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茶路上的“茶码水道”
——九江茶市位列三大茶市之首成因辨析

2016-01-18 04:54:08杨学富九江学院
中国茶叶 2016年3期
关键词:茶路砖茶水道

□杨学富(九江学院)

“一带一路”是中国大战略布局,“万里茶路”是“一带一路”重要组成部分。

“万里茶路”是16世纪末至20世纪初继“丝绸之路”后兴起的中俄茶叶贸易之路,也是中国连接亚欧大陆的国际“茶叶之路”。而九江“茶码水道”在中国茶叶发展史和外贸发展历史上,对“万里茶路”的形成、发展和壮大做出过重大贡献。

“万里茶路”贯穿中国南北、连接起中国广大的茶区。“万里茶路”上的九江茶码水道既是长江黄金水道南北、东西交汇的轴心,又是黄金三角茶产区重要的集散中心;既是中国茶叶的重要种植加工产地,又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不仅是“万里茶路”的重要起点,而且是“万里茶路”大通道上的起始枢纽。

当晋商贩运武夷山、铅山、庐山等地的茶叶前往俄罗斯贸易,促使“万里茶路”起始、发展、壮大之时,1858年在清政府与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雅克图条约》、《恰克图互市界约》后,九江市就和汉口、南京、镇江等城市被清朝官府辟为对外通商口岸,是江西唯一对外开放城镇,也成为“万里茶路”上的茶码水道。九江茶市和码头汇集修河、昌江、乐安江、信江、赣江五大水系周边的安徽天柱山、潜山、黄山、祁门、至德、休宁、歙县,江西修水、武宁、铜鼓、上饶、广丰、婺源、浮梁、玉山、德兴、铅山、横峰,湖北崇阳、通山、阳新等茶叶产区的名茶,甚至集中部分浙江、江苏、福建的茶叶,开辟了属于九江的茶码水道,上至汉口下达上海出口茶贸。在明清时期,九江与福州、汉口并称为中国的三大茶市。

从1862年起,美国旗昌洋行、英国太古洋行等分别在九江设立码头、货栈开展中外贸易。《中国近代贸易史资料第三册》记载1862年的九江茶市“初开放时,尚无茶商。因此在本埠购买的茶,须以未曾加工的形态运往上海,在上海再为加工、包装,然后运销外国市场。”为了节约茶叶贸易成本和扩大利润,俄国顺丰公司1863年、新泰公司1864年在中国武汉设立茶叶加工工厂。1866年俄商在茶叶重要产地的九江设立茶行经营茶叶买卖和转口贸易,光1867年九江茶市转口茶叶就达12.9万磅。

由于通过九江茶市和茶码水道转运的茶叶数量逐年增加,1874年俄商开始在九江建设九江新泰砖茶分厂,促使1875年通过九江茶市转口的米茶、砖茶达190万磅,是1874年转口茶叶9万磅的20倍[1]。之后俄商顺丰公司和在华最大的阜昌公司也在九江设立九江顺丰砖茶分厂和九江阜昌砖茶厂。几家茶厂经过几次扩建,经营达40多年,在九江建立起了万里茶路上中国茶叶最大加工和贸易量的茶市。到1890年,中国销往俄国的茶叶占全国茶叶出口总值的38.44%,出口的砖茶几乎全部销往俄国,“万里茶路”成为连接中俄、通向欧洲的重要商道。在“万里茶路”上宁红茶一直是销往俄国的名品。而1890年九江砖茶生产全被俄商垄断,砖茶输出额达300万两白银[2]。这时九江茶市跃居成为三大茶市之首。九江茶市位列三大茶市之首成因:

第一、九江茶码水道伴随优质茶叶产区。

九江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山峦重叠,土质肥沃,种植“庐山云雾”茶叶的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周边拥有赣北、赣东北、赣中、皖南等名茶产区,处于北纬30°优质产茶带上,不仅茶叶品质优良,而且产量丰富,江西“四绿一红”极品茶中的庐山云雾茶、宁红茶、婺源绿茶、浮梁茶都在这个区域之内。

江洲庐山茶在东晋成帝时期就以“味醇、色秀、汤清,香细如幽兰”成为皇家贡茶[3]。庐山茶在唐朝更是成为历史名茶。在宋朝庐山茶仍是公认的全国好茶、名茶,照旧“例贡茶”。庐山贡茶直到元明清代。随着九江茶市和茶码水道的发展,庐山云雾茶的美誉度、知名度不断提升,规模产量不断扩大,闻名世界,现代成为中国传统十大名茶之一。

地处暮阜、九宫山脉之间的九江修水是宁红茶的主产区。在万里茶路上宁红米砖和宁红龙须茶就是俄罗斯太子情有独钟的珍品,获得“茶盖中华、价甲天下”的美誉,有“宁红不到庄,茶叶不开箱”尊崇地位。

1863年,俄国商人在汉口设立的顺丰砖茶厂。

莲社十八贤图

因此,“当代茶圣”吴觉农1934年在九江修水创立我国最早的茶叶科研机构,建立茶叶改良场,对九江茶区的茶树种植、茶叶加工进行改良、研究、示范和推广。

第二、九江茶码水道拥有千年历史。

《九江县志》记载在唐朝“贞观”年间,江州治下,北有一条长达二里的街道,为茶叶集散场所。著名的大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诗中“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记叙了琵琶女之夫茶商去浮梁等地采购茶叶来九江茶市销售的情景,“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也就成为九江茶市的繁忙常态。唐宋元明清,九江茶市始终是茶叶贸易的闹市和中转码头。元代《马可波罗游记》记载:九江是一个美丽的城市,茶市码头上看见的船舶不下一万五千艘,十分繁荣。明清时期,九江与福州、汉口并称为中国的三大茶市,饮誉千年,驰名中外。

