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职青年教师立体培养战略规划

2016-01-12 10:44陆菊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6年1期
关键词:教师职业青年教师培训

陆菊

高职青年教师立体培养模式,构成要素、实施环节、参与人员众多,如要使其规范、有序进行,就一定要建立规范、合理的立体培养战略规划,作为重要保障措施,其主要内容包含指导思想、基本要求、主要内容以及培养渠道等。

一、指导思想

建立高职青年教师立体培养战略规划的指导思想是:把高职青年教师培养作为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来抓;把高职青年教师培养体系建设与学校发展的战略目标结合起来;把高职青年教师培养的工作重点从学历提升、教学技能培养转移入“双师素质”培养。实施上述指导思想可以从德、情、能三方面入手:“德”是指指导高职青年教师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其责任意识,确保其对教师岗位的价值和特点保持清楚认识;“情”是指培养高职青年教师对教师事业的文化认同感,领悟教师文化内涵,并且激发高职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其培养过程补充情感动力;“能”是指应用多种途径、手段对高职青年教师实施培养,以提升高职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科技研究能力、专业实践能力以及教育技术能力等,促进“双师素质”教师的形成。以上三方面相互辅助,互为影响。其中“德”为基础,“情”为动力,“能”为目标。

二、基本要求

建立高职青年教师立体培养战略规划的基本要求是:高职青年教师培养的短、中、长期目标以及战略目标的制定,应是环环相扣,呈链状分布;“德”、“情”、“能”方面的培养,除了要与战略规划指导思想保持一致之外,还必须依托财务支持、条件保障、信息反馈等系统,有效发挥立体互动特征。

三、主要内容

(一)战略目标

建立高职青年教师立体培养战略规划的战略目标是:把高职青年教师培养成为热爱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具有优秀的教师职业道德品质,拥有先进的教育教学能力、科学研究能力、专业实践能力以及教育技术能力,全心全意为高职学生服务的“双师素质”教师。这一战略目标,受到学校办学目标的制约,与基础设施、师资队伍素质等学校办学条件息息相关,由此制定的战略目标自然也会有所不同,而且范围、时间等因素不同,其目标也会存在差异。如从范围上看,学校目标应从学校大局上考虑,强调其整体性;院系目标应从专业学科上考虑,强调其专业性;教研室目标应从教师个体上考虑,强调其独特性。如从时间上看,长期目标(5年以上)因实施时间较长,会跟随环境、时局变化而改变,因此在制定时以勾勒框架为主,要求与学校发展、社会需求相适应,无需具体详尽,要具备一定的预测性;中期目标(3-5年内)是对长期目标的具体化,必须明确阶段性时间和实施步骤,要有激励性和可行性;短期目标(1-2年内)是对中期目标的现实化,其操作措施条款的制定必须清晰、明确,具备操作性。

(二)培养内容

高职青年教师培养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大部分:一是教师职业道德,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师德”,是指教师在实施各种教育活动时一定要恪守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以及相对应的道德品格、品德和品行,具体表现为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责任、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纪律、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良心、教师职业作风、教师职业荣誉;二是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备应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手段以及各种教学资源,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具体表现为教学认知、教学研究、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评价、教学创新等能力;三是专业实践能力,是指熟悉本专业领域的实际工作标准和规范,能够有效地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应用于实践,解决本专业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表现为技术开发、技术改造、技术服务、技术创新等能力;四是科学研究能力,是指发掘问题、研究问题、处理问题过程中有所发明创造的能力,具体表现为科研基础、科研运用、科研创新等能力;五是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在现代教学的理论指导下,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利用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它要求教师在观念、组织、内容、模式、技术、评价、环境等一系列教学相关因素上设计与创新,适应时代的需求,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具体表现为现代教育理念、信息素养、教育技术应用研究能力。上述高职教师培养内容中,其教师职业道德是根本,教育教学能力是基础,专业实践能力是核心,科学研究能力是保证,教育技术能力是升华。高职教师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和提升上述五大能力,以胜任高职教师的岗位职能。

(三)对策举措

关于高职青年教师培养的对策举措,已有众多专家学者、专业教师进行详尽研究,并且研究成果丰硕,比如确定培养目标、整合培养资源、优化培养师资、创建培养环境,等等,笔者在此不再一一列举,仅从以下五方面提出培养有效措施:

