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越:个性让我成功立足

2016-01-14 11:42那子
妇女生活 2016年1期
关键词:张越编导主持人

那子

在众多的主持人中,她并不漂亮,但她机智、泼辣、简练、直奔主题,观众觉得她有头脑,有风格。她就是张越,曾做过中央电视台《半边天》《音乐人生》《夜线》等栏目的主持人,还参与过《我爱我家》《临时家庭》等电视的编剧。近日,笔者走近张越,了解了她平常的生活。

机智应对英达上门催稿

涉足主持界前,张越曾任中学教师和编剧。首都师范大学毕业后,张越去了一所银行中专教书。学生们对数钱、打算盘之类的专业课非常感兴趣,可对于她教的副科——公文写作课却是爱理不理的。学生不喜欢,再加上本来课就少,张越的工作量并不大。

这个时候,一位在央视工作的老同学说:“我们台每个星期播很多档文艺节目,比如《综艺大观》《艺苑风景线》《我们欢聚一堂》等,小品的本子写不出来,你帮我们写剧本吧!”张越欣然答应。

有一天,好友说:“有一个特好玩的电视剧,那个导演想约你见见面,你去吧!”张越赶到时,只见迎面走来一个白胖子,她定睛一看,原来是英达。英达说:“我要做一个情景喜剧,名叫《我爱我家》,一边写剧本一边拍,因为天天拍,天天都要交新本子,我有一帮编剧,但还是供不上,你能不能也参与我这个编剧工作?因为你是电视台的编剧,你们有一个特点就是可快了。”

张越听不明白,因为她没见过那样的戏,一边写剧本一边拍,这叫什么电视剧啊!她想了想,说:“这样吧,你把现成的两集剧本给我看看,让我参考一下是什么样的。”当天晚上,张越手捧着英壮、梁左等人写的剧本乐得前仰后合,她觉得这比她之前写的小品好玩多了,一下子文思泉涌,找了几张破纸,坐在那儿就开始写。一夜之间,她写了上下两集。

张越这一夜写的其实就是电视剧《我爱我家》中的《真真假假》,故事是他们家老爷子为了引起家人的关注整天在家装病,后来误以为是癌症,他真把自己吓着了……

那时的张越20多岁,一副文艺女青年的模样,正是很有激情的时候。但是多年过去,她自己当时什么样她都忘了。2014年,恰逢《我爱我家》播出20周年,来自全国甚至全世界的影迷赶到北京一个剧组参加纪念活动,大家欢聚一堂,回忆过往。英达对张越说:“你当年范儿可大了,整天喜欢穿长身的棉麻大袍子,天气很热,你就随身带着一个特别小的电风扇。但是时刻举着小风扇你又觉得十分麻烦,就拿一个手绢把它绑在手腕上,只要一坐下,你就开始把头埋在手腕上。我们当时都很奇怪,说这位女青年怎么老看手表,后来才发现你是拿着小风扇在吹脸。”

每一个写手都有脱稿的时候,张越也不例外,只是,时隔多年,下面这个段子她记忆犹新。那时,《我爱我家》的拍摄地在中国传媒大学。作为导演,英达只在周末回家一天,如约定俗成一般,张越就在这一天到他家去交稿。结果有一天,英达打破了这个规律,突然在不是周末的时候给张越打了一个电话:“怎么着,你这集本子应该写完了吧,能不能交啊?”稿子根本没写完,还差着好几场戏呢,但是,张越不大愿服输,就说:“早写完了,随时都能取。”

中国传媒大学离张越住的地方比较远,张越就想:他的驻地在郊区,如果进城就得下午了,我正好可以趁这段时间把剩下的几场戏写完。可是,让她没想到的是,英达说:“那你下楼吧,我就在你家门口。”

这可怎么办?张越“哦”了一声,然后清了清嗓子,故作镇定地说:“我家马路对面是亚洲大酒店,那儿有冷气,凉快,你先到大堂等一下,我马上来。”说完,她挂了电话就开始写稿。

好一阵奋笔疾书之后,也不知过了多久,总算把剩下的几场戏写完了,张越把笔一扔,抓起纸就往外跑。那时,她完全忘了,她在家里只穿着背心裤衩,而且还拿几十个皮筋把头发揪得满头都是小辫……

见张越这副样子冲进亚洲大酒店朝自己走来,英达恨不得钻进地缝里。后来他说:“你无所谓,年轻人没有抛头露面,丢什么脸都无所谓,可是我已经成名了,很多人都认识我,他们会议论:哎哟,这不是英达吗?他等谁呢?怎么等了这么长时间?可不是,我等了这么长时间,结果等来一个神经病!”