第三、九江茶码水道地处中国茶文化最早的重要发祥地。

《庐山小志》记载:“晋朝以来,寺观庙宇僧人相继种植。”东晋时东林寺慧远法师好饮茶,庐山茶既是东林寺白莲社高贤们谈经论道的媒介,又是净土宗千余人“事远”座前念佛诵经的首选饮品。慧远大师带领僧众出坡(僧人劳动称出坡)开辟茶园,“道树移栽”庐山茶,以解僧多茶少的问题。至今当地仍有“茶园堰”遗址。移栽的庐山茶清香醒脑,饮后令人心净神怡,慧远法师将此庐山茶命名为“五净心茶”。历史公案“虎溪三笑”就是慧远禅师、陆修静天师和陶渊明大师基于五净心茶“品茶论道”的典故。2005年庐山东林寺在修建寮房时出土东晋茶具“青釉瓷盏”(为标准茶圆型制)等历史系列茶具物证,实证了唐代宪宗时期斐汶《茶述》“茶,起于东晋,盛于今朝”的记载,表明东晋的九江东林寺是中国茶文化最早的重要发祥地[4]。

宋代著名绘画李龙眠《莲社十八贤图》中绘有东林寺慧远大师与其三十二贤徒中十八贤的烹茶品饮场面,南宋张激的《白莲社图》同样也绘画东林寺中“跪而司火,持铗向炉而吹。一人俯炉而方烹捧茶盘而立者,一人傍有石置茶器”之情形,充分呈现出九江(庐山)晋代茶文化发源地的怡神风雅和潇洒风尚。

因此,九江集庐山人文圣山的释家禅茶文化、道家仙茶文化和儒家雅茶文化于一体,融汇贯通,水乳交融,奠定了中国茶文化发祥于九江的历史文化根基,形成了“儒释道三教一体”,好茶、好水、好茶具、好人、好环境、好心情的“六好特色”的庐山茶文化体系[5]。九江独有的茶歌、茶舞、茶诗、茶画、茶艺等茶文化艺术,使古色古香的九江(庐山)特色茶文化体系得以传承千年,铸就九江茶文化市场乃至世界茶文化市场的精神之魂。

九江茶市在万里茶路上的茶码水道历史已经过去,当今九江茶文化市场在现代茶界更露光彩。

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进程中,九江市委、市政府对九江的茶产业发展重视有加,制定出“一绿一红”发展战略,进行区域品牌整合,促使庐山云雾茶和宁红茶取得了世界茶产业最高荣誉“米兰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奖”的公共区域品牌硕果,七尖幽兰牌庐山云雾茶和宁红牌宁红金毫茶等获得“米兰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骆驼奖”美誉。

在九江茶文化市场发展进程中,九江学院依据九江特色茶文化的优势,利用“世界名山研究会”和“柬埔寨孔子学院”的世界各地高校学科和人才学术高地,开展国内、国际茶文化推广、教育和培训活动,促使九江茶产业、茶经济、茶教育和茶文化融入国际化茶文化市场。

在江西省“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品牌发展战略的“四绿一红”平台上,九江茶企奋发图强,七尖兰、浔茗、五净心、天祥缘、宸奉贡、三石梁、露雨、圆通、育岚香、碧绿、宁红、宁红龙须、漫江红、庐红等品牌的市场知名度、美誉度、关注度和习惯度不断提升,推动着九江打造世界一流茶文化市场,建设举世闻名的世界茶文化名城名山,重振九江“茶码水道”在“万里茶路”和“一带一路”上的辉煌。

[1]伍常安.九江最早的外资企业—九江砖茶厂[A].九江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九江近现代经济史料[C].第四辑上册,1989年内刊:25-29.

[2]尚首.九江外商老字号(一)[A].九江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九江老字号[C].1996年内刊:168-170.

[3]黄仲先.中国古代茶文化研究[J].科学出版社,2010:49.

[4]杨学富.茶艺(第二版)[J].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5:3-4.

[5]杨学富.以庐山特色茶文化促云雾茶品质与产业的发展[J].九江学院报(社会科学版),2012(2):12-16.

猜你喜欢
茶路砖茶水道
新西兰Taranaki盆地第四系深水水道迁移规律与沉积模式
中俄青年新万里茶路论坛将举办
科学导报(2021年31期)2021-06-03 18:32:18
奇怪的封闭水道
万里茶路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探讨
福建茶叶(2018年11期)2018-01-19 04:07:44
“一带一路”驱动下的万里茶路新机遇
福建茶叶(2017年10期)2017-02-04 02:59:26
凿通运河,江南水道相钩连
中国三峡(2016年11期)2017-01-15 14:00:07
泾阳茯砖茶
陕西画报(2016年1期)2016-12-01 05:35:28
砖茶型氟铝联合应用对大鼠牙齿和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
《水道港口》杂志第五次被评为一级科技期刊
水道港口(2014年1期)2014-04-27 14:14:33
茯砖茶中优势微生物在不同培养基的差异性比较
中国酿造(2014年9期)2014-03-11 20: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