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宝祥|文
执行力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提高企业执行力,执行文化是前提,制度建设是基础,监督检查是保证,严格奖惩是手段,彼此密切相连、相辅相成、共同作用,需要进一步细化、强化和深化。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执行力建设日趋完备和完善。
多年来,招金有色矿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根据自身特点,从执行文化、制度建设、监督检查和严格奖惩四个方面着手,紧紧抓住执行力建设这个企业管理的核心,有效地促进了企业可持续协调发展。
企业的执行力也是一种文化,我们把它称之为企业的执行文化。领导者的价值观和管理行为影响并决定着执行文化,领导者的执行力决定着组织的执行力。执行文化是提高企业执行力的重要前提,唯有形成良好的执行文化,执行力才有其生存的土壤。
我们在反思企业发展的成败与得失中,认为经营管理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归根到底都与执行不力有关,因此把执行力建设摆在更加重要和突出的位置。要提高企业执行力,首先要解决全员的思想认识问题。公司领导在大小会议和各种场合多次强调提高执行力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公司党组织开展了“增强纪律性、提高执行力”为主题的宣教活动。通过大力宣传教育,广大员工逐步树立起服从和执行的意识,然后转变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和习惯,做到令行禁止,止于至善,执行文化初具雏形。
企业执行文化的构建和培育就需要领导者亲力亲为,成为执行文化的带头实践者。只有这样,才能使“执行难、难执行”的现象得到一定遏制。另外,我们还要从源头上抓住选人用人这个关键环节,把政治素质高、思想品行好、业务技能精、执行能力强的员工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进行培养和锻炼。
执行文化的核心在于转变企业全体员工的观念和行为,使之能够切实地把企业的战略规划和规章制度落实到本职岗位与日常工作中去,这也是提高企业执行力的根本。只有企业发展、经营追求和员工奋斗的目标明确一致了,其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变被动执行为主动执行,消极执行为积极执行,生硬执行为创造执行,执行力建设随之产生质的飞跃,员工的积极性才能得以充分调动和发挥。
制度本身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和稳定性,制度创立应遵循连续性、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制度是执行的重要基础,要提高企业执行力,必须把这个基础筑牢打实。我们要摒弃“新做法就是好做法”的观点,秉承传统做法,借鉴有用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按照“适合自己的制度,才是最好的制度”、“根据企业发展不断修订完善制度,杜绝制度朝令夕改现象”、“制度不在多而贵在精”的原则进行制度建设,才能确保制度的实用性和连续性。
每项重要制度的出台,公司严格按照“收集信息资料、实地进行调研、广泛征求意见、专题进行讨论、形成文件初稿、反馈会签意见、修改补充完善、定稿下发文件”的流程,让制度的制定者、监督者和执行者都参与其中。有些文件三番五次修改,几易其稿,其目的就是要保证制度的质量。
为了进一步建立健全制度,便于执行、查找和学习,我们对现行制度进行汇编成册,使之形成制度体系。使公司党建工作和经营管理趋于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汇编工作不是简单的制度集合和分类整理,而是要着眼全局、统筹兼顾、协调平衡,解决各类制度间的矛盾和冲突,全面查漏补缺进行完善,达到制度间相互匹配,发挥制度的整体功效。
规章制度只有真正贯彻落实下去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效,否则,再好的制度也只能是空中楼阁、一纸空文。制度的落实一方面要靠执行者自觉执行的“内因”,另一方面要借助于监督者督促检查的“外力”,两者要共同发挥作用才能保证执行到位。
有效的监督应是“全过程、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立体式监督,不留监督死角和空白点。实践中我们一是坚持日常监督。实行公司对子公司进行点对点的责任成本全过程监控,总部与子公司对口业务部门间进行经常性监督。二是坚持定期监督。每季度组织召开全公司会议,总部各部室、各子公司汇报本季度工作完成情况、存在问题和不足以及下步改进措施,每年年底组织全公司中层以上干部述职。三是坚持专项监督。以开展工程项目综合督察活动为载体,对项目进行执法大检查,这是我们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形成的有益经验。这项活动由公司领导亲自带队,相关部门人员共同参与组成督察组,在全公司范围内划片分区对在建项目的责任成本、验工计价、材料采购、资金支付、合同管理、劳务使用、安全质量,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党风廉政建设、群团工作和党政会签等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由督察组与相关部门共同制定整改措施,然后下发整改通知书,限时纠正管理和执行中的偏差,使得项目管理始终处于规范可控状态。
对项目运作和执行情况公司在定性的基础上尽可能给予了量化评分,建立准确、科学和客观的考核评价体系。如公司强推目标责任成本管理,严格实行季度末、年末的责任成本考评,以此为基础,项目完工后再全面进行目标责任承包绩效考核。又如在项目综合督察中,我们对检查内容分类细化后给出评分标准,根据项目执行情况进行评分,把得分较低、问题相对较多的项目作为公司重点关注、监督和帮扶的对象,通过项目从开工至结束全程进行监督考核,对项目管理做出全面、公正、合理的评价。
检验监督机制是否有效运行,要看制度执行是否真正到位,以执行力的最终结果为其导向。其间对监督者的监督至关重要,要使监督的每个环节环环相扣,使制度执行最终形成闭环状态,杜绝检查工作走形式、走过场和留情面的现象。
“众人划桨开大船”,只有同舟共济、齐心协力,严格执行船长指令,才能最终到达目的地。企业执行力建设必须运用奖惩这种强化手段,不断地、长期地、灵活地激励和鞭策员工,执行力才能发挥其潜力、增强其动力、永葆其活力。
敢于问责,表明了企业领导者对提高执行力的决心和信心,也能够彰显其搞好企业的勇气和底气。公司只有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出“重拳”打击违规违纪行为,才能在职工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和共鸣,极大地增强惩处的威慑力,营造良好的舆论和执行氛围。从这个角度来看,威慑力其实也是一种执行力。
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的复杂特殊时期,传统的价值观念受到较大冲击,日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得人才流动加剧。企业内部惩处的威慑力有淡化的趋势,出现了“罚款不奏效,处分不在意,不服就走人”的现象。因此,我们在敢于问责的同时,还必须善于问责。惩处时,要分清政策界线,拿准问题性质,综合各方意见,把握处罚尺寸,做到慎而又慎、宽严相济、有理有据、合情合理。当然,处罚不是最终目的,根本还在于从源头上抓好教育预防工作。实际工作中,我们将预防工作融入经营管理,渗透到施工生产,延伸到作业现场。当前,我们正在开展廉洁文化“进公司、进项目、进社区、进家庭”的“四进”活动。
古人云:“矢不激不远,人不励不奋”。在处罚的同时,我们还注重奖励,做到两者并重,奖罚分明。为整肃不良风气,规范企业管理,提高执行能力,我们在加大处罚广度和力度的同时,提出重树企业内部信誉,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严格兑现奖惩,既“堵”又“疏”,确保企业协调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