南唐词风, 未脱花间影响; 体现其启下审美革新精神的, 则是指他纪游词的豪放疏隽和风俗词的通俗明畅。”[1]6

1 欧词俗化倾向的表现

前人论及欧阳修词时, 对《醉翁琴趣外篇》中大量俗艳词是否为欧阳修所作这一问题争议较多。 清代以前的学者多认为这些俗艳词是伪作, 代表性观点如宋人曾慥在《乐府雅词》所言:“欧公一代文宗, 风流自命, 词章幼缈, 世所矜式; 当时小人, 或作艳曲, 谬为公词。”[2]5近世学者唐圭璋和谢桃坊等人对欧词版本作了详细的辨伪考证, 承认欧词有部分艳词。他对部分俗词作了雅化处理, 另外一些公认的雅词也有俗化倾向。 欧词的俗化倾向主要表现在题材内容、 语言形式和音乐风调三方面。

1.1 贴近生活的题材

与唐五代及宋初词人相比, 欧阳修大大拓展了词的题材。 《花间词》多囿于庭院楼阁, 单纯描写女性容貌服饰, 欧阳修开拓了词境, 由闺阁走向自然, 甚至边关, 为宋词注入了新鲜气息。 如“暮云空阔不知音, 唯有绿杨芳草路”(《玉楼春》)写了暮云四合、 芳草萋萋的自然之美; “关河愁思望处满, 渐素秋向晚。 雁过南云, 行人回泪眼”(《清商怨》)写的是关河日暮, 远行之人见到凄凉秋景顿生乡愁的情景, 词境开阔。 欧阳修将笔墨集中于自然山水, 展现了更多日常生活情景, 具有平民化色彩。 他以花鸟自乐, 以诗酒自酬, 把人生感叹寄托于自然景物中。 从题材看, 欧词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相思离别之作、 山水风物之作、 人生感慨之作。

第一, 表现男女相思和伤春怨别之作大约有130多首。 欧阳修将传统题材写出了新意, 善于撷取特定生活场景, 在叙事中见情感, 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有关男女之情的描写独具风神, 描写宋人生活场景的词充满市井生活之趣。 《渔家傲》中“墙外有楼花有主。 寻花去, 隔墙遥见秋千侣。 绿索红旗双彩柱, 行人只得偷回顾。 肠断楼南金锁户。 天欲暮, 流莺飞到秋千处”描写了墙外行人偷窥墙内秋千少女的场景, 写出了北宋人的生活细节, 画面感极强。 典型的如《南歌子》:

凤髻金泥带, 龙纹玉掌梳。 走来窗下笑相扶。 爱道画眉深浅、 入时无。

弄笔偎人久, 描花试手初。 等闲妨了绣功夫。 笑问双鸳鸯字、 怎生书。

词的上阕写女子精心梳妆的情形, 起首二句写女子发饰之美。 “凤髻”“金泥带”“龙纹”“玉掌梳”妙用名词, 对仗精巧, 写出女子的雍容华贵之态, 极言女子美艳。 “走来”二句通过对女子连续性动作、 神态和语言的描述, 既写出女子的娇羞, 又写出男子的深情。 此处顺手拈来, 不作比喻, 新鲜有趣。 词的下阕弄笔描花的场景显示出新婚夫妇间的亲密融洽。 “笑问”句既明白又含蓄, 女子俏皮可爱的神态跃然纸上, 真是神来之笔。 此词细腻刻画了人物的外部动作与内心情感, 极富生活情趣和喜庆色彩。

