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国芳:让世界在嘴中更安全

2016-01-18 09:09江泓
知识就是力量 2016年1期
关键词:威利哈维蜂蜜

江泓

编者按

院士,是我国科学界走在最前沿的一批人,他们构筑成中国科技界的脊梁,为促进祖国科技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院士头顶的光环令青少年崇拜,但院士的科研和人生路却鲜为其所知。2016年,本刊将隆重推出“与院士面对面”系列文章,为您讲述院士的科研故事,展示他们科学探索之旅上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希望以此点亮青少年朋友的科学梦想!

庞国芳小传

庞国芳(1943年10月10日—),生于河北省滦南县,食品科学检测技术学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质检总局食品检测首席研究员,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

作为中国检验检疫系统第一位院士,庞国芳长期致力于中国食品科学检测技术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在农药兽药残留微量分析技术领域做了许多开拓性的工作。作为一名科学工作者,庞国芳为中国的食品安全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物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伴随着环境污染和食品掺假造假,食品安全已经成为现代人特别关心的问题之一。为了人们能够吃得更放心、更健康,一位杰出的学者兢兢业业30年,为中国乃至世界的食品检测默默奉献,他就是有“中国食品检测第一人”之称的庞国芳。

从“扛红榜”到走上学术之路

时至今日,庞国芳还对小学时的一次考试记忆犹新。1955年,年仅12岁的庞国芳还在读小学四年级。那时候,在庞国芳就读的学校里,小学一共要读六年,其中一到四年级是初小,五到六年级是高小。当四年级结束时,学校会组织一次初小升高小的考试,考试成绩张榜公示在墙报栏中,倒数第一的名字会被画上一个大大的红勾,因此同学们戏称为“扛红榜”。庞国芳参加了“小升高”的考试之后,和同学们来到墙报栏看成绩,他看到自己的名字在最底下而且还被画了红勾,庞国芳的脸腾地一下就红了,他真想找个地洞钻进去。

升上高小的庞国芳遇到了高凤兴老师,在恩师的引导下,他学会了将学习变被动为主动。1957年,小学毕业的庞国芳成为村子里第一个考入县中学的学生,之后,他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位于天津的河北大学学习化学,这决定了他一生将要从事的事业。在进入大学的第二年,庞国芳进入天津试剂二厂的试制组实习。在车间里,庞国芳经常看到技术员和工人一手拿着英文资料,一手翻着中英文词典翻译。为了尽快研制出国家急需的化学试剂,大家总是将几份英文资料进行翻译分析、对比归纳,然后进行试验。看着勤奋刻苦的技术员和工人,庞国芳第一次了解到什么是科研,而且他明白了学好英语的重要性。

大学毕业之后,庞国芳经过波折回到河北大学任教,同时进入有机化学实验室从事硼酚醛树脂的有机合成和工程塑料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在缺乏教材的情况下,庞国芳回想起自己在天津试剂二厂的实习经历,他开始边看《化学专业英语文选》边自学英语。1974年,为了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庞国芳开始翻译麦克杜格尔编著的《物理化学》一书。通过翻译英文书,庞国芳的英文水平和专业知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庞国芳院士在查看技术报告

在科研的同时,庞国芳准备为高年级学生开设《有机分析化学》选修课,因为当时没有合适的课本和教材。为了准备讲义,庞国芳用半年的时间跑遍了当时天津所有的化工厂和研究所,他在这些地方进行与有机分析相关的调查和研究。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庞国芳整理编写出了一份长达26万字的《有机分析化学》讲义。为了编写讲义而进行的调研让庞国芳明白,其实很多不懂的问题都可以通过调查研究获得答案,调查研究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法,同时还是扩展视野、打开思路做好科研工作的好方法,这在他走上检验检疫工作之后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让中国肉鸡飞向海外

1982年,庞国芳由河北大学调到秦皇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工作,之后他进入分析实验室从事农产品与食品的检验工作。来到秦皇岛不久,庞国芳发现当地的肉鸡因含有兽药残留而无法打入国际市场,于是他带领他的科研团队想办法研发出离子交换液相色谱技术,攻克了传统气相色谱法的弊端。庞国芳在研究时动起了脑筋,他想到研究兽药在肉鸡体内不同部分的代谢规律,结果发现残留量由多到少依次为:肝、肾、胸、腿。当肉鸡停止用药三天之后,其体内的兽药残留大部分就会代谢出去。通过反复试验,他发现只要肉鸡停药七天,肉鸡的兽药残留均代谢到安全水平以下。

就这样,庞国芳从根源上解决了肉鸡体内兽药残留的问题,他带领团队成员和养殖场技术人员一道,指导养鸡企业和养鸡户进行科学饲养,最终使产品达到了出口标准,使秦皇岛山海关肉鸡示范场生产的肉鸡终于在1992年成功出口海外。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不再出现问题,在此后的15年时间里,庞国芳团队一直坚持对产品进行全面的残留物监控,树立了品牌信誉,在1991年当时产值只有2000万元的秦皇岛山海关肉鸡示范场,到2003年时出口产值突破了13亿元大关,跨入中国外贸企业500强,同时,养鸡户也由原来的200户增加到5000户,养鸡业让许多人走上了致富路。在此之后,庞国芳根据动物源食品进口国的要求,采用了色谱-质谱等检测技术,实现了检测手段的标准化,制定了72项兽药残留检测技术的国家标准。

