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归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机制研究

2016-01-16 03:32贺俊杰伍小龙

贺俊杰, 伍小龙

(浙江理工大学,a.马克思主义学院;b.党委、校长办公室,杭州 310018)

新时期归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机制研究

贺俊杰a, 伍小龙b

(浙江理工大学,a.马克思主义学院;b.党委、校长办公室,杭州 310018)

摘要:归国留学人员是新时期统战工作新的着力点之一。建立行之有效的统战工作机制是做好归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的重要保障。为此,需要建立行之有效的社会保障机制、宣教机制、激励机制和校正机制。其中,社会保障机制建设要做好社会共识凝聚、包容性社会心态培育等方面的工作;宣教机制建设要做好优惠政策宣讲和归国留学人员再本土化工作;激励机制建设要做好收入分配激励和参政议政保障等方面的工作;校正机制建设要处理好引才与用才的关系、处理好海归与本土人员平衡关系。

关键词:归国留学人员;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战机制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归国留学人员数量也逐年上升。据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发布《中国留学回国就业蓝皮书( 2014)》, 2013年选择回国就业、创业的留学回国人数达到 35.35万人,是同期出国留学人数的 85.41%。越来越多的留学人员回国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我国正迎来最大的“回国潮”。归国留学人员是一个特殊的知识群体,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拥有全球视野,掌握着前沿的先进科学技术,熟悉国际规则,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早在 2000年底,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就把归国留学人员列入统一战线工作的范围。 2015年5月22日,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习近平进一步强调指出,留学人员是“统战工作新的着力点”。做好归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事关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事关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落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现实需求推动了学术研究的进步,近年来关于归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的研究成果颇多,主要集中于归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的意义、统战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实现路径等方面,如蒋传东等[1]在分析留学归国人员的思想特点、留学归国人员统战工作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做好归国人员统战工作的方法;李岩等[2]分析了归国留学人员的特点、统战工作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等;曾佳妮等[3]通过对归国留学人员的环境建设评价、建言献策频度及其影响因素、对国家政策支持度、对学校制度建设认同度等方面的调研,指出了高校归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的新问题,同时提议建立归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的载体和机制等。相对而言,学界对留学归国人员统战工作机制方面的探讨还较为薄弱。良好的机制是归国留学人员的统战工作的重要保障。鉴于此,本文尝试从机制建设的角度,进一步探讨做好归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方式方法。

一、归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社会保障机制建设

社会保障机制是指“用保障的手段发挥保障的功能,将各方面的教育统整起来使之运行和发展。这种机制一般采用三种方式来发挥作用:一是提供经费、设备等物质条件;二是提供观念的导向、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等精神条件;三是提供管理或服务的方式。”[4]本文所讲的“社会保障机制”,主要侧重于第二种方式,即“提供观念的导向”。

做好归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必须有良好的社会氛围。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能够起到“内聚人心,外树形象”的作用,对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以及发挥好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社会机制对于归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至关重要。今后,要做好社会共识凝聚、 包容性社会心态培育和人才软环境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凝聚社会共识

社会共识是指社会成员共同认可的观念和认识,是大多数人同意或愿意接受的价值选择和遵循的社会规范。[5]归国留学人员是我国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一支重要力量。党的十八大报告正式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做出战略部署。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当前国际人才竞争日趋激烈,谁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归国留学人员,尤其是高层次留学人员吸收了西方国家先进的文化成果,掌握着最前沿的科学技术,拥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和开放的思维,他们在我国教育、科技、经济、国防和社会发展等领域扮演高端引领的重要角色,为改革开放发挥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作用。同时,他们留学外交的作用与意义日益明显,留学生在中外沟通交流中起着桥梁作用,在传播中国形象、中国价值观念,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历史上看,留学人员作为一个特殊的学贯中西的知识分子群体,是中国各方面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在推动近代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中介和中国社会发展的特殊力量。在今天以及将来,这样的定位和作用依然不会改变。因此,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工作或为国工作,将有力地加速我国成为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各级统战部门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广泛宣传归国留学人员的价值、作用,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展示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的丰硕成果,广泛凝聚社会共识,弘扬爱国精神,不断优化人才环境,在全社会形成鼓励归国留学人员干事业、支持归国留学人员干成事业、帮助归国留学人员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够招人聚才并举,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广泛吸引各类创新人才,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国家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