第二, 描摹山水风光和四时节物的词作将近60首。 欧阳修词展现了山水清音的天然美, 他在词中描写了大量的风土人情。 如两组《渔家傲》鼓子词, 每组12首, 共24首。 分咏十二月节令, 描写了人日、 元宵、 清明、 端阳、 七夕、 重阳、 中秋等不同节日的风俗民情。 一幅幅清新明丽的风俗画展现了百姓的日常生活, 蕴含了丰富的民俗文化, 具有浓郁的民间气息。 “正月斗杓初转势”写正月剪纸看柳, 池冰消散的场景; “二月春耕昌杏密”写二月百花盛开, 燕子归来的景象; “三月清明天婉娩”写清明时节, 牡丹盛开, 游人赏花踏青的情景。 欧阳修关注自然山水, 但并不单纯模山范水, 其间体现了与民同乐的感情。 现对《渔家傲》词试作分析:

花底忽闻敲两桨, 逡巡女伴来相访。 酒盏旋将荷叶当。 莲舟荡, 时时盏里生红浪。

花气酒香清厮酿, 花腮酒面红相向。 醉倚绿荫眠一晌。 惊起望, 船头搁在沙滩上。

这阕小词写青年女子荡舟游赏的场景。 荷叶当杯, 醉眠绿荫的景象妙趣横生, 非目睹不能写出。 上阕“花底”两句不见其人, 但闻其声, 与王昌龄的“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之后恍然, 原来是女伴来访, 兴之所至, 饮酒助兴, 摘荷叶为杯, 任莲舟在江上自由荡漾。 此情此景, 何其欢快。 下阙“花气”两句写花香酒香融合, 花面人面相向, 两相衬托, 更显出江南女子的青春朝气, 情感热烈。 醉后不知不觉在树荫下睡着了, 猛然惊醒发现船已搁浅。 词人站在采莲女的角度, 细致描摹出水乡人家的生活, 写出了他们的生活境况与情感心态。 这种“明转出天然”的风格堪比南朝民歌。

第三, 抒写人生感慨, 咏物咏怀的词约50首。 北宋的宴会众多, 且有不同级别, 流连酒席歌筵是北宋士大夫的日常情态。 他在友朋聚散的宴会上以歌助兴, 寄托情思, 如“粉面丽姝歌窈窕, 清妙。 尊前信任醉醺醺, 不是狂心贪燕乐”(《定风波》)等都借对酒当歌之际传达出仕途坎坷的人生慨叹; “如今薄宦老天涯。 十年歧路, 空负曲江花”(《临江仙》)表现了宦途多舛, 与友人同作逐臣的感慨; “浮世歌欢真易失, 宦途离合信难期”(《浣溪沙》)流露出仕宦中人聚少离多的无奈; “十年前是尊前客。 月白风清, 忧患凋零。 老去光阴速可惊”(《采桑子》)有怀念往昔诗酒高会的伤感。 诸多小词体现了欧阳修豪放洒脱之态, 颇具代表性的是《圣无忧》:

世路风波险, 十年一别须臾。 人生聚散长如此, 相见且欢娱。

好酒能消光景, 春风不染髭须。 为公一醉花前倒, 红袖莫来扶。

此词写于作者因范仲淹之事贬官滁州之际, 与上次贬官夷陵恰好相隔十年。 聚散无常, 人生易老, 韶华不再, 尾句故作疏狂语, 以解愤懑之情, 这正是欧词的独特所在, 也体现了欧阳修的放旷性情。

1.2 不避俚俗的语言

欧阳修对民间口语进行了提炼加工, 其词既有民间文学平易浅俗之美, 又去其油滑粗陋之弊。 常用的语汇意象和总体语言风貌都有不避俚俗的特点。 这种特点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 女性形象描写用词俗艳。 受北宋时代追求享乐的时代风气与以艳为美的审美观的影响, 欧阳修青年时代写了大量俗词艳词, 集中表现为对女性的描写有俗艳化倾向。 但欧阳修能通过婉曲细腻的心理描写来展现女子的鲜明个性, 不应完全否定其意义。

