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分析

2016-01-15 09:54陈丽如张泽夫程淑
中国市场 2016年3期
关键词:利率风险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

陈丽如+张泽夫+程淑

[摘 要]结合利率风险加大背景,文章介绍了利率市场化的概念并进行了相关利率风险的实证分析,从内部和外部提出解决方法,希望对利率风险的防范提出些微帮助。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利率风险;商业银行

[DOI]10.13939/j.cnki.zgsc.2016.03.087

1 利率市场化与利率风险简介

利率市场化,是指政府货币当局不再直接控制相关金融机构融资的利率水平,该利率水平由资金供求关系来调控。它主要表现为存贷款利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体现在利率的决定、传导、结构和管理的各个方面。实际来说,利率市场化形成的市场利率体系由两方面决定,一方面是央行的规定的基准利率,另一方面是利率的浮动部分,两者共同作用下形成市场利率。

利率风险,是指市场利率变动的不确定性给商业银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利率风险会使实际收益和预期收益存在差异,从而使商业银行遭受风险。利率风险可分为四大类:重新定价风险、基准风险、收益曲线风险和期权风险。

2 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及实证分析

2.1 利率敏感性缺口分析

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可以利用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来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该模型以可供选择的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为基础,通过调整利率敏感性资产和负债的结构来减少自身经营风险,追逐更大利润。

利率敏感性缺口=利率敏感性资产规模-利率敏感性负债规模

即:GAP=RSA-RSL(1)

其中,RSA表示利率敏感性资产(Rate-Sensitive Asset),RSL表示利率敏感性负债(Rate-Sensitive Liability),GAP表示利率敏感性缺口。

当存在正缺口即GAP>0时表示利率敏感性资产大于负债,处于利率敞口部分的资金会使利率升高时银行收益增加,利率下降时银行收益减少。当GAP<0时情况刚好相反。

GAP=0时出现零缺口,银行的利率风险处于“免疫”状态。无论利率升降,利率敞口部分的资金都不会影响银行的获利情况。通过该模型,银行可以及时调整资产负债结构,规避利率风险。但该模型存在只能反映利率变动短期影响,敏感性缺口数值受所选取的时间段的影响而不同等缺陷,因而并不十分完美的模型。

2.2 实证分析

本文选取了2005—2012年的年报数据,以招商银行作为分析对象来研究央行2007年的六次加息和2008年的五次降息带来的银行利率风险的变化,并据此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由表1[ZW(]数据来源:根据上海证交所网站公布的2005—2012年招商银行年报整理而得。[ZW)]分析可知,招商银行2005年年末至2012年年末的利率敏感系数均接近1,说明利率敏感性资产和负债大致匹配,说明该行采取的利率风险管理策略属于资产负债平衡型的。假定以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作为变动标准,该行利率敏感性资产和负债的收益率的变动对净利息收入的影响情况则如表2所示。

可以看出,一直到2007年年末的利率敏感性缺口都是为正且偏小,经 6次加息后利差缩小,因为2006年年末的敏感性系数为1.06269,所以利差缩小对净利息收入的存在净的正面影响,那么2008年招行的净利息收将变化不大。由于2009年年末的利率敏感性缺口为正且相对较小,因此下一年的加息对利息净收入造成较小的负面影响。2011年敏感性系数增大且伴随着贷款基准利率的提高,所以2011年净利息收入将有较大变化。2012年敏感性缺口为正且基准利率变化不大,所以净利息收入也变动不大。

3 我国商业银行防范利率风险的对策与建议

3.1 提高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内部措施

3.1.1 加强以利率风险管理为中心的资产负债管理

目前我国主要通过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来控制利率风险,利率市场化并不完善,商业银行缺乏调节自身资产和负债的自主权。我国商业银行应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扩大资金来源和运用渠道,增强调控资产负债期限、结构的能力来提高我国的资产负债管理水平。

3.1.2 建立科学的利率预测体系

资产负债的管理需要准确的利率预测数据来作为决策依据。因此,我国应密切关注国内外金融市场利率动态,采用科技手段和先进方法对本外币利率趋势进行精准预测。要注意的是,利率预测理论和方法的选取和应用对整个利率预测环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帮助我们建立科学的利率预测体系。

3.2 完善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外部环境

3.2.1 完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

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离不开货币政策的前瞻性、预见性与货币政策调控的力度的把握。我们应不断进行货币政策调控方式、政策工具、政策传导机制的创新,通过加强本外币的政策协调来保持币值稳定。使调整国民经济结构和总需求管理同时进行,使货币政策更有效率。

3.2.2 完善货币市场、发展资本市场

我国现在的货币市场,无论是规模还是覆盖范围都需要扩大以增强其影响力,是货币市场能够对货币市场的资金供求状况作出准确的反映,生成强有力的利率信号。规模化的资本市场可以减少我国对间接市场的依赖性,从而有效地分散系统性风险。

3.2.3 加强金融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控制

我国应具体设立商业银行的信息披露的具体时间和标准并严格执行,并通过强化相关的法律法规来惩治信息披露的欺诈行为。通过具体规则的制定和法律的强化可以保证信息的全面与真实,推进利率市场化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李丽.基于VaR 的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J].当代经济,2011(1):30-34.

[2]邓然.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8(2):72-73.

[3]张红梅,杨明奇.利率市场化下我国商业银行资产定价机制研究[J].上海金融,2007(3):33-35.

[4]胡正.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提高利率风险管理水平的探究[J].中国市场,2014(42).

[5]陈希娟.利率市场化下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J].中国市场,2014(47).

[6]许佳鸣.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主要方法[J].中国市场,2014(29).

猜你喜欢
利率风险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商业银行受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