(二)培育包容性社会心态

所谓社会心态,是与特定的社会运行状况或重大的社会变迁过程相联系的、在一定时期内广泛存在于各类社会群体内的情绪、情感、社会认知以及价值取向的总和。社会心态具有动态性。[6]从历史上看,人们对归国留学人员的心态经历了一个演变的过程。 1949年前出国留学是为了探寻救国救民的道理;新中国建立后直至改革开放前,留学人员被视为精英群体,肩负着缩短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的强烈使命感。社会对出国留学人员都有着特殊期待,普遍认为这一社会群体令人羡慕。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升,社会的急剧转型与多元化发展,自费留学政策的实施,出国留学逐渐大众化、低龄化、多元化,留学生群体的整体素质有所降低,社会对归国留学人员的期待值也发生变化,不再以仰视的眼光看待他们。近年来看,随着大量归国留学人员的增长,有关“海归”成“海待”,就业难、待遇低的话题常常见诸报端。一些贬低归国留学人员作用,贬低留学价值的论调不绝于耳,更有甚者直接质疑留学的必要性。社会心态的转变,一方面折射出社会理性的回归,人们不再热衷于海外“镀金热”、洋学历,另一方面也出现了一些让人担忧的端倪。尽管经过 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都有了很大提升,但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所以出国留学,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与管理,现在乃至将来仍然十分必要。归国留学人员,尤其是高层次留学人员是国家的重要人才资源。我们不能因为海归就业出现了多元化,就贬低留学的价值,更不能因此否定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此,培育包容性社会心态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需要辩证、客观、理性看待出国留学事业、看待归国留学人员。既要看到当前归国留学大潮已经开启,大批海外留学人员纷纷回国,也要看到最优秀人才的回国的比例并不是很高,需要继续做好引才工作。对于归国留学人员既不要仰望他们,更不能俯视他们。既看到他们具有国际视野的优势,也要看到他们需要再本土化的不足。既要看到他们勇于创新创业的激情,又要看到他们面临的种种困难。既要求他们忠于职守,又要容忍他们在不断尝试中寻找到适合发展的平台。既要看到他们是先进科学技术的掌握者,又要看到他们发挥自身作用所面临的困难。总之,要正确看待出国留学事业,正确对待归国留学人员,对归国留学人员给予更多的理解、宽容和支持。

二、归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宣教机制建设

有效的宣教机制对于归国留学人员尽快了解国情,实现再本土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助于提高他们的道德认识水平,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有助于确立和坚定道德信念,形成道德行为习惯,从而提高统战工作的实效性。各级统战部门要根据归国留学人员的特点,不断加强宣传、教育,加大对海外留学人员的关心、帮助,让他们尽快适应环境,落地生根。

(一)宣讲各项优惠政策措施

为吸引留学人员回国,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及地方等相关部门对归国留学人员,在就业和创业方面制定了许多扶持政策,初步形成了吸引留学人员的政策和服务体系。 在“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的方针的指引下,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吸引留学人员回国工作、为国服务的政策和服务体系。其中,包括自由开放的宏观政策体系、为留学人员科研工作提供资金支持方面的政策、为留学人员提供回国创业的政策支持、为留学人员提供生活环境支持的政策等。这些政策解决了留学人员回国工作或为国服务解决了一些具体困难和部分后顾之忧。当前许多留学人员对国内相关政策了解不详,鉴于此,统战部门要积极发挥沟通桥梁的作用,拓宽渠道,依托网路快捷投入小辐射面广的优势,通过媒体等各种方式,开辟专栏,详细解读当前国内形势,政策环境,宣传改革开放以来祖国所取得的成就,借助我国驻外使领馆,开展祖国宣传周活动;进一步增强留学人员对国内形势政策的研判能力,力争宣传工作辐射至每位留学人员。[7]