词中的女性世界本具香艳味, 《花间词》里关于女性容貌体态的描写比比皆是。 对身体部位的描写有蛾眉、 媚眼、 朱唇、 葱指、 香汗、 粉泪等。 对妆容与服饰的描写有罗衫、 彩袖、 翠钿、 凤髻等, 色彩鲜明, 纤巧秀丽, 既写了视觉听觉嗅觉等感官之美, 又引人联想。 对闺房的描写如镜、 花、 罗帏、 绣被、 烛、 屏风等闺房陈设, 构成了幽暗氤氲的氛围。 对举止如偎着抱着, 弄笔描花等的描写, 具有典型的艳情色彩。 欧词也有这种俗艳之词, 且看以下词句:

凤髻金泥带, 龙纹玉掌梳。 (《南歌子》)

多情更把, 眼儿斜盼, 眉儿敛黛。 (《鼓笛慢》)

除非我, 偎着抱着, 更有何人消得。 (《盐角儿》)

罗衫满袖, 尽是忆伊泪。 但向道, 厌厌成病皆因你。 (《千秋岁》)

欧词对女性的描写大有花间风气, 像宫眉横波、 绣被罗帏、 偎着抱着的描写不亚于《花间词》之香艳。 但他并非单纯描写女性的容貌服饰, 而是把握女性细腻丰富的内心世界, 展现女性的独特性格。最能表现欧词泼辣大胆风格的是《南乡子》:

好个人人, 深点唇儿淡抹腮。 花下相逢,忙走怕人猜。 遗下弓弓小绣鞋。

刬袜重来, 半亸乌云金凤钗。 行笑行行连抱得, 相挨, 一向娇嗔不下怀。

此词直笔写男女情事, 语言浅切近乎白描, 写出了女子在花下与男子相逢时的娇痴。 上阕以男子的口吻称赞女子的可爱, 浓淡相宜的妆容恰到好处, “花下”二句写相约时女子慌张得弄丢绣花鞋的场景, 令人忍俊不禁。 下阕写出女子仅穿袜子重来, 顾不得头上钗子歪斜, 终于相挨相抱。 全词以通俗明快的笔调写出了女子从害羞胆怯到下定决心的转变, 大有南朝民歌“感郎不羞赧, 回身就郎抱”的风味。

第二, 善于借用通俗口语, 整体风格清新质朴。 欧阳修善用民间语言, 对民间口语作了雅化处理, 取其优点, 去其弊端。 欧词中有许多朴实无华, 真挚动人的佳作。 如“如此春来又春去, 白了人头”(《浪淘沙》), “梅谢粉, 柳拖金。 花无数, 愁无数”(《鹤冲天》), “有时三点两点雨霁, 朱门柳细风斜”(《越溪暮》)等词句, 看似平淡, 实则蕴藉。

欧词中常见的口语词汇很多, 如恁、 伊、 厮、 霎、 消耗、 特地、 厌厌、 为个甚等词, 亲切活泼, 充满生活气息, 为市民所喜闻乐见。 如以下词句:

闲愁一点上心来, 算得东风长不解。 (《蝶恋花》)

过尽韶华不可添。 长恁。 年年三月病厌厌。 (《定风波》)

红笺着意写, 不尽相思意。 为个甚, 相思只在心儿里。 (《千秋岁》)

欧阳修作词, 不设雅俗之限, 熟练运用日常口语。 不可否认, 词的雅化是宋词发展的主流, 但俗化对雅化倾向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欧阳修妙用民间口语俗语, 形成了雅俗共赏的独特词风。 《醉蓬莱》中的“有人知么、 未曾收啰、 重来则个”即是当时民间口语, 以俗字俗语入词, 新鲜有趣, 更增添了民间韵味。 以《阮郎归》为例:

去年今日落花时, 依前又见伊。 淡匀双脸浅匀眉, 青衫透玉肌。 才会面, 便相思。 相思无尽期。 这回相见好相知, 相知已是迟。

上阕忆旧, 写去年今日暮春时节与情人相见的情景。 淡妆素衣显示出了二人感情的纯洁。 下阕以“才”和“便”口语领起, 实际暗含才会面便离别, 才离别便相思两层深意, 递进表达了这种相思绵绵无尽。 接着突转, 不知发生了什么, 这回相见, 可惜相知已晚。 整首词造语平淡, 不用典使事, 不铺陈辞藻, 而相思入骨, 可谓语浅情深。

