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涛
最近一段时间看新闻,很容易能听到“恐怖组织”给大家的生活带来的尽是恐慌和不快。在我们学校教学中,虽然不会和“恐怖主义”挂上钩,但是对于某种恐慌和不快,学生身上也有。科学探究是科学课的核心,在科学探究里,尤其要防“恐怖主义”。有些老师听到我每每这么说总觉得我有些危言耸听,但是从我一段时间的科学教学经验来看,在我们课堂上确实有些不太合理的做法,它可能直接导致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兴趣下降,甚至直接无视科学课的存在。对此我进行深刻地思索,从一些问题中希望能找到良药。
一、“反恐”行动一:杜绝教师在知识传授上的“恐怖主义”
课堂上,大纲的完成束缚着老师的手脚。大纲对知识与能力的基本要求必须得到尊重,如何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得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又能保障大纲要求的全面落实,是教师要解决好的一个重要课题。实践中,教师们往往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由了一点,但影响到了课程对大纲的完成;而保证大纲的完成不受影响,却束缚了学生的部分思想。大多数老师选择了“恐怖主义”——直接的知识灌输,不许有疑问和异议,否则就会武力镇压。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
填鸭式的教育在有些老师的脑子里已经根深蒂固,老师的绝对“正确”,书本的绝对“权威”,在老师甚至他们的学生脑中,也已经扎根。认为书上的就是绝对正确的,是不容置疑的,怀疑书上的内容就会受到严厉的批评和指责。或者说另一种情况,在同学还有疑问的情况下,就开始讲授下一个内容。殊不知,经得起考验的才叫作真理,何况书也是人编的,总有出错的时候,至于老师更有出错的时候。如果从现在开始,学生们都不敢问,不敢提出质疑的话,难道我们人类就不前进了吗?就躺在先人的知识上睡大觉吗?
要预防知识传授上的“恐怖主义”,在培养学生敢于提问,敢于探索的精神。不能因为书上说了,或者老师说了,就不敢问,不敢说。
如果我们可以在课堂上装装傻,那么结果会怎样呢?我们就和学生平等起来了,可以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真正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去,与学生一起快乐、一起思考、一起成长。我在教授四年级科学《物体的沉浮》一课时,我先要求每个小组自行调配一杯液体,让自己的马铃薯浮起来。这个环节应该是最精彩的,学生会有很多的发现。不过我发现效果没有完全体现出来。我注意到,我在布置任务的时候,要学生用满满一杯水,所以需要的盐也就更多。而在布置任务的时候,我规定了用盐,而实际上,用糖可以更少量更快地得出实验结果,可学生们总是把思路局限在书上的例子——盐上面。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就注意到了,就先和学生这样说:别的老师告诉我,他可以让马铃薯在水里浮起来,我怎么办都办不到,你能教教我吗?学生在底下哈哈大笑,哎呀,这个你都不会!借机让学生展开讨论,先让每个小组讨论,你打算放多少水?四格、五格都可以;放多少盐?两勺、三勺……或是更多。还有可不可以用别的东西来代替?从而引出糖的登场。看来学生自己总结的方法未必比书上给出的方法差。
避免了直接的知识灌输,也就是在知识传授上避免了“恐怖主义”,孩子们有自己的意见了,相信会想出更多更好的办法,同时思路也更开阔了。
二、“反恐”行动二:扼杀教师在探究方式上的“恐怖主义”
拼命地鼓励孩子探究,就又会走入另外一个误区,那就是探究的绝对化,天天探究,事事探究。有人问,这样不是很好吗?有什么问题?也探究了,也自主了,不就是很完美了吗?
请看这样一个镜头,相信大家都有类似的经验,老师在给学生讲“烧瓶”时,拿出一只烧瓶,非得叫学生说,这像什么?有什么用?学生的回答可谓五花八门:像长颈鹿、像花瓶……可以装水、可以养花……有个学生说,这个像烧瓶,老师立刻责怪他,你就不能发挥点想象力吗。看来这位教师的本意是想通过学生自己观察,让学生加深对烧瓶的认识,牢记烧瓶的名称,可是我想这样做没有多大的意义,既泛化了探究的实质意义,又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教师完全可以直接教给学生这是烧瓶,顶多再板书两个字“烧瓶”。
如果这样教学,就会给孩子们一个定式,事事都是要自己得来的,而不会利用别人的知识经验。毕竟一个人的生命有限,探究培养的是孩子们的能力,而我们最终将培养出来的是一个个小科学家,穷其一生都未必会有一些以前科学家的成就。但学会吸取他人的经验,就可以做出一些更伟大的成就来。如果现在孩子们养成习惯,拒绝一切外来的知识和经验,我想他不会是一个优秀的人才的。
探究式学习虽是最能体现科学课培养目标的一种方式,但不能就这样认为探究式学习就是先进的、唯一的,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学习方式就是落后的、过时的、应该抛弃的。一般来说,那种体现事物名称、概念、事实等方面的类似于陈述性的知识就不需要学生花时间去探究,仅靠听讲、阅读等方式就能掌握。实际上,不同学习方式各有所长,相互之间应该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不可偏废。教师应在科学课中运用多种渠道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探究、实践、创新,还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教育和教育探索,不断地潜移默化地在学生的心灵上播撒科学和创新的种子以迸发其创新的意识,发展其创新的思维,培养其创新的精神,锻造其创新的能力。
教师不要墨守成规,也不要怕教知识,该探究的时候探究,该教知识时教师还须大胆地去教。强迫学生去探究的这种“恐怖主义”,恐怕在目前的教学中,是最为普遍的现象,还希望广大教师都重视起来。
自主探究不是句空话,也不是简简单单字面上的四个字而已,这条路还很远。“恐怖主义”就是这条路上的一块石头。铲除这块拦路石,这样才能真正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开拓他们的思路,使他们走向正确的探究之路。而我们教师就要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总结和创新,把一些不良的上课习惯和教学理念改掉,这样我们才敢大声地对我的孩子们说:“同学们,别怕,来探究吧!”
【作者单位:南京市秦淮区钓鱼台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