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萍萍
发散思维,它是指从同一来源材料求不同的答案的思维过程和方法,思维方向分散于不同方面,即向不同方面进行思考。发散思维要求善于联想、思路宽阔;要求善于分解组合、引申推导、灵活变通。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从问题的要求出发,沿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当问题存在着多种答案时,才能发生发散思维,它不墨守成规,不拘泥于传统的做法,有更多的创造性。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抓住这些特性进行训练与培养,既能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又能提高教学质量。
一、强化基础知识,为发散思维奠定有力基础
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影响着小学生认识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对于基础知识不扎实的学生来说,数学创新意识及创新思维就如同毫无根基的空中楼阁。因此,创新教学首先要从强化基础知识开始,让学生扎扎实实地学好数学基础知识,强化数学基本功,渗透数学思想,积累解决数学问题的经验。小学数学首先要从最自然质朴的境界开始,在最利于学生数学基本素养发展的地方花大力气,下真功夫,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只有在不断练习中学习,学生的各项数学素质才能得以激发生成、跃进,进而解决新的问题,教师能根据学生练习的情况确切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找到最适合每个学生的引导方式和学习方法,有效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益。
二、注重创设情境,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生疑是思维的开端,问题是创造之源。学生的创新思维往往是由于遇到了问题,要解决而生发的。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是训练发散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好途径。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实行民主、平等教学,让学生们敢想、敢问、敢说,在积极思考中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训练他们的发散思维。如:光明电器商城有海尔电视机240台,第一天售出总数的25%,第二天售出总数的55%,还剩多少台?教师提示学生,解题方法不是唯一的,只要你们认真审题、灵活思考,一定能得到不同的解法。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被老师的问题所激发,都积极思考,寻求多种解题方法。过了一会儿,第一位同学说:“可以这样解,先求第一天和第二天各卖出多少台,再求剩下多少台。列式:240-240×25%-240×55%。”接着,第二名同学说:“也可以这样解,先求两天共卖出多少台,再求剩下多少台。列式:240-(240×25%+240×55%)。”又过了两分钟,第三名同学说:“还可以这样解,先求两天共卖多少台,就是求240的(25%+55%),再求剩下多少台。列:240-240×(25%+55%)”。教师小结,三位同学的解题思维各不相同,都很正确。老师鼓励三位同学思维活跃,同学们还有其他解法吗?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老师提出问题,给学生播下了创新思维的种子,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激发研究欲望,增强发散思维训练的动力
在教学中,如能通过合适的情境刺激学生的学习,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强烈的渴求,那学生的思维就一定能迸发出最为强烈的火花。
如,在苏教版二年级上册《乘法的意义》教学后,执教者通常都会设置这样的练习:5+5+5+5+4=□,指导学生“用你认为最好的含有乘法的式子”来改写。学生会不自主地想到:5×5-1或5×4+4,甚至还出现了4×6等。前面两个算式学生都能理解,也很容易阐明自己的思考,但第三个算式却招来非议:“不对。”“错了。”“这是什么啊?”等声音不绝于耳。“是啊,这是什么呢?你能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吗?”“我发现有4个5和1个4,就把5都变成4,发现多出4,这样变成了6个4。”精彩的解释,不仅消除了学生认识上的误区,还有利于学生分辨能力和思考能力的提升,更有利于该生自信心的增强,有助于他在今后的学习中敢于尝试、勇于创新。给学生更多的时空,就能唤醒学生的记忆,促进学生自觉地投入到新的研究探索之中。
四、在数学问题中进行组合式训练
组合式训练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另一个重要途径。例如有这样的一个问题:条件1,某工人正常每天能够生产20个玩具;条件2,按计划每个工人需要30天才能完成自身的任务;条件3,加班条件下每天可完成25个玩具。在不给出问题的情形下,这三个条件可以组合并提出不同的问题。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一般情形下学生会将条件1和条件2进行联系,提出一个工人完成任务需要完成多少个玩具,其中会用到乘法知识。而也有学生能够将条件2与条件3进行组合,进而可以求出加班一天比正常工作一天多完成的玩具个数,用到的是减法知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条件1与条件3可以组合吗?条件1.2.3可以共同组合吗?这些问题的提出,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开放,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总之,小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需要有一个长期训练的培养过程,因此,教师应不拘于形式地进行,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通过操作、观察、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进行简单判断、推理,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培养学生能够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从而让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得以提高和发展。
【作者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刘海粟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