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介使用与儿童阅读需求的关系研究

2016-01-19 02:52姜洪伟高等教育出版社上海出版事业部高职分社上海0008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上海00093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5年4期
关键词:儿童

●陈 铭,姜洪伟(.高等教育出版社上海出版事业部高职分社,上海 0008;.上海理工大学 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上海 00093)

数字媒介使用与儿童阅读需求的关系研究

●陈铭1,姜洪伟2
(1.高等教育出版社上海出版事业部高职分社,上海200081;2.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上海200093)

[关键词]儿童;数字媒介;阅读需求

[摘要]数字媒介为儿童提供了新的阅读环境,本研究以使用与满足理论为指导,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儿童使用数字媒介阅读所具有的阅读需求进行了归纳,并对儿童的数字阅读行为与阅读需求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2008年以来,儿童阅读的媒介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移动终端(主要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阅读类应用(App)为儿童提供了更丰富的阅读方式和内容选项。后者包含电子书分发平台(如Rye Studio、Nosy Crow)和单本电子书(如《我是一只暴龙》《LittleRed RidingHood》),以“全屏+触控”的形态示人,将游戏与阅读相结合,创造出新的阅读体验。CNKI少儿图书馆数字阅览室、虫虫阅读网等儿童阅读平台有的提供主题和分类阅读,有的提供社交阅读功能。一些数字化教学试点学校也有此类平台,如上海市广灵路小学的“广灵阅读平台”,为该校特色课程。

多位学者对数字媒介环境下的儿童阅读需求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邓香莲将新媒介环境下儿童的阅读需求特征概括为多层次性、从众性和周期性;[1]Patrick Lo发现在线有声电子书未能有效促进小学生基于娱乐休闲需求的图书馆使用行为。[2]笔者认为,在儿童期这个阅读启蒙期,数字媒介使用必会刺激儿童阅读需求,儿童阅读需求也必会拉动数字媒介使用,而且数字媒介环境下的儿童阅读需求有其不同于传统阅读环境的独特之处。

1 研究问题与方法设计

(1)主要问题。本研究以使用与满足理论为指导,考察在使用数字媒介的情况下儿童阅读需求的类型以及这些需求与其阅读行为的关联。“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人们的媒介接触活动是基于特定需求的,是一个“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早在1951年,M.W.Riley和J.W.Riley Jr就将“使用与满足”理论应用于儿童阅读研究,发现儿童阅读冒险故事有着不同的目的,也会基于不同的目的而使用同样的媒介。[3]本研究主要考察以下问题:①儿童使用数字媒介阅读可满足的阅读需求有哪些?②儿童的数字阅读行为与其阅读需求强度关系如何?

(2)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方式收集数据,然后运用SPSS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首先,通过问答式访谈为问卷编制收集信息,同时通过与儿童面对面地交流获得儿童对使用数字媒介阅读的最直观感受。本研究以上海市虹口区图书馆和杨浦区图书馆作为访谈地点,采用偶遇抽样随机采访独自前来图书馆的小学生(2名小学三年级男生、1名小学四年级女生、2名小学五年级男生和2名初中一年级女生)。访谈发现:小学三年级学生对数字阅读的接触率和认知度比较低,面对问题难以清晰表达。从小学四年级开始,随着年级的增加,儿童越来越普遍和自如地开展数字阅读,那些目前还没有数字阅读经历的儿童很愿意尝试,同时,儿童数字阅读内容需求广泛。

其次,根据访谈情况,确定问卷在小学四年级到初一发放。在此基础上编制的问卷经过试测,精简了题项,并使题项的表述更适于儿童理解。实测问卷分为两个部分:①儿童数字阅读行为;涉及儿童使用数字媒介阅读的方式、时长、频率、内容、呈现形式