一是应用MES模式整合教学资源,确立模块化目标。MES模式,全称为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意译为“模块培训模式”,是一种由国外引进的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职业技术培训模式,主要是根据职业技能需求把培训内容划分为包含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的若干个学习单元,组合成不同类型的培训模块,形成类似积木组合的教学形式,受训者接受某一学习单元的培训就可以学到一项技能,接受某一模块若干学习单元的培训就可以独立完成一项工作,接受某一岗位包括若干培训模块的培训就可以掌握该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该模式突出培训者的主体地位,强调实操培训,培训效果明显。把MES模式应用于高职青年教师培养,首先根据高职青年教师承担的相同工作项目划分为若干相同的培训模块,如“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高职学生管理教育”、“课堂教学”等,并且按照所承担的不同工作项目划分出具备本专业特色的若干不同的培训模块,如针对电力专业教师设计“电力技术”模块、针对计算机专业教师设计“计算机技术”模块等;其次把所有的培训模块按照培训目标划分为包含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的若干个学习单元,如把“课堂教学”模块划分为“备课方法”、“授课技巧”等;最后,根据实际需求,某一学习单元或培训模块均可组织一个专项培训。由此可以看出,MES模式培训目标明确,培训模块、学习单元内容集中,高职青年教师可以按照需要或针对薄弱项目选择学习单元或培训模块,这有利于克服工学矛盾,有利于节省人力物力和费用,培训时间不长,但是培训效果明显。

二是打破“一对一”限制,引入电子导师制。目前传统的以老带新“一对一”结对子的高职青年教师培养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新、老教师教学教学时间不同,很多时候都无法保障彼此交流时间;二是新、老教师教学理念存在差异性,对教学方式的应用也有不同选择;三是新教师人数远超于老教师人数,无法完全实现“一对一”结对子。而电子导师制是一种电子手段来进行指导交流的指导形式,主要凭借采用互联网以及各种通讯手段在有经验的导师和经验欠缺的个体之间构建的一种教学关系,可以打破时空、专业学科等局限,强调被指导者的中心地位,不局限于“一对一”的“单向指导”,可以是“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单向”指导或“双向”指导,实现“无处不在”的指导交流。如“咨询专家”就是一种很好的“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单向”指导形式,其具体表现为被指导者把问题提交,由该问题所属专业学科的专家学者或经验丰富的教师给予解答,彼此之间多为短期指导关系,但也可以发展成为“配对指导”长期指导关系;“配对指导”则是一种与传统“一对一”指导相似的指导形式,其指导关系为长期,但彼此之间的指导交流多采取各类电子手段,如E-MAIL、QQ、微信、视频、音频等,其指导交流行为可为“单向”,也可为“双向”;“小组指导”则可以是“一对多”的“单向”指导形式,也可以是“多对多”的“单向”或“双向”指导形式,可建立短期指导关系,也可以建立长期指导关系。

三是利用校企合作和项目依托,实现教师培养的学用结合。校企合作是促进高职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一个有效途径,其具体措施主要有二:(1)学校依据教师的学科专业特征和教学实际,安排高职青年教师与企业联合开展各种各样的学习研究活动;(2)学习实施教师带薪社会实践制度,定期组织高职青年教师下企业进行3个月以上的实践锻炼;以上措施,一方面可以让高职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得以提高,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企业的产品开发和技术更新,最终出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局面。而项目依托则可分为三个层面:(1)依托国家级项目促进高职青年教师的培养,在这一层面上的项目有各种国家级科研项目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等资助项目,但大多面向本科院校,对于普通的高职院校而言,获得资助的几率非常小;(2)依托省部级项目促进高职青年教师的培养,在这一层面上的项目有省级教育厅、科技厅以及行业主管单位等科研项目和“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青年教师公派出国”等资助项目,一般会分别对本科院校、高职院校的推荐名额进行确定,以保障各学校都可以获得一定的培训机会;(3)依托学校级的资助项目促进高职青年教师的培养,在这一层面上的项目主要是依托学校级科研项目和各种学术交流项目,在科研项目方面会着重倾向于青年教师,在学术交流项目方面会重点考虑青年骨干教师、学术带头人、专业带头人等;让高职青年教师在各种科研项目和学术交流项目中得以成长,实现高职青年教师“学用结合”的培养目标。

