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华
国家主席习近平2014年9月11日在出席中俄蒙三国元首会晤时, 首次倡导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今年7月,中俄蒙元首在乌法会晤,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俄罗斯联邦、蒙古国发展三方合作中期路线图》(简称“路线图”),提出在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俄罗斯跨欧亚大铁路、 “草原之路”倡议基础上,编制《中蒙俄经济走廊合作规划纲要》,目前经济走廊建设已启动,《纲要》正在逐步落实。展望未来,中俄蒙经济互补优势更加凸显,区域经济合作前景广阔。“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是“一带一路”开放发展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这一开放新格局,智库具有不可或缺的引擎作用,不断加强智库合作交流是助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重要路径选择。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是古丝路精神发扬光大的重要载体,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重要举措,是有效对接三国发展战略的重要平台,是互尊互信、合作共赢、文明互鉴的伟大构想,是惠及三国人民长远利益的美好愿景。
从古代草原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和地缘看,中蒙俄是古代草原丝绸之路的重要国家和通道,是古代草原丝路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承载地。三国山水相连,睦领友好,交往频繁,亚欧人民堪称三国经贸文化交流的典范,知识交流、相互学习的先行者。比如,中蒙共同享有相同族源和丰富的文化资源,这些资源渗透在两国的历史文化中,也存续在两国现实社会生活中,是中蒙两国游牧文明的真谛和草原文化的胸怀在经济全球化的现代进程中发扬光大,是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的文化瑰宝和文化力量。再比如,从18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中国北方草原有一条通向蒙古高原和西伯利亚腹地的“茶叶之路”。这条茶路由二连浩特出境,途经乌兰巴托、恰克图等地,终点为俄罗斯贝加尔湖一带,横跨亚、欧大陆,绵延万里,创造了辉煌的商业奇迹。中俄“万里茶路”,带动了沿途城镇、商业、加工业、服务业的发展和文化交流,展现了民间社会密切交往的共同需求,也是一条商贸之路、文化之路,友谊之路。这些历史记忆是留给现代中国、蒙古国、俄罗斯的一份重要文化遗产,以这条“万里茶路”为主题,三国联合签署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宣言,开启了尊重历史、传承文化、开拓未来的重要合作新篇章,是有利于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底蕴深厚的共享资源,是一种崭新的历史观,也是中国倡导“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出发点,是再现“茶叶之路”辉煌的创新之举。
从现实的政治、地理和经济地缘上看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是一个符合三国发展愿景的巨大合作平台。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向北在陆地上的延伸、向南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对接的一种新跨境合作战略构想,既缩小了俄罗斯和蒙古国与亚太地区的时空距离,又体现了俄罗斯和蒙古国的国家利益和经济发展要求。中蒙俄经济走廊”战略构想是实现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蒙古国“草原之路”和俄罗斯“亚欧大铁路” 的有效对接。编制《中俄蒙经济走廊合作规划纲要》,根据公布的中期路线图可以看到,三方正在将发展战略对接落实到具体合作领域和项目上来。 在经贸合作方面,为进一步提升三方贸易便利化水平,包括在相互贸易中扩大使用本币结算,三方将探讨建立经贸主管部门合作机制。完善三国工商会合作机制,推动定期举办洽谈会和经贸论坛,加强三方间贸易、投资和商务伙伴关系。开展三方海关合作,举行三国海关署级会晤。继续定期举行三方交通运输部门和机构工作组会晤。中蒙俄三国落实发展战略对接,打造经济走廊,将进一步拓展三方合作空间,更将带动整个欧亚地区的发展。古老的“茶叶之路”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的前景可期,将为该地区国家和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中蒙俄三国加强沟通与合作,不仅巩固了中蒙俄三国双边关系,同时还可强化以中俄为主的多边合作机制。在地理地缘上,目前复杂的国家关系和地区格局中,只有中蒙俄三国的双边、三边关系最为稳定,且处在历史最好时期。中蒙俄三国关系未来走向对东北亚,乃至中亚、东亚发展举足轻重。在经济地缘上,虽然东北亚六个国家的地上、地下资源各有千秋,但是更多的能源性、战略性资源还是集中在中蒙俄三个陆地国家。中蒙俄经贸合作成为东北亚经济复苏发展的助推器。“中俄蒙经济走廊”战略构想一方面加强了中俄与蒙古国各经贸领域的全方位合作。特别会使蒙古国经济从简单的双边合作向多边合作转移;从单一内陆经贸合作向陆海并重转移;从单纯的资源原料运输向多元化经济合作转移;从粗放型运营向环境保护型转移。另一方面,中俄蒙三国首脑会晤首先开启了东北亚区域内新的多边对话模式,还可以进一步提高三国的地区影响力以及对地区局势的掌控能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旨在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为我们描绘出了和平发展的美好蓝图,符合三国人民的共同利益,是三国人民的共同美好愿景。
