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原型理论的英语词典义项排列模式研究

2016-01-13 17:28李增垠
关键词:原型理论英语词典

李增垠

摘要:多义词的义项划分与排列一直是词典编撰的难题,义项排列通常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回顾了义项排列的历史发展、使用频率和逻辑关系三大基本原则及其利弊,同时还归纳了其他一些衍生的排列原则和方法。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原型理论以及该理论在词典义项排列中的应用,指出借鉴原型理论能对义项排列起到一定的优化作用,可以作为其他排列方法的一种补充。在肯定原型义项排列法优点的同时,还讨论了其不足之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原型义的确立原则和标准。

关键词:英语词典;原型理论;义项排列

中图分类号:H06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21101(2015)02008006

Abstract:Its difficult for lexicographer to divide and order senses of polysemy within entries in English dictionaries. Senses in dictionaries are usually arranged according to certain principles or method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three basic principles of sense ordering ——historical sequence, frequency and logical sequence——and their pros and cons as well. It also summarizes some other derivative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sense ordering. On this basis, the paper explores the theory of prototype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theory in sense ordering of dictionaries. It is showed that the sense ordering model based on prototype theory plays an optimized role which can be used as a supplement for other sense ordering. Meanwhile, it also discusses its inadequacies and the most serious one concerns how to establish the principle and standard for prototypical sense.

Key words: English dictionary; prototype theory; sense ordering

一词多义是任何一种语言都十分普遍的现象,是任何一部词典不可回避的问题。一个多义词的意义少则几个,多则达十几个甚至几十个, 编纂词典时,这些不同的意义放在同一个词条里, 就必然产生孰先孰后的排序问题。由于多义词义项在词典中以何种方式排列直接影响到用户使用词典的效率,进而影响多义词的习得,因此义项排列被认为是词典编纂微观结构中的一个关键环节,词典编纂者在词典编纂过程中通常需要遵循一定的排列原则和方法。本文以英语词典为例, 在总结义项排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的基础上,着重探讨原型理论在词典义项排列中的应用及优势,同时,也指出其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一、词典义项排列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词典所收录的词条大都有多个义项,部分常用词的义项多达十几个甚至数十个。例如《牛津高级学习者词典(第六版)》中收录的make一词共有30个义项,25个短语,其中,短语make sth up又含10个子义项;《新英汉词典》(1985年新2版)中收录了make一词的共36个义项,39个短语,其中,make up下的子义项为11个。如此多的不同义项放在同一个词条里,如何安排其排列顺序就成了一个既关键又复杂的问题。词典的义项排列模式较多,不同的词典遵循不同的处理方法和原则。总体来看,词典义项的排列大致遵循三种基本方法和原则:一是历史发展原则,二是使用频率原则,三是逻辑关系原则,以这三种方法和原则为依据的义项排列被称为传统排列模式。除此之外,研究词典学的学者们还归纳出其他一些方法和原则。

(一)历史发展原则

这是词典义项排列的历时原则。这个原则按词义发展的时间顺序编排词的各个义项,每个词义都注明其在文献中出现的最早及最后年代,以展示词义历时演变的发展脉络。德国词典学家F. Passow认为,词典中的每一个词条都应当是一个词的历史记录,他强调词典的义项必须严格按照年代的先后顺序来排列[1]。

依据历史发展原则所排列的方式对词的读音、拼写、意义、用法等内容的演变进行考证并注明年代,这种做法比较适用供专门研究用的大型历时性词典,因为只有所有基本义项都被收入,才能显示词义的演变。规模越大,覆盖时间越长,义项分得越细,就越能清晰地显示词义的发展演变过程。按历史发展原则排列义项的词典最典型的当属《牛津英语词典》,此外,还有《韦氏新世界词典(第3版)》、《韦氏大学词典(第10版)》、《韦氏大学词典(第11版)》等等。黄建华、陈楚祥指出,“这种排列法的优点是条分缕析,源流分明。读者可以根据词义的排列次序了解词义发展的历史脉络,从中窥见各个义项的内部联系”[2]71。如此,读者对一个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历史发展可以一目了然,对于理解和掌握不同历史时期的词汇有着重要的意义。

但是历史发展原则一般不适于按共时性原则编写的词典,因为这样的排列既不能体现不同词性的义项之间的关联,也不能反映出哪些意义常用,哪些不常用。此外, 从词典使用的角度来看, 由于义项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 有些已废弃不用的意义很可能会和常用意义都被排列进去,最大的问题是检索不大方便,词典使用者若要查一个词的当前常用意义时犹如“大海捞针”,无从下手。因而此原则不适合中小型词典,尤其不适合学习型词典。

