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福栋+张二虎+王桂华
摘要: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从社会适应的自我肯定、自我烦忧、亲社会行为、社会疏离感、做事效率、违规行为、积极应对和退缩挫败等八个维度,对我校学生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我校学生整体上社会适应良好。针对学生中常见的行为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中学生社会适应自我肯定
1、前言
心理与社会性发展状况,是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了解中学生心理与社会性发展的基本状况,对于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校心理辅导与教育工作,改进学校和家庭教育措施,创建和谐校园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被试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抽取我校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共4个年级的280名学生,其中,男生122人,女生149人。另有9人未报告性别。具体见下表。
3、中学生社会适应性发展状况
3.1总体状况评估
本调查中,以自我肯定、自我烦忧、亲社会行为、社会疏离感、做事效率、违规行为、积极应对和退缩挫败作为社会适应性状况的指标。结果发现,280名中学生社会适应状况处于良好的水平,在自我肯定、积极应对维度上个体差异比较大。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我校学生在社会疏离感和退缩挫败的得分上略高于2.5,应该做适当关注。
在此基础上,分别考察我校学生环境变化应对、社会事务与规范、人际关系和自我系统四个内容领域随年级变化的特点,结果如图所示:
(1)我校学生在环境变化应对上,初二学生得分最高,高一学生得分最低;在初二以后,该项得分呈下降趋势。值得注意的是男生得分在高一降到谷底后呈现上升趋势,而女生得分则继续下降。
(2)我校学生在社会事务与规范方面,女生从初一到初二得分上升然后逐渐下降,而男生从初一到高一的得分一直在下降。
(3)在人际关系方面,女生的得分一直在下降。而男生的得分在初二出现峰值后也开始下降。
(4)在自我系统方面,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男生在初二时自我认识最为消极,而女生在初二时候最为积极。随着年龄的增长,男生对自己的认识越来越积极而女生对自己的认识越来越消极。这个现象可能跟社会对男女性别的评价不同有关。
3.2日常问题行为
本调查选取了中学生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22种问题行为,按照“从未发生”、“1~2次”、“几次”、以及“经常”和“总是”等进行评定,分别记1~5分。结果表明,最经常发生的5种问题行为是:抄别人的作业、骂人或讲粗话、向父母撒谎、不完成作业、考试作弊;最不经常发生的5种行为是:偷或骗取别人的钱物、离家出走、未经允许在外过夜、旷课、逃学和看暴力色情书刊。
3.3网络使用状况
互联网是中学生重要的发展环境,健康使用互联网也是青少年健康发展的重要方面。本次调查发现我校学生上过网的比例为91.5%,在周一到周五,接近半数的学生(42.7%)未接触网络,另有学生或多或少有网络接触(1小时以内的为20.7%);不过在周末或其他假期时段,不上网的比例只有5.3%。这也说明如今网络在中学生群体中的覆盖率已经很高。
在网络活动方面,13%的学生会上网浏览新闻,22%的学生会搜索信息,50.7%的学生会进行网络聊天,48.7%的学生听音乐或看电影,37.3%的学生会玩网络游戏,16.7%的学生曾访问论坛、博客或个人主页,8.7%的学生会进行网络学习,19.3%的学生会下载软件或资料,8.7%的人会收发邮件。因此在使用网络上,收发邮件是发生最少的行为,而听音乐、看电影、
玩网络游戏和进行网络聊天是我校学生发生最多的行为。
考虑到网络有可能对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一些不好的影响,本调查考察了中学生在使用互联网过程中最常出现的危险行为,结果发现,中学生网络危险行为主要表现在:14.7%的学生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长时间上网,46.7%的学生会在网上结交新朋友,2.7%的学生会将家庭住址、电话及所在学校等个人信息告诉陌生网友,12%的学生会与网友通电话,2.7%的学生与网友见面或外出,1.3%的学生曾浏览色情网站、图片或文字等,8.7%的学生曾下载或浏览暴力网站、图片或文字等,29.3%的学生会谎报自己的信息(如性别、年龄或经历等),4.7%的学生会发布有关其他人或事的虚假信息,9.9%的学生会在网上使用不文明用语,16.7%的学生在网上宣泄对某些人的不满,7.3%的学生在网上对他人进行言语攻击,8.0%的学生在网上发布攻击性的符号或图片,23.3%的学生曾浏览算命、占卜、星相、运势等网站。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校学生中最常发生的五项网络问题行为是:在网上结交新朋友,谎报自己的信息(如性别、年龄或经历等),浏览算命、占卜、星相、运势等网站,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长时间上网和与网友通电话。而最少发生的五项网络问题行为是:将家庭住址、电话及所在学校等个人信息告诉陌生网友,发布有关其他人或事的虚假信息,与网友见面或外出,下载或浏览暴力网站、图片或文字等,以及浏览色情网站,下载图片或文字、电影等。