等。②儿童阅读需求(量表)。为了避免占用学校过多的教学时间,以及儿童在填答过程中心生厌倦,应控制题量,因此,除了儿童阅读需求量表外,其余为选择题。儿童阅读需求量表由33个变量组成,采用Likert 5点量表形式,以“非常同意”、“同意”、“不确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5个选项逆序排列。具体阅读内容的选项设计参考了亚马逊少儿板块对儿童图书的分类。

(3)样本选择。本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中的方便抽样获得样本,问卷调查于2014年1月在上海市杨浦区的4所中小学进行,以班级为单位共发放650份,其中,有效问卷504份,无效问卷139份,未回收问卷7份。回收率98.9%,有效率77.5%(样本具体构成见表1)。

2 儿童数字阅读行为分析

表1 样本构成情况

(1)阅读设备。儿童已普遍接触数字阅读(如表2所示),电脑、手机、平板电脑在儿童阅读设备中呈现三足鼎立态势。选择2种或以上设备的儿童占比达到82.7%,说明儿童普遍在多种平台上进行阅读。另外,儿童使用手机和电脑作为阅读设备的数量随着年级(年龄)的升高而增加,这与手机日益成为个人必备移动终端以及电脑广泛进入家庭是分不开的;在小学四年级这个年龄层,儿童已有较高的数字阅读率。

表2 儿童阅读设备选择情况

(2)阅读方式。儿童在使用数字媒介进行阅读时主要选择三种方式,分别是“上网打开网页直接阅读(69.4%)”,“在手机、平板电脑上轻轻点击一个个的应用程序(51.2%)”和“上网将找到的免费内容下载到自己的电子设备后阅读(48.4%)”。儿童对触控操作方式和阅读类应用的接受程度较高。大多数儿童(79.8%)使用的阅读方式不超过三种,说明儿童的阅读操作习惯较为固定,也反映出相比获取内容的方式,儿童更注重内容本身。

(3)阅读时长。在学期中平日,选择“30分钟以内”的儿童最多(46.2%),其次为“30分钟到1小时”(39.5%);在学期中周末,选择“30分钟到1小时”的儿童最多(42.9%),其次为“30分钟以内”(25.6%);在假期中,选择“30分钟到1小时”的儿童最多(37.9%),其次为“1小时到2小时”(27.8%)。从学期中平日到周末再到假期,儿童数字阅读时长总的趋势是增加。初一年级的儿童在三个不同时期使用数字媒介阅读达到1小时或以上的比例都非常高。年龄越大的儿童,越可能进行长时间的数字阅读。

(4)阅读频度。“每天一次”进行数字阅读的儿童占比最多(42.9%),其次为“2~3天一次”(24.2%),儿童使用数字媒介阅读的频度已经较高。

(5)时点和场合。儿童进行数字阅读的时点和场合主要集中“在家里,晚饭前”(70%)和“晚上睡觉前”(59.3%),都是在家中。在家庭环境下,儿童使用的阅读设备很可能是非移动的。在时点和场合的选择数量上,选择1项和2项的儿童合计达77.2%,这表明儿童使用数字媒介阅读的时点和场合较为固定。

(6)选择数字阅读主要是因为纸质读物无法满足需求。儿童选择使用数字媒介进行阅读主要是“在想阅读的内容无法获得纸质版本的时候”和“在携带纸质书本不方便的情况下”。这两种情况都可以理解为儿童原本并未直接产生对电子读物的阅读需求,而是产生一种宽泛的阅读需求,但是纸质读物无法满足这种需求,这促使他们转向电子读物。

(7)具体阅读内容。儿童文学、科普百科、漫画绘本、学习辅导是儿童数字阅读的主要内容(如表3所示)。这与2010年广东省中小学生课外数字阅读调查所显示的“儿童通过网络主要阅读小说、漫画、百科”[4]的结果基本一致。儿童的阅读类型有限,选择2~4种内容类型电子读物的儿童占61.7%。

表3 具体阅读内容

如表4所示,儿童使用电脑(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最愿意阅读的是儿童文学,其次是新闻、漫画

