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姝宏
近年来,译著已成为国内图书出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译著的出版量几乎占到出版总量的1/3。在译著图书繁荣的表象下,也呈现出了质量良莠不齐、部分译著曲高和寡的情况。
热词:译著 编辑 流程环节
近年来,译著已成为国内图书出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译著的出版量几乎占到出版总量的1/3。根据《2013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2013年全国共引进出版物版权17613种,较上年增长2.4%。一方面是译著市场欣欣向荣,另一方面也呈现出译著质量良莠不齐、部分译著曲高和寡的情况。这些引进图书的出版,或者是翻译、编辑方面的问题,或者是选题判断、营销方面的问题,给译著图书市场带来了不良影响。
从问题的源头和解决的方法来分析,上述问题可以从选题策划、译者、编辑、环节控制、营销几方面予以关注。
选题策划:精打细算的一笔账
一般来讲,引进图书本身的成本要比本土图书高得多,一是费用成本,主要是引进费用和翻译费用;二是时间成本,主要表现在从谈版权到签订合同,再到组织翻译的时间跨度较大,一般需要半年甚至一两年;三是人力成本,除了联系版权、组织翻译所花的人力外,译著对编辑的要求也更高,大多都要对照原文进行编辑,另外译著对注释翻译的查证和格式的转换也有较高要求。因此,在选择引进图书时,策划编辑需要格外慎重,避免因盲目出版而造成人力物力上的浪费。
译著的选择还应当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即使是学术类译著,也有特定的市场需求,不少优秀的学术译著常销不衰。而在选择畅销图书时则要着重考察它的社会效益,引进能够传播人类优秀思想、经典文化和能够正确引导人类情感和行为的有益书籍。另外,在选择译著时,还要考虑目前国内思潮关注的热点以及需求,把握好引进出版的时机。
就每个出版社来说,译著的出版还要考虑自身产品线的问题,只有在某些产品线上形成品牌和一定的规模,才能够在读者中形成影响力,更有利于产品的营销和发行。比如笔者所在的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曾经出版国际政治类畅销译著《石油大棋局》《目标中国》,后来为了延伸这一产品线,又引进了《动摇的霸权》《揭秘第三帝国》《百年骗局》《中印海洋大战略》以及国际人物类的《刺杀肯尼迪》《心事》等等,在国际政治这条产品线上形成了一定规模。
最后在决定引进某种图书之前,还要花精力去研究原著,充分考察原著的质量及出版价值。另外还要考虑到国内出版规范,避免出版在某些敏感问题上误导读者、损害国家形象,甚至引发宗教问题等的书籍。
译者:事半功倍与事倍功半
除了图书甄选之外,译著质量的保障主要取决于译者和编辑的功力,而其中译者所做的工作又几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译者的选择就显得非常重要。
在当前翻译界收入普遍偏低、译者质量良莠不齐的情况下,优秀的译者可遇不可求。好的译者不仅应当有过硬的英文功底,能够准确理解原文意思,更要有过硬的中文功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将外语转换到中文语境。以《石油大棋局》为例,译者戴健不仅准确无误地传达了作者意图,还将其更加中国化了一层,除了将小标题译得非常有中国文化韵味外,还在每一章的标题前用一个成语来提炼本章的精华,真正做到了“信、达、雅”。
译者自身专业与该图书内容相契合也是选择译者的一个重要原则。比如《石油大棋局》内容主要涉及国际战略,而译者本身又是研究国际战略的专家,契合度较高,是理想的选择。即使译者自身的专业与图书内容不契合,最好也是曾经翻译过同类图书或者对该专业领域感兴趣且有所了解的译者,尤其对于学术类书籍而言,这一原则显得更为重要。
在译者初步确定后,对于首次合作的译者,应当让其试译其中的某一章节,以便了解其翻译水平以及文字表达风格。另外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在翻译之前给出一个处理译文的格式标准,规定引文、注释、参考文献、索引等的基本翻译规范;国名、地名、单位名、人名等的处理方法等等,列举得越详细越好。这样就能避免后期编辑工作遇到不必要的格式上的单一重复的改动,加大编辑与排版的工作量,事倍功半。
编辑:贵在精益求精
