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庄亦谐论古今

2016-01-19 14:31
曲艺 2015年11期
关键词:噱头曲艺扬州

扬州评话是曲艺艺术中有影响的重要曲种。经过一辈辈艺人不断的实践、规整、丰富、提升,使其成为沉甸甸的说表艺术,也出现了以王少堂为代表的康、王、吴、戴诸多流派和有影响的艺术大家。他们久占江淮地,人敬尊先生,一代人一代人久演不衰,一部书一部书承前启新,使扬州评话展现了巨大的艺术生命力,书坛花团锦簇,溢彩流芳。

在文化体制改革的当下,曲艺团转制成为曲研所,但培养后备力量仍是他们紧抓不放的第一要务,人才接续,梯队进行。去年进京展演的马伟、谭敏、陈中、于海、姜庆玲等中青年曲艺家是他们中的佼佼者,他们的精彩表演向首都观众充分展示了各自的才华和团队的实力。说表讲述真切,舞台风度潇洒,人物鲜活,语言生活,身段灵活是他们鲜明的艺术特色。他们的书中,无论是说情讲景谈人论事,或平铺直叙,或起伏跌宕,大处见宽,微处见细,不浮不躁,娓娓道来。市井人情如画卷,买卖吆喝似现身,带着年轻观众如临其境,也勾起老年观众对旧时往事的回忆。他们和观众交流直观,亲和,情节拉住了观众,扣子抓住了观众,从而大大的模糊了语言的障碍,拉近了南方语言(扬州虽属苏北,在这里一直叫南方)和北方听众的距离,做到了听着不费劲,品着有滋味,看着有兴趣,离去留念想。

听了他们的书,感到他们不仅具有扎实的传统功力,书中又充满了清爽的时代气息,使扬州评话赢得了今天的观众,尤其是赢得了年轻时尚的观众。陈云同志说,曲艺要就年轻人,扬州曲艺研究所始终坚持走这条正确的发展之路。今天,年轻的观众是主流,年轻人有自己对艺术的理解和需求,谁赢得了年轻观众谁就稳住了阵脚。无疑,扬州评话的青年艺术家们是成功的,因为他们准确地把握住了我们曲艺艺术繁荣发展的根本。

我是相声演员,在听书听扣儿的同时,更留心书中的噱头,因为噱头更接近于我们相声中的包袱。马伟等几位艺术家的书中,一个个噱头放得准确,自然,并且和今天的生活紧紧地贴在一起,引来观众的阵阵笑声,剧场效果非常强烈。究其原因,除了演员技巧娴熟外,浓浓的时代气息引起了观众的共鸣。马伟在《王少堂·问道》中,讲到王少堂在同兴书场听康国华的书时“突然耳畔中听到一个人的声音,声音不大,但字字入耳,速度不快,但错落有至,这个声音好像钻到耳朵底,又特到心窝堂,穿上天庭盖,又转个钥匙弯。听了这个书是生津开胃,刹餐补虚,降低血压。”观众笑了,因为演员告诉大家听书的好处不仅愉悦精神,还有更大的作用:胜似良药,可以降低血压。观众认同了,因为在生活舒适、衣食无忧的今天,祛病健体是老百姓最最关心的是大事。对康国华说书的细致描写使观众神往,话头一转,听书祛病倒让观众有了意外收获,噢,敢情听书还有医保的功能啊?马伟让观众从聚精会神到开怀大笑,过渡得那么自然,那么流畅。我给学生们讲相声时特别强调,相声无论是从“垫话”到“正活”的“瓢把”部分,还是包袱的“装”、“系”、“解”到“抖”的过程,都应努力做到“无痕”,只有无痕才能使听者无意,听者的无意是达到致笑目的关键前提。马伟书中放的噱头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他在《武松·杀嫂祭兄》中的讲述更为精彩:“武二爷甩起来就是一掌,将金莲打倒在地埃尘。英雄接斗上前一步探钢勾伸虎爪一把就抓住金莲青丝发万根。‘起——来!就把潘金莲拎了起来。啊?一个膀子就拎起来了?哎,潘金莲能有多重呀?身材苗条上秤称过的100斤,最近减肥96斤半,武松一拎就拎起来了。” 这个噱头男女老少都有共鸣,无论是从正面,还是从反面,不管从哪个角度讲,减肥都是现在使用频率最高的时尚词汇之一。所以不需细描,不用设套,话到效果到,听众必定笑。我查过原话本,原文是没有关于减肥的表述的,仅仅加了几个字,发挥了不是几个字的作用。马伟把时尚的现代生活和遥远的传奇故事有机的联系在了一起,不刻意,不生硬,话赶话自然延伸,使杀嫂的惊悚场景融进了诙谐的元素,不仅没有冲淡营造好的紧张气氛,倒给了听众缓冲一下紧绷情绪的空间,为下一步情绪的再次冲击蓄势。这一进一出,一张一弛,一舒一缓,一起一落,恰如其分,恰到好处。观众的笑声是时尚的话题带来的,也是缓释情绪所必须的。马伟的书很好听,也很时尚。他的书中有“萧城隍正吃的快活才上来一道菜,什么菜冰糖烧猪头肉,将将在碗里拣了一块,有肥有瘦,五花三层楼梯档有肥有瘦。这东西高血脂、高血压的不能多吃。 ”也有“说罢武二手指王婆高声骂 ‘骂一声,你这个狼狈为奸的老贱淫,你是咱家中起祸的根。咱的大哥就是你害死武二爷说这话一点也不假,家里的事情全是王婆总导演总策划。”这些现代词汇观众听着熟悉,亲切,也就自然拉近了书与人的距离。在谭敏的《三国·蒋干讨差》中有这样一段:“列公讲的老夫尽知!因此请列公代老夫想个章程!丞相,定计夺取江东并不难 ,难得是要有个尺寸。如今周瑜水陆虚实,我们尚不知道。所以计策难定。丞相最好派人过江把周瑜的水陆虚实打探回来,我们就可以定计夺取江东!你说我说的什么话呀?我说的是标标准准的苏州话。诸位有没有听出了呀?各位没有听过这样的苏州话?对啦!没有听过就对了,因为我说的这是三国时期的苏州话。”多么妙的解释呀,虽说是调侃但讲理。三国时期苏州话是不是这样说?原来到底怎么说?谁也不知道。但评话演员告诉您了,就是这样说,您听着这个理虽然有点歪但也欣然接受了,并乐于接受,因为它给大家带来了开心的愉悦和幽默的享受,心中不由得暗暗的佩服这是说书先生的本事。我们讲相声时经常提不能说糊涂相声,其中包括相声要讲理,歪理也是理,理不歪笑不来这是制作包袱的重要依据。扬州评话在这方面为我们作了很好的示范。

猜你喜欢
噱头曲艺扬州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蹉跎至暮年的初见
《曲艺泉城》
一曲《扬州慢》,尽道《黍离》之悲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扬州绒花”
“噱头新闻标题”中的零度与偏离
烘云托月:聚焦曲艺音乐
Monnalisa
本报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