绘本和科普百科;儿童使用平板电脑最愿意阅读的是儿童文学和漫画绘本,其次是科普百科;儿童使用电子书阅读器最愿意阅读的是儿童文学,其次是科普百科;儿童使用手机最愿意阅读的是微博与博客,其次是新闻、儿童文学。

(8)呈现形式。超过半数(57.1%)的儿童偏好“以文字为主,带有图片的”,其次是“只有文字的”(23.2%)。儿童偏好文字为主的文本呈现方式是与人们的主观预期相矛盾的。这有可能基于三方面原因:①儿童在目前的教育情境中主要被教授的是线性阅读素养,而缺乏对非线性文本的把握能力;②社会、学校、家庭更多地引导儿童阅读线性文本;③目前优秀的多媒体读物较少。

3 使用数字媒介阅读的阅读需求分析

在文献阅读的基础上,该研究对数字媒介环境下儿童的阅读需求归纳为六种类型:①便利需求,是指儿童出于节约时间和精力的考虑而使用数字媒介阅读的需求;②社交需求,是指儿童期望从与同伴、家人或其他社会角色的交往中获得归属感和认同感而使用数字媒介阅读;③个性化需求,是指儿童基于自己个性或符合所处年龄段的心理而通过数字媒介选择自己喜爱的内容类型和呈现形式阅读;④逃避与平静需求,是指儿童出于纾解压力、达到内心宁静的目的而使用数字媒介阅读;⑤娱乐需求,是指儿童期望获得愉悦感和兴奋感,实现身心放松而使用数字媒介阅读;⑥认知需求,是指儿童期望获得各种有助于其成长的知识而使用数字媒介阅读。

量表的Cronbach's Alpha值为0.915,基于标准化项的Cronbach's Alpha值为0.920,量表具有很高的内在一致性。量表的KMO值为0.925,对量表中33个变量进行因子分析,旋转成分矩阵显示有6个主因子,如表5所示(有8个变量的因子载荷小于0.5,未予显示)。

表5 数字媒介环境下儿童的阅读需求

s

4 儿童数字阅读行为与阅读需求的关系分析

由于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对原始变量的分布未作要求,故选择该系数对数字阅读行为与阅读需求之间各变量的关系作两两变量间的相关分析,限于篇幅,以下仅呈现分析结果。

(1)儿童阅读需求与数字阅读时长。娱乐需求和学期中平日使用时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娱乐需求越强烈,儿童在一个学期中周一到周五的数字阅读时间越长。由于儿童在学期中的平日有课业负担,当他们从学习环境中走出之时,会更多地使用数字媒介阅读,并将其看作一项娱乐活动。

便利需求、认知需求和学期中周末使用时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便利需求、认知需求越强烈,儿童在一个学期中周末的数字阅读时间越长。周末相对空闲时间较多,家长可能有精力更多地督促孩子使用电子设备的教育功能。

便利需求、逃避与平静需求和假期使用时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便利需求、逃避与平静需求越强烈,儿童在假期中的数字阅读时间越长。假期是一段比较长的空闲时间,有相当一部分时间儿童可以自由支配,儿童较易在这一连续时间段中沉浸于阅读。

(2)儿童阅读需求与数字阅读频度。社交需求、认知需求与阅读频度存在显著正相关。社交需求、认

知需求越强烈,儿童越频繁地进行数字阅读。基于社交的阅读行为往往是“少量多次”的,如微博阅读和微信阅读。另外,本次调查显示,“容易让人疲劳”是儿童进行数字阅读的最大劣势,于是,在基于认知目的的阅读活动中,为了减少疲劳感,儿童也很可能会采用“少量多次”策略,反映出一定程度的浅阅读表征。

(3)儿童阅读需求与阅读设备使用种类数。便利需求与阅读设备使用种类数量存在显著正相关。便利需求越强烈,儿童使用的阅读设备种类越多。儿童认为不同设备分别适宜阅读不同内容,且存在某类设备特别适宜阅读某类电子读物,某类设备代表着取得某类电子读物的专属渠道,这可以从表4的数据得出。儿童会寻求不同内容的最佳呈现,故会使用较多类型的设备,尝试获取不同的媒介使用经验。