(二)做好再本土化工作

留学归国人员需要重新适应国内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需要克服水土不服现象,要“再本土化”。由于归国留学人员处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交融的前沿,长期的海外生活,归国后对变化了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会有一个重新调整、重新适应和再同化的过程。他们常常会面临文化差异带来的冲击,其中包括价值观念的冲突、生活习惯的改变、人际关系的疏离等,容易出现孤独、压抑、郁闷等情感,甚至部分留学回国人员出现心理障碍,如何尽快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国内的文化环境,实现“再本土化”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为此,统战部门要强化人本意识,进一步做好服务工作,加大对海外留学人员的关心、教育、帮助,让他们尽快适应环境。一方面要对归国留学人员予以正确的思想引导。让他们尽快熟悉国内环境,积极调整心态,调低心理预期,放下身段,学会先立足再发展。另一方面,要改进留学归国人员服方式,采取政治信任、精神鼓励、文化吸引、亲情联络等措施,帮助他们解决回归前后遇到的工作和生活困难,解决其后顾之忧;协调帮助解决其所面临工作上、生活上的困难,不仅要在物质上做好服务,在思想上也要关心。通过不定期开展归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等活动,提供能够让他们发挥作用的平台, 让其体会到归属感和成就感,尽快克服“水土不服”的现象。帮助他们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正确处理主观理想状况和客观实际情况的关系,正确处理索取于奉献的关系,在事业发展中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

三、归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激励机制建设

激励的核心在于准确把握人才内在需要,并据此提供差异化的人力资源产品与服务。[8]健全激励机制对调动归国留学人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非常重要。统战部门要不断完善科学合理的分配方式、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和归国留学人员参政议政的渠道。

(一)收入分配激励机制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市场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知识、信息、技术、经营、管理和创新能力等因素已成为更重要的生产要素。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可以调动要素所有者投资和科技人员开发新技术的积极性。为实现我国 21世纪的宏伟目标和贯彻“科教兴国”的方针,我党早在十五大就提出了“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十六大指出要“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十七大强调要“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十八大再次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这些论述为知识性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指明了方向。科学合理的分配方式有利于发挥广大归国留学人员的作用。因此,需要逐步建立归国留学人员以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激励模式,探索归国留学人员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实现形式,逐步建立留学人员以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激励模式。当前要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其一,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水平。创新驱动发展的本质是通过创新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总体而言,我国目前科技成果转化处于较低水平,其原因非常复杂,缺乏合理的利益分配制度、机制即为其一。要努力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水平,在不危及国家利益、国家安全的前提下,下放科技成果的使用权、收益权及处分权给相关研究单位,相关的科研人员。引入科技成果市场化定价机制,加大科研人员股权激励,提高科技人员在科研技术成果转化中的收益比例。总之,要通过调整利益分配机制,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水平,并以此激发归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其二,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制度赋予知识财产以所有权,鼓励个人进行创新研发,为技术转让和投资提供便利,可以促进技术创新,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增强经济、科技竞争力,有力地促进经济增长。归国留学人员所创办的企业往往具有拥有自主研发的高端科技,知识产权能否得到有力的保护,是他们慎重考虑的一个问题。有研究指出,知识产权问题已成为制约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业的瓶颈之一。[9]近年来,我国知识产权战略持续实施,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针对归国留学人员,也出台了相应政策,保障留学人员在专有知识、技术专利、科研成果或合作和委托研究开发的科研成果等方面享有的知识权益。但是,现有政策与实际需求还有很大差距。由于知识产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归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能够把顶尖的技术带回来的还比较少。因此,需要继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的专业化水平,完善知识产权申报和应用体系,为归国留学人员创造一个更公平、公开的创业软环境,解除其后顾之忧。

(二)参政议政保障机制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当前我国社会结构逐渐由同质性向异质性社会转型,多样性、差异性成为新常态。引导归国留学人员有序的政治参与,将其及时吸纳到国家政治架构,有利于推进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也有利于增强他们的国家认同。

归国留学人员大多拥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报国理想,关心国家发展、民族振兴,其参政议政、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热情较高。政府部门需要树立参与型治理的理念,给予归国留学人员以政治上的关心,保障归国留学人员享有合理的政治权益。坚持“团结、帮助、教育、引导”的方针,关注归国留学人员的政治需求,加强其政治引导和组织引导,培养其政治方向,让其树立正确的政治参与意识,不断提高文明素质,把归国留学人员的实际贡献和政治参与需要、政治参与能力有机结合起来;要完善留学人员参政议政的渠道与方式。

要强化制度建设,构建归国留学人员有效参与政治和社会事务的制度体系,畅通归国留学人员的政治诉求表达渠道,积极搭建他们参政议政平台,支持鼓励他们参与社会事务的管理,并在制度制定和公共决策中充分吸收和反映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充分尊重他们的利益诉求。同时,要通过定期、不定期考察,适时举荐业务精湛、爱国敬业、协调力强、政治素质高的归国留学人员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府参事、单位实职或参加民主党派组织,使他们有平台和机会发表意见和建议,为其参政议政创造条件,发挥他们独特的作用。

