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中的有与无现象分析

2016-01-18 15:46钱宏
教育 2015年51期
关键词:萤火虫内容音乐

钱宏

活动教学为学生创造了自由表达音乐感受以及质疑、探究、讨论音乐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学习活动,将自己所学的音乐知识与技能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突显音乐课程的教育魅力。然而,由于音乐学科的特殊性,客观上还存在着教师的理论探究与实践操作能力不能完全适应活动教学深层次推进的事实,以致在音乐课堂中实施活动教学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

现象一:有“形”无“神”

音乐活动教室里很少看到秧田式的小椅排列了,取而代之的是“○”形、“U”形等。显然,在“形”上,教师已将学生进行分组,为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操作的可能。然而,有时由于小组成员搭配随意、活动设计不科学等,使得合作学习的“神”未能得到淋漓尽致的放大。在黄梅戏《打猪草》选段《对花》一课中,教师设计活动“听一听,唱一唱”:怎样用对答式问话的语气来歌唱?问题出示后,教师要求学生讨论。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有学生大声唱,有学生趴在桌上似听非听,有想唱的不会唱……教师只是在小组间走形式地巡视。

反思:教师对活动的内容没有精心准备,针对活动中提出的问题讨论,学生既没有兴趣,也没有要讨论的内容,更谈不上讨论的能力,根本就不能成为问题。此外,对于活动要求的“安庆官话”,江苏学生根本不知从哪里下手,表面热闹,但无法形成实效。

策略:一是优化活动内容。音乐活动内容要精挑细选,有思维含量,避免问题化,用有趣味的、可操作的内容吸引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二是优化活动组合。通过优化音乐活动组合,让学生认识到音乐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三是优化小组组合。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音乐学习能力和实际水平等进行小组优化调配,组内分工明确,组员各司其职,组长在活动时要进行有效的组织和控制。

现象二:有“放”无“收”

“放”和“收”,实质上体现的是教师组织音乐教学的理念、方法、策略与艺术。音乐课堂的“放”,是指学生音乐学习的形式开放、方式开放,解放学生的手脚,激发学生的音乐激情,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活泼好动,手舞足蹈;“收”则是指教师在学生音乐活动中要控制好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有条不紊的环境下学好音乐知识。在一年级第三单元《亚克西,巴郎》一课中,教师在学生学会歌曲后设计了一个活动“看一看,动一动”:活动一开始,有的学生手舞足蹈模仿视频上动作,有的依然看着视频,有的说笑,有的正借机打闹……而教师站在一边却手足无措。

反思:歌曲教唱结束后,作为拓展延伸,这一环节本无可非议;然而,教师出示活动单后,却未加以引导,而直接与活动连接,简单播放录像,没有解决“放”的流畅。此外,课堂看似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但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引导与点拨,无原则地迁就学生,学生想唱就唱,不想唱就算了,也解决不了“收”的艺术。

策略:一方面,要正确处理“放”与“收”的关系。音乐课堂“放”与“收”的关系如同放风筝。教师要以目标达成的主线,大胆地“放”,有序地“收”,从而把握住音乐课堂。另一方面,适时点拨,发挥学生的个性。音乐学习本身是非语义性的,具有一定的自由性,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适时点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充分发挥音乐个性。

现象三:有“量”无“质”

活动教学让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音乐活动、音乐实践的机会,众多的音乐活动对学生的音乐体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开放的音乐活动课堂,“量”的呈现“热热闹闹”,并不代表“质”的收获“实实在在”,如果音乐课堂活动有“量”无“质”,“活动单导学”模式下的音乐课堂的价值也就丧失殆尽。在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夏夜》一课中,教师设计活动如下:①听赏旧曲,律动导入(听赏《闪烁的小星》);②游戏激趣,学习二部(“萤火虫”大小声游戏);③聆听新歌,感受节拍(听歌曲《萤火虫》);④跟琴学唱,感受旋律(听歌曲《萤火虫》);⑤跟着伴奏,加入二部(唱歌曲《萤火虫》);⑥对比欣赏,畅意想象(欣赏《秋湖月夜》《欢乐的夜晚》)。一堂课下来,有听有动,有唱有想,有做有玩……然而,从课堂教学效果来看,众多的活动是否维系了课堂基本音乐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达成,值得商讨。事实上,本课留给学生的可能只有热闹的场景,难有真正的音乐思维活动。

反思:本活动呈现有“量”无“质”主要表现在:一是活动的呈现有重复内容。活动③和活动④,完全可以合二为一,聆听歌曲感受歌曲节拍的同时也是感受歌曲的旋律。二是活动的呈现有超越学生能力的内容。活动⑥让学生欣赏《秋湖月夜》《欢乐的夜晚》,不是所有学生都具备对乐曲对比欣赏的能力。三是活动的呈现有无价值的内容。活动②“萤火虫”大小声游戏,对二部练习不起任何作用,仅仅活跃了气氛而已。

策略:一是活动内容的“质”必须“以生为本”。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的音乐素质与能力,遵循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特点,为学生选择有效的合作学习方式。二是活动内容的“质”必须“以本为本”。 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尊重教材编写的科学性与实践性,为学生选择有效合作的组合。三是活动内容的“质”必须“以学为本”。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音乐学习在课程目标体系中的地位,准确把握学生音乐学习“学”的归宿,为不同学段、不同能力的学生进行学习定位,才能有效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质”。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萤火虫内容音乐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主要内容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