(二)使用频率原则

使用频率原则属于词典义项排列的共时原则。这种原则和方法按义项的常用程度排列,即把常用的高频词义排在词条的前面,把低频词义排在后面。《朗曼当代高级英语词典》是按使用频率原则排列义项的典型词典之一,该词典在分析大型口语和书面语语料库的基础上,将各个义项均按使用频率高低来排列。

从便于检索的角度来看,按使用频率编排多义词的各个义项显然比按词义历史演变顺序排列更佳。黄建华、陈楚详这样评价其优点:“采用使用频率原则排列义项的优点是从实用的角度出发,使读者根据排列顺序知道该词义的常用程度,同时也便于查找词的常用意义,因此受到一般读者的欢迎。按使用频率原则排列义项更适合于编纂双语词典,尤其是供学习外语用的双语词典中的义项排列更是如此”[2]73。

然而,田兵、陈国华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其缺陷:“由于按频率排列义项必须以客观统计的义项使用频率为前提,因而在大型语料库开发应用之前,频率原则只是一个经验性指导原则,难得有一部词典是按照严格意义上的频率原则来排列义项的”[3]185。此外,犹如鱼和熊掌之关系,在某种意义上说,历史发展原则和使用频率原则是互相排斥的,故这种排列方式很难较好地反映出义项之间的联系,更不能显示词义的演变与发展。

(三)逻辑关系原则

词典义项排列的逻辑关系原则也属于共时原则。这种原则和方法按照义项之间的派生关系或意义关联排序。因为一个多义词词义的发展往往具有不可割舍的内在联系,有时不能简单地按照它们出现的年代顺序或使用频率来排列,而是要考虑词义发展的逻辑顺序。章宜华、雍和明指出,按历史语义学家的观点,基本义或原始义与其派生义或引申义之间呈“辐射状”和“连锁状”分布[4]226。“辐射状”是指在一个多义词的若干不同词义中,有一个是中心义,其他引申义、派生的词义则以中心义为节点呈辐射状展开,它们和中心义在语义上有直接联系;“连锁状”是指在一个多义词的若干不同词义中,有一个原始义,它处在语义链的起点,如同铁链一环扣一环,原始义派生出第二个词义,第二个词义又派生出第三个词义,依次派生下去。这是词义历史发展的两种主要类型,说明了词义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是词典编纂者在排列一个多义词的不同义项时不能不考虑的排列原则和方法。

以逻辑关系原则排列义项的典型词典是《桑戴克英语词典》。在该词典中, 相关的义项放在一起, 常用的和普通的意义放在少用的和特别的意义前面, 当代的用法放在古老的用法前面。此外,声称按逻辑联系原则排列义项的词典还有《美国传统词典》和《美国传统学生词典》等等。《柯林斯COBUILD英语词典》也采用类似排列方式,该词典中同样是不同词性的义项混排在一起,排在最前面的是核心意义,但不一定是最常用的高频意义。

逻辑关系原则的特点是从语义演化的脉络出发,把一个有较多义项的词在某种程度上理解成一个有结构的单位, 而不是作为一连串毫无联系的意义。这样可以全面地揭示和描述多义词义项之间的语义联系,有利于词典使用者理解词义的内在联系,系统地学习和记忆相关语言知识。但有时也会引起查阅不便的问题,尤其当不分词性地排列时更是如此。再者,确定一个多义词的基本义或原始义,弄清常常多达十几个乃至几十个不同的义位之间的历史脉络和语义联系,其难度和复杂性是不言而喻的。

(四)其他排列方法和原则

以上是词典义项排列的基本原则或称为传统排列模式。除此之外,学者们归纳了其他一些原则或方法,具有影响力的主要有:“语法优先原则”,如,《朗文当代英语词典》中语法信息不仅影响到义项的基本排列,还决定着词目的确定;“频率优先原则”,如《柯林斯COBUILD英语词典》是第一部基于语料库技术的学习词典,该词典的义项排列在体现逻辑关系的同时也最大限度地体现了频率原则;“一义一词原则”,如,《剑桥国际英语词典》中不同的义项被分别认定为不同的词,独立列为词目;“层级排列原则”,如,《麦克米伦高阶英语学习词典》中义项的排列是按语义特征分层级处理的。源可乐在传统排列方式的基础上归纳出的其他一些新型处理方法也值得一提:“纯粹按使用频率”,如《朗文当代英语词典》三版的处理方式;“化作多项独立词条”,如《剑桥国际英语词典》的处理方式;“以核心意义为基础的排列法”,如《新牛津英语词典》的处理方式;“奇妙的义项菜单”,如Lighthouse《英日词典》[5]。事实上,以上这些都是义项排列三大基本原则的纯粹使用或者交叉综合应用。

