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瑞士突然取消汇率上限
2015年1月15日,瑞士中央银行突然宣布取消已实施三年的瑞郎兑欧元汇率上限,瑞郎兑欧元突破1.20水准。瑞士央行同时宣布降息0.5%至-0.75%。在这一消息公布后,瑞郎兑欧元汇率大幅飙升,最高升40%至1欧元兑0.8500瑞郎的纪录高位。瑞士央行认为,取消汇率上限的原因是瑞郎已不再被极度高估,以及瑞士经济已具备应对新形势的能力,并且认为执行和维护欧元对瑞郎的最低汇率已没有必要。
【点评】三年前,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阴影下,瑞士法郎对欧元急剧升值,为抑制货币升值对本国出口增长以及金融市场稳定的不利影响,瑞士央行设定了汇率上限。但从2015年开始,欧元对美元汇率的巨幅变动,使得瑞士央行已无力继续维护“跟随”战略。因此,取消汇率上限是为了抑制瑞士央行资产负债表的被动膨胀以及增强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2.欧洲央行再次启动量化宽松
2015年1月22日,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在法兰克福宣布欧元区逾1万亿欧元规模资产购买计划,以应对区域内持续的通缩压力并促进经济复苏。2月29日,欧洲央行宣布启动第二轮长期再融资操作,向800家金融机构提供5295亿欧元的三年期低息贷款。3月5日,欧洲央行又公布了其量化宽松计划运作的细节信息,欧洲央行于3月9日开始,从次级市场购买政府及企业债券,每个月的购买规模为600亿欧元。此次操作将维持至2016年9月,或是通胀接近央行2%目标为止。
【点评】欧洲经济持续疲弱是欧洲央行再次推出量化宽松政策的直接原因。目前欧元区经济增长率不足1%,主要经济体法国、意大利经济接近零增长,多个国家陷入通缩局面。因此,通过量化宽松刺激增长和消费是欧洲央行的政策目标。但欧洲的问题是长期性、结构性和制度性的,通过量化宽松政策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振奋经济信心,但其效果及影响有待观察。
3.六大跨国银行操控汇率遭重罚
2015年5月20日,美国司法部和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对巴克莱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花旗银行、摩根大通、瑞士银行和美国银行处以超过58亿美元的罚款,以惩罚它们在外汇市场操纵汇率的违法行为,该罚金数额也创下同类历史最高纪录。此外,以上六家银行因在外汇市场的“不安全且不合理的做法”被美联储罚款超过18亿美元,这是美联储开出的最大罚单。
【点评】近年来,西方大银行频频曝出管理及操作丑闻,巨额罚单也是屡见不鲜。在互联网时代,外汇交易的联合操纵、欺诈作弊等行为越来越丰富、手段越来越隐蔽,而网络下的跨国金融犯罪也给各国金融监管部门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在惩戒犯罪,对涉案机构进行罚款的同时,更应该从制度或监管上进行创新,并考虑对受害投资者的赔偿等问题。
4.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宣告成立
2015年6月29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下称《协定》)签署仪式在北京举行。亚投行57个意向创始成员国财长或授权代表出席了签署仪式,其中已通过国内审批程序的50个国家正式签署《协定》,其他尚未通过国内审批程序的意向创始成员国見证签署仪式。下一步,各方将按照此前商定的时间表,积极推进包括完成各自国内立法批准程序在内的各项筹建工作,确保亚投行及早投入运作。
【点评】成立后的亚投行将通过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的合作,有效弥补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缺口,这对促进亚洲国家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中国自身而言,在经济新常态、去产能和“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背景下,亚投行也将助推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升级。
5.TPP谈判达成基本协议
2015年10月5日,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12个国家在亚特兰大举行的部长会议结束谈判并宣布达成“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该协议相关成员同意进行自由贸易,并在投资及知识产权等广泛领域统一规范,以此促进缔约国的经济增长和生产力的提高。TPP的建立旨在突破传统的自由贸易协定模式,达成包括所有商品和服务在内的综合性自由贸易协议。目前中国并未加入TPP协议。
【点评】TPP协议的生效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中国与东盟等国的贸易往来,更可能对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的贸易投资体系产生重大影响。为此,中国应进一步深化中国—东盟的互联互通,巩固和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往来。同时,中国也应对TPP表现出更为开放的态度,审时度势地做好加入TPP协议的准备,积极参与全球贸易规则的制定。
6.欧美就TTIP谈判取得重要进展