现在想起这事,张越还是会忍不住哈哈大笑。

另类形象打破主持先河

从中学教师跨界到喜剧编剧后,张越的跨界之旅并未停止。

众所周知,撰稿得和导演一起商量,先安排哪个节目,后安排哪个节目,怎么出场等等。所以,不知不觉间,张越就变成了一个策划,而且是一个还有一点知名度的策划。于是央视有新栏目创办的时候,节目组的人就找她一起开策划会,让她给出出主意,想想办法。

1995年,张越出席《半边天》创办会。会上,编导说:“我们设置了一个特别另类特别好玩特别前卫的栏目,叫‘好梦成真,就是让女孩体验自己的梦想,为期一天。但是,我们调查了一圈,发现全国广大妇女的梦想主要集中在三件事上:歌星、模特、空姐。总是拍这三个职业太没意思了,怎样才能有新鲜的梦想呢?”

“真是没有想象力,我从小的梦想就是当厨子,真的,这个我是写过作文的,如果让我做,我就当厨子。”张越开玩笑似的说。

一个挺胖的女的特别想当厨子!事后,编导越想越觉得可笑,于是,他们给张越打电话,说:“你不是特别想当厨子吗?索性来当一期嘉宾吧,我们就拍你了。知道你爱糖醋口味,我们特意联系了你喜欢的苏州的松鹤楼,怎么样?”

又能学做菜,又能进后厨,张越觉得特好玩,她马上把学校的课倒了倒,跟着节目组便到了苏州学做菜去了。一到松鹤楼,张越进到后厨,围上围裙,拿起盘子,很顺利地就拍完了。大厨按捺不住喜爱之情,当即收她做了弟子,并且赏了她一个大厨师帽。

节目拍完,对张越来说,做菜这事就算过去了,至于后来节目播不播,什么时候播,播出后会有什么效果,她就不关心了。

此时,中央电视台正想开一个脱口秀节目。脱口秀是从美国学来的新概念,那时候,中国还不曾有这样的概念。他们已经试了很多人,包括电影明星、作家、记者等各行各业的人,但是,依然没有找到合适的女主持人。突然有一天,领导欣喜地指着电视说:“这个厨子不错,很有脱口秀主持人的潜质。”

然而,所有这一切“阴谋”都发生在幕后,张越一无所知。

一天,编导打来电话,说:“《我爱我家》正在热播,你是编剧,又是女性,所以,你来做一期节目吧!”她如约前往。当时,采访者是主持人阿果。

第二个周末,编导又打来电话,说:“你再来一趟,再当一期嘉宾,阿果要再采访你一次。”张越心想:肯定是这礼拜的嘉宾临时不来了,他们找不着人,就拿上礼拜的那个人填空。没关系,反正也很容易,她就又去了。

第三个周末,编导又打来电话说:“你再来一趟,阿果再采访你一次。”张越觉得这组人太懒,有点不靠谱,忍不住问:“这都三个礼拜了,你们这叫怎么回事啊?”编导说:“你做好准备,可能第四个礼拜你还得来。”

第四个礼拜,张越又去了。这次,已经满一个月了,之前从来没露面的制片人鬼鬼祟祟地从幕后走到了台前,说:“我们不是想让你当嘉宾,我们是想让你当主持人。但是,我们不敢直接跟你说,一方面是怕吓着你,毕竟你没经验,怕你在现场压力大了会紧张;另一方面我们对观众没把握,不知道大家能不能接受你这样的人;还有,领导能不能接受你,我们也没有把握。所以,我们先用这种淡入的方式让你试了一个月。结果非常好,你正式加盟吧!”

于是,张越便与阿果搭档,共同聊一些时下最热的话题。两个月后,制片人说:“不行,这样还是不行,没有发挥你的特长和能力,你应该做一个自己的脱口秀谈话节目。我们另外给你设计一个节目,你自己的节目。”

张越的出现十分特别,因为她打破了以往观众心中字正腔圆、瘦瘦溜溜、大眼小嘴的主持人形象。所以,刚开始她不被接受也在所难免。她印象最深刻的是无意中看到了一封愤怒声讨当时电视台台长的观众来信。当时,出于保护当事人心理的考虑,这封信一直被台长藏着。那天,在翻领导东西的时候,张越不慎看到了。信中说:“那个叫张越的是不是你家亲戚?如果不是你家亲戚,你凭什么让她当主持人?全中国的人都死光了吗……”

然而,更多的人认为:张越的出现让这个行业有了一个很大的改变,即越来越有国际主持人的概念,而不是以前更靠近播音员的那种。

因节目播出方式改变而暴瘦

在《半边天》当主持人一段时间后,张越的名气越来越大,可做着做着,她觉得没劲了。“每天谈的话题不是我想谈的,几十个编导轮流拿一个话题给我,说:你今天坐在那儿给聊聊这个。这样时间长了,我觉得特别没劲,太没有意义了。然后,我就越来越烦,烦到领工资的时候也会特别生气,觉得我这是在干吗呢,干的活儿虽多,但不走心,没有成就感,就不想干了。”

于是,1997年的一天,张越去找制片人要求辞职。制片人问她为啥辞职,她说:“我就觉得特没劲,现在做的这个节目不是我想做的。”“没关系,咱们可以调整,你想做什么节目?”制片人这一问,让张越愣住了,关键就是她也不知道要做什么节目。

