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禾”式追问:最中国的学校如何享誉世界?

2016-01-15 10:24王小波
新校长 2016年3期
关键词:老师课程孩子

文 / 本刊记者 王小波

拜访台湾道禾实验学校之前,曾聆听创办人曾国俊先生在南京的一次演讲,他讲到自己创办“道禾”的动机——女儿的降生唤醒了他作为一个教育人的梦想。

他说:有一天我突然想,如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站在面前问我,可不可以推荐一下属于你们自己的教育,让我把中国教育的经典案例介绍给全世界认识,就像华德福学校、蒙台梭利体系、瑞吉欧教育一样,你想介绍哪一个?我能数得出来吗?很惭愧,我不能。

于是曾国俊放下一切事务,全力开始了他的造梦之旅。

台湾道禾实验学校体系开办至今20年,时至今日早已名满华人圈,蜚声全球教育界。在飞抵台中走进道禾采访那一刻,我内心对华人文化教育期待的迫切与可能再一次失望的忐忑,如同挂在唐吉诃德身上的盔甲般随风作响:这所大名鼎鼎的华人文化实验学校,是否真的有自成体系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它的生命力如何?是否真正在这样的时代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曾国俊的理想是,让这个世界的教育不仅开有“白色的花”、“棕色的花”,还应该开一朵“黄色的花”。那么这朵花开得怎么样了呢?20年时光带来的是更蓬勃的生机,还是渐渐的失落?那些在道禾毕业的孩子们,他们的现状又如何?

采访者的心思,如“道禾自然农场”大门前的路一样蜿蜒曲折。

道禾 自然农场

台湾的气候四季宜人,虽然是1月份,却并不寒冷,街上偶尔还能看到有人穿着短袖短裤。一大早我们乘车来到台中道禾实验学校筏子溪校区,门口牌子上写的是“道禾自然农场”,而门就是一个木栅栏一样的滑动门——这实在不像一所学校,不免让人有些莫名的触动。

走进学校,看到的竟是一片田园风光:菜园、果树、花草、水池、窑炉、棚架,一排铁皮屋的临时教室就坐落其中。六年级的学生正在上自然课,在老山羊老师(每位老师都有自然名代号)的辅导下,在水池边制作水车。不时有孩子提出新的想法,老山羊老师耐心地倾听和解释,并带着大家一起做实验。听老山羊老师说这个项目要制作一年,现在才是初步的雏形,但在毕业前一定会做出成品。

二年级在上数学课,豆干老师正讲解如何制作口述海报,并做演说示范,孩子们在凳子上或坐或盘或伸懒腰,嘴里还不断和豆干老师互动,甚至质疑老师讲得不对或海报做得不好,孩子上课自由,敢于表达,言谈间有不少创意,也充斥着幼稚。豆干老师一边示范一边耐心地向孩子们解答。口述报告是一到六年级数学课期末测试的固定项目,每个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海报和5分钟的演说,海报内容是讲解一个数学知识——它的定义以及设计游戏和题目给大家做。

“留白时间”(可以暂时理解为下课时间)到了,孩子们爬着树,在农田花木间嬉戏,或是在教室里自主学习,有的围着生活导师(类似于班主任)谈话,充满着自然祥和。有个孩子跑过来问我,你是干嘛的,我说我是记者。他说你有什么想问我的吗?真是有趣,平时都是我主动采访别人,今天碰上了一个主动要求采访的孩子。

到一所学校,观察学生们课上课下的状态差别,以及跟学生随机的聊天,是我最喜欢的调研环节。道禾目前有新竹、三义、台中三个校区,在三个校区采访了十多位中小学生,印象最深的是他们身上自然散发出的道禾气质:有独立主见、落落大方、不急不躁。

学生的状态让我对这里有了更多的一探究竟的期待:它独特的课程、优异的师资、迥异的制度体系,以及真正的华人文化,是如何在一所学校里茁壮生长的?

道禾 学习村

从家庭到家族逐渐形成一个村落

认识道禾教育,不得不从“家”说起。或许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民族像中华民族一样注重家的重要,姓氏宗亲、血脉相连、耕读传家……这些耳熟能详的词语早已从语言渗入灵魂与精神。

和道禾的老师们聊天,你总会听到他们说,今天“大河家”在上什么课,“海洋家”的哪个孩子做了什么事……开始觉得很奇怪,后来才知道,他们没有班级的概念,他们取而代之的是家的概念。

道禾秉承华人儒释道文化,想办一个学习的村子,而非工厂式的学校。道禾人将学校称为道禾学习村,那村子里有什么呢?有村长、有很多户人家、家庭里有爸爸妈妈。所以在道禾,他们称校务长(相当于分校校长)为村长,每个班级就是村里面一个家庭的概念,每个家庭里都有两个像爸爸妈妈一样的老师。

他们的班级用“XX家”来取名。取名的时候师法自然,比如一年级叫大河家,二年级叫湖泊家,三年级叫草原家,四年级叫山岳家,五年级叫森林家,六年级叫海洋家。

在道禾新竹校区,你会看到每一间教室都是像家一样设置。家里有客厅书房,这是孩子学习的地方,它还有厨房,厨房里有烤箱、电锅、电磁炉,可以烧菜、煮饭、洗碗。每间教室配备一个生活导师和一个协同导师,就像一个家里的妈妈爸爸,妈妈(生活导师)总是一直陪伴着孩子们,不管上什么课,而爸爸有时会在家里,有时会出去上课。他们的办公室就在教室里。

生活导师与协同导师一般是一名语文老师与一名数学老师的搭配,生活导师只上一门课,其余时间主要是负责照顾这个班级孩子大大小小的事情,关注孩子的学习与身心健康,与家长互动。协同导师本身除了上一门语文或数学课之外,还会上其他课,如果本身是语文老师就会再教两门人文课,如果是数学老师就再教两门自然课,不上其他课的时候,协同导师也会在家里。

村子里的人都应该是互相认识的,对吗?所以在道禾学校里,一直都秉承小班小校,现在两个小学校区的人数都在100人左右,每个年级一个班,每个班不超过25人。他们的校务长说,虽然现在学校人数并未满员,但他们从未想过在一所学校招生超过300人(含小学、初中、高中)。如果人数过多,他们的想法是办所新学校。

曾国俊认为,当一个村子里的大人认识所有的孩子,所有的孩子认识所有的大人,那么适性发展与因材施教就可以真的发生。

办学至今,道禾幼儿园已经开办20年,小学创办十几年,初中毕业了7届学生,高中也在2015年正式招生。

道禾 内在逻辑与外显课程

根深中国 盛开国际

道禾最让人好奇的,是华人文化教育从理念设计到课程架构怎样一以贯之?因此一见到曾国俊先生,我就迫不及待地提出了这个问题。

曾国俊说,首先道禾提倡华人传统文化的教育应该发生在生命真实的遭遇与体验中,而不是语言概念化、工具理性、拿来主义。传统文化它是在生活里、在经典里、在大自然里,离开生命的遭遇、真实的体验,文化就很脆弱,就会显得奄奄一息。但是如果你回到好好地种竹子、采竹子、做弓、做箭,回到好好地插秧、采收、晒谷子、做一碗饭吃那个状态中去的时候,它就充满力量,显得精神奕奕。

