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铁牛
(江苏省溧阳市妇幼保健院放射科 江苏 溧阳 213300)
小肝癌又叫做早期肝癌[1],是指单个癌结节的直径<3cm或多个癌结节直径之和<3cm的肝癌。研究发现,此病患者如果能够接受及时的诊断与治疗,会有个好的预后。但是,小肝癌患者的早期症状多呈不典型性,因此常被人们所忽略。当此病患者的病情到了中后期,才会出现肝癌的典型症状。此时,患者往往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其接受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对此病患者的病情进行及时有效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2]。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检查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上多用多层螺旋CT检查法对此病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为了进一步探讨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检查在诊断小肝癌中的应用效果,笔者对2010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6例小肝癌患者的影像学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2010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6例小肝癌患者。在这56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22例。他们的年龄在32~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7岁。这些患者的症状均符合临床上规定的关于小肝癌的诊断标准,其均经MRI检查、术后病理检查等综合检查予以确诊,其肝肿瘤病灶均呈单发性表现。
本次研究使用PHILIPS 16排螺旋CT扫描机对这些患者的肝脏进行多期增强扫描。进行扫描的电压为120kV,进行扫描的电流为280mA,进行扫描的螺距为1.5cm[3]。在进行多期增强扫描检查前,临床医生应指导患者屏住呼吸,时间为30s。先使用CT机对患者的肝脏进行平扫,再用高压注射器将100ml的碘海醇注射液(造影剂)注入患者前臂的静脉中,造影剂的注射速度为3 ml/s。造影剂注射完毕后的25s,对患者的肝脏进行动脉期的增强扫描,进行扫描的时间约为50s。然后,对患者的肝脏进行门静脉期的增强扫描。扫描5min后,对患者的肝脏进行延迟期的增强扫描。三期增强扫描的层厚均为6mm。在进行增强扫描的过程中,临床医生应仔细观察患者肝脏病灶的密度是否均匀[4]。检查结束后,临床医生分别对这些患者三期增强扫描的图像进行分析,并记录其在进行各期增强扫描时检出病灶的数量[5]。
观察用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检查诊断小肝癌的准确率,并观察在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延迟期,这些患者肝脏肿瘤病灶的检出率[6]。
我们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包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进行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后,在这56例患者中,被确诊患有小肝癌的患者有54例,与进行综合诊断的结果相比较,用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检查对这56例小肝癌患者进行诊断的准确率为96.43%(54/56)。在动脉期,共检出48个肝肿瘤病灶,其肝肿瘤病灶的检出率为85.71%(48/56)。在门静脉期,共检出36个肝肿瘤病灶,其肝肿瘤病灶的检出率为64.29%(36/56)。在延迟期,共检出33个肝肿瘤病灶,其肝肿瘤病灶的检出率为58.93%(33/56)。在动脉期肝肿瘤病灶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在门静脉期及延迟期肝肿瘤病灶的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在不同的扫描期这56例小肝癌患者肿瘤病灶的检出情况(个,%)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根据发生部位的不同,临床上将原发性肝癌分为肝细胞性肝癌、胆管细胞性肝癌及混合性肝癌三种类型。研究发现,机体受到化学致癌物的侵袭及罹患病毒性肝炎、血吸虫病均可诱发原发性肝癌[7]。近年来,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及患者的死亡率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此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肝区存在间歇性疼痛及食欲减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黄疸、发热的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进行性消瘦、全身乏力的症状。在发病的早期,此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多不明显,其肝肿瘤病灶的直径通常小于5厘米。此病患者的病情一旦发展到了中晚期,其会出现恶病质。此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小肝癌又叫做早期肝癌,是原发性肝癌的一种比较特殊的类型。小肝癌患者肝脏内单个癌结节的最大直径不超过3厘米或两个癌结节直径之和不超过3厘米。研究发现,小肝癌具有膨胀性生长和浸润性生长的特点。以膨胀性生长为主的小肝癌病灶呈球形表现,其边界清楚,且大部分存在包膜。以浸润性生长为主的小肝癌病灶其边界多不规则,且无包膜,其周围存在炎性浸润的表现[8]。
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层螺旋CT检查被广泛地应用于小肝癌的临床诊断中。在对此病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期间,为其注射造影剂,对其肝脏进行多期增强扫描检查。在动脉期,此病患者肝脏的肿瘤病灶会出现强化的表现,但是该表现持续的时间较短。在门静脉期,此病患者肝脏的肿瘤病灶呈低密度或等密度表现。在延迟期,此病患者肝脏的肿瘤病灶呈等密度表现。原因在于:小肝癌患者肿瘤病灶的内部会出现脂肪变性,且有透明细胞生成,并出现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出血及纤维化的表现,这些病理改变均是导致在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其肝肿瘤病灶呈低密度表现的原因。
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的覆盖面较广,因此可以获得比较清晰的图像。临床上多使用该检查法对小肝癌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此病患者的病情一经确诊,应及时对其进行手术治疗,这样可以有效地延长其生存期,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用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检查诊断小肝癌的准确率高。此诊断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1] 徐峰,多层螺旋CT对小肝癌的诊断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31):50~ 51;
[2] 刘富尧,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肝癌的供血方式的分析及意义[J],现代医用影响学,2012,21(4):204~207;
[3] 刘建中,崔臻,128层螺旋CT多期增强在小肝癌早期诊断意义中的探讨[J],医药,2015,(10):258~259;
[4] 杨双,梁赵玉,黄岸,龚剑英,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J],医学临床研究,2011,28(9):1806~1808;
[5] 丁军峰,窦鹏,张燕,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诊断小肝癌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8):33~34;
[6] 姚兴朝,谢楠,付必莽,MRI动态增强与64层螺旋CT多期扫描诊断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的价值[J],影像技术,2015,(4):41~ 42。
[7] 郭敬深,夏广明,罗剑云,陈锦灿,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诊断小肝癌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2,33(6):823~825;
[8] 司徒祖超,张广源,陈峥,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诊断小肝癌89例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1):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