译著编辑与本版中文书的编辑相比,不仅要求编辑有过硬的文字功底和知识背景,更要有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精神。当一部译稿到达编辑手中时,编辑首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通读译稿,检查译稿质量,对于严重不符合质量要求的译稿,应退回译者修改或者重新安排翻译。对于基本达到编辑质量要求的译稿,则可以着手进行编辑。
编辑在对译稿进行编辑时应当对照原文,这样做一来可以发现译者有无漏译段落或者句子的情况。二来还可以发现一些格式错误,比如笔者在编辑《动摇的霸权》时,发现译者在翻译其中一章的三级标题时,没有区分二、三级标题的格式,导致排版人员误以为其是同一级标题出现排版错误。就其内容来讲,如果不对照原文去看,很容易忽略这一问题。三是有利于纠正原著本身的错误。对于原著中存疑的问题,一般译者会以译者注的方式加以标注,对于一些译者没有发现的问题,有些会体现在译文中,有些则不易发现。在编辑《动摇的霸权》时,笔者发现译文中的一个错误仅仅是由原著中一个标点符号的错误造成的。类似的问题如果不对照原文进行编辑是难以发现的。
另外,为保证编辑质量,编辑最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这样不仅有利于求证原著中一些不确定的问题,而且还能请作者提供一些相关的图书资料,使译著的编辑更加完善。在编辑《石油大棋局》的作者威廉·恩道尔的另一本首次出版的新书时,笔者因一些不完整或者怀疑有误的注释多次邮件咨询,作者都一一做了答复,有些他还亲自去图书馆进行了查证。在编辑《动摇的霸权》时,笔者除了邮件咨询原书作者菲利普·戈卢布书中一些存疑的问题外,还特意要了作者的照片和详细的作者简介,放在书封的勒口上,以便国内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位法国国际政治专家。而这位作者也为笔者的细心所感动,表示可以免费提供之前英国出版社使用的封面系列图片,供出版社选择。
笔者在对一些译著的编辑过程中,掌握的原则是不放过任何一个小问题,处理好每一个细节,而书稿质量正是由这点滴的细节来组成、来保障的。编辑有义务尽全力去处理好那些质量一般的译稿,在编辑这一重要环节对读者负责任,让读者真正能够从这些译著中受益。
环节控制力:有效保障译著及时出版
正是因为译著的出版要经历一个较长的周期,所以对于一些本身时效性要求较高或者其他有出版期限要求的译著,为了保障出版时间,需要较强的环节控制力。
为了做到这一点,策划编辑首先应当在综合考量和协调之后,制定出一个合理的出版计划,规定图书引进、登记、翻译、编辑、审校、印制、营销等的时间进度安排,并严格加以执行。另外还要制定应急预案,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
为保障出版计划按期执行,策划编辑应当做好督促、协调工作,及时解决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于最重要也是最耗时的翻译和编辑环节,应留出合理的时间,保证按期完稿,并在确保质量的情况下尽量节省时间,为后面的环节留出时间余量。
在整个译著出版环节中,应当充分做好前期工作,避免出现返工或其他重大问题。通常来讲,前期工作越充分,后期工作就会越从容,从而能够有效保障出版进度。
本土化营销:克服外来书“水土不服”
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许多译著有着“水土不服”的问题,这也是一些译著在出版后一直无声无息的原因。译著“水土不服”,有选题内容本身的原因,更有营销方式的原因。
在对译著进行营销时,应当掌握本土化的原则。首先要充分了解图书内容,尽可能多地提炼出读者感兴趣的知识点,然后结合国内的社会思潮、社会心理需求、热点话题等提炼出宣传语、新闻稿、书评,向媒体广泛发布,形成宣传攻势。在对《目标中国》进行营销时,营销人员就提炼出了“一位美国学者眼中的美国对华‘八大战略”“恩道尔:美国认可日本钓鱼岛管辖权意在遏华”“美学者曝美国转基因大豆将致人三代内绝育”等为标题的新闻稿,引起了社会关注,加上各种本土化营销手段的使用,使得该图书的营销和销售都比较成功。
本土化营销是能够使译著真正落地生根的关键步骤,走好这一步才能保证译著这种成本较高的图书能够真正地焕发光彩,为出版者带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单位系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