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绩效预算管理改革是我国在预算改革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首先对我国推行绩效预算改革的必要性分析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然后针对我国在绩效预算在实施过程中凸显的问题提出了绩效预算改革建议。
【关键词】绩效预算 改革 公共财政
政府绩效管理改革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和中心环节就是绩效预算管理改革,绩效预算管理改革是我国在预算改革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一、绩效预算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一)有利于逐步解决我国部门预算编制不够规范和科学的问题
绩效预算可以解决传统预算编制模式的不足,能够进一步提高财政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规范政府财政支出管理,绩效预算在一定程度上强调国家、部门以及各个单位的目标的一致性,能够进一步合理分配资金,达到按需分配资金的目的。
(二)绩效预算改革可以提高公共支出的效益
我国目前部门预算中的项目预算编制主要通过绩效预算编制,通过对项目立项目标的确定、项目实施过程及结果的绩效考评能够提高项目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管理水平,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绩效预算要求以项目考评为基础,参照国家和部门的核心战略来分配资源,组织和实施项目管理,要求每个部门必须将项目的建立基于实现部门的目标,因此,提高了项目规划设计的科学性。
(三)绩效预算改革有利于改善我预算资金支出的有效性
我国传统预算资金支出中有很多财政资金大量用于维持人员经费,而忽视了对于具体支出项目的支出效率评估。在对政府预算资金使用结构进行分析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资金运用不合理,资金的管理、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绩效预算使公共部门有了责任机制,各部门将每年要实施的计划列出,并按其优先性做出排列,项目实施过程中和结束后都可以利用绩效评估来对其做出调整,从而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因此,从总体来看绩效预算改革能进一步提高我国预算资金支出的有效性。
二、我国在绩效预算在实施过程中凸显的问题
(一)绩效预算制度的目标体系、绩效指标等存在着问题
从西方发达国家的绩效预算实际运行情况来看并能够不容乐观,在其实践中的运行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达到政策设计者的目标。一方面,绩效预算的单一目标和政府在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目标多元化发生了矛盾,因此,这就会导致预算在执行过程中的某些个人或者单位出于自身利益出发,不会准确表达自己的真实需求,最终导致绩效预算在编制之初即会失效;另一方面,在绩效预算的编制过程中如何确定绩效指标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由于公共支出的绩效测算非常困难,导致绩效指标在确定过程中经常不能满足实际部门的需要,和实际的经济情况发生背离的情况时有发生。
(二)我国的行政管理水平较低
绩效预算在设计之初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政府的行政管理水平应当足够高,能够在预算编制、执行以及决算编制等这一系列过程中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但是我国执行绩效预算的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一方面,我国存在着大量的预算外资金在很大程度上不受到财政的管辖,导致政府在运用预算资金进行行政管理的时候宏观调控力大为减弱;另一方面,预算编制人员的专业水平不够,对于财政风险的预测能力也很缺乏,导致在绩效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往往流于形式,不能很好达到预定的目标。
(三)我国财政支出透明度不高
由于我国没有明确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掌握信息的机构不能确定哪些信息可以公开且应当公开,怕因此触犯有关保密规定。当事人因怕违反保密规定而受到处罚,致使一些本应公开的信息被随意加密。这是我国财政支出透明度不高的一个很重要因素。而且,由于相关部门的监督缺失,预算部门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往往不重视财政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造成了预算资金浪费的情况时有发生,甚至会滋生腐败的土壤。
三、绩效预算改革建议
(一)逐步推进绩效预算改革
由于绩效预算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而且我国地区各地的经济规模大小不一、经济发展极度不平衡。因此,绩效预算的推进必须统一规划统一实施。在省级、市级以及经济较发达等条件比较成熟的地区可以推动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改革、推进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以推动绩效预算改革。
(二)搭建公共财政框架,提高政府行政管理水平
公共财政要求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应在政府和市场界定各自的适应领域和最佳的结合方式,最终实现公平与效率的最优结合。因此,我们必须改进我国财政活动中的管理方式和运作程序,使之对公共性质的政府财政行为具有根本约束力,并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和政府行政管理水平是我国财政工作的当务之急。
(三)进一步推进我国财政透明度
推进财政透明度要求明确财政信息公开的有关内容,考虑到财政政策与目标的灵活性,在财政信息公开的法律框架中可以不给予具体描述,但必须给予原则性的规定,有利于公众稳定预期的形成。财政透明度还要求我们进一步公开包括预算的编制、执行和决算报告在内的预算全过程,分季度或者分月向社会公布预算的执行情况,使公众能够最大可能地参与到预算当中来。
参考文献
[1]余小平.《在我国实行绩效预算的设想》.《财政研究》,2005年第5期.
[2]王卫星.《政府预算管理程序和方法研究》.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年,P16.
[3]郑建新.“政府预算改革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P68.
作者简介:郭畅(1981-),女,汉族,贵州习水人,任职于贵州财经大学,研究方向:财税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