1.3 吟唱新声的音乐

历来文学与音乐关系密切, 《诗经》《楚辞》《清商歌辞》《横吹歌辞》等在唐代以前都是可以歌唱的“平民文学”, 宋词是依附于宋代燕乐新声的“音乐文学”。 朱谦之先生说: “中国文学的进化, 彻始彻终和音乐不相离的。 所以有一种新音乐发生, 就有一种新文学发生。”[3]54北宋时, 音乐空前繁盛, 燕乐声辞繁杂, 不可胜纪。 宋代又出现许多新声, 曲调非常美。 《东京梦华录序》记载: “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 按管弦于茶坊酒肆。”[4]19《全宋词》中所用到的词调共881个, 除唐五代创制的100多词调外, 其余700多词调都是宋代创制的新声。[5]106

242首欧词中共使用69个词调。 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调主要有《渔家傲》(49首)、 《玉楼春》(33首)、 《蝶恋花》(23首)、 《采桑子》(13首)、 《浣溪沙》(9首)、 《减字木兰花》(7首)、 《阮郎归》(6首)、 《定风波》(6首)、 《浪淘沙》(5首)等, 这些词调在《全宋词》中使用频率居于前50位。 欧阳修的长调有6首, 如《千秋岁》《醉蓬莱》等, 均是当时的流行歌曲。 下面这首《玉楼春》精彩地描写了北宋的音乐场面:

西湖南北烟波阔。 风里丝簧声韵咽。 舞余裙带绿双垂。 酒入香腮红一抹。

杯深不觉琉璃滑。 贪看六么花十八。 明朝车马各西东, 惆怅画桥风与月。

这阕《玉楼春》写于欧阳修由扬州转至颍州时。 上阕写了颍州西湖烟波浩渺游人如织, 画船载酒听歌观舞的场景。 微风过处, 丝簧幽咽, 裙带曳地。 下阙“杯深”二句转写自己对此良辰美景, 不由沉醉其中。 “明朝”二句笔锋一转, 由乐转悲, 想到宴散之后别离情景, 顿感惆怅。 这里的“六幺”即绿腰, “六么花十八”是舞曲。 王国维云: “《宋史乐志》教坊十八曲中, 中吕调, 南吕调, 仙吕调。 均有绿腰曲。”[6]40此词可见欧阳修精通音乐, 且善于描写音乐场面, 只是载歌载舞的同时, 仍然为明朝的分别而惆怅。

以俗乐为美的时代, 其音乐必然会影响当时的文学。 欧阳修精通音乐, 其词亦可歌。 在《近体乐府跋》中, 有对《渔家傲》组词的说明。 王安石称:“三十年前见其全篇, 今才记三句。 乃永叔在太尉端愿席上所作十二月鼓子词。” 鼓子词是宋代一种说唱艺术, 因歌唱时以鼓击节而得名。 欧词可配乐供人歌唱, 由此可见欧词的雅俗共赏。

2 欧词俗化倾向的独特性

欧阳修词与柳永词一样分雅俗二体, 都亦雅亦俗。 柳永在汴京有过一段风花雪月的生活, 而欧阳修在西京也有过朝歌夜弦的生活, 二人都有追忆繁华的词作, 俗词也有相似之处。 与柳词相比, 欧词的独特性可归结为以下两点: 虽作艳语, 终有品格; 俗中有雅, 雅不离俗。

