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华
摘 要:生物学从本质上说是一门实验科学,生物规律的发现和生物理论的建立都必须以严格的生物实验为基础,并受到实验的检验。生物课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课程,实验教学作为生物教学的组成部分,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探究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给学生搭建平台,加强指导,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从而实现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有效;生物;实验;教学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现实农村中学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教学仪器、实验药品相当缺乏,实验教学资金严重不足。如生物实验室内仅有十余台显微镜,少量永久性玻片标本,再加上几种动植物的模型、标本和挂图等,大部分已损坏或不能适应新的教材版本。因此,各种生物学生实验、演示实验很难顺利进行。很多实验内容,本应学生动手操作的,现在变成了教师在黑板上讲(介绍实验仪器、实验步骤和实验结论),学生在下面记实验、背实验。教师为了应付实验内容的考试,只能在复习备考时让学生做,利用“题海战术”来达到熟悉实验内容,取得高分的目的。加之少数生物教师工作责任感不强,懒于动手做实验。因此,实验教学形同虚设。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科学探索能力、与人合作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等,很难得到增长。如何进行有效的实验教学活动,是我们今天探讨的主题。
一、搭建实验平台
学生要做的每个实验,教师都要提前为学生做好充足的准备。努力搭建学生课外的实验平台,提供实验器具,布置的所有实验让学生尽量在课下设计完成;改变以往的以小组为单位的分组演示实验,按照不同的实验方案分层施教,尽量创造人人设计实验、人人参与实验的良好局面,激发每位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求新的求知欲望,最终通过课堂实验教学来提高他们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七年级上册的四个演示实验,如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发生了能量变化,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放出氧等都属于探究性实验;七年级下册胆汁对食物的消化作用,八年级上册的发酵现象等都属于是探究性实验。这些实验需要学生按照课本的操作步骤或者自己的设计步骤去发现其中的科学奥秘,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需做到引导搭建平台的作用即可。
二、激发实验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切动力皆来源于兴趣。在实验课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努力地营造集体探索学习的良好氛围,通过集体学习、集体感受成功来激起学生内心的求知欲望。如在七年级课本中有一个实验叫《观察植物细胞》,这个实验本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但学生对于如何观察实验却感到非常迷茫。所以,教师首先要利用多媒体展示直观、形象的图例来引导学生明确如何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并认识植物细胞的结构。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动手制作玻片标本。而要想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制作玻片标本的材料必须要薄而透明,除此之外还需要对观察的材料进行染色,这样制成的玻片标本才有助于学生观察。如在观察种子的结构的实验当中,我们安排学生去观察菜豆种子的结构,观察完还要检查学生观察的效果。虽然教师在课堂上布置了一定的学习任务,但是还是无法检查每个学生是否完成了任务。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让学生拿出一张纸,将种子的各部分结构按照从外到里的顺序摆在纸上,并写出结构名称。这样教师在指导学生实验的时候,就很容易检查每个学生实验任务的完成情况,避免学生应付实验。此外,任务要划零为整,不要太碎,如果任务太多,教师可以提前设计成实验报告单,不然很难组织实验教学。总之,通过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讨论,创设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进行生物实验的积极性。
三、规范实验操作
规范的生物实验操作步骤,有利于学生养成精准的科学态度,对待生物实验,得出接近精准的结论。在课前准备一些采集和培植的实验标本对实验课的开展至关重要。学生在采集标本和培植标本的过程中会对所采样的标本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性有一个很直观的认识,从而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即使准备好所有的实验标本和实验设备,教师也不能放任学生去自由地做实验,对一些有难度的实验,教师应该精巧地设计,尽量设计三个以上的实验方案,指导学生按照三种方案去进行生物实践活动。同时,依据制定的生物课实验教学计划,教师还可以对一些连贯性强的实验进行重新组织安排,以便让学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认识过程。教师在课堂上对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和规范程度对学生实验习惯的养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在课前对实验的流程多操作几遍,并注意相关的事项,力争在课堂演示过程中能一次性演示成功,可避免学生对一些科学理论产生质疑,同时也会避免一些突发情况和不可预设的情况。比如,对于“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蛋白质的鉴定”“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还原”等只是进行简单的试剂配置并且所用时间较短的实验,对它们的准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实验的前一天进行即可。但是如果在课前缺少必要的操作演示,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没有很好的预计,课堂就会陷入尴尬的境地。
四、加强实验指导
生物实验教学中,老师对学生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在实验课教学中,学生为主体这一理念应贯穿于整个实验教学过程,只有让学生亲自去动手、动脑,主动参与实验探究活动,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些实验教师可以不参与,只起到一个指导的作用就能获得很好的效果,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也大有益处。但有时我们看到的学生参与实验的热情也有可能只是表面现象,因此,对学生大胆开放实验过程的同时,也要注重加强学生的实验指导和管理工作。例如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中,这个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边观察边认识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总以为显微镜很好玩,如果让他们自由地去观察,放任自流,那他们什么也学不到。所以在实验前,教师应该强调,细胞膜紧贴在细胞壁内壁上非常不好确认,有些细胞核也不是很清楚,要强调光线的强弱需调节适当,还要注意调好光圈。教师要指导学生怎么去观察以及怎样观察才能达到实验的目的。学生只有做到心中有数,眼中有物,才能成功地观察出生物的内部生理结构,进而掌握它们的生理功能。
五、丰富实验方式
多媒体技术在实验课中的应用,可以开拓学生视野,激发探究欲望。在生物实验课中,多媒体与实验教学相结合,有助于调动学生自行探索知识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如在做解剖鲫鱼实验时,鲫鱼的肾脏是较难看到的,鳃的结构也不易看清楚。我们把绘好的鲫鱼的肾脏找到,同样剪一片鲫鱼的鳃放在投影机上展开,把实物扩大投影出来,学生就能清楚观察到鳃的结构。由此可见,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结合学生观察实验,开展形象直观的实验教学,能较好地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像、理解的能力,明显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切便利条件,来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实现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