道禾创办20年,理念不断升华,每五年一个阶段,从16个字,到12个字,到8个字,到4个字。

第一个阶段:“人本关怀、自然亲近、探索创造、互动参与”。人本关怀就是要以学习者为中心,要以教师为中心。既然是人本关怀,用什么方式来关怀呢?就是亲近自然的方式。所以道禾的教材、教具、空间都充满亲近自然的元素,他们倡导以自然的、有机的、手工的、可建构的角度去思考教育环境。在道禾你看不到橡胶跑道,教室多是自然木质地板、课桌、凳子,教具来自厂家不要的废纸筒、晒干的芒果种子或者天然的染布。孩子在这样的环境里五感是与自然亲密接触的,它慢慢会内化为孩子心里的感受。接下来是探索创造,所有的课程设计一定要鼓励孩子动手动脚去探索,而后发生创造性行为。最后是互动参与,就是学校和家庭、社会、老师这几方要充分合作互动。

第二个阶段:“东方哲思、教育美学、教学创新”。东方哲思是指道禾开始探索从清末至今百年来的华人教育之路接下来可以怎么走。这个阶段开始更重视隐性的课程,倡导教育美学,而不仅仅是有形的物理、化学、数学、英语。音乐、戏剧、茶道、书法各种各样的生活之美开始加强。然后是教学创新,这时道禾开始逐步脱离原来台湾一般公私立学校带给他们的影响,开始探究华人教育里面应该有哪些自己的教学教法,自己的课程模式。所以,二十四节气生活、节气美学的概念开始在校园逐渐展开,它成为道禾的时间轴,而人、事、物就是道禾教育的空间轴,比如人的身心灵发展阶段,就是一个重要的空间轴。把不同年龄层可能会遇到的不同身心灵发展,放在这个时间轴上,就构成了道禾教育的时空观,形成了道禾对华人教育的创新实践。

第三个阶段:“正德、利用、厚生、惟和”。这时的道禾开始更走向人的内在,他们认为一个人的德性应该像北极星一样闪闪发光,就如孔子所讲的“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利用”不是指相互利用,而是地尽其利、货畅其流、物尽其用、人扬其才,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什么样的人才可以被“利用”呢?“正德”的人“利用”就不偏,不“正德”的人就会自私自利。“正德”的一面是“利用”,另外一面就是“厚生”。“厚生”就是厚德载物,推己及人,就是不仅满足自己也要满足社会。当一个人做到了利己利人,做到了厚德载物,而后人生就会走向“惟和”,就是致中和、允执厥中,达到中正而平和的人生境界。道禾认为这8个字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第四个阶段:“如保赤子”。就是说教育的本质是一体的两面,其一是保持一颗赤子之心,老师、家长都保有一颗不被异化、不蒙上灰尘的心,才可以真正面对、照顾好孩子;其二是面对学习者如同面对自己的心。

随着道禾理念的不断提炼,他们的组织、制度也在随之转变。比如在第一个阶段主要是执行长(曾国俊)在领导整个学校;到了第二个阶段,就开始多了一些授权,除了执行长之外,有了校务长(分管各校区)、主任(分管某校区的小学部或中学部)、顾问委员;到了第三个阶段,就开始走向核心小组模式,一个学校里面由资深老师、核心主管建立一个核心小组,共同进行协商决策。

曾先生说,20年后道禾的组织架构会比较接近丛林制度的村落,有长者、知事、同知。长者就是道禾教育研究院、道禾书院的院长,学校资深的校长或者是执行长,然后周围会有一些知事,再外面就是同知,同知和知事都有知情权,只是同知没有行政权,而知事有。

最近曾国俊在写一本叫《心行学》的书,主要阐述他对华人文化教育的系统思考。他说西方教育,大部分都是受认知发展理论、行为主义、人本主义的影响走向人本的、全人的教育,或受西方哲学、神智学影响,而走向人治学、灵性科学。而华人文化是受儒、释、道的生命哲学、伦理学、华人文化心理学等的影响,而后慢慢走向心行学,然后再走到最上层的觉性科学。

什么是心行学呢?心是指心性,行是讲生命实践,心行就是知行合一的对话。儒家讲“尽心知性”,道家讲“虚心如性”,佛家讲“明心见性”,他们都是在谈“心”与“性”,华人文化就是在三者中寻求动态的平衡。曾先生举例说,比如我们常看到的“因果”、“求难”,就是一种心法,重视因比重视果更重要,所以我们从因处着手;千难一易,所以我们从难处着手,而不是从易处着手。而这个心法可能就会影响到我们的“行”,也即是我们“行”的态度。

那么道禾的课程体系如何与他们的华人文化理念相照应的呢?曾先生说,道禾的课程若要用简易的方式概述,可分成两大块:

一块是套装知识的学习(依学习者身心灵发展不同阶段进行计划性教学),按照以教师或学习者或课程为中心,以团体、小组(分龄或混龄),配合讲座、操作、分组发表等形式,进行课程活动,然后按照课程结构从幼儿园到高中循序渐进地开展,例如语言、数学、物理、化学、历史,这是对人类文明知识传承的学习,它是人与外界的交汇。它的学习特点是从部分到整体的认知,试图从点而线而面,由近及远从细节的积累认识它的全部。

另一块是经验知识的学习。例如登山、农耕、做一把弓、学茶道、学书墨、经营一亩田。它的学习特点是从整体到部分,先认识它的全部,然后在体验与不断犯错尝试中慢慢去消化它的细节。它是自然与经验知识的传递,是人与自己的对话,用熏习顿见的心法进行向内的探寻,塑造生命品质。

经验知识和套装知识相互拧在一起,就像一个麻花,或者像太极。套装知识刚硬一点,就像阳,经验知识柔软一点,就像阴,但是阳里有一个阴的圆,阴里有一个阳的圆,阴阳两极互养,这样阴阳才会动起来,才会有气韵,才会活。

(关于套装知识与经验知识,黄武雄教授有过专门的论述,扫描二维码了解)

黄武雄:

套装知识与经验知识

所以,记者在道禾的课程安排中看到,登山、书墨、茶道、弓道、剑道这些原本在传统学校属于才艺课或者选修课或者社团活动的内容,在道禾却是占了份额巨大的正式课程。为什么要这样呢?如果它只是一门才艺课,不管是老师、家长还是学生,都不会那么重视,它只是其他学校学习的附属,有它或许有些加分,无它也无伤大雅。而道禾认为它们都同样重要。不过在不同的学段,它们的比例是不一样的。

曾国俊介绍,幼儿园的套装知识学习占20%,主要是常识、生活礼仪、安全等生活知识;剩下的80%都是经验知识的学习,通过游戏、室内外的活动、唱歌、节气生活、节气美学、各种手作来开展。这个时候的孩子大多处于具象思维的阶段,更需要通过身体与这些事情的遭遇和接触,才能获得比较好的学习效果。

进入到小学阶段,开始有数学、文学、语文、英文这些学科,套装知识的比例大概提高到60%;到了初中,差不多接近70%是套装知识;高中阶段大约会是80%的套装知识。

记者产生了一个疑惑:道禾是否也在不断向升学考试妥协?曾国俊解释道:之所以这样安排,其实主要是源于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经验知识的生活内化。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思维从直觉的行动思维,慢慢发展到具象思维,然后是抽象逻辑思维。他的学习方式的比例当然也要遵从这个发展的特点。