2.1 虽作艳语, 终有品格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道: “词之雅郑, 在神不在貌。 永叔少游虽作艳语, 终有品格。”[7]7此话表明王国维对欧阳修艳词雅正品格的认同。 与柳词相比, 这是欧词的独特之处。 欧阳修与柳永创作的艳词均有70首左右, 二者的内容与形式之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 从俗词的描写对象来看, 欧阳修多写各地的风土人情, 艳词也集中于描写普通人家生活场景, 柳词则多描写都市风情。 欧阳修是身居庙堂心忧百姓的具有强烈使命感的文人, 他任地方官时, 词中记录了诸多节令风俗, 题材比柳词更加广阔。 柳永早年在京都, 科场失意, 落魄不羁。 多流连于秦楼楚馆, 对妓女的生活状态非常熟悉, 其词多为流连风月之作。 “才子词人, 自是白衣卿相。 忍把浮名, 换了浅酌低唱”(《鹤冲天》)是科场失意后的词作, 词中流露出不遇之感, 在自嘲的笔调中表现出颓唐。 而欧阳修少年得意, 虽经历宦海沉浮, 与柳永的心境毕竟不同, 故欧柳的词的题材与风格差距甚大。

第二, 从俗词的写作手法来看, 欧阳修善写小令, 寥寥数笔便能勾出神韵。 柳永的俗词, 善用慢词长调, 点染铺叙种种情景。 欧词多如《临江仙》所写: “燕子飞来窥画栋, 垂下帘旌。 凉波不动簟纹平。 水晶双枕, 旁有堕钗横”。 相比于柳词, 真是曲折又含蓄。 柳词显豁直白, 如“早知恁么, 悔当初, 不把雕鞍锁。 向鸡窗, 只与蛮笺象管, 拘束教功课。 镇相随, 莫抛躲。 针线闲拈伴伊坐。 和我。 免使年少, 光阴虚过”(《定风波》),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表现市民所熟悉的人事, 用铺叙手法表现了思妇对爱情和生活的热烈追求, 风格明快, 形象鲜活。 柳永为都市文化所吸引, 以俗为美, 写出的词才能亲切有味。 二人写作的笔法是不同的。

第三, 同样学习民间词, 大量运用口语俗词, 欧词显出一种中正平和、 悠游不迫的面貌, 独具和婉之美。 柳词为市民写心, 反映市民生活, 语言俚俗, 具有浓郁的市民文化情调。 柳词是以俗为美, 而欧词学民间词是表层的, 只是借用民间词的语言形式, 并对其加工, 本质上仍是上层士大夫的审美趣味, 即化俗为雅。 如柳词的《红窗迥》等就是用市井语言写出的俚俗词篇。 欧阳修始终不能忘怀天下, 时常感慨年华易逝, 聚散无常。 他学识渊博, 能博采众家之长, 将南唐西蜀的深婉含蓄与民间词的清新质朴融合起来, 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貌。

2.2 俗中有雅, 雅不离俗

欧阳修和柳永的俗词呈现不同风貌。 欧词之俗, 是庙堂达者之俗, 而柳词之俗, 是市井才子之俗。 柳永词的雅与俗是互相对立的, 欧阳修的词则是雅俗相济, 他的雅词与俗词, 并不像柳词那样泾渭分明, 多是雅俗结合, 能得到不同读者的喜欢。 而柳永之俗词, 多不为当时士大夫接受。

柳永也曾作雅词, 被认为不减唐人高致。 作为北宋词坛俗词名家的代表, 柳词在当时流传甚广。 叶梦得《避暑录话》记载:“柳永善为歌辞, 教坊乐工每得新腔, 必求永为词, 始行于世。 余适丹徒, 尝见一西复归朝官云, 凡有井水处, 皆能歌柳词, 亦言其传之广也。”[8]92这体现了柳永作为通俗文学作家的流行度与知名度。 在大众化与商业化上, 欧词即便可歌也无法与柳词相比。 柳永对勾栏瓦肆的生活熟悉, 其词自然有迎合市民趣味的倾向。 当然, 由于二人的人生道路不同, 他们的价值取向和个体定位也不同。 欧词的通俗化与柳词的俚俗仍有区别。 下面以两人词作为例:

别后不知君远近, 触目凄凉多少闷。 渐行渐远渐无书, 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 万叶千声皆是恨。 故欹单枕梦中寻, 梦又不成灯又烬。 (欧阳修《玉楼春》)