四是抓好教学团队建设,以“言传身教”促进教师综合能力的提升。高职教学团队的教师构成分为老、中、青三个层面,其合理的结构可以提供充足的指导师资,其建设过程可以创造良好的培养氛围:(1)教学团队为教师之间的指导交流提供稳定的交互平台,比如开展“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帮扶活动,组织青年教师多听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的课,等等,通过彼此学习、取长补短,处理好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促进高职青年教师知识积累的增加,以及授课技巧的提高和科研水平的提升;(2)充分发挥教学团队的集体智慧,促进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力度,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让高职青年教师在进行课程开发、撰写案例、制作教学课件等过程中提高自身能力;(3)发挥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老教师等人的榜样作用,以增加青年教师的教育使命感和职业道德感,提高青年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因此,要抓好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就必须重视教学团队的建设问题,充分发挥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以及老教师的作用,促进青年教师早日成长。

五是提供“三段式”培训,确保教师实现能力转向。依据高职青年教师个体所处的不同职业发展阶段,对培养层次进行划分,设置相应的培养目标并予以实施。可把高职青年教师的培养层次划分为“三段”:(1)高职青年教师初上岗的1-2年期间,是其职业发展初级阶段,学校要引导教师对高职教师职业进行准确定位,引导教师快速融入学校教学科研氛围中去,重点培养教师成为一名合格的合格教师;(2)高职青年教师从教3-5年期间,是教师职业发展的中期阶段,教师必须给予高职青年教师更多的机会和条件,以促进教师的个人发展,重点培养教师成为一名优秀的骨干教师;(3)高职青年教师从教5年以上,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后期阶段,学校一定要重视并帮助教师实现角色转变,重点培养教师成为一名教学水平高、专业实践能力强的专家里手。由此可以看出,学校通过在高职青年教师不同职业发展阶段确定不同的培养目标,紧扣高职青年教师发展的主要时期,对其实施有计划的培养,确保教师能够实现能力转向。

四、培养渠道

高职青年教师的培养渠道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种:

一是校本培养。教师个体、群体及其所属学校是构成校本培养的关键要素,强调以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基地,密切联系教学实践,以理论学习为基础,以教研项目为主脉,以实践总结为落脚点,构建以学校层面的科研驱动和教学竞赛、教师群体的师徒结对和同伴互助、教师个体的自我反思为主要内容的特征鲜明的“三位一体”校本培养。

二是高校培养。各高校所拥有的教育资源都有其自身特征,优劣不同,具备一定差异性,可以通过构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交流平台来实现在青年教师培养工作上的纵深合作。如通过学历进修、交流访问、挂职、研讨会等形式,来实现对其他高校各种资源的充分利用;还可以通过建立对口支援单位、聘请其他高校教师担任“电子导师”等形式,来加强彼此间的合作关系;等等。

三是校企培养。校企培养是高职青年教师培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渠道,其形式多样,有校企单向选派和校企双向互派,有长期挂职锻炼和短期专项培训,有参与校企项目研发和考取行业职业资格证书,有车间现场操作和课堂讲授,有集中培训和个别培训,等等。

四是自我培养。自我培养关键在于强调培养对象—高职青年教师的个体努力,以充分发挥教师个体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自身潜力,最终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自我培养除了在校本培养中提及的“教师个体的自我反思”之外,还包括在教学实践中挖掘、研究、解决关键问题、典型问题的“自主教育科研”、“自主阅读书籍”、依托教育视频、教育博客、教育论坛等资源的“自主网络学习”等。

五、结语

高职青年教师的培养,是当前高职院校非常关注的一项重要工作,这与学校发展、学生素质培养有着密切关联,因此必须对其加以重视。建立高职青年教师立体培养战略规划,只是对高职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的些许探讨,不能就此止步不前,只有继续改革创新培养模式,激发高职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够与当前的高职教育环境、教育需求相适应,才能够促进高职院校教育事业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曲枫 高兴.电子导师制在高校青年教师培养中的作用[J].中国西部科技,2010(34):74,67

[2]谭杰.教学团队建设与教师能力提升方式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5(13):76-78

[3]陆永健.校本教研与五年制高职教师专业能力培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4):194-196

[4]左彩云  宋辉.校企合作培养高职院校教师的策略探究 [J].辽宁高职学报,2010(12):81-82

[5]朱宏喜  孙浩亮  任凤章  田保红.高校青年教师自我培养的实践探索[J].教书育人,2011(15):70-7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教改科研类项目(2011JG13)成果。]

(作者单位: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教师职业青年教师培训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关于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素养的思考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幼儿园新任教师职业适应问题研究
幼儿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