另外孩子从幼儿园、小学到初中,品茶已进行了多年,茶道已经不仅在课堂上,更多地已经延伸到了课下、生活中。同样的,书法、二胡、直笛、剑道也都成了生活习惯,变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还需要排在课表里吗?不需要了。所以到了高中,才可以增加更多知识学科与面向世界的学习,为“志于学”做准备。

道禾的教育理念认为,文化大部分都是融入生活之中的,从不知道到知道,到变成生活,到从生活中有了生命的体悟,觉知了自我的天赋,进而让天赋得到自由,这才是道禾所重视的教育。

套装知识与经验知识除了在学习比例上有考虑,在学习时段上的安排也大有文章。通常上午时间主要是套装时间的学习,而经验知识的学习则安排在下午。道禾的教育理念认为套装知识的学习更多的是吸收,早上的时间神清气爽最适合吸纳,而在下午则需要外放,恰好适合需要身体力行的学习。

道禾教育强调生活化、真实的生命遭遇、体验式的教学,牢记不要走向语言概念化、工具理性、拿来主义,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华人文化在道禾教育里生根,进入学生血脉里。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学校形成了不少独具特色的课程,首先引起记者关注的是它的山水学课程。

六年级课程表

附注∶ 1.孩子的每日作息主要以课表为准,但实际时间会依情况需要弹性调整。2.班级活动内容主要为:班级议题讨论、班级事务时间、生活教育、烹饪、烘焙、团结合作游戏课程活动。

道禾 东方美学

山水学课程

在呼吸吐纳间有节奏地学习,是华人文化在道禾教育中的运用,涉及学校教学的许多方面。例如周三的时间,道禾认为它是一周的中心点,属于承前启后的作用,需要变换一下学习的节奏,于是他们在这一天安排了很特别的课程,小学是一整天的山水学或节气课程,初中也是一整天课程——山水学、行动学习、艺文日、师生共学日按一定比例轮换。

《道德经》里有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禾的“道”是指亲近于自然,“禾”是幼苗,隐喻成孩子。所以道禾名字的意思,就是在一条自然之路上,用自然的方法引领孩子的成长。而山水学课程就是他们亲近自然学习的一个全新尝试,山水学课程在小学和初中开设。

在每年的4月底5月初的时间,你会在某座山上看到一群背着背包,带着帐篷、睡袋、食品、衣物等装备的孩子,攀登在3000多米的高山上,在跋山涉水中行走四天三夜。这是道禾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在完成他们山水学课程的小学毕业答卷。为此,他们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准备。

山水学课程的目标是“一年一座山,一年一条河”,用一年的时间去感受那一山一河的四季变化。一到五年级,山水学课程隔周一次,每次一天(一年有一次两天一夜的露营),他们循序渐进,先从小山坡小河流开始适应,走出教室,走向山水自然。低年级的孩子走一般的自然步道和小溪,没有过多的体力与纪律上的要求,就是让他们身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之中,希望他们可以由此亲近山水、喜欢山水。到了中年级,就开始在学生中设置不同岗位,在登山游水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团队协作能力,例如小队长要学会判断下雨的时候怎么走更安全,走多久休息一次,每次休息多久,使用指北者进行地形的判断、方向的判断,如何安排不同责任的学生履行他们的工作。到了五年级就要为六年级的毕业登山作准备,首先是体力上的准备,所以,他们要开始挑战1000米以上的高山,例如台湾的五指山。老师更加放开对学生的管理,让学生自己来主导一切。到六年级的时候,一切就都准备好了。

关于目标

道禾认为,登山不一定是让孩子一定要征服这座山,一定要登顶,而是注重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什么。山水学课程也没有明确的要求说今天要认识多少花草树木、多少鸟兽虫鱼、多少登山与游水的技能技巧。记者了解到,山水学课程的开发主要目的有三个。

第一,培养孩子独处、与自己对话的能力。在山上过夜的时候,老师晚上会带着孩子离开营地,每个人间隔独处,让他们独自呆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不能开灯,不能讲话,不能做任何事情,就是让孩子们习惯一个人孤独地在黑暗中安静下来可以做什么。人跟自己对话是很重要的。当人静下来时,才会空灵,才会感受和关注周边的一切,你可以听到野生动物夜间活动发出的声音,你可以欣赏没有光害下看到的星星。通过山上独处的训练,道禾希望孩子在生活中也能学会独处与宁静。

第二,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与协作能力。登山玩水的过程中有人走得快,有人走得慢,为了能达成每天共同的目标,就必须互相扶助。有人可能生病、可能受伤,这时怎么办?小队长得决定是继续走还是撤退下山,负责医护的同学有没有带好常备医药,体力好的同学是不是主动承担搀扶、背负的工作。到了营地,谁负责做饭,谁负责搭帐篷,谁负责安排活动。在一年又一年,一次又一次的山水学课程中,团队合作的概念会逐渐走入每个孩子的内心。

第三,与自然和谐相处。还记得北京的雾霾吗?破坏大自然就会受到大自然的反噬。人类不止一次用愚昧证明着这条真理。如今环境越发恶劣,下一代该如何面对大自然,如何与它和谐相处?道禾认为首先应该让孩子亲近自然、敬畏自然,在大自然的隐喻中学习整体到部分的规律,感受色彩、比例、几何的原生与原创力量。

一年二十四节气,他们差不多一个节气出去一次,所以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中山水、气候、动植物的变化他们都会有深刻的切身体会。

在城市里,有便利的道路、冬天的暖气、夏天的冷气,生了病有药房医院,饿了有24小时便利店,人们被宠坏了,哪里还能感受到自然的巨大能量。在山上这样的特殊环境,会还原甚至放大平常我们没有关注到的真相。

新竹校区校务长陈端仁说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在山上怎么洗碗?如果碗油腻,就把热水倒进碗里,用勺子、筷子搅一搅,喝下去,再拿卫生纸擦干,再把卫生纸带下山。刷牙不能用牙膏,最多就是带点盐杀菌。因为在高山上分解的微生物变少,垃圾很久都不会腐烂,长年累月就会造成山林污染,所以孩子们不能用牙膏,不能用清洁剂,不能用洗面奶,食品包装袋、用过的卫生纸都得自己带下山。孩子们经历了这些,老师就会请他们去思考,在山上对大自然的尊重与敬畏,是否回到城市里还会如此。

陈校务长说,为什么花这么多的时间、经历去做山水学课程,最终的目的,就是希望这些能深入孩子的骨髓。

关于作业与老师

山水学课程的作业只有一个——大自然笔记。这个笔记没有固定格式,可以写可以画,可以记述他的心情、看到的动物、老师讲的几句话、经历的有趣或讨厌的事情。对于作业,老师不做点评,不说好坏,最多就是跟孩子进行对话回应。他们认为,如果点评太多,孩子会认为那就是老师的要求,以后他会有两种方法来应对,一种是我只写你想要的,一种是我干脆什么都不写。我想很多人会关注说,他们怎么认识自然万物?道禾老师会回答,如果孩子真的有兴趣想知道这是什么虫、什么植物、什么鸟,他会问老师,或者他和老师用手机、相机、iPad拍下来,下山后翻图鉴,上网查找。道禾利用各种途径倡导自主学习。