3.4中学生交友状况
友谊关系是中学生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中学生选择什么样的人做好朋友,对于其身心发展均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关于“中学生好朋友所具有的特点”的调查发现,学习成绩好(75.3%)、是学生干部(46%)以及参加学校的学生团体(40.7%)是中学生好朋友的最重要特点;相反,经常逃课、不良网络使用和欺负同学是最不被中学生选择的好朋友的特点,分别只有2.7%、2%、5.3%的同学选择该项。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我校参与此次调查的学生其好朋友群体是积极向上的。
从好朋友交流的内容看,涉及内容最多的是有关兴趣爱好(68.7%)、学校里发生的事情(57.3%)以及学习情况(34.7%),而与父母的关系、自己身体发育和外貌方面的话题则相对较少,分别为4.0%、8.7%。
从好朋友交流的形式上看,除了面对面的交谈是中学生好朋友之间交流的主要形式外,QQ等即时通讯(50%)、手机短信(46%)和电话(40%)也是中学生首选的交流方式。而书信(0.7%)、E-mail(2.7%)是中学生使用最少的交流手段。
3.5师生关系与学校态度
师生关系也是中学生重要的人际关系,学校是学生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师生关系的质量以及学生对学校的态度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师生关系与学生的学校态度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比较关心的问题。本次调查发现总体来说师生关系是良好的,学生对学校的态度是积极的。
从上图可以看出53.7%的学生比较满意自己与老师的关系,这是比较好的信号。
在对学校的态度方面,从下表可以看出有71.3%的学生喜欢上学。
4、结论与建议
4.1本次调查表明我校学生社会适应状况处于较好的水平,其环境适应能力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升高。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社会事务与规范意识随着年级增长而降低;而初二和高二学生在人际关系和自我系统方面相对于其他年级存在更多的问题。
4.2我校学生最经常发生的5种问题行为是:抄别人的作业、骂人或讲粗话、向父母撒谎、不完成作业、考试作弊;最不经常发生的5种行为是:偷或骗取别人的钱物、离家出走、未经允许在外过夜、旷课、逃学和看暴力色情书刊。
4.3我校学生中最常发生的五项网络问题行为是:在网上结交新朋友,谎报自己的信息(如性别、年龄或经历等),浏览算命、占卜、星相、运势等网站,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长时间上网和与网友通电话。而最少发生的五项网络问题行为是:将家庭住址、电话及所在学校等个人信息告诉陌生网友,发布有关其他人或事的虚假信息,与网友见面或外出,下载或浏览暴力网站、图片或文字等,以及浏览色情网站,下载图片或文字、电影等。
4.4学习成绩好、学生干部以及参加学校的学生团体是中学生好朋友的最重要特点;好朋友之间交流的内容最多的是,有关兴趣爱好、学校里发生的事情以及学习情况;除了面对面的交谈外,手机短信、QQ等即时通讯和电话是中学生好朋友之间交流的主要形式。
4.5加强新形势下中学生心理与社会性发展特点的调查研究(如互联网与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关系;中学生问题行为的早期诊断与矫正;中学生同伴间沟通与表露,中学生同伴教育等),适时完善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加强普通中学与科研院所合
作,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邹弘,余益兵,周辉,刘艳“中学生社会适应状况评估的理论模型建构与验证”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总第229期)65-72
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5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