薄衾小枕凉天气。 乍觉别离滋味。 辗转数寒更, 起了还重睡。 毕竟不成眠, 一夜长如岁。

也拟待, 却回征辔。 又争奈, 已成行计。 万种思量, 多方开解, 只恁寂寞厌厌地。 系我一生心, 负你千行泪。 (柳永《忆帝京》)

两首词同写离恨。 欧词从居者的角度出发, 上阕首句直抒别后愁闷之情。 行人渐行渐远, 书信逐渐稀疏, 内心的痛苦无法排遣; 下阕通过夜风吹竹的瑟瑟秋声烘托离情, 联想到欧阳修的《秋声赋》, 更显出“万叶千声皆是恨”的浓重离愁。 “故欹”一句又进一步向梦中寻找, 期盼梦中能见, 可是残灯明灭, 梦又不成。 抒情强烈率真, 层层深入。 而柳词从行者角度写羁旅之情。 上阕点出初秋之夜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一夜长如岁”既是时间的漫长, 也表明心理上承受的煎熬之久。 下阙主要抒发与相爱之人的难以割舍之情, 归也归不得, 行也不愿行。 “系我一生心, 负你千行泪”深刻描摹出二人我心相系, 你泪不绝的情意绵绵。 全词纯用口语白描来表现男女双方的内心感受, 没有烘托渲染。 “乍觉” “毕竟” “也拟待” “又争奈” “只恁” “系我” “负你”等口语生动刻画了主人公曲折的心理过程。 两相对比, 就欧阳修的小令与柳永的长调而言, 欧词虽然通俗易懂, 但柳词更加俚俗。

总而言之, 欧词的俗化倾向特点鲜明, 他将雅俗融合起来, 使其成为雅俗共赏的文学形式, 并注入自我情感, 形成了个性独绝的欧词。

3 欧词俗化倾向的成因

词依赖于乐工歌妓, 自始至终未摆脱俗的风味。 北宋时代, 城市经济发达, 市民阶层发展壮大, 市民文化大为兴盛, 享乐成风。 宋代市民文化从一开始就呈现出追求感官刺激的娱乐性, 整个社会弥漫着享乐风气。 文学由富贵气象转为具有平民大众气息的质朴淡雅色彩。 宋词本就是歌舞升平的产物, 而且词的个体性、 消遣性等娱乐功能极强, 在当时词比诗更受市民阶层的青睐。 欧阳修词俗化倾向与当时崇俗享乐的社会风气相关, 宋词主要通过口头演唱方式传播, 演唱场所又集中于酒席歌筵, 形成了以俗艳为美的审美趣味。 欧词的词风也受影响, 他的主流创作是艳词相思之作, 但保留了民间词平易畅达的词风, 又融合了自己悠游不迫, 含蓄深婉的风格, 实际上是对俗艳词进行了雅化处理。 从个人因素讲, 欧词俗化倾向的成因主要是对民间词情有独钟,自觉学习民间词。

刘德清曾说: “欧阳修卓尔不群的人格标举在北宋特殊的社会环境中, 受到当时人的推崇和赞赏, 并且深刻地影响了后代文人士大夫的思想风貌与行为准则。”[9]288他一生屡遭贬谪, 终身旷达不羁, 经历四十年曲折的仕宦生涯后, 仍然乐观豪迈, 怡然自乐, 倜傥之情经常流露于词中。 他早年在洛阳出任西京留守推官时, 曾自称“达老”。 其词多是日常生活的记录与随兴而发的情感抒写, 确有旷达之风, 在诗词中流露人生易老、 及时行乐的思想, 反映了他的多情锐感。 “行乐直须年少, 尊前看取衰翁”, 词中表现了欧阳修的私人生活的场景, 也体现了他热爱美好事物的真性情。 多年出任地方官的经历, 使得他深谙平民生活, 从中汲取了许多经验。 词本源于民间, 又曾播唱和流行于下层民众之间, 所以俗是其本色。 这种俗文学的本性, 在文人词中也留下了痕迹。 欧词源于《花间词》为代表的唐五代文人词, 历代学者多认为欧词源出于温庭筠、 韦庄、 冯延巳等人。 清·陈廷焯云: “欧阳公词, 飞卿之流亚也。 其香艳之作, 大率皆年少时笔墨, 亦非尽后人伪作也。”[10]78前人对此论述较多, 这里仅论述欧阳修对民间词的学习与借鉴。

