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开林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经过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构建,所形成的知识才是最为有用的知识。所以,不能把学生当作被动的接收者,而是要把学生当作主动的构建者,为学生的主动参与提供机会、创造条件。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融合启发性问题开动学生的自主思维,营造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自主求知欲望,一切以学生为中心来进行引导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走进以自我为主体的历史课堂呢?我认为课堂中这两方面兴趣的培养尤为关键。
一、培养学生阅读历史的学习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在阅读时,每遇到一个标题,都要结合标题带着内容是什么?结果怎么样?为什么采取这种措施、具有怎样的意义等问题去阅读、思考、找答案,列提纲。这样学生在课堂中才敢于与师生去评和议,这是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重要体现,也是学生自身阅读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体现和展示。
(一)比较性阅读法
比较阅读是指将同一性质或不同性质的历史现象、历史事件放在一起阅读,进行比较分析,使自己的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透过现象弄清事物的本质,这对学生的分析、概括、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有重要意义,如中国近代史中《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过程、内容、影响等把它放在一起阅读,应能明显找出共性和个性来。其共性有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导致战败后的赔款、割地、开放通商口岸、维护他国利益等条约内容的签订;其个性是使中国从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大大加深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最终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二)结合实际,关注热点问题
常言道:“学以致用”,学的目的是为了以史为鉴,正确指导学习和工作,所以阅读要与现实紧密联系,多动脑筋,思考哪些是经验,哪些是教训,我们怎样扬长避短。比如了解了两次鸦片战争的经过、结果、影响就应知道国富民强才是发展的硬道理;读了唐朝的对外开放政策和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就会理解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和必然性,通过以上事例说明,阅读必须与现实问题紧密联系,这就需要学生们常听新闻、看报纸、了解世界经济局势和我国的大政方针,只有这样才能运用学到的历史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提高自身素质。
(三)多阅读,细琢磨,深体会
都说场上一分钟场下十年功,在历史学科的学习中课上课下都要阅读,把阅读看做是学习历史的主要手段之一,自觉养成爱阅读的良好习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仔细揣摩,深深体会其中的含义。大凡读课文,最忌一目十行,将内容一滑而过,这样虽速度不低但收效不多。学生只有多读书,细思考,深体会,才能积少成多,才能挖掘出课本中的隐性知识,才能弄清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总结出巧记方法,才能走出死记硬背的牢笼,真正提高历史学习效率。
二、掌握好一定的学习方法
好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的历史知识进行系统的、全面的慨括和小结,并从中吸取好的学习经验与方法,从而树立起自己学好历史的自信心,也为今后能取得更高效的学习成绩作出更好的学习计划。
(一)掌握好历史内容的基本要领
有些历史事件比较特殊,其内容也很复杂,例如:中学历史有关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部分,其战争的经过、条约签订的内容及影响等涉及的知识很多,学生所要掌握的的知识也很繁多,靠死记硬背学生掌握起来就相当吃力。因而这就需要我们化繁为简,提炼记忆知识点。可用语文学科方法,提炼重点词、句子,概括大意;或者利用知识框架的学习方法,来系统的学习与掌握。
(二)全面地了解与学习历史教材
历史学科有其特殊性,它所表现出来的是每个时间段相互衔接的过程,每个部分的历史内容也不是孤立的。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必须将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按时间相互联系的知识体系,就像影片的放映过程,不能出现断或卡胶片的现象,这样才能便于更好地掌握。首先要熟练掌握历史教材的体系,例如中国近代史的时间进程以及发生了哪些推进历史进程的大事件。而中国近代史与世界近代史又有那些不同的历史大事件,关系又是怎么样的,都需要学生系统的去学习与掌握。
(三)深挖教材,理清历史知识之间的联系
(1)挖掘出教材中的隐含知识。历史教材中有不少图表及文字材料,它们都直观的反映了相关历史内容的一些主题,这些我们称为显性知识。但是,这些显性知识也可能体现或反映其他历史内容的主题,表现出了隐含的知识面。在学习历史过程中要指导学生要特别注意这方面内容,学会挖掘。
(2)探究历史的本质与规律。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找出这些事件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主观及客观原因,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探究分析原因,得出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3)探究历史学科内部的知识联系。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也就是构建历史学科知识体系的过程,因此历史学科内部的知识联系的运用也就成为了关键,同时也是学生对历史学科内综合能力的体现。因而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每个知识点间的联系、综合与对比。巧妙运用横向、纵向联系,加以分析对比,不断提高综合归纳与概括的能力。
(四)将所学的历史知识加以运用来解决问题
学习的最终目标是会实际运用,首先是解答历史考试题,以及相关的综合题目;其次是能够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中的一些问题,包括个人的、社会的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这也正是历史学科体现出“人文科学”方面的特点。历史学科的目的就是通过历史把握现在、预见未来。学生通过对历史知识的掌握与学习,是否可以分析出当前现实社会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现状;是否对现实中出现的问题可以运用历史的观点有个正确的认识与理解;是否对现实中的现象的发展趋势也有个合理的预测或判断。此外,学生是否会以历史的经验与教训或者价值观来正确的对待自我,树立人生道路上成功的信心,正确面对失败,以实现自已完美的人生。
总之,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方法有很多,但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运用,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其方法要因人而异。这也就要求老师要不断的学习与进步,深挖教材,系统地掌握历史教材体系,让学生正确地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