词典编纂中多义词义项的排列究竟应该遵循哪一种原则更佳呢?这个问题不好回答,事实上,不同的方法各有其长短,用不同方法排列义项的词典可以满足不同读者的需要。譬如,如果是供研究词语的发展变化过程之用,可以采用历史发展原则编纂;而供学生尤其是外语学生使用的学习型词典,其义项排列则主要采用逻辑联系原则或使用频率原则。一部词典的义项排列采用何种方法主要取决于该词典的宗旨和服务对象。正如Inaucci所言:“各种排列顺序都是可能的,决定的因素在于词典为谁而编,为哪个用场或哪些用场而编”[2]74。随着义项排列方法的不断发展,各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发展趋势,原型理论应用于词典义项的排列之中也就成了必然的结果。

二、原型理论

原型理论(prototype theory)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基本原理之一,在认知语义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该理论是一种不同于传统语义理论的意义观,它是针对基于亚里士多德的二值逻辑的传统释义方式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因为传统的“充分必要条件”已无法解释现代语言复杂的语义和文化成分,而通过原型理论进行分析,意义范畴的内部结构和边缘特征都能得到较为理想的描述和解释。

(一)原型理论的渊源

1953年,奥地利著名哲学家、分析哲学的鼻祖Wittgenstein在他身后出版、代表其晚年哲学思想的重要著作《哲学研究》(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s)中提出家族相似性(family resemblance)概念,为人们重新认识范畴的本质特点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理论依据。Wittgenstein之后,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对范畴的认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美国人类学家Berlin和Kay(1969)对98种语言中的颜色词汇进行了考察,发现在人类的语言中存在基本颜色词,对颜色的范畴化其实是遵循一定规律的,并在他们的研究中发现了对颜色进行范畴化时所依赖的焦点色(focal colors)现象。随后,社会语言学家Labov(1973)调查了英语中的BOWL、CUP等客体的分类情况,发现范畴划分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和开放性。在同一时期,心理学家Eleanor Rosch及其同事进行了一系列著名的心理学实验[6-10],为Wittgenstein、Berlin和Kay等人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实证支持。Rosch用“原型”(Prototype)这一术语替换了Berlin和Kay使用的“焦点”(focus)一词,避开了“焦点”隐含的“中心位置”之义。之后,Rosch把原型实验扩展到其他范畴的实验中,如水果、鸟类等,并在总结其他学者范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展了简称为“原型理论”的原型和基本层次范畴理论。

(二)原型理论的主要特征及应用

原型理论是一种语义范畴理论,它是基于哲学家、心理学家、人类学家、语言学家的共同研究成果提出来的。综合Rosch[11]、Lakoff[12]、Taylor[13]、Ungerer和Schmid[14]的论述,以及赵艳芳[15]、王寅[16]、李福印[17]的概述,原型理论可概括为三个要点:

第一,范畴不能以一组充分必要的特征来界定,范畴内部的各个成员由“家族相似性”联系在一起;范畴的边界具有模糊性,相邻范畴具有重叠性。第二,范畴成员之间并不平等,它们之间有隶属程度的差异;某范畴的原型与该范畴成员共有的特性最多,范畴的边远成员与该范畴成员相似的特征较少。第三、范畴呈放射状结构,原型处在范畴结构的中心位置;多数范畴所呈现的不是单一中心结构,而是多个中心结构。

原型理论是近几十年来在经典范畴理论(classical theory)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一个主流范畴理论,对心理学界和语言学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该理论最初是用来解释自然事物的,后被应用于认知语言学和语义学来研究自然语义的形成与分解。认知语言学家Lakoff与Taylor[18]进一步完善了原型范畴理论并把它应用到对语言各个层面的研究之中,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果。近年来,国内赵巍、石春让[19]、王安民、王健[20]、杨蔚[21]、靳亚铭[22]、邵斌[23]等不少学者也已将原型理论应用于词典学研究的多个层面,并取得了颇为丰硕的成果。