辞了工作,张越很快就傻眼了,因为没有工资了,她的日子过得很艰难。以前,有工作能挣钱的时候她比较大方,每次报社的编辑发专栏稿费的时候,她都说:“我没时间每周去取钱,可几十块一百块的小钱让你们送来,又太麻烦了,先搁你那儿吧,以后有时间再说。”时间一长,张越几乎把这事给忘了,现在没收入了,她一下子全想起来了。于是,她认认真真地坐在那儿仔仔细细地回忆谁欠她钱,然后一一给人家打电话:“我以前存在你那儿的稿费呢?帮我敛敛,我这就去取。”

拿到一笔又一笔稿费,张越高兴坏了,连忙给《半边天》的同事打电话,说:“我又有钱了,咱们吃饭去!”

于是,张越闲在家里过着“做做饭,聊聊天,做做梦”的日子。其中,最让她觉得好玩的是“听听这儿的故事,听听那儿的故事”的环节。每当这时,她心里总有一个声音在说:“这些事比平常做节目聊的那些有劲多了,要是拉上一根线给录下来,就是一期特别好的节目!”开始,张越觉得那些都是闲聊,跟工作没有关系,后来,想着想着,越想越成熟,她恍然大悟:“不对,其实跟工作是有关系的。”

两年后,张越去找她以前的领导,说:“我又想干了。”领导特别好,依然允许她干,依然给了她一个主持人的位置。随后,张越开始主持她的深度人物访谈节目。

“我最喜欢的始终是我在《半边天》《张越访谈》时候做的那种深入的人物采访,进入他的世界他的生活,看整个这个时代的人是怎么活的,我特别希望20年、30年、40年以后,当人们要研究今天这个时代的人的时候,能拿我做的若干期节目做范本。我始终想做的是这样的节目,他们并不是名人,但是,他们是这个时代当中的人,他们代表着这个时代。”

《半边天》改版成了《夜线》以后,很多细心的人发现张越瘦了很多,可究竟瘦了多少,她也不知道。“我多年不量体重,不确定瘦了多少斤,但是我想应该是瘦了不少。因为朋友认不出就无所谓了,我去银行取钱竟然取不出来!他们说我存折是对的,身份证也是对的,但我这个人不对,来了两拨领导,评估了好长时间才让我把钱取了。还有,就是出国入境的时候不让我入,说我和护照上不是一个人!”

很多人说,张越瘦了不如胖了好看,说她瘦了就像老了10岁似的,让她别减肥了。张越大喊冤枉,她没减肥,瘦下来是因为她的节目类型改变了。以前,做《半边天》的时候是录播,白天去干活录节目不怎么吃饭,晚上节目不录了,她会叫上一大帮人在外面使劲吃,这一天就靠这顿饭了。这样一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胖才怪呢!但是,她又控制不了。

可《夜线》是一档每天晚上直播的节目,组里要求大家下午就上岗。因此,下午4点多的时候,张越就已经上岗开始干活了。原因有二:第一,因为是直播节目,她肯定不能离岗,不可能跑出去跟朋友约饭,天天吃食堂自然就吃得少了;第二,她没心思吃,节目开始前的这段时间有很多零碎的事情需要做,比如跟嘉宾串串内容,比如补个妆换个衣服,比如跟编导对一对,跟摄像各个部门对一对小片的位置等等。所以,她根本没心思吃饭。

“因为这样的作息,我的饭局少了,朋友少了,生活方式变了,自己也一点一点瘦了下来。我自己其实是没有感觉的,直到三年后才知道我是真的瘦了。”

因为那一天,张越去裁缝铺取衣服。她上身试穿时,发现衣服肥了很多,想来是尺寸弄错了。那位裁缝也十分糊涂,说:“哎哟,还真是错了。你脱下来吧,我给你改改。”结果,裁缝拿尺子一量,就是她的尺寸。于是他们恍然大悟,异口同声说:“难道瘦了吗?”

现在,张越完全不习惯晚上跟朋友一起吃饭了。前不久,一个朋友非拉她晚上吃饭,她推托不过就去了,结果吃完饭,那天晚上她怎么也睡不着觉,最后好不容易睡着了也是噩梦连连。后来,她再也不敢吃了。

近几年,张越在工作之余致力于动物保护,并且在2011年成立了中国大陆第一个动物保护公益基金会——“它基金”。作为发起人和理事,她与流浪动物之间也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我们期待着张越的下一个释放。

〔编辑:潘金瑞〕

猜你喜欢
张越编导主持人
到北极约一场极光盛宴!抑郁岁月幸有“同学的你”
编导:贩卖热情的人
关于艺术编导改革与创新的思考
阳原县第四实验小学
小蛇圈圈绕的答疑会
天使为什么会飞
浅谈电视编导能力与艺术修养
咖喱岛(四)
张越—超越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