(4)儿童阅读需求与数字阅读方式采用数。便利需求、社交需求和阅读方式采用数存在显著正相关。便利需求、社交需求越强烈,儿童在数字阅读时采用的阅读方式越多。儿童会为了便利而使用不同的阅读设备,而不同的阅读设备可带来不同的阅读方式。儿童也会在多种情境下尝试不同的操作方式来达到分享与沟通的社交目的。

(5)儿童阅读需求与数字阅读时点和场合数。所有需求与数字阅读时点和场合数量均不存在显著相关。

(6)儿童阅读需求与数字阅读内容种类数。社交需求、娱乐需求与数字阅读内容种类数量存在显著正相关。社交需求、娱乐需求越强烈,儿童在数字阅读时接触的内容种类越多。这说明儿童使用数字媒介阅读不同类型的内容主要是基于互动分享、愉悦心情的需求,而非求知。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儿童目前所涉猎的电子读物存在较多的社交性和娱乐性。虽然不能在所有电子读物上都强调认知性,但在评估儿童接受度的基础上,应在社交性和娱乐性的电子读物中提高认知性的比重。

(7)儿童阅读需求与电子读物呈现形式。便利需求和电子读物呈现形式存在显著负相关。便利需求越强烈,儿童越喜欢看以文字为主的电子读物。社交需求、娱乐需求和电子读物呈现形式存在显著正相关。社交需求和娱乐需求越强烈,儿童越喜欢看含有多种媒体成分的电子读物。

5 结语

经数据分析和归纳,儿童使用数字媒介阅读主要基于便利需求、社交需求、个性化需求、逃避与平静需求、娱乐需求、认知需求六种,数字阅读各项行为与这六种需求的一种或数种存在显著相关。后续研究还将探讨哪些需求是纸质阅读较难满足的,以及何种情况下较难满足。本研究对儿童数字阅读提出以下建议。

(1)在满足儿童便利需求、社交需求、个性化需求等的同时,激发儿童的认知需求,引导儿童主动关注知识本身。在考虑儿童的便利需求时,也要在版权意识上予以引导,使小读者逐渐养成付费阅读、尊重作者的习惯。

(2)开发可适用于多平台的电子读物,增加产品的使用率,创造不同的体验。应用的设计不能为触控而触控,要“触得其所”。这要求出版机构在把握儿童阅读心理的基础上设计故事情节和功能布局。

(3)学校应适当在校内提供数字阅读服务。学校已经建立的阅读平台,可以考虑在“第二课堂”也予以开放。

[参考文献]

[1]邓香莲,张卫.解析新媒体环境下国民传统阅读时间的变化——基于上海市民阅读现状的实证研究(二)[J].科技与出版, 2012(2):82-84.

[2]Patrick Lo.Effects of Online Audio-Book Resources on Library Usage and Reading Preferences and Practices of Young Learners in an Elementary School Library Setting in Hong Kong[C]//World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Con gress:75th IFLA General Conference and Assembly,2009.

[3]Riley,et al.A sociological approach to communications research[J].Public Opinion Quarterly,1951,15:445-460.

[4]陈锐军.广东省青少年数字阅读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出版,2010(8):55-58.

[收稿日期]2014-08-01 [责任编辑]李金瓯

[作者简介]陈铭(1981-),男,硕士,高等教育出版社上海出版事业部高职分社中级编辑;姜洪伟(1972-),女,博士,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基于智能终端的9岁儿童阅读能力实证研究”(项目编号:14BTQ011),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数字阅读对儿童阅读能力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2012BTQ0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章编号]1005-8214(2015)04-0011-04

[文献标志码]A

[中图分类号]G252.0

猜你喜欢
儿童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202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199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197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201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200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198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174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169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