三、原型理论在词典义项排列中的应用

如前所述,一词多义是所有语言普遍存在的现象,在词典编纂者中,历史顺序、逻辑顺序和使用频率是常被用来处理多义词义项排列的三种传统方式。事实上,这三种方式各有利弊,要么是注重检索的便捷而忽略了义项间的内在联系,要么是侧重体现义项间的联系却给使用者带来查阅不便。此外,以三种传统方式为基础,衍生了其他一些方法,使得义项排列模式更趋实用、合理并更具针对性。因此,在词典的义项划分和排列过程中,新的理论的应用及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已成为必然趋势。

原型理论可以运用到词典义项排列中,称为原型义项排列法。如,美国《韦氏新编大学词典》(1987,第九版)中对英语lie一词的界定就是根据Coleman和Kay的著名实验得出的结果做出的。Coleman和Kay用语言实验确定了lie范畴的三个原型特征:一是“话语本身与事实不符”;二是“说话人的目的是说假话”;三是“说话人的目的是欺骗”[24]。原型义项排列法是在词条的义项中选取某些具有概括性意义的义项作为原型义, 之后再分列接近原型义的义项,与原型义项形成一种放射性的链状结构。较之于单义词汇,如何排列多义词的义项,是词典编纂的核心任务,词典编纂者十分需要凭借语义生成与衍生规则来厘定词条各个义项及义项间的相互关系。原型理论从人类认知的特点出发分析多义范畴结构并明确范畴成员之间的联系,更适用于解释词条义项之间的结构关系。杨蔚指出,原型理论在词条义项排序中最突出的效应就是区分了义项的主次,并利用主次义项之间的归并和排列来体现语义范畴的内部结构[21]。

《牛津大学英语词典》在义项的排列顺序上借鉴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尤其是认知语言学的原型理论,是应用原型义项排列法的典型词典之一。该词典优先确定意义中的核心义或原型、典型意义, 而将不太重要的意义或用法置于次要位置;排列义项时首先考虑词性,主要词性排在前面,次要词性排在后面。就同一词性下义项的排列顺序而言,先列原型意义,并用罗马数字标示出来,清晰易查。这里,我们以西方学者深度研究过的动词climb为例来说明,该词典中climb的原型义之一是“手脚并用向上爬”,这是该词条的主义项,而通过不同的隐喻映射形成的引申义“(飞机等)爬升”、“(道路)斜着向上延伸”、“(植物)攀缘而上”等等为子义项,这些引申义与原型义都有某种相似性或相关性,在词典义项排列时就可以将这几个子义项置于原型义的主义项之下:

climb v1 [trans.]go or come up (a slope, incline, or staircase), esp. by using the feet and sometimes the hands; ascend攀登,攀爬 [intrans.](of an aircraft or the sun) go upward(飞机)爬升;(太阳)上升: we climbed to 6,000 feet.我们的飞机一直攀升到六千英尺的高度。[intrans.] (of a road or track) slope upward or up(道路)斜着向上(伸展) (of a plant) grow up (a wall, tree, or trellis) by clinging with tendrils or by twining(植物)攀缘而上

王寅指出,根据原型理论,一个多义词就是一个范畴,其中有中心意义和边缘意义之分[16]。这个意义范畴集中的一个或多个主要义项作为范畴的原型成员,其余义项作为非原型成员。列在前面的义项原型性显著,而随后的义项的原型性减弱,处于范畴的边缘位置。再以《牛津大学英语词典》中call的释义为例来说明。该词典确立了三个原型意义,每一个原型意义后列有若干非原型意义或称次要意义(即子义项),仅第一个原型意义之后有11个次要意义。次要意义分列于原型意义后,每个次要意义之前都有一实心黑色方块,非常醒目。显而易见的是,所有次要意义都与原型意义存在或多或少的联系,其排列顺序就是原型理论的具体运用。非原型意义与原型意义构成一种链状辐射图,词典使用者可借助此类排列方式相对容易地构建词条call的每个原型义及其非原型义之间的语义网络。同时, 三个原型义的列出也可以帮助他们建立call一词的整体语义网络。因此,词典编纂中原型义项排列法对于英语学习者构建英语词汇语义知识系统将起到重要的帮助作用, 有利于英语词汇、短语的习得,从而有利于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或作为外语的习得。正如王安民、王健所述,原型意义具有认知启发功能,可以充当学习者进一步查阅词义的向导。原型义项排列方式有利于学习者建立义项之间的语义网络,从而有利于其对词汇语义知识的整体建构[20]。

