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霞
在教育体系中,语文是最基础的学科之一。语文包含了我国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具有独特的文化特色。作文在语文这个科目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考验学生的写作与思考能力。文本文着重讨论了在小学语文作文中思维的重要性,突出怎样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以及对于教师的方法提出了几点建议,以增强学生对于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
注重观察能力,培养思维
在中国古代,语文最注重的就是写作,所有的古文描写的多为身边发生的事情与自然景观,要想让孩子拥有一定的思维能力,要从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善于观察身边的事情,在身边的事情里寻找积累素材。教师在教课的时候,可以带学生深入到大自然中,每个孩子在自然环境中学到的知识比在书上看到的内容更加真实,在大自然中,一草一木皆有灵性,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任务,让学生在自然中着重观察一下,写作的时候才有内容可以写。
小学生最注重的就是观察能力,因为小学生年龄较小,上课学到的知识只是一些基础的,增加他们眼睛、耳朵、皮肤等感官的感受,有利于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课程改革后,许多教师不把目光只局限在课本上了,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不再只重视字与词之间的联系和对于主谓宾的指导,在语文这门课中,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写作能力,但是要想下笔写就要在脑海里有要写的话,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思维带动笔。在古文中,一些写作好的文学家注重的是对于这篇文章内涵的理解,并不只是辞藻浮夸,一些大文豪只是利用一些朴实无华的词语将无限的风光表现出来,这更加注重的是思维的作用。
利用孩子纯真的目光与视角可以为孩子打下良好的基础,家长应多带学生出去游玩,增长学生的经历,现在的教育并不是让学生饱读诗书,而是需要扩宽他们眼界,不让学生变为井底之蛙,让学生的思维随着这个世界变化,并不是一味地从课本上吸取知识。
增强写作意识,表现思维
写作中最怕的就是动笔,可能写过一些得分不高的作文或在写作手法、记事方法上受到了教师或家长的批评,便认为自己的写作文能力不高,可能从此放弃了。适当的增强对于写作的知识,可以加强学生的思想能力,让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的写作。学生要有正确的协作意识,积极向上的写作意识可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加强他们对于语文写作的热爱,教师要注意对学生使用的方法,每一个学生有自己的性格,基础也不同,要对他们因材施教,不要一味地布置写作作业,用随笔、日记、摘抄来充斥着学生的课后生活,一些学生每天都写一样的东西,已经对于作文失去了兴趣。
对于作文不仅仅是结果,更重要的是过程中收获了什么,教师应该正确的引导学生,让学生正确的直视自己的作文,学生写作文是基于自己的实际情况与真实想法,学生应该将这些能力转化成自己的真实文笔。
学生可以在自己的文章中加入一些修辞方法,一篇真正优秀的文章,不仅仅是教给学生如何写而是教给学生写的方法,让学生增强写作意识,让他们从作者的思路里找到启发。例如:一个同学写“为了促进班与班的团结,还是把球还给了邻班”而在学了课文里的典型语句后,为了烘托同学们的情绪与周围的环境可以将这句话进行修改“我们最后决定将这个球还给我们的邻班,但之前对于这颗小皮球充满了不舍,我们虽然充满了不舍但是为了班与班之间的团结与友谊,最后还是下定决心,将小皮球还给了邻班”这样一改,感觉将大家的不舍完全展现在读者面前,突出了友谊第一的一面。
公平客观评价,发散思维
学生最重视的是教师与家长的认同,好的评语会使学生提高对于写作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先教会学生们将思想从嘴里说出来,再考虑怎样让学生将字写好,有的同学对于写作一点想法都没有,教师重点培养的就是学生的思考能力,只要会思考了,写作就不是难事了,让口头的话引导学生的思维,两种语言共同发展。在作文中,教师将要讲的内容由简到难,一步一步的讲给学生听,教师通过他们所接受的程度可以给他们进行打分,对于表现好的同学要进行适当表扬。
教师应该因材施教,对于基础不一样的学生,应该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感受,充分考虑到他们能够接收的能力,不要一味地将知识传授给他们,用一些特殊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兴趣,例如:一些小的作文竞赛,让大家互相评判作文,指出对方的作文好在哪里,哪里有不足的地方,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也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也可以在课堂上向大家描述自己去过哪里游玩,根据学生的描述可以给学生进行打分,在这项活动中,教师应该采取自主发言的态度,不可强迫学生发言,否则可能会出现相反的结果,更加的对于自己的写作能力失去信心,学生的思维也会受到限制。教师不再只根据作文的分数来确定学生的成功与否,而是根据全部的因素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师教给学生什么,学生就接受什么,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思考模式,让学生的思维带动笔,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改变固定的思维方式。这样学生将逐渐建立自信心,引导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的思维流淌在笔尖,流畅的完成一篇篇美丽的文章。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小纪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