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汉荣
据说目光是有重量、有质量的。
我经常体会着目光落在身上或者心上的那种灼烫感、尖锐感、潮湿感、温暖感、压迫感。
当我们记起某种感情时,回忆的筛子就在意识的深海里打捞起一缕一缕目光,于是我们忆起了目光后面的某一双眼睛,温柔的、潮湿的,或热烈的。
当我们记起某些往事时,未必能摸索到具体的场景和情节,事件已经淡成云雾,但是,隐约在事件上空的那些目光,往往如同闪电,已经扎根在过去的夜幕上。
当我们记起某个思想时,总是在一个眨眼的瞬间。一眨眼,突然眼前亮了起来,心中的某个角落亮了,精神的某个房间亮了,于是我们重新进入这个思想,并被这个思想照亮。为什么一眨眼间,就重逢某个思想?那是因为,一眨眼间,我们的眼睛记起了某种目光,沉思的、焦虑的、顿悟的、狂喜的、澄明的。而那思想,正是由这样的目光浇铸而成。目光的重量,远远大于我们的体重。其实,我们的身体,我们身体里面的那颗心,正是收藏和贮存目光的库房。
所以,当我们老了,越来越轻的身体里,却感受到越来越多的沉重。那些好的目光,如宝石珍珠,存放在内心最重要的房间,我们经常于静夜抚摸它们,被它们再次照拂,同时又为无法再次回到那些眼睛面前表达谢意和敬意,而感到遗憾和痛心;而那些不好的目光,阿谀的、冷漠的,虽说时间已经稀释了他们的分量,然而这记忆还是时常被他们袭击。假如你能勘探你身体内部的江河湖海和崇山峻岭,你将惊异于浩瀚的沉积和收藏,而藏的最深,保鲜保真最好的,正是那一脉脉、一束束、一道道目光。
我们的体重之外,更多的,也更重的,是身体内部储藏的目光的重量。
人生的质量,除了身体的质量,更重要的的,是身体内部储存的目光的质量。
圣人体内,一定存放着高质量的目光。这样的目光,如水,如雪,如虹,如星,如月,如雨,如纯棉,如黑夜的灯,如冬日的炉火,如妩媚的青山,如雨后的草叶,如月光里展开的大海,那深邃的沉思和悲悯,如闪电穿透长夜又谦卑地消融于长夜……我读《论语》,读《庄子》,读佛经,读列夫·托尔斯泰,都读到了一束束目光,他们眼睛里的目光,以及他们内心里储存的目光。圣人从目光的丛林中走过,从生灵的泪雨血河里趟过,他们的眼睛望见了苦海的深处,望见了生存莽原上伤痛的背影。同时,他们的眼睛又与长夜远处、星空高处某个神圣的目光对接,于是,一种深达海底又接星辰的伟大心胸展开于他们体内,发自于人的内心却蕴藏了宇宙般深广思想和爱意的目光,终于降临世间。
于是,我经常问自己:
你的体内该存放怎样的目光?你渴望收藏的那些好的目光是在陆续凋零,还是在陆续生长?你如何在紫外线等有害射线频频伤害的大地上,捕捉并珍藏那些美好的光线?穿过日渐破败的森林,你怎样寻找种子那暗淡的目光,在长久地与它对视之后,你是否播种它,并祈祷在雨过天晴的早晨,看见一株嫩芽,噙着泪珠,表达着胆怯的希望?
我又该向生活,向历史,向覆盖着坟墓、陨石和青草的土地,投去怎样的目光?我该向那瘦瘦的溪流、细细的泉眼投去怎样的目光?你看,那朵小小的芨芨草花就要开了。仿佛一点粗暴的声音都会让它熄灭,我该怎样以温柔的目光注视它仅有的几分钟的童年?无家可归的燕子,怯怯地降落在我的阳台,怯怯地,以公元前的方言,试探我的心思,试探我对春天的态度,我该用怎样的目光问候它或者冷落它?欢迎它或者拒绝它?我该向那山路上跋涉的身影,投去怎样的目光?我该向雨夜里的灯火,投去怎样的目光?我该向一直在深夜里最高处凝视我的那些神圣的星星,投去怎样的目光?我该向那一天一次大出血,每一天都怀抱爱的火焰而死去的壮美的夕阳,投去怎样的目光?我看见我的不远处安静的站立着的那棵柳树,它的每一根手指都在传递一种古老而单纯的情思,它嫩绿的眼神,那点化过《诗经》、照拂过唐诗、抚慰过宋词的眼神,又投递到了僵硬的水泥地板上,投递到被电线缠绕被塑料包装了的生活身上,投递到被商业操纵被数字组装被技术复制的文化身上,投递到落满高分贝尖叫声的我的小小的身体上和心上,那么,我该向它投去怎样感恩的目光?
是的,我收藏着来自历史、来自自然、来自生活、来自人群的各种各样的目光。
同时,我投去的目光,也将被收藏,被某棵树收藏,被某朵花收藏,被某条河流收藏,被某盏灯收藏,被夜半的某颗星收藏,被近处或远处的某个心灵收藏。
就这样,我们的目光,改变着白昼的光线,也改变着夜晚的品质,甚至,或多或少地,改变着宇宙的质量……
赏析:
本文以“目光”为题,意象独特,贯穿全文,角度新颖、引人深思。文中首句总起全文,文章从目光的重量和质量两方面展开。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目光就是灵魂的折射。目光中有感情,有思想。高尚者,目光流露悲悯与博爱,猥琐着的目光中流露阿谀和冷漠。生活的细枝末节我们可能已经忘记,但是那触及灵魂的目光保存在记忆深处。心灵是库房,眼睛是心灵之门,一眨眼,心灵的门就开了,我们与心灵中收藏储存的目光相遇。那些指引我们人生的目光,再次把我们触动,而卑鄙猥琐的目光也会袭击我们。灵魂的厚重感,远远大于肉体的重量。
圣人体内有着高质量的目光,那是他们深沉的思想和博大的爱。圣人心底收藏人间的苦难,他们的目光流露出悲悯的情怀。我们也要像圣人一样,辨析、收藏蕴含希望的美好的“目光”;向生活、历史、自然(土地)投出感恩的目光。爱护自然,关注弱势群体;感恩自然赋予我们的多彩的生活与情思。那么,我们的目光也将被历史、生活、自然所珍藏,我们也拥有了高质量的目光,高贵的灵魂。(点评:王纪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