对于在社会发展建设中有贡献、成效显著、反响良好的归国留学人员,要通过各种途径及时予以报道、展示和宣传,同时采取相应的物质奖励措施,发挥其示范带动效应,形成正向激励。总之,要充分发挥统战部门的引导作用,通过具体的、可操作的政策措施,逐步构建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增强归国留学人员参与社会建设的积极性。

四、归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校正机制建设

对于归国人员,尤其是高层次人员的培育和使用,要有高远缜密的战略规划,要与时俱进,构建良好的统战工作矫正机制,对归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目标、决策、实施效果的检查、衡量,对不适应实际的措施,予以调整、更新,最大程度发挥归国留学人员作用。当前,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处理好引才与用才的关系

进一步做好人才引进工作。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回国或为国服务是我国一项基本政策。长期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陆续出台了许多人才优惠政策,对海外留学人员的引进力度前所未有。这些政策产生了越来越强的吸引力,留学人员回国的意愿不断增强,大批学有所成的留学生回到国内,在不同的岗位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技能、高素质、高能力的海归回流,有学者指出,我国正从“智力流失期”向“智力回流期”过渡。看到留学人员规模日趋增长的同时也要清醒的看到,我国引进高端留学人才工作的形势依然严峻,当前国际人才争夺日趋激烈,要继续努力做好海外留学人员引进工作。

做好引才工作要强化引才政策。其一,继续强化物质激励政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的竞争直接表现为“待遇”竞争,优厚的待遇是人才知识价值、社会价值的直接体现。要在住房、落户、就医、配偶就业、子女就学等方面继续给予优惠,并注重政策的落实,切实提高他们的物质待遇。其二,继续实施专项人才政策,有选择、有重点引进我国亟需的各类归国留学人员,在现有“千人计划”“外专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海外引才力度。其三,完善柔性引才政策,为高层次领军人才开辟“绿色通道”,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住、但求常来”的要求,做好引才工作。对暂时无法回国的高层次人才,要进一步优化完善相应的政策,鼓励他们通过开展合作研究、回国讲学等多种方式为祖国服务。

继续做好培育人才、留住人才、发挥好人才的工作。引才、育才、留才的目的在于用才。用好人才首先树立正确的用人观,以解放思想为动力,积极探索用才的新方法新途径。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当前人才工作实践中首要的问题和障碍,就是思想不够解放、观念比较落后,党的人才发展新思想新理念还没有在广大干部群众和全社会落地生根,这是阻碍人才发展、妒忌人才出头、压制人才成长等现象的思想根源。”[10]其次,要改进人才识别机制。“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科学的人才识别机制非常重要。现行的人才识别机制问题较多,基本上还是实行以学历和职称为主要标准的片面的人才观。唯学历、唯职称、唯资历、唯身份,这种人才观不仅影响到了人事部门,也影响全社会。正如温家宝同志所说,真正的人才,不是靠评出来的,而是靠在实践中干出来的。因此,需要改进现行的人才识别机制,不拘一格用好人才。再次,要改进人才评价体系。目前,我国人才评价体系过于强调论文、课题、获奖、专利等所谓显性指标,对于人才的实际贡献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有效的评价。从评价方式来看,现在主要依赖行政手段,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思维,尚未形成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的多元评价机制。因此,用好人才需要改进人才评价体系,提高人才评价体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最后,用好人才还需要在搭建事业平台上下功夫。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为归国留学人员施展聪明才智提供舞台,给他们提供多岗、多地交流学习和上挂下派任职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在基层工作经验的积累中锻炼成长;在急难险重的工作中发挥作用。

