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融融
摘 要:优秀的古建筑改造能有效完善城市的服务功能,增加城市发展历史的厚重感,促进历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从物质到精神方面造福于市民,让历史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得以提升和传承。
关键词:历史建筑;文化建设;建筑改造;城市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4.11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6.02.030
1 历史建筑保护面临的问题
历史建筑是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城市不可缺失的文化资源。每个城市都有独特的历史建筑,这些历史建筑就是这座城市精神的表现,有的历史建筑甚至成为了一座城市的标志。在历史重镇武汉的城市文化保护上,近几十年来,我国普遍采取“以旧城为中心”发展的规划建设方针,没有认识到历史城区、历史街巷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沉重的经济发展压力和新旧混合的城市发展模式,使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城市发展的矛盾难以调和,特别是在当前大规模“旧城改造”“危旧房改造”的高潮中,对沉淀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历史城区、历史街区的破坏空前加剧,已经决定性地改变了武汉这座历史城市的原有面貌。在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中,过度商业化的运作、大拆大建的开发方式使一些外观相似、缺乏个性的大体量建筑物大规模地涌入历史城区,优秀的地域文化特色不断消失。只有了解建筑的真正内涵,才能懂得历史建筑本身的意义,一些所谓的还原历史风貌做法并不是真正的改造。改造是以一种更自由、灵活的态度来对待历史建筑,使其在功能和形式上都满足当代人的生活需求。改造的前提是尊重历史,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解决现在所面临的问题。
2 我国的历史建筑保护现状及出路
我国在历史建筑改造这个问题的认识上仍处于一个模糊和需要逐步深化的阶段。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结构的调整是我国古建筑改造的原动力。随着改造规模的不断扩大,改造中的商业化成分逐渐增多,古建筑改造项目也逐渐演变成一种大规模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受市场经济的影响,这种开发方式以获取利益为目标,只追求单一的经济效益,而缺乏对古建筑复杂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文化价值的认识,将问题简单化,不顾及具体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发展情况,都统一采用推倒重建的开发方式,忽略了城市文化内涵及其重要的历史地位,破坏了城市的传统风貌和特色,致使城市整体历史文化环境难以得到有力的改善,有价值的历史建筑也未得到保护。现今,城市化进程正以不可阻挡的速度发展。城市在发展,但文化传承的链条却出现了明显的断裂。如果放任自流,古建筑必将逐渐退出人们的视线,而如果把这些古建筑全部照搬移进博物馆,古建筑所散发出的光彩就会消失。要让城市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改造就不能以盈利为唯一目的。
面对有着丰厚历史底蕴的文化建筑,我们需要了解它的背景、环境、历史、特点和沉淀了几百年甚至千年的发展文脉以及未来是否需要赋予它新的精神和灵魂。不同地域的建筑需要在不同部位采用不同的改造方法,例如局部保留旧建筑的原貌或保留一些能够体现原始状态的细部,其余部分则可以采取完全现代的手法重塑,使新旧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对比。在改造中,要坚持可持续的理念,尽可能地保持原有建筑中的合理部分,以减少建设过程中新材料和能源的消耗,最大限度地避免浪费。
3 可借鉴的国外历史建筑保护案例
通过分析世界各国城市古建筑改造的优秀范例,笔者发现有很多可以借鉴的经验,同时也体会到了好的古建筑改造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和对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英国在古建保护问题上坚持保护优先,正确处理城市开发与古建文化保护的关系。近年来,英国各城市在城市开发中高度重视那些即将消逝的文化资源,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保证新一轮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不以破坏旧城、古建筑和古文化为代价。他们将各个年代留下的经典建筑和文化视为珍宝,保护有加。在城市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英国禁止在老城区内建设高层现代化建筑,且周围所建新建筑必须与所在地区的历史文化和该时代建筑的特征相符。对于古老的建筑,只能对其内部设施进行修缮,而建筑的外形和结构则必须保持原貌。作为历史传承典范的日本在20世纪50年代经济高速发展时,在很多城市进行了大拆大建的城市改造。几十年后,日本国民意识到了这样商业化的“开发”与“改造”带来的危害,认识到城市历史风貌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于是一时间,全日本掀起了保护历史文化街巷和古建筑的风波。北海道的一个小城市在20世纪初是商业都市和交通枢纽,运河给这座城市带来了生机和繁荣;二战后,陆路交通逐渐取代了航路,运河被废弃,造成河道泥沙淤积、垃圾遍布;几十年后,政府计划填埋运河,并在运河所在的地方铺设了公路。当运河边杂乱无章的建筑物被拆除后,老石头建造的仓库、洋房和传统日式房屋等都显露出来,运河周边景观的魅力重新显现。有的市民向政府提出重新论证运河规划,最终运河得以保留,其历史文化资源也被开发出来。现在,河沿岸的建筑被开发成手工作坊、博物馆、酒吧、餐馆,运河则成为当地最具代表性的景观之一,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在不破坏城市历史建筑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打开了商业市场,实现了历史文化价值与市场经济的协调统一。
参考文献
[1]林楠.历史建筑——城市中不可缺失的资源[J].山西建筑,2005(09).
[2]香港理工国际出版社.城市改造:重塑与再生[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3]苏秉公.城市的复活:全球范围内旧城区的更新与再生[M].上海:文汇出版社,2011.
〔编辑: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