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地沙坦不同给药时间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及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

2016-01-15 07:37刘梓新张岚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5年5期

刘梓新++张岚

[摘要]目的研究坎地沙坦不同给药时间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血压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56例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口服坎地沙坦治疗,每天4mg。但A组患者早晨7:30服药,B组晚间7:30服药,治疗8周。治疗前后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值及血压的昼夜节律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小时平均收缩压、白昼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24小时平均舒张压、白昼平均舒张压和夜间平均舒张压均显著下降(p<0.05),且B组24h平均收缩压和夜间平均收缩压比A组下降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压昼夜节律均得到改善,B组夜间血压降低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夜服用坎地沙坦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及血压昼夜节律调节作用更好。

[关键词]坎地沙坦;给药时间;非杓型高血压;血压昼夜节律

中图分类号:R544.1;R9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16X(2015)05—0375—03

高血压(hypertension)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严重时危及生命。临床上按照夜间血压下降百分比,将高血压分为深杓型(>20%)、杓型(10%-20%)和非杓型(<10%)等。非杓型高血压因其昼夜节律异常,对心脑血管危害最为严重。根据非杓型高血压的特点,采取合适的给药时间和给药方式十分必要。本研究观察坎地沙坦不同给药时间对非杓性高血压的降压效果和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5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符合标准:①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的诊断标准,分组治疗前血压水平1级,且经医嘱干预生活方式。个月,血压水平仍高于140/90mmHg;②24h血压动态监测,确诊为非杓型高血压;③无其他可能影响观察结果的重大疾病;④排除肝肾功能衰竭、高血钾、双侧动脉狭窄、白血病或其他血液系统疾病及各类恶性肿瘤患者;⑤患者及其家属知情,自愿配合参与研究。将156例非杓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78例,其中男45例,女33例,年龄49-67岁,平均(57.43±8.74)岁,体质指数(27.62±3.44)kg/㎡;B组78例,其中男43例,女35例,年龄48-69岁,平均(59.12±10.03)岁,体质指数(27.43±3.80)kg/㎡。两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坎地沙坦酯片(广州白云山天心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217,规格4mg)口服治疗,每天1次,每次4mg,但服药时间不同,A组患者每天早晨7:30服用药物,B组患者晚间7:30服药。于治疗前和服用坎地沙坦酯片治疗8周后,分别接受24h动态血压监测。白天6:30-22:30每15分钟监测一次,晚间22:30至次日凌晨6:30每30分钟监测一次。具体操作由DMS动态血压检测仪(美国迪姆有限公司)设定好程序自动完成。参与研究的患者日常活动照常,不受特殊限制,但应避免过度劳累、剧烈运动,并保持情绪稳定。数据经计算机软件处理,无效数据自动剔除,但须保证24小时内有效监测次数不低于设定检测次数的90%。根据动态血压监测仪得出的数据,记录并统计患者24小时平均收缩压(SBP)、24小时平均舒张压(DBP)、白昼平均收缩压、白昼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和夜间平均舒张压,计算并统计患者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夜间SBP或DBP下降百分比小于lO%者确定为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夜间SBP下降百分比=(白天SBP平均值-晚间SBP平均值)/白天SBP平均值,夜间DBP下降百分比=(白天DBP平均值-晚间DBP平均值)/白天DBP平均值。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通过夜间SBP下降百分比与夜间DBP下降百分比判定,夜间血压下降百分比在10%-20%范围内有效,小于10%或大于20%则判定为无效。其他观察指标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血脂、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等。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版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监测结果比较:两组治疗后24h SBP、24h DBP、白昼SBP、白昼DBP、夜间SBP和夜间DBP与同组治疗前比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后B组24h SBP和夜间SBP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两组治疗后血压昼夜节律改变情况比较:治疗8周后,B组夜间SBP下降有效率(83.33%)和DBP下降有效率(75.64%)均比A组(52.56%)、(53.83%)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2.3.不良反应:各组患者治疗后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血糖、血脂、肾功能、电解质等检查均未发现异常,无明显不良反应。

3.讨论

正常生理情况下,人体夜间血压低于白天血压,并于凌晨3-5时达最低点,正常人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为10%-20%。根据高血压患者的夜间血压下降率,将高血压分为深杓型高血压、杓型高血压、反杓型高血压和非杓型高血压等。杓型代表夜间血压随时间变化的波型。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夜间血压下降百分比低于10%,夜间血压持续升高,打乱了生理状况下的血压昼夜节律,使心脑血管无间歇地处于高强度的血压负荷,提高了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严重时,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时间治疗学(chronotherapeutics)是指在治疗过程中,选择合适的给药时间,或采用特殊的技术手段,使得药物浓度在体内一天中的变化与疾病发病规律相配合,从而改善治疗效果。近年来,时间治疗学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张林虎等曾报道,左旋氨氯地平对老年非杓型高血压的治疗,疗效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张江等通过研究表明,选择合适的给药时间有助于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更好地发挥疗效,从而更有效地控制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

坎地沙坦属于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抑制剂类药物,其通过与血管平滑肌上的血管紧张素受体结合,抑制血管收缩,降低血管末梢阻力,从而达到降压目的。其经口服后可在消化道迅速吸收,作用持久,解离慢,生物利用度高,用药后4-6小时,血药浓度可达最高值,半衰期为9-11小时。有研究表明,坎地沙坦与卡维地洛联用,可对高血压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并能逆转患者左心室肥厚,改善心功能。黄佩花等则报道,坎地沙坦与氢氯噻嗪联用,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同时还可改善患者肾功能。

本研究从时间治疗学的角度,研究坎地沙坦不同的给药时间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及昼夜节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早晨给药与晚间给药,对于降低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24h平均SBP、24h平均DBP、白昼平均SBP、白昼平均DBP、夜间平均SBP、夜间平均DBP等指标均有显著效果。但晚间给药效果优于早晨给药。本研究还表明,晚间给药与早晨给药均可改善非杓型高血压的昼夜节律,晚间给药组夜间SBP和夜间DBP下降有效率均高于早晨给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提示,选择合适的给药时间,对于坎地沙坦发挥疗效,改善非杓型高血压昼夜节律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