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未来总比预期的要好一点

2016-01-18 09:46崔鹏
第一财经 2016年2期
关键词:胖子结论预期

崔鹏

无论看新闻推送还是批阅微信朋友圈,你都会发现,人们对未来的预期悲观的多于乐观的。比如,30年后,日本海会成为死海;20年后,中国老龄化程度会使×××人无钱养老;长此以往,中国新闻将空心化……不过这种现象已经有很长时间了:1980年代,人们说,如果中国和印度富裕起来,人类经济体系将崩溃;而1960年代,美国的财经杂志就说过,人类迎来人口爆炸会让全球陷入战争和混乱,并且技术水平似乎发展到头了。

事实上,中国和印度更富裕只是减少了大比例的贫困人口;全球人口虽然暴增,但是我们的生活比50年前方便舒适了很多,而且技术水平比50年前强了不知道多少倍。

要知道这类趋势预期大部分并不是经济学家们顺嘴胡说的,那么,为什么人们看似理性的预期总是过于悲观,生活实际上并没有变得像推算的那么糟糕?

原因之一是一个数学问题,叫“线性回归过渡”—一些经济学家的数学基础不怎么样;或者他们为了让自己的预言更加危言耸听故意混淆概念,让那些数学更不好的人产生误读。

这个绕嘴的数学问题到底是什么意思?简单地解释一下:几个变量在一个阶段可能存在一种近似于线性的关系,而在另一个阶段则逃离了线性关系,但是笨笨的分析者把原先那种局域的线性关系推演到了这种关系中,很多奇怪的结论就出现了,

你可能还不太清楚我说了什么。再举个例子。2008年美国的《肥胖》杂志曾经刊登过一篇文章,它预计到2048年,全体美国人都会成为体重超标的胖子。

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呢?作者统计了从1960年代到2008年美国胖子的增长速度,大概是每10年涨6%,当时美国已经有3/4的人口是胖子,接下来的计算就很简单了:6%x4=24%。所以,再过40年,美国人几乎都是胖子。

但这个结论明显有问题,美国人中的瘦子去哪儿了?模特这个行业难道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吗?更不可思议的是,如果结论成立,到2058年,美国的肥胖率会达到106%,那6%的美国人在哪儿?

这种简单而且愚蠢的推演类似于我高中时做的应用题得出的答案—从某个容器里放水,过了一段时间这个容器里还剩多少质量的水,某个人得出的答案是-10克。得出这样的结论,演算者应该检查自己的草稿纸,而不是拿着结论到处吓唬人。

另一个不必那么悲观的原因是,人类总会根据外部环境的改变调整自己的行为,并且人类具有很强的适应性。这是改变简单线性关系的最根本原 因。

我还是喜欢那个曾经说过的例子:足球协会的某位官员看到国内联赛时间一过80分钟,比分领先一方的队员就开始无缘无故地倒地,他们会尽量拖延比赛时间,以增加本方获胜的概率。这无疑影响了比赛的观赏性,而且有碍公平竞争。所以,那位聪明的足协官员开始整顿赛场。他的做法是,把比赛时间控制到80分钟就结束,这样,那些队员就没有时间来拖延比赛了。

比赛时间调整了,足协官员等着在下一轮比赛中看到更精彩的比赛,并且接受球迷对改革的赞誉。但事情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那些狡猾的球员竟然在比赛的第70分钟就开始假装倒地。人类就是这么为了自身利益来对抗外界的。

问题似乎还没结束,有了前边所说的两个原因,为什么还是很少看到过度乐观的预期?这和人们的敏感区有关,受众对损失更敏感,所以对悲观的预期更关心。你看历史故事中的智者预言家都是靠预期坏事出名的,很少有乐观主义者。

猜你喜欢
胖子结论预期
由一个简单结论联想到的数论题
谁说胖子没有夏天?
惊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