欧词的俗化倾向源于欧阳修钟情于民间词的审美趣味, 主动向民间文学学习, 仅对市井口语进行适当的加工与润色,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欧词。 欧阳修多年出任地方官, 对民间怀有深厚情感, 从民间词中汲取了诸多表现手法, 能够不避俚俗。 他自由大胆地运用民间口语和谐音等, 采用连章体的形式, 以对话构成作品主体, 成就了他的独特词风。

首先, 欧阳修善于借用民间辞令, 给鼓子词这种俗文学体裁注入了新鲜气息。 鼓子词仅见于宋, 是用流行于宋代的词调歌唱, 用管弦来伴奏, 是一种叙事的讲唱文, 宴会时供人娱乐, 文简而事略, 每篇大约十章歌唱。[11]25随着社会的演变, 市民阶层的气息逐渐影响了词的面貌, 生活作风和艺术趣味。 敦煌曲子词中有十二时歌, 五更转等定格联章的形式, 欧公着力模仿民间词, 两套分咏十二节气的《渔家傲》组曲属于定格联章形式。 《醉翁琴趣外篇》中收入了许多俗词, 且多为慢词长调, 如《醉蓬莱》和《看花回》, 无论从词的内容还是风格看都是市民所喜闻乐见的。 相比晏殊等人, 欧阳修阅历比较丰富, 又有与民同乐的襟怀, 词中民歌风味很浓。

其次, 在词的艺术手法上, 运用民歌中的重叠、 双关、 对比等修辞手法, 创作了具有民歌风的作品。 《长相思》两首借用了民歌中常见的重叠修辞法:

花似伊, 柳似伊。 花柳青青人别离。 低头双泪垂。

长江东, 长江西。 两岸鸳鸯两处飞。 相逢知几时。 (其一)

深花枝, 浅花枝。 深浅花枝相并对。 花枝难似伊。

玉如肌, 柳如眉。 爱著鹅黄金缕衣。 啼妆更为谁。 (其二)

清·陈廷焯评曰: “可谓鄙极俚矣。” 而金圣叹对此评曰: “以前半连用四花枝, 两深浅字, 叹为绝技。 真乡里小儿之见。” 不避深浅花枝的重复, 这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写气图貌, 既随物以婉转; 属采附声, 亦与心而徘徊”。 重章叠唱, 情韵颇深。“雨后斜阳, 细细风来细细香。 莲子深深隐翠房。 意在莲心无问处。”(《南乡子》)其中“细细”和“深深”都用了叠字, 加强了词的音乐性与感染力, 同时显得余味悠长。 “暖日迟迟花袅袅。 人将红粉争花好”(《渔家傲》)运用重叠手法, “迟迟”和“袅袅”写出春日明媚可爱的景象, 烘托出一种“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欢欣。

欧词中常用对比与起兴手法。 “墙外有楼花有主, 寻花去, 隔墙遥见秋千侣”(《渔家傲》)是借外物起兴, 既写出实景, 又暗示寻花者心情。 “去年元夜时, 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 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 泪湿春衫袖。”(《生查子》)整首词用对比手法, 两次出现元夜、 花市、 灯、 月, 两阕文义基本重合又略有变化, 类似于民歌中的重章叠唱, 与重言手法一起构成复沓回环之美。 只是同为元夜, 时隔一年, 却早已物是人非, 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令人黯然神伤。