甜蜜的事业

甜美的蜂蜜一直是中国传统的出口农产品之一,中国曾经是蜂蜜产品产量和出口量世界第一的国家,但是在上世纪90年代,由于掺假现象和化学污染现象的出现,许多产品因为化学污染超标而遭到退货索赔,中国蜂蜜在国际上的信誉受到很大的冲击。当时中国没有自己的与国际接轨的蜂蜜真假鉴别和300多项农药化学污染物检测技术标准,出口的蜂蜜有时要送到国外去检验,昂贵的检验费用,冗长的检验时间,当检验结果返回时,往往又错过了良好的商机,最后弄了个鸡飞蛋打。鉴于此,庞国芳认为,必须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蜂产品安全卫生检测标准,这意味着要对蜂蜜真假鉴别和多达300多项农药化学污染物进行检测。为了保障中国蜂蜜的质量,打破“绿色贸易壁垒”,庞国芳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攻关。1998~2001年,庞国芳团队对中国的27种纯正单花蜂蜜和来自25个省130多家蜂蜜企业的12990个蜂蜜样品进行普查,发现蜂蜜中的碳同位素比值在21.5~28.5之间,这成为鉴别蜂蜜是否掺假的重要依据。考虑到欧洲、美洲和日本是中国蜂蜜的主要出口市场,庞国芳针对这些国家和地区规定的300多项农用化学污染物检测标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最终建立了31项检测技术国家标准,初步形成了中国蜂产品的安全卫生检测技术标准体系。

达到了国际标准的要求,不仅规范了市场秩序,而且有力地提升了蜂蜜产品的质量和国际竞争力。为了推广新的检测技术标准,庞国芳向生产厂家保证在收到蜂蜜样品24个小时内拿出检测报告,检测全年无休!凭借过硬的检验能力和快捷周到的后续服务,秦皇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成为享誉海内外的蜂产品检测实验室,许多发达国家的客户甚至在签署购买中国蜂蜜的合同中特别要求将产品样品送到庞国芳领导的实验室进行检测。目前,秦皇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已经成为国家级蜂产品检测重点实验室。到2007年,该实验室每年对出口蜂蜜安全指标的检测量已经达到全国出口量的一半。在实验室的仓库中,常年储存着上千瓶蜂蜜样品存样,庞国芳每每闻到蜜香总是开玩笑地说,这是“甜蜜的事业”。

庞国芳和他的团队在蜂蜜检测上的不懈努力,大大提升了中国蜂蜜的质量,出口到五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30年从没出过任何质量问题。因此,促进了行业的技术进步,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全国有28个省市400多家企业从中受益。

茶叶飘香五洲

茶饮料是世界三大饮品之一,也是中国传统出口产品,具有历史和文化多重意义。作为世界第一产茶大国和第二茶叶出口国,中国所产的茶品却面临着国际上多达800多种农药残留物的检查,而我们自己并没有这么多的检验标准。这一次,庞国芳带领的团队再次重装上阵,他们要争取国际标准的制定权。从2008年开始,庞国芳带领技术人员对茶叶农药高通量检测技术展开研究,2010年这项研究引起国际AOAC重视,被列为AOAC优先研究项目。整个研究共分成九个阶段,包括茶叶653种农药残留净化专用柱的研究;这些农药在溶剂中、在不同品种的茶叶中稳定性研究;茶叶农药残留测定基质效应研究;茶叶田间实验农药降解规律研究;茶叶农药残留分析方法经久耐用性研究等等。2013年庞国芳联系协调了来自10个国家和地区的30个实验室参加国际协同研究,获得各实验室提供的检测报告和色谱图共5000多页。2014年,AOAC农药残留专家委员会全票通过了这项研究的评审,批准采纳为AOAC第一行动标准方法,2015年AOAC年会上获AOAC方法研究奖。

庞国芳在食用农产品农药残留分析检测领域辛勤耕耘了30年,研究了国内国际技术标准140多项,在国内国际知名杂志上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出版了十多部总计2000多万字的农药残留分析专著,获得国际和国家级科技奖励10多项。基于庞国芳在分析化学领域对各类农产品中1000多种农药残留研究色谱和质谱检测技术所做出卓越贡献,2014年他荣获国际AOAC最高科学荣誉奖哈维·威利奖。

哈维·威利奖

哈维·威利奖是国际AOAC最负盛名的分析化学奖项,是为纪念美国科学家哈维·威利而创设的,每年只颁给一位在分析化学领域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或团队。庞国芳获得了2014年哈维·威利奖,他是从设立此奖项以来,第58位获得该奖的科学家,也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学者。根据国际AOAC哈维·威利奖奖励条例规定:当年哈维·威利奖获奖学者,将有资格推荐一名在校研究生获哈维威利奖学金。庞国芳通过缜密筛选,向国际AOAC推荐了北京工商大学梁森博士获2014年度哈维·威利奖学金,成为第一位获哈维·威利奖学金的中国在校学生。

猜你喜欢
威利哈维蜂蜜
爷爷的宝贝
WILLY THE DREAMER梦想家威利
威 威利 温基
打招呼
夹在书里的爱
梦想家威利
爱是一捧浓浓的蜂蜜
蜂蜜,你真的了解吗
“蜂蜜”CP
蜂蜜哪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