(二)注重海归与本土人员平衡

无论是归国留学人员还是本土人员都是我国重要的人才资源,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历史来看,给予归国留学人员特殊礼遇,是由我国总体发展水平落后决定的。近代以来我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为改变这一落后的地方,我国开始向发达国家派遣留学生,给予归国留学人员以种种优惠。事实证明,留学事业推动了我国现代工业、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是中国进步的坚实基础。因此,重视留学人员作用的发挥,一直是百年来我国政府政策的重点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高薪资福利、出入境居留便利、子女入学等一系列特殊待遇,吸引留学人员回国或为国服务。这些举措一方面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社会不公平性,人为地造成了留学人员与本土学者间的不平等。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事业的进步,国内培养出来的本土人才与归国留学人员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这种情况下,归国留学人员受到的优惠条件,往往令本土人员不满,双方经常在任用升职、科研经费等方面进行竞争。这样的后果,一方面让归国留学人员感到失望,甚至再次出国;另一方面容易造成“引来女婿气走儿子”,催生国内人才出国“镀金”的热潮。因此,处理好归国留学人员与本土人员的平衡问题显得非常必要。

妥善处理归国留学人员与本土人员之间的关系,需要相关部门进一步解放思想,建立以业绩、贡献、能力为主要标准的人才评价导向,完善基础研究人才、应用开发人才、科技成果转化人才的分类评价体系,做到唯贤是举,唯才是用。既不要高估看待海归,又不要低估本土人才;既要打破固步自封的状态,不敢引进重用海归人才,又要破除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的思想观念。要合理搭配人员,倡导团队精神和包容精神,努力形成一个人才平等竞争、自由发展的空间,通过相对公平的待遇、宽松的学术环境为他们发挥作用营造良好的制度基础。

总之,如何做好归国留学人员的统战工作,是统战部门不断探索的问题,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随着归国留学人员队伍的不断壮大,归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建立行之有效的统战工作机制是做好归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的重要保障。相关部门需要建立起归国留学人员良好的社会保障机制,凝聚社会共识,创造凝聚人才的社会氛围;建立良好的宣教机制,宣传归国留学人员的优惠政策,帮助引导归国留学人员适应国内环境、落地生根;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转化归国留学人员科研成果,鼓励其参政议政;建立良好的校正机制,处理好引才与用才、归国留学人员与本土化人才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蒋传东,刘晓峰.高校留学归国人员统战工作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21-24.

[2] 李岩,张明.高校出国和留学归国人员统战中现存问题与对策[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6-58.

[3] 曾佳妮,柯带.对新形势下高校归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的研究[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2):76-80.

[4] 孙绵涛.社会机制理论的新探索:上[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28-34.

[5] 杨宜音.作为社会共识表达方式的社会心态[N].光明日报,2014-04-02(16).

[6] 马广海.社会心态的概念辨析[N].光明日报,2014-04-02(16).

[7] 许佳.做好新形势下留学人员统战工作之我见[J].学理论,2014(5):81-82.

[8] 彭剑锋.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上海:复旦出版社,2012:97-98.

[9] 知识产权保护不足海归创业者:专利维权有困难[EB/OL].(2012-08-27)[2016-01-27].http://www.qiaoxun.org/archive/44/22951.html.

[10] “解放思想解放人才”研讨会发言实录:“解放思想、解放人才、解放科技生产力”研讨会发言摘登:一[EB/OL].(2011-06-23)[2016-01-27].http://politics.gmw.cn/2011-06/23/content_2125397_4.htm.

(责任编辑: 王艳娟)

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the United Front Work of Oversea Returnees

HEJunjiea,WUXiaolongb

(a. School of Marxism; b. Office of the Party Committee and Principal,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 China)

Abstract:Oversea Students are one of the new focuses in the United Front Work in the new period.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effective mechanism for the United Front Work is the guarantee for doing well in the United Front Work for the Oversea Returnees. To this end, relevant departments need to establish an effective social security mechanism, propaganda and education mechanism, incentive mechanism and correction mechanism. The social security mechanism construction should do the following work well: social consensus cohesion and inclusive social mentality cultivation. propaganda and education mechanism construction should propagate preferential policy and re-localize overseas returnees well. Incentive mechanism construction should do well in income distribution encouragement and the guarantee for participation in politics. Correction mechanism construction should hand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roduing talents and applying talents as well as the balance relation between oversea returnees and local people.

Key words:oversea returnees;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strategy; mechanism of United Front Work

DOI:10.3969/j.issn.1673-3851.2016.06.012

收稿日期:2016-01-27

基金项目:浙江理工大学党建与思政、统战课题(TZ201502Z)

作者简介:贺俊杰(1978- ),男,山东沂南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党史方面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D6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 3851 (2016) 03- 0292- 06 引用页码: 06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