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白云,尚 清*
(郑州市儿童医院中医康复医学科,河南 郑州 450000)
探讨中医针灸配合康复手法治疗小儿脑瘫的作用
陈白云,尚清*
(郑州市儿童医院中医康复医学科,河南郑州450000)
目的 探讨中医针灸配合康复手法治疗小儿脑瘫的作用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小儿脑瘫患儿11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采用针灸配合康复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法,对两组患儿治疗过程和结果进行观察,主要观察指标有智力发育指数(MDI)、运动功能发育指数(PDI),分析两组患儿疗效的差异和不同。结果 采用针灸配合康复手法治疗的观察组具有更高的有效率,观察组的MDI、PDI值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起来发现针灸配合康复手法治疗法优于常规治疗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针灸配合康复手法治疗小儿脑瘫的作用疗效明显,治愈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小儿脑瘫;康复手法;中医针灸;作用
脑性瘫痪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这种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对患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中枢性运动功能、行为、智力等方面的障碍,是引发癫痫以及视觉、听觉、语言障碍导致残疾病的重要原因。在发病早期需要及时采取治疗,否则将会导致症状加重,对患儿产生严重的不可逆的损害。本次研究选取患儿110例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小儿脑瘫患儿110例为研究对象,男58例,女52例,年龄4个月~5岁,平均年龄(2.36士0.34)岁,经确诊选取患儿均患有小儿脑瘫,具体类型有:痉挛型四肢瘫21例,痉挛型双瘫22例,痉挛型偏瘫25例,不随意运动型26例,共济失调型9例,混合型7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法,对应不同的患病类型,采用相应的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下结合康复方法,康复方法主要有:小儿推拿、运动疗法(采用Bobath治疗技术)、物理因子治疗(生物反馈疗法),利用推拿的方法时注意沿经络走行的方向,使用推、拿、按、捏等推拿手法,点压穴位命门、承山、昆仑、肾俞、环跳、肝俞等,特别注意要使痉挛型患儿感觉全身放松需要手指轻柔;采用弹拨肌腱等手法按压肌张力低下患儿,在操作的过程中,注意指不离经穴、手不离皮肉合理掌握轻重的推拿原则[2]。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观察组结合针刺方法,选用1.5寸头针,与头皮呈15°刺到帽状腱膜下,针感不滞涩时留针一个小时。操作体针时要快速进针,实证泻法,虚证采用补法,虚实不明时平补平泻法。用针灸配合推拿时头针刺的穴位有运动区、智力区、足运感区、语言二三区,体针刺的穴位有百会、内关、足三里等。如果患儿伴有其他症状,相应的应该附加相应的刺激穴位[3]。
1.3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分为基本治愈、显著改善、好转和无效,基本治愈:恢复正常或者是接近正常的发育顺序,异常的姿势消失,肢体运动功能和智力恢复正常,反应能力和语言能力得到提高;显著改善:恢复正常发育顺序,异常的姿势减少,肢体运动能力和智力有所提高;好转:发育顺序和智力有所好转,肢体的运动功能和姿势稍有进步;无效:没有以上改善或者病情恶化[4]。为了测定患儿的疗效,同时针对患儿的PDI和MDI情况进行评价打分。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
对照组55例,基本治愈15例,显著改善20例,好转15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63.6%,观察组55例,治愈26例,显著改善24例,改善4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0.9%,采用针灸配合康复手法治疗的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0.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的MDI、PDI值
治疗前,对照组MDI为(82.10±4.20)分,观察组为(81.40±4.50)分,治疗后对照组MDI为(84.75±3.90)分,观察组为(97.46士9.30)分。治疗前,对照组PDI为(75.43士5.05)分,观察组为(74.46士5.52)分,治疗后,对照组PDI为(76.27±4.78)分,观察组则为(86.27士8.56)分,治疗前两组患儿MDI、PD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DI、PDI值明显得到提升与对照组差距明显,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小儿脑性瘫痪由多种原因导致,多发生于出生后的一个月内,是一种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对患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中枢性运动功能、行为、智力等方面的障碍,是引发癫痫以及视觉、听觉、语言障碍导致残疾病的重要原因,影响患儿身心健康。属中医“五迟”、“五软”范畴,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因先天胎禀不足、父母气血虚弱受孕、后天失养致使气血不足和发育迟缓,病情迁延难愈[5]。将针灸和康复手法相结合,特别是在康复评估和其独特的治疗手段的基础上利用针灸,结合康复手法具有很好的改善患儿的不良姿势,促进躯体功能恢复的优势,和针灸具有通经活络、补气活血功能,能够刺激患儿增加脑血流量,促脑细胞修复的功能。将两种疗法有机结合起来,提高脑瘫的诊治水平,具有较高的治疗有效率。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采用针灸配合康复手法治疗小儿脑瘫有效率为90.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上具有推广价值。
[1]孔令霞.针灸配合康复手法在小儿脑瘫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临床实践,2015,7(28):162-163.
[2]周爱真.探讨针灸配合康复手法治疗小儿脑瘫的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0):225.
[3]张朝霞.中医综合治疗小儿脑瘫40例疗效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5,23(8):117-118.
[4]张亚芹,神经节普脂治疗小儿脑瘫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9):2013-2014.
[5]袁 莺.针灸配合康复手法治疗小儿脑瘫疗效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7):55-56.
本文编辑:刘帅帅
R742.3
B
ISSN.2095-6681.2016.02.115.02
尚清,女,主任医师,E-mail:sqing196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