专业老师有两类:山水学顾问与高山向导。一到五年级,因为难度不大,专业性要求不高,学生多数时候是班上的生活导师带领,当然山水学顾问会指导老师去哪里、观察什么。而且一个月两次课程中会有一次有专业的山水学顾问跟随。山水学顾问一般本身是自然生态观察向导或者老师,在各个学校接项目、兼职。六年级的时候,主要就是由外聘的专业高山向导团队来带领,因为孩子们要完成3000米以上的高山攀登。

关于安全

在山水学课程设想之初,许多道禾的老师也是持反对意见的,其中一点就是,如何保证安全?道禾的理念认为,保证安全最重要的一点是——安全意识。

筹办竹北新校区的校务长魏嘉宏认为,任何空间都有发生意外的可能,真正的危险是没有安全意识。魏先生说:“前两年带着六年级的孩子去登3000多米的高山,走在狭窄崎岖的山路上,看起来非常的危险,似乎应该是最担心孩子安全的时候,可是我们认为它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危险,除了我们有安全技巧的教授之外,更重要的是我们对他们进行有安全意识的教导。这时候所有的孩子都知道危险,都会集中他所有的专注力去寻求最大的安全。危险通常都发生在我们不在意的时候。我们许多学校都缺乏安全意识的教育,很多时候都在避免危险发生,而不是教孩子如何去意识危险、辨别危险、避免危险,这才是真正的危险。道禾这几年走出教室在社会上、山林间学习,没有发生过一次重大意外事故,因为我们知道它很危险,所以我们很小心。”

除了安全意识,道禾是如何多方位保证学生的安全的呢?一到六年级,危险系数最高的,就是六年级四天三夜的毕业登山。我们看看他们是如何为此做好安全准备的?

首先他们会请专业的高山顾问团队,为六年级开设一年的高山培训课程,同样是两周一次,包括高山知识、技巧训练、体能训练等。比如使用指北针,辨识地图,使用绳子,介绍高山装备——鞋子、衣服、帽子、背包,认识高山环境——台湾高山常见的动植物、气候、地形,等等。

然后是路线的选择。台湾有100座3000米以上的高山,他们会从这里面挑选入门级的低难度路线,相对比较安全。

路线选择之后会进行提前适应。在六年级上学期的11月或12月,他们会提前去那座高山上适应。检查学生的装备适不适用,不适用就调整。高山向导和老师在登山过程中会观察孩子的状况,身体不好的就会建议去医院检查,让医生评估是否适合登高山。

还有就是登山的高师生比。他们采取1∶6的师生比,六个学生配一个高山向导。

来道禾体验之前,我实在无法相信在学校居然能开设这样一门常规课程,还能得到家长的认可,还一直做了这么多年。除了山水学课程,在与自然的亲近中,他们还注重节气生活对孩子的影响。

视频:山水学课程

节气课程

小学的周三没有登山那天,他们就进行节气课程。那天没有学科认知课程,上午通常过着和当下时节相关的活动,例如感受或烹饪节气食物,清明时节腌梅子,10月份做柿子饼。下午会有一堂文学写作,把今天发生的事情或者这段时间的经历,通过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抒发自己最近的感受,有时候可能是老师带领大家进行时下议题的讨论。文学写作过后,是一个生命教育的时间。他们会安排校务长或者班级的老师分享自己本身的生命经验,就像在一个村子里大家聚集在一个地方听长者的精彩故事。

而在幼儿园,节气课程更是做到极致,几乎每一天都是在过着节气生活,只是上午大家用中文交流,下午全部变成美语。

其实除了周三专门的节气课,节气的理念已渗透到道禾的方方面面教育中。

节气课程分为节气生活、节气礼乐、节气文化。幼儿园和小学低段主要是过节气生活,重感受。小学高段和初中则强调节气礼乐,重规矩、节奏。节气文化则一直贯穿其中。

道禾有一个专门的节气研究小组,他们会作为生活导师的顾问,指导他们在这个时节可以做什么甜点,适合炖什么汤品,能够做什么料理。他们也会探索在人文课程、国语文课程、社会课程中如何融入节气,例如讲节气的故事,学节气的诗,读节气的文章,做民俗节庆的活动。

他们有农田,从幼幼班开始孩子就必须要农耕,翻土、插秧、种菜、施肥、打理、收割,让孩子知道四季的蔬菜和农作物生长的过程。学校还种了很多的果树,这些果树都会迎合幼儿园、小学的节气生活,例如中秋节摘柚子,夏天采龙眼。

道禾每年都有四个重要的活动——春夏秋冬四季庆典。每个庆典都会持续一天的时间,孩子和家长们一起做活动。

春社庆典的主题是祈福和期许,他们会带着孩子种下这一年想要照顾的花草或是农作物,祈福它们会健康成长,或是围绕着学校里的大树说出一年的期望,也可能会讲故事、进行戏剧表演。

夏日庆典是在夏至的时候。它跟端午节时间接近,这一天会包粽子,喝雄黄酒,跟孩子说端午节的一些故事、传说。

秋社庆典是在秋分时刻,那时候农作物开始丰收了,校长可能会带着全校的孩子一起感谢天地。庆典临近中秋节,所以他们会带着孩子一起做月饼、柚子灯。

冬日庆典在学期之末,他们会带孩子做冬藏,例如制作水果醋、腌酱菜。有时还会制作各种形式的蜡烛,晚上的时候围绕着校园点着蜡烛,营造一种团圆的感觉。通常还会邀请家长来吃一顿午宴,每位家长都带来一道菜,厨房只需要再做适量的准备。另外还会开展冬日美展,展示学生的各种作品,例如书法、水墨、篆刻作品,或者学生的自制教材、语文的文字护照本。

六艺课

道禾课程里两大体系之一的经验知识学习,六艺课占了很大的比重。他们有书道课、水墨课、剑道课、弓道课、武术课、茶道课、器乐课(古琴、二胡、直笛、阮)、工坊课(金工、木工、染织、造纸、制书、陶艺)、身体美学课。下面试举几例,一窥其貌。

剑道

剑道课程是道禾的常规课程,从幼儿园的才艺选修课到小学、初中的正式课程,再到高中的选修课,它有一个完整的体系。剑道团队目前有五位老师,两位专职,三位兼职,主要来源于国立台湾体育大学剑道专长毕业的老师和一直在持续练习剑道的专业人士。

它的总召集人萧英杰老师说,很多人以为剑道是日本的文化,其实日本人也认同剑道大部分的元素都是来自于中国的三国时期至隋唐时期,那时候日本推行全面唐化的政策,日本的遣隋使、遣唐使把中国的茶道、剑道、服装和生活方式都带到了日本。

剑道课程的进阶分为“梅”、“兰”、“竹”、“菊”四个阶段,每个阶段三级,一共十二级。为什么要用东方四君子来为每个阶段命名呢?萧英杰老师说,剑道理念是打君子剑,虽然剑道在竞技运动上也非常强悍,但是我们在正课的学习中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够彬彬有礼。四阶段十二级的进阶课程在小学就可以完成,到了初中就可以尝试考国际剑道联盟(IKF)的段位,初段考试年满14岁即可。