2015年4月24日,美国与欧盟在纽约结束了“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第九轮谈判,此次谈判在减少贸易的监管成本和关税壁垒等方面取得一些进展。7月14日,双方结束第十轮谈判,欧美就市场准入、监管合作和贸易规则等方面交换了意见,并在市场准入制度上取得了一定进展。10月23日,双方在第十一轮谈判中交换了免除97%的对方商品进口关税的方案,剩下3%的敏感商品关税要到谈判的最后阶段协商。
【点评】TTIP谈判始于2013年6月,是欧美两大经济体目前最重要的贸易和投资协定,议题涉及服务贸易、政府采购、原产地规则、技术性贸易壁垒、农业、海关和贸易便利化等。如果欧美达成协议,将会建成世界最大的自贸区,覆盖8亿人口,涵盖全球40%的经济产出和50%的贸易活动。这也意味着谈判一旦达成,发展中国家很有可能在未来的经济格局中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
7.美联储作出加息决定
2015年12月16日,美联储正式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提高0.25个百分点,新的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将维持在0.25%至0.5%的区间。此次加息将通过以下方式执行,自12月17日起,美联储将把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的利率提高至0.5%,并将实施一个隔夜逆回购计划。此举是美联储近十年来首次上调短期利率,从而结束了自美国遭遇近代最严重金融危机以后一直实行的接近于零的借款成本。
【点评】早在2013年,美联储就已经提出将在未来合适的时机退出量化宽松,而加息的预期从2014年年底开始逐渐加剧,直至2015年12月美联储才正式启动加息,这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以次贷危机为诱因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完结。当然,加息只是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变的第一步,后续操作将视经济形势的变化逐步明朗。
8.中韩、中澳分别签署自由贸易协定
2015年12月20日,中韩、中澳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生效。6月1日,中韩两国政府正式签署《中韩自由贸易协定》。根据该协定,双方货物贸易自由化比例均超过税目的90%、贸易额的85%。这意味着中韩自贸协定将使两国90%以上税目的产品在过渡期后进入零关税时代。6月17日,中澳两国政府正式签署《中澳自由贸易协定》。协议规定,在过渡期内,中澳双方各有占出口贸易额85.4%的产品实现零关税。过渡期后,澳方零关税的税目占比和贸易额占比将达到100%,中方零关税的税目占比和贸易额占比将分别达到96.8%和97%。
【点评】除了关税优惠,事实上自由贸易协议还包括金融条款,特别强调对对方金融机构进入本国提供互惠待遇,因此两国间的金融市场准入门槛有望降低。此举不仅有利于中国金融机构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更为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及资本项目的全面放开奠定了基础。
9.大宗商品价格全线暴跌
自2015年4月份以来,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出现轮流下跌,黑色、化工、有色、农副各大品种无一幸免,不少品种甚至已经跌至成本线下。以原油和铁矿石为首的大宗商品暴跌引发了市场广泛关注,加剧市场抛售大宗商品风潮,现货黄金的反弹势头也受到压制。
【点评】从供需角度看,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下跌是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速放缓的一个重要表现。中国作为全球重要的能源资源生产国、消费国和贸易国,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下跌必然会对我国宏观经济稳定以及经济增长产生显著影响。这其中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整体上利大于弊。有利影响表现在大宗商品价格降低会拉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可以在一定程度缓解经济下滑压力;不利影响表现在加剧了国内物价下行压力通缩风险,不利于节能减排战略的实施。
10.新兴市场首次出现净资本流出
在经济增长放缓、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以及美联储加息预期等因素的影响下,国际资本大量撤离新兴市场国家。据国际金融协会(IIF)预测,2015年流入新兴市场国家的外来资本将下降至仅有5480亿美元,低于2008年和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高峰时期创下的外来资本流入水平。如果考虑到本土投资者资本流出的加速,则2015年的净资本流出将达5400亿美元,这将是自1988年以来首次出现这种情况。相比之下,2014年新兴市场的净资本流入为320亿美元。
【点评】净资本流出凸显了国际市场对有关中国和巴西等新兴经济体增长前景的担忧情绪。同时,这一因素短期内很难发生转变,新兴市場资本外流的状态将具有一定的长期性。当然,在“一带一路”战略等推进下,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意愿明显增强,部分外汇流出为企业主动减持了一部分对外债务,降低了自身的高杠杆经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