智库为影响政策而生,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智库(thinktank)的叫法起源和美国有一个集聚美国“最强大脑”的别号叫智库街的影响,以及智库在世界历史上的独特作用反复证明,智库已成为国家外交的重要主体,智库在谋划发展蓝图,推动合作共赢、促进国家间友好交往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智库间的合作已成为影响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实现“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这一宏大愿景,是复杂的系统工作,涉及多元合作伙伴、多个区域板块、多类实施主体、多项重点任务,更加离不开各方智库的影响和推动。当务之急迫切需要集中了各类高端人才的三国智库的积极参与、服务和务实合作,搭建三国人文交流的文化走廊,发挥智库的重要引擎作用。
智库的引擎作用还表现在智库相当于芯片,即智库=芯片的“智库+模式”。“中蒙俄经济走廊”战略构想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实现三国战略对接和一系列的具体规划及项目对接,这客观上迫切需要智库进行前瞻性、战略性和可操作性的务实研究,有效发挥智库的党委政府的“外脑”、社会舆论的“向导”、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及外交的润滑器作用, 以加大理解和共识,加强政策引导和阐释,提供智力咨询和服务,破除各种难题和困境。具体讲“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以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五通”为主要内容。政策沟通是“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重要保障,民心沟通是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社会根本。作为咨政建言和人文交流的重要力量,智库不仅是本国政策与学术研究之间的桥梁、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桥梁,也是各国之间深化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政策沟通的桥梁。充分发挥智库的专业研究能力及对政府和公众的影响力,对促进三国政策沟通、民心相通,为共建“中蒙俄经济走廊”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意义。此外,除了从宏观视角的政策沟通、民心相通外,其余的“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等微观的内容同样需要强有力的智库智力支持和服务,发挥智库的智力芯片作用,每一通都有智库服务的相关要素支撑的一系列的“智库+模式”,如智库+贸易畅通, 即可以分解为智库+政府决策(影响)、+高端智库人才、+高端产业(聚集)、+金融创新服务、+智库专业咨询,由此形成以政府政策开放带动、参政议政的高端人才聚集推动、高端产业集聚拉动、金融服务融合互动、专业咨询创新驱动为核心的全智能智库服务链条。以上智库=芯片的“智库+模式”和具体每一项的衍生的智库要素的组合服务模式使智库智力服务的架构和体系更加清晰完善,五通的内容植入智力的芯片,插上芯片的翅膀,动力更强,飞得更远,增添强有力的智力内生动力,有力推动“五通”的顺利实施,有力提升智库话语权、影响力,使智库成为“中蒙俄经济走廊”不可或缺的重要新引擎。
为了实现“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我们必须构建打造智库联盟,加大智库间合作交流。三国学术界应抓住有利时机,增强使命意识,把握时代特性,积极探索智库对话新模式,全面拓展务实合作新途径,不断完善智库合作新机制,进一步推进智库间的广泛交流合作。我们应秉持共商共建、互利共赢、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的原则构建国际开放智库平台,特别是要实现三国智库有效对接,有效整合三国的智库资源,最大限度发挥智库的集聚效应,携手共同打造三国智库共同体,有效发挥三国智库的优势,共同关注和致力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研究,使三国智库成为实现三国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的有效平台和重要支撑。
促进中蒙俄国家智库交流合作,为“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增信释疑,凝聚共识,提供政策支持。通过三国智库开展全方位的合作和交流,充分调查、反映三国困难、问题、关切与疑虑,就经济发展战略和对策进行充分交流对接,增强信息交流,促进政策沟通,共同制定推进区域合作的规划和措施,协商解决合作中的问题,促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思路创新、决策咨询、磋商沟通与方案设计,进而实现国家间政治互信、政策协调。
构建三国智库网络平台,转变和创新智库交流合作方式。利用大数据资源和互联网+,实现三国智力联姻,芯片串联,以三国智库网络为平台,建立智库研究成果交流、资源共享、成果发布、成果转化、联合召开小型学术研讨会和智库对话等;创新合作方式,建立常态化智库对话、人员交流与合作研究机制;建立智库专家互访机制,重点支持三国智库学者访问、研究和培训。以三国智库网络为平台,组织举办年度“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国际发展高层论坛,介绍和分享中国以及相关国家的发展理念和经验,就“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和相关国际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力争打造成为三国政产学研各界进行综合研讨的知名高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