根据学习的阶段不同,课时安排相应不同。小学是一周一堂课,中低年级一节70分钟,高年级90分钟,一学期大概有16到18堂课的课程安排。中学是一个月三次,一次三个小时,礼拜五整个下午。

虽然学校没有比赛的目标,也没要求老师带学生参赛,但是那些兴趣浓郁的孩子总能带来惊喜。他们曾经拿过好几个不同层级的剑道比赛冠军。

书墨

记者走进中学部的水墨课堂,看到席地而坐的老师和同学,每个人面前都有毛笔、画纸和一盆各不相同的植物,这时陈正隆老师正对学生做着画前指导,边示范边讲解:

大家在下笔的时候根据不同的画作对象速度要变化,不要同样的速度,有的要快有的要慢。另外要把握好力量的轻与重,用力量的轻重产生线条的粗细变化。

老师现在用的墨还不算浓,你们可以再磨浓一点,这样在创作的时候,墨韵的层次才会完全地呈现出来。

待会每个人都有一个观察的对象,通过观察去了解植物的形态特征,去构思画作的造型、颜色。对你所看到的画作对象,你可以进行取舍把它布局在画面上,并不需要把它完整地画下来。

从哪里着手?从花,从叶,从根,任何地方都可以着手。例如从花开始,连接到梗,再到叶子,找一个你最顺手的地方切入。然后注意速度的快慢、情感跟手感的变化。因为每个角度看到的植物面向不同,呈现出来的时候可能是线条,也可能是块状。你可以用不同的形式去呈现你看到的对象,用侧锋,用中锋,任何的笔锋都可以,不用受到限制(这时老师做了几个用法示范)。在画画的过程当中不要被笔限制住,可以横拿竖握随意变换,甚至你把叶子拿起来都可以当笔。工具跟材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是想法。

等一下我们要做的,不只是写生,你面前的植物只是参考,你可以根据你看到的这个对象去做改变——它的形状和颜色。最后记得先用墨再上彩。

陈正隆说,小学一到三年级的水墨课对学生没有过多技巧的要求,只需要他们呈现出他心中所想。并且通过观察培养他的专注能力,培养他的静心,培养他的耐心。五六年级会逐步提高要求,例如对形象的掌握能力,对于水分的运用能力。到了国中(初中),就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独立的创作能力、思维能力,而不是技巧。

陈老师告诉记者,水墨课会跟着二十四节气、跟着自然的转变来安排课程。课堂很多时候是在室外,在大自然里,例如遇到下雨天,他们就会以对下雨天的直观感受为题材,看到水稻在田野里摇摆,他们就会以麦浪为题材。画作工具也不限于笔墨纸砚,眼之所见都可以是创作的材料,并不是只有透过毛笔画出来的才是水墨。他们更注重在创作过程中对生活的感受、思考和表达。

不是每个人都有绘画的天赋,但是通过水墨课,孩子心性会得到磨炼,个性会得到成长。这是陈老师对水墨课的教学信念。他举例说,有的孩子刚开始磨墨,三秒钟就报告说磨好了,他的心完全没有沉静下来。慢慢他可以磨5分钟,磨30分钟,半年后,大部分孩子都可以磨一个小时,心开始定下来。画画时,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学习状态和表达方式,老师会据此引导每个人个性化发展。有的孩子画得难看,不能把眼睛所看到的、心里所想的,与呈现出来的保持一致,会产生很大的挫折感。这时老师会告诉他不要和别人比较,并引导他把内在的不安、害怕释放出来,从最简单的线条、颜色画起,就算混乱,就算乱七八糟也没关系,慢慢建立他的信心。透过自信心的再造,最终找到自己、表达自己、超越自己。

陈老师说,很遗憾今天的艺术似乎失去了创造的活力,很多人都画得一模一样,吴冠中为什么能够成为一代大师,因为他画“自己”。艺术就是要照见本心,发现自己、表达自己,形成个人的艺术语言。

在教学的过程中,陈老师觉得遇到最困难的事情就是家长的不理解,家长会用自己的想法要孩子画出大人的需求。孩子的作品不是为了满足家长、师长的视觉需求而存在的。所以有些家长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作品,就会指责孩子怎么画得这么差、乱七八糟,上课一定没有认真。后来通过家长学生共学,邀请父母亲一同来上课体验,他们才慢慢感到,磨墨真的需要耐心,水墨画真的不容易,原来个性的表达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画。

古琴

道禾在初中开设了古琴课,老师是外聘的兼职老师——陈守信。陈老师在道禾差不多5年了,平时也会教授别的地方的社团、班级或个人。他10岁开始学琴,琴龄20年,古琴通过10级评定,并且攻读了艺术学研究生。

陈老师说他知道不是所有人一开始就对古琴有兴趣,所以他给每一个孩子都设定属于自己的步调,用他们自己的步调慢慢感受古琴的美感,然后慢慢地喜欢。所以在教学的时候,一年级的基础学习会是整个班一起学,等到二年级、三年级的时候,就会按照每个人的差异来学习不同的曲目。

教授时以琴曲为主体脉络,穿插古琴的历史故事,音乐上的古琴美感教育,东西方音乐的差别,等等。每学期大概学习三四首曲目,举行两次雅集。雅集既是学习成果的展现也是老师的观察检验。通过雅集,老师可以观察到学生的水平,音乐是否流畅,音准、节奏好不好,有没有音乐的精神。当然老师不会做好坏的判定,而是以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为主。

整个六艺课道禾有着系统的思考:武术课、弓道课、身体美学课与剑道课一起,强健孩子的体魄;茶道课与器乐课、书墨课一起,静养孩子的心性;金工、木工、染织、造纸、制书、陶艺等工坊课共同作用,开启孩子的工匠之智。六艺课的设置,每门课都有脱离技艺本身的哲思,它是以孩子的一生为衡量的尺度。

曾国俊说过一个制作弓和箭的例子。小学一年级开始种竹子,到了五年级是竹子最壮实的时候。这时把竹子剖成四片,两片拿去阴干,两片拿去烘干。烘干的隔天就可以开始做孩子的练习弓、练习箭,大概三个月到半年,那把弓就会裂掉,弹性就会疲乏。另外拿去阴干的要等九个月到一年才可以制成弓和箭,这个时候就要到初一了。所以,学生到初一才会真正完成人生的第一把弓、第一把箭,并开始重新习射。这样孩子会发现,原来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有些事就是十碗水炖成一碗汤,有些事就是采十炼一。

校务长魏嘉宏告诉记者,整个六艺课的设置还有着内在联系的考虑,比如道禾的工坊课,其实不是为开工坊而开,而是因为真实生活的需要。例如道禾有茶道课,需要陶器茶杯,所以开设了陶艺工坊。因为有书法、水墨课,需要用纸,所以开设造纸工坊。因为有弓道课,所以他们要自己劈竹子制作弓箭。因为真实的生活产生了这个需求,所以才去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或创造这个事物,而不仅仅是开一门课程。