四、原型义项排列法的局限与不足

依据上述分析,可以看到原型理论的应用在处理语言中多义词现象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原型义项排列法可以作为其他排列方法的一种补充,起到一定的优化作用,从而可以更好地服务于词典使用者。在肯定原型义项排列方式所具有的优点的同时,我们还应客观地审视这种义项排列法的不足之处,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便是原型义的确立原则和标准。事实上,究其原因,原型义项排列法的局限与不足源自于原型理论本身具有的一些特征和存在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范畴原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Kvecses指出:“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原型作为范畴的心理表征并非事先存在,也不是稳定不变的”[25]。首先,范畴原型受具体语境的影响。原型并不是预设或固定不变的,而是依语境的不同而变化。如,Gibbs研究发现,“饮料”一词在秘书休息的场景中的原型是咖啡,而在卡车司机休息的语境中则是牛奶[26]。其次,文化差异也是影响范畴原型的重要因素,原型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人们的认知和文化。文化背景不同的人选择的范畴原型通常是不同的。我们仍以“饮料”为例,在中国文化背景中,中国人的“饮料”原型通常是茶,而西方文化中,英美人的“饮料”原型就很可能是咖啡、可乐等。《现代汉语词典(英汉双语)》(2002)对“饮料” 和《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英英、英汉双解)》(1998)对“beverage”的释义就印证了这一点。再次,个人因素也会导致对范畴原型的不同理解。个人的生活经历、成长环境、知识背景等方面的差异会导致对原型理解的不同。我们试以动物“猪”为例来做一说明,对生活在城市的中国孩子来说,由于生活环境所限使得他们很难有机会见到现实中活生生的猪,而《西游记》中猪八戒的形象却早已在脑海中扎根,故而有了当他们见到活生生的猪的时候,却说见到了“猪八戒”这样的笑话。显然,“猪八戒”在他们的理解中反而成了“猪”的原型。犹如田兵、黄国华所言,“没吃过猪肉,还没有见过猪跑”这句民谚,可能就要改换为“没有见过猪跑,还没吃过猪肉”了[27]。正是原型理论的这些特征与局限导致其对原型义划分的原则和标准难以确定。

第二,范畴的边界具有模糊性,原型理论对范畴边界问题的关注程度还很不够。首先,两个范畴可能原型相同,但边界不同;同样,两个范畴可能边界相同,但原型不同。例如,英语中的“rope”,和汉语中的“绳子”就属前者,因为汉语可以说“细绳子”,但英语却不说是“thin rope”,而多用是“string”。其次,每一个范畴的成员都是从最典型到最不典型,从而构成一个连续体,其边缘具有模糊性和不稳定性。如,在一些自然范畴中,树、灌木和草,它们之间存在着难以界定的模糊性,这也使得原型特征的分解难以找到可靠的依据,自然也造成认知上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从而造成义项划分和排列中的困难。又次,原型理论难以解释一些复合范畴的内部结构,如,PET FISH中PET的原型特征是“绒毛状的”、“令人亲近的”,FISH的主要特征为“灰色的”,“中等体型的”,为何PET和FISH分别具有的主要特征没有体现在PET FISH的原型特征“小体型”、“颜色鲜艳”中呢?此外,原型理论也无法解释为何人们在不清楚或误解某一范畴特征时仍能形成该范畴的概念[17]109。这些因素导致了在确立原型义时具有较重的主观判断因素。

第三,原型理论的系统性和科学性还值得进一步商榷。首先,原型效应只是大量心理实验得出的结果,我们不能直接将这些实验结果当做解释人类思维中范畴表征的理论。因此,原型效应可以说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并不一定是人类认知结构的直接反应[17]109。其次,原型论者在对语义范畴进行研究时,采用的语料不够全面,往往是通过实验和经验来判断范畴的典型程度,而缺乏一套衡量范畴成员的典型性、范畴隶属度等的原则和标准。再次,原型理论往往在语义分解时太过烦琐、太注意细节,造成表达上的冗长臃肿,从而造成在词典释义及义项排列中操作上的困难。最后,虽然Labov和Rosch等学者做了一系列实验来证实蔬菜、颜色、家用器皿等词汇范畴的原型性及相似性,但比起波罗万象的人类社会中的各种范畴以及收入词典的数万词汇,那也只是沧海一粟。就目前的研究方法而言,像研究“lie”等词一样,全部采用实证研究来确定所有多义词的原型义是绝无可能的。