双关是欧词格外引人注目的修辞。 用谐音双关来曲折地表达感情, 这是南朝乐府常用的表达感情的技巧, 欧阳修继承了这种手法。 此外在描写采莲女时“折得莲茎丝未放。 莲断丝牵, 特地成惆怅”(《蝶恋花》)运用了谐音双关, “莲”同“怜”, 言爱怜之心已断, “丝”同“思”, 指内心的思念无法割断, 这也是南朝民歌中常见的方式。

最后, 在词的章法结构上, 欧阳修也对民间词有所借鉴。 如用对话体和叙事手法来构成词的主体, 经常使用直抒胸臆的手法。 如《玉楼春》中“夜来枕上争闲事, 推倒屏山搴绣被”叙述夫妻二人因闲事争执, 场景具有戏剧性。 “向道夜来真个醉, 大家恶发大家休, 毕竟到头谁不是?”对话即是词本身, 明显借鉴民间词直抒胸臆的手法。 再如《采桑子》十首, 第一句的最后三字均以“西湖好”作结, 直接表达了词人对西湖的热爱与对美景的流连爱赏。 这组联章体的山水词, 在词史上都有不容忽略的地位。

欧阳修作词雅俗并存的风貌, 在宋词雅化进程中意义重大。 但欧词贴近生活的题材内容, 不避俚俗的语言, 吟唱新声的音乐有着平民化的通俗气息。 这种俗化倾向有其独特性: 俗中有雅, 雅不离俗。 欧阳修学养丰富, 融合雅俗, 形成了与柳词异趣的六一词风。 欧阳修个性张扬的词风不仅与北宋社会风尚有关, 更是其与民同乐率真多情的个性使然。 自觉学习民间词是欧阳修词俗化倾向的重要因素。 欧词传达出了宋代士大夫的审美趣味, 也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学到宋人“与物有情”的人生态度。

[1][宋]欧阳修. 欧阳修词集[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0.

[2][宋]曾慥. 乐府雅词[M]. 沈阳: 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7.

[3]朱谦之. 中国音乐文学史[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4][宋]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M]. 郑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10.

[5]王兆鹏. 唐宋词史论[M].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3.

[6]王国维. 宋元戏曲史[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

[7]王国维. 人间词话[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

[8][宋]叶梦得. 石林避暑录话[M]. 上海: 上海书店出版社, 1990.

[9]刘德清. 欧阳修论稿[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1.

[10][清]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9.

[11]郑振铎. 中国俗文学史[M]. 上海: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2007.

On the Vulgarizational Tendency of Ouyang Xiu’s Ci

WANG Cundi, XUE Yuanyuan

(Institute of Literature,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Linfen 041000, China)

As music literature, Ci is the artistic form of suiting both the refined and the common people in Song Dynasty. The vulgarization and elegance are two trend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ong Ci. Ouyang Xiu’s Ci is typical in the Ci history. Influenced by the social atmosphere of garish beauty in Song, Ouyang Xiu created a great number of Song Ci, which suited both the refined and the common people. He showed the distinctive tendency of vulgarization in aspects of theme, language and music. By appreciating Ouyang Xiu’s Ci, the performance and the uniqueness of vulgarization tendency were analyzed. Considering his forty years official life affected by folk aesthetic literature, the contributing factors of the vulgarization tendency were studied to realize his language charm and learn the optimistic, broad-minded attitude on life.

Ouyang Xiu’s Ci; vulgarizational tendency; uniqueness

2015-11-12

王存弟(1990-), 女, 硕士生, 从事专业: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1673-1646(2016)02-0087-06

I207.23

A

10.3969/j.issn.1673-1646.2016.02.019

猜你喜欢
柳永欧阳修
画眉鸟
半小时漫画宋词之雅俗共赏柳永
柳七官人寻花问柳觅新词
半小时漫画宋词之雅俗共赏柳永
从“柳三变”到“柳永”
戴花的欧阳修
快乐的“长工”
班门弄斧 唇亡齿寒
勤奋的欧阳修
柳永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