人文课程

小学的人文课程,道禾的设计是从认识本我到他我到社会的过程。

一二年级,是认识自己的校园,通过一个叫“桃花村”的课程。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会制作一个学校的模型,这个模型里有家,有街道,有树,有田,有小孩,这一切就构成了一个学习的村子。孩子们将在这个村子里干什么呢?要认识中国文字,学习文字的历史和故事,在自己的房子里写名字、写春联,在田地里耕种,学习弓道、剑道,等等。这样就自然联结起国语文、自然、生活、数学、六艺等课程。

三四年级的时候就从“桃花村”走出去,认识大社区。孩子们要自己查找资料,知道怎么乘坐交通工具到达要去的社区,这个社区里由哪些建筑、文化、美食、人物来组成,这里有些什么历史故事。通过实际的勘察,最后会分组形成书面报告。例如他们去年去了一个叫清水小镇的地方,他们就会去探访那里出过什么传奇人物,那里的庙宇有什么作用,有哪些与清水小镇相关的文章。

五六年级的时候,就是培养孩子的国际观。例如他们会开展“世界地图”的专题学习,每个小组会从七大洲里选择一个洲,然后去搜集资料,再讨论出一个最想介绍给大家的国家,再从国家里选择一个最具代表性的事物做详细介绍。有的小组选择了亚洲—埃及—金字塔,有小组选择了欧洲—法国—巴黎铁塔。他们还会做“中国历史年代表”的专题,通过制作年代表认识中国的文化,同样也是在每个大年代里只选择一个代表性的事件。

道禾 人才观

自主学习与动手能力

2015年,道禾针对高中阶段孩子进行了更加个性化的因材施教探索,目前有5个学生申请加入实验计划。学生在申请时必须制定一个个人未来发展方向,三年的实验计划就按照自己的发展方向自主学习。有一个学生选择做平面设计,有一个选择做乐龄项目,有一个选择做国际彩妆师,另两个选择到国外做一年公费交流学生。所以每个人的课表都是不一样的,1/3到2/3的时间都是根据自己的选择来学习。

例如选择乐龄项目的这个孩子,现在大部分时间都在跟进一个由台中市卫生局和道禾合作开发的乐龄教育项目,在这个计划的前期预备中,就跟着一起采访了52个社区的老年人。后期这个计划还会到日本做半年的调研学习。所以现在他一周会有半天时间学习日语,半天学习专业老年养护。他还参与了很多台湾基金会做的老年人项目,比如“不老骑士”计划——一群65岁以上的老年人骑机车环岛。他的学习计划里,会非常清晰地写着什么时间在哪个基金会,什么时间考取什么证书,道禾给予的就是时间的自主与资源的提供。

选择做国际彩妆师的同学,她需要熏染更多东方美学的东西,所以她在道禾选修了书墨、弓道,自己选择了一个彩妆学院进行专业学习,并且加强英文的练习。现在她的英文能力已达到中高级水准,在半年内就已取得了入门的丙级彩妆师职业资格。

为什么道禾能这么放心地让学生进行自由时间安排,自主学习呢?

第一,道禾从小就开始着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如语文课的文字护照计划,数学课的口述海报演讲。

文字护照,以前是一堂20分钟的独立课程,现在整合进国语文课程里面,作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内容。学期之初,每个孩子会拿到一个空白的本子,每天孩子选择一个他想要学习的字,回去自己查找资料,在这个“文字护照”本里用任何他喜欢的形式记录这个字的一切——画画、写故事。例如学习“牛”字,他可能在里面画头水牛,画头奶牛,画杯牛奶。老师会在本子里与学生对话,到了学期结束它就是一个学生主创、老师合作的“艺术品”,可以作为期末展览的一部分。小学六年,如果每天写一个字,就有两千多个字,好几本作品。

口述海报,前面提到这是小学一到六年级数学课期末测试的固定项目,每个学生都要自己选择演讲的题目,组织演讲的内容,用最美的形态画出来展示,说出来给大家听,与大家互动。通过六年时间来培养他们敢于说、善于说、知道说什么。我们采访的一个家长说,她的小孩有公众胆怯心理,一年级的时候站在台上什么都不敢说,但是老师要求一定要待满5分钟,而今年二年级的时候,他虽然还是害怕,但是已经能够在台上讲完5分钟的内容,尽管是含着泪水。她明显感觉到了孩子的进步,她说孩子在做海报的时候异常认真,利用家里一切可以利用的物品来装饰、制作。因为有了每学期5分钟的报告练习,在小学毕业的时候,他们都能轻松地完成40分钟的个人专题报告。

开放性作业——课堂笔记。开学时,每个孩子都有好几个空白笔记本,有数学笔记、人文笔记、山水学笔记、国语文笔记等等,低年级可能多数是以图文的方式记录所学内容,慢慢就会出现越来越多有逻辑、有组织的笔记。

学习节奏的熏陶。有位家长说,她要求小孩晚上9点15分就要睡觉,因为学校也倡导睡眠比做作业更重要。之前孩子总是在睡觉前做不完作业,所以就要在第二天牺牲留白的时间来补作业,而其他孩子可能就去爬树、打篮球了。后来他就慢慢自己改变学习节奏,现在在睡觉前做完作业已经完全没有问题。

留白时间。道禾的休息时间叫留白,而且经常有大段的留白时间,30分钟、40分钟、50分钟。中国人讲究留白,插秧时秧苗间的间隔是留白,书法间、水墨间、琴韵间,都有留白,留白是一种东方追求的美,也是一种节奏的体现。孩子们可以利用留白的时候,思考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也可以跟老师交流讨论,也可以嬉戏玩耍,总之这么长的时间,他要慢慢学习自己安排。

有了小学对自学能力培养的基础,有了自主安排事务的意识,到了初中会进一步加强职业规划的能力培养。在初中三年级的时候,每个人都要做一个专题,他们会透过专题的选择跟琢磨,让自己明白他喜欢的东西是真的兴趣,跟自己天赋相关,还是只觉得好玩。经过反思和尝试,他慢慢就会找到自己的真实发展方向。例如现在选择平面设计的那位高中男生,初三的专题他选择的是做一个介绍蛇板运动的网页,因为他喜欢滑蛇板,初二的时候还跟老师说以后要做一个“蛇板大亨”,但是在制作的过程中他反而发现自己更喜欢网页的设计工作。因为从小到大没有受过专业训练,所以初三毕业的暑假他就自己去找老师来学习艺术设计,到了国中就自然选择了平面设计的未来发展方向。

第二,学生和老师那里都有系统的学习计划,可以随时监督调整。

第三,道禾有丰富的社会资源可以提供给学生。

关于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我想引用道禾一位家长的话。她说:“一个孩子未来会如何成就有三个很大的原因,一个是老天给他的个性,二是他遇到什么样的父母,给予什么样的资源,第三个才是我们学校。学校只是陪他走一小段路,幼稚园3年,国小6年,加上国中才12年,高中再加3年也才15年。未来的漫长道路,都要他自己去走。”

除了注重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道禾还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

数学课制作棚架

在三义校区的初一,数学老师章鱼哥带着大家一起做着阿基米德式螺旋抽水机,从模型图的设计,到材料的选取,到制作,学生们自己锯木头,自己组装,现在虽然还没有完成最后的制作,但是已经可以实现初步的抽水功能了。章鱼哥说,我就是要通过实际的手工制作,让孩子们感受到数学的生活实用,真正明白数学为什么是科学之母。初二,章鱼哥带着大家学习几何,利用几何原理制作出牢固的百香果地棚架。章鱼哥每年都会带着学生根据他们自己的兴趣选择,制作和数学相关的手作物品。