五、结束语

原型理论在语言词义分析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在词条释义,词义变化和义项排列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词典编撰赋予了深远的指导意义和借鉴意义。从本文的论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其在处理多义词义项方面所具有的优势。事实上,义项排列的三大传统模式中的逻辑关系原则就最大程度地体现了原型理论在词典学中的应用。借鉴原型理论能对词义的分解和义项排列起到一定的优化作用,可以作为其他方法和原则的一种补充,从而更有效地服务于词典使用者。然而,由于原型理论本身所具有的特征和不足,以及学者们对原型理论的认识和表述所表现出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差异性,要建立一套完整、统一的原型理论和原型模型,继而在词典编撰中确立统一的原型义判定标准和原则还有一条很长的路要走。就词典编纂而言,如何更好地将范畴原型理论科学地运用到词典释义及义项排列中来,完善英语学习型词典的编纂,有待专家学者们进一步深入地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黄群英.英语词典义项排列的基本原则与发展趋势[J].咸宁师专学报, 2001 (5): 136-138.

[2]黄建华,陈楚祥.双语词典学导论[M].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7.

[3]田兵,陈国华.英语高阶学习词典设计特征研究——兼及多义词的认知结构和义项特征[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4]章宜华,雍和明.当代词典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7.

[5]源可乐.英语词典义项的排列策略[J].现代外语,2002 (3):276-283.

[6]Rosch E. Natural categories [J]. Cognitive Psychology, 1973 (4): 328-350.

[7]Rosch E,C. Mervis. Family resemblances: Studies in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categories [J]. Cognitive Psychology, 1975 (7): 573-605.

[8]Rosch E. Basic objects in natural categories [J]. Cognitive Psychology, 1976 (8): 382-439.

[9]Rosch E. Human categorization [A].N. Warren.Studies in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C].London: Academic Press, 1977:1-49.

[10]Rosch E. Principles of categorization [A].E. Rosch ,Barbara B. Lloyd.Cognitive and Categorization[C].New York: Lawrence Erlbaum, 1978:27-38.

[11]Rosch E. Cognitive representations of semantic categories [J]. Journal of Exper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 1975 (104): 192-233.

[12]Lakoff G. Cognitive models and prototype theory [A].U. Neisser.Concepts and Conceptual Development: Ecological and Intellctual Factors in Categorization[C].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391-421.

[13]Taylor J. Linguistic Categorization: Prototypes in Linguistic Theory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3.

[14]Ungerer F ,H.J. Schmid. 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15]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16]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153.

[17]李福印.认知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18]Taylor J. Possessive genetives in English[J].Linguisitcs, 1989 (27): 663-686.

[19]赵巍,石春让.译学词典的原型及评价系统[J].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 (3): 89-93.

[20]王安民,王健.论原型义项排列法的优势和不足——兼评Oxford American College Dictionary中的义项排序[J].辞书研究,2008 (2): 84-89.

[21]杨蔚.试析原型及相关理论的词典效应[J].外语教学,2011 (1): 29-32.

[22]靳亚铭.原型理论在词典工具书编撰中的运用[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3 (1):74-76.

[23]邵斌.词汇·语义·认知·语料库——比利时鲁汶大学Dirk Geeraerts教授访谈录[J].外国语,2014 (2): 86-92.

[24]Coleman L,P. Kay. Prototype Semantics: the English Word LIE [J]. Language, 1981 (57): 26-44.

[25]Kvecses Z. Language, Mind, and Culture: A Practical Introduction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26]Gibbs R W. Prototypes in Dynamic Meaning Construal[A].J. Gavins , G. Steen .Cognitive Poetics in Practice[C].London: Routledge, 2003:27-40.

[27]田兵,陈国华.外语学习词典的义项排列模式及其理据——一项基于英语单语高阶学习词典的比较研究[J].中国英语教育(电子期刊),2008 (1):1-10.

[责任编辑:吴晓红]

猜你喜欢
原型理论英语词典
社会认知语言学视域下年度热词研究——以《牛津英语词典》年度热词为例
荣格原型理论对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启示
原型理论和广告英语的翻译
Lakoff原型范畴理论浅析
基于原型理论的等值翻译观在英语新闻标题翻译中的应用
原型范畴理论之英语教与学
用好英语词典 提高学习能力
国内广告原型研究及其反思
《古英语词典》的编纂与启示
《牛津高阶英语词典》(第8版)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