自然课制作水车

前面讲到老山羊老师带着学生制作水车,除此之外,他还带领大家制作过扫地机器人、洗鞋机、晒布架、微型电风扇。

生活课制作窑炉

我在三个校区都看到了同一个东西——窑炉。这是生活导师利用生活课程带领孩子们做的,因为学生们都喜欢自己烤面包来吃。

当然像视觉艺术课、工坊课等更是大量培养动手能力的课程。

心性培养

好几位家长选择道禾,都是看重学校对孩子的心性培养。一位家长说:“我觉得小学的孩子,成绩不是太重要,重要的是品格的培养,明辨是非的价值观养成,自己知道该做什么事情,自己懂得做规划。我觉得我孩子在道禾小学养成了这样的优点。至于学习成绩,只要小孩价值观正确了,他哪天想念书了,他自然自己就会很认真地念。”

另一位家长说:“小的时候应该给孩子更多的自由,甚至让他尽量暴露他的缺点。如果在国小阶段,家长利用孩子对权威的害怕,去规定孩子的学习,让他按照你的步骤去学,那么到了国中,他自我意识生长,开始质疑为什么要听爸爸妈妈的话,他就会变得叛逆。所以我希望孩子在这六年尽量让他多展现自己的想法意见,到了国中,就比较少会为叛逆而叛逆。”

当记者问到这些孩子是如何在道禾养成这些品行的?家长们都觉得是耳濡目染。

曾国俊说,老师有“人师”与“经师”之分。在小学这个阶段,他认为主要靠“人师”的身心灵预备与人格魅力去感染孩子。有次上剑道课,有一个性格有些炫耀的小朋友在对打的时候赢了,然后迫不及待地高喊着“耶”,老师立马判这场比赛无效,因为他不希望孩子有这样的心态,剑道学习需要有打君子剑的精神。

毕业成长礼

道禾的小学生在六年级会有一个毕业成长礼。毕业成长礼分为四个部分:毕业个展、集体创作展、攀登生命中的第一座大山、戏剧公演。

毕业个展

每个学生在六年级都要选择一件事情进行专题研究。目的是通过他想要挑战的事物呈现孩子在学习上的主体性。

在这一年的时间里,他会找一个指导老师帮助他完成挑战。例如有个孩子想设计一个餐厅,就找到有建筑设计背景的小学部主任童佩蓁拜她为师,在老师的指导下,去完成设计、选材和模型制作。也有人选择舞蹈表演、茶道表演、书墨展示等。到毕业个展的时候,每个人会有10到15分钟的时间介绍自己的作品给所有参加个展的孩子、家长、老师听。

集体创作展

从一年级到六年级,这么多年在一起,是不是应该一起做点什么东西留存纪念呢?所以六年级的学生会进行一个集体创作,以学生自己创作为主,老师退居后方协助。例如有个班级就在学校做了一个面包窑。在集体创作过程中,团体里难免会碰到不同意见,这个时候他们就要相互交流,相互包容妥协,最后大家才可以圆满地完成一个作品。

攀登生命中的第一座大山

前面已经提到,六年级的时候孩子会去爬一座3000多米的高山。

戏剧公演

虽然道禾每一年期末的时候都有一天会在学校之外租一个舞台,让所有孩子在上面做公演,但六年级学生的时间是最长的,他们会有三四十分钟的时间,演出一部完整的剧。这一出剧是他们通过一整年的时间,编剧本,挑选角色,无数训练,精心准备的一场毕业大戏。

学生的评价

道禾在期末的时候会给每位家长一本学生个人评量报告,并附上一张光盘——孩子在道禾的生活学习照片集。区别于总结性评价,他们叫作“质性评价”。除了有各科老师给的学习的分数,重点是生活导师和学科老师的评语,描述他这一学期的学习状态,有哪些成长,未来可能的变化。例如刚来的时候没有朋友,经过一个学期师生的努力,总算交了三个朋友;来的时候都不看书,经过一个学期现在总算看完一本书了;来的时候对爬山一点不感兴趣,排斥、逃避、请假,现在可以和同学老师们一起乐在其中。道禾在“评量”的价值与意义中写道:

一个人的学习历经婴幼儿、儿童、青少年、青年、成人等阶段,为呈现每个阶段不同的学习而生“评量”,“评量”是一个阶段性结果的展现,在于帮助孩子了解自己、发现自己,并作为下一学习阶段的铺陈、开始与预备,而非“结果”。

婴幼儿时期的成长在于透过“生活”、“游戏”与“工作”持续保有并发掘孩子在生命力、想象力、创造力、敏感度的发展,借由身心灵的不断持续关怀,建立安全感、信任感、乐于自我表达及学习面对团体生活的分享与等待,是意志力、情感力与思想力表现。儿童时期进入基础教育学习,借由知识学科的学习,展开人类文明知识的传承,学习建构的方式应运而生,此阶段的计划性教学比例高于自主学习比例,是基础学习工具与能力、正确价值观与学习态度、青少年自学等一切的“奠基”阶段。青少年时期的学习借由儿童阶段具备的高度厚实的人文知识与人文素养基础,培养“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的内在动力,面对自我学习的负责态度,展开自主学习的历程,青少年时期有更高的自主学习空间,此阶段的学习注重人生目标的搜寻,立定志向,投注高度心力于热爱的事务当中,即“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随即迈入完整预备、完成自我的成人阶段。

基于“直心中观、天然首学、知行合一”的理念,道禾实验学校以多元的教育环境与形式,透过“质”与“量”的评量引发孩子更高的学习动机与面相,引导看见自学,经由引导与提示,走向均衡。我们不排斥纸笔测验,但不排名次,在检视儿童答错多少、不会多少的同时,孩子的个别差异、因材适性发展更需被了解及投入心力关注;我们更应将注意力放在儿童天赋主体之认识与多元智慧发展的关注、鼓励孩子的适性发展、兴趣的肯定以及多元价值的自我展现上。在道禾实验学校中,学习评量最重要的是觉知孩子个别学习阶段、帮助父母经历与参考孩子成长历程,同时帮助教师了解自己的教学情况,换言之,是教师与父母共同面对学习评量与互动参与的结果而非仅学生。

下面我们看看道禾新竹校区小学部的一个学生“评量”样例(扫描二维码):

学生“评量”样例

道禾 系统

组织架构

道禾体系分为:基金会、六艺馆、书院、教育研究院、实验学校。

1996年,道禾还只有幼儿园,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有了小学、初中、高中。

2006年,道禾成立了基金会,作为道禾体系的顶端,它统辖了六艺馆、书院、教育研究院、实验学校。

道禾六艺文化馆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为道禾学校的孩子提供一个文化课程的教学场所,另一个是面对社会作为一个文化推广的橱窗。

道禾教育研究院去年刚刚成立,它的主要目的,一是把过去20年道禾走过的道路做梳理,对课程进行去芜存菁,为未来道禾教师的培训计划做准备;二是做关于华人教育的文化母语和文化基因的研究,让华人文化教育能持续发展。

道禾书院主要是作为师资培育的基地。

而道禾实验学校,在基金会成立之前它是属于私立学校。而即将新成立的学校,三义校区(2017年9月)、竹北校区(2016年9月),都纳入了基金会,都属于NGO组织。曾先生说以后新竹、台中校区都会走NGO的道路。他认为,道禾实验学校如果要走30年、50年、100年,最好的方式就是走向非营利,而不是营利。

基金会还会支持一些其他的项目,例如支持台湾100个台语诗人、客家诗人用他们的母语每人朗诵一首自己故乡的诗,然后道禾会把这100首诗收集起来,编撰成为孩子的语文教材。

道禾的教师

在孩子和家长的口中,听到的关于老师的共同形容,就是温和、耐心、包容。在这样一个理念独特的学校,对老师的选择相当重要,他们是如何选择老师的呢?

招聘

魏嘉宏讲述了他来道禾应聘的情景:

招聘过程我觉得蛮有趣。我以前也去其他的学校应征过教师,要写履历、自传,符合对方的要求就进行试教,试教之后再进行口试。所以,以前我都会拉一个大行李箱去试教,因为你不知道他们的教法要求,“十八般武艺”你都要准备好,把所有工具都放在箱子里。

我来道禾面试的时候,印象很深刻,我也是带着很多“道具”过来,当时有十几个人,每个人都带着一个行李箱。当时心里想,今天那么多人,如果一个人半小时,那要等多久才会轮到我?结果执行长(曾国俊先生)一来,叫我们所有人聚在一起,他就在那里讲他心目中的道禾,他心目中的教育,讲了大概三个小时,中间也没有任何对我们的提问和互动,讲了就结束了,就让大家回去等候消息。不久之后我就接到电话,叫我去参加道禾举办的教师师训,刚好有时间我也就去了,那时候我不知道到底有没有被录取,就问这样算录取吗?通知的人说你可能要问执行长。

我去参加了三天师训,然后又让我们回去等候消息。过了不久,又有人通知我再去参加另外一个什么活动,我终于忍不住问了当时的教学主任这算不算录取,他说如果你这次要来应该就是吧,就这样我糊里糊涂进了道禾。后来来了道禾几年后,因为跟执行长越来越熟,有一天我就问他说,我很好奇,当时我们这些人到底是怎么决定录取谁不录取谁?

他说很简单啊,你们一群人在那边听我讲了三个小时的话,有些人是越听眼睛睁得越大,露出那种好奇渴望的眼神,那个眼神就是我要找的人;有些听了半个小时、一个小时就开始萎靡无聊打瞌睡,那种人就不是我要找的人。

他说你们哪一个不是师范大学毕业,你们敢来应征老师,都带着工具来,表示你们所有人都是会教的,我要找的不是会不会教书的人,而是你对教育的想象是不是跟我有共鸣的人。所以听他讲话眼睛会散发热情的,就是道禾要找的老师。后来我来到道禾发现,要面对的的确都不是怎么教的问题,而是选择用什么方式教,能不能把过去自己被教的方法暂时放下来,重新去思考教育是什么,重新去思考我是不是可以用另外一种态度或方法来面对我眼前的这个生命。道禾追求的教育图像是不是跟我心中有契合,即使我过去没有经验,即使我现在没有看到,但是我真的好想有一天那个图像能成为现实。

我不止一次问过校务长、老师,学校对老师有什么要求?他们说没有成文的规定,但是有几点共识:有耐心,有爱心,愿意等待。

师训

所有的新进教师都要学习道禾开设的心行课程——六艺课、山水学课、节气生活课等,因为这些课程他们在大学是没有学习过的,不了解。不过道禾希望老师一年只学一件事情,比如有的人喜欢登山,就花一年时间好好学登山,其他暂时不学。有的喜欢剑道,那这一年就专注学剑道。持续专注的做一年,他就会成为这门课程至少入门的老师。几年下来,新教师就能学会好几门心行课,还有模有样。另外新进教师一学期有40个小时的师训,可以去外面上40个小时的课。

而对于资深老师,学校会提供费用、时间和空间让老师去发展专长,当然要和道禾的教育发展相关,例如学校现在有意发展工坊课程,有位资深老师本身对染布比较有兴趣,学校就提供费用让她去学习,学完之后学校会建造染布工坊,开设染布工坊课。

另外道禾每个月都会有一个周六进行整天的师训活动。

根据学校的要求和教师的需要,他们还会不定期邀请专业的老师来培训。比如他们小学数学用的主要参考教材是《数学想想》,这是一套由台湾的教改火车头——人本教育基金会出版的教材,于是应数学老师的要求,他们就邀请《数学想想》的编辑来讲这套教材的编辑逻辑、建议的操作方法等。

道禾 未来规划

未来,曾国俊想开设一门代表东方养生观的中医课程,从幼儿园到高中毕业一共600堂课。现在正在和上海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和台湾中国医药大学有临床经验的几位博士共同开发。曾先生认为,只要把人照顾好了,他的专注力、学习力等各方面都会显著提升。

对道禾学校的未来规划,他分为两种型态:乡村田园型和城市三代塾。

目前的三义校区,就是乡村田园型的开拓模式,曾先生称为现代书院式人文生态耕读村落。村落占地180多亩,有2700多棵树散布其中,那里规划有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书院,会开办金工、木工、染织、造纸、制墨、制茶、制琴等各种工坊,它们会有小量生产能力。村落里穿插着戏台、茶园、菜园、水稻田,在里面可以真实地种花、种茶、农耕。现在部分在建,初中和高中部已经在那里学习,不过完整地实现,预计是在2017年9月。

而即将在2016年9月开学的竹北新校区,则是城市型的代表,它将会是一个城市型文化教育综合体,目的是想探索塑造一种新时代城市的华人生活方式。在两三万平方米的区域里有坐月子中心、早教中心、幼儿园到高中,有舞蹈教室、美术教室、音乐教室、琴棋书画的学习空间,有射箭场、剑道馆、武术馆,还有金工、木工、染织、造纸、制书、陶艺等工坊,有书店、画廊、文创。年轻人可以在这里结婚、坐月子,孩子在这里上早教、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爸爸妈妈去工坊学习体验,带孩子的爷爷奶奶在这里学射箭、陶瓷、画画、古琴、茶道。三代人一起在这里共学共乐。

道禾教育已经被欧美一些教育人认知和称道,但尚达不到华德福、蒙台梭利一样得到全世界认可的地步。该怎么着力?曾先生讲了一个故事,他说为了开发“乐山大佛”这一门课,去过好几次乐山大佛。那个全世界最大的坐佛,历经三代人100多年才真正做好。第一代人做了一个头,第二代人完成了身体,第三代人完成了脚。他认为第一代人很了不起,因为他们知道这一辈子绝对做不完,但是依然有勇气去做。第二代人也了不起,他们知道开头的不是他们,结尾的也不是他们,还是要去做。第三代人更了不起,最重要的事都不是他们做的,他们只是完成了两只脚,但他们仍然会去做,这是一个信念、一个愿景的共同守护。

华人文化教育如何走向全世界,曾国俊认为现在只是开始,它是一件值得用百年时间来完成的事。

猜你喜欢
老师课程孩子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老师,节日快乐!
孩子的画
老师的见面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