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100039北京,武警总医院检验科
细菌性阴道病600例全自动分析仪的准确性评价
王贝晗,郝钦芳,张小丽,王秀梅,张丹丹,杨晓莉
【关键词】细菌性阴道病全自动分析仪;涂片找线索细胞法
通讯作者:杨晓莉,E-mail:yangxiaoli@163.com
作者简介:叶春林,硕士,副主任医师,E-mail:chunlinye@hocmail.com
【中国图书分类号】R711.31
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 lvaginosis,BV)感染率在15%~50%,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的感染性疾病[1]。通常采用染色找线索细胞法为诊断标准,但该方法操作复杂,对试验条件要求严格,影响因素多[2]。笔者采用细菌性阴道病全自动分析仪对我院2014-05至2014-08就诊于妇产科的600例阴道分泌物进行检测,同时以涂片找线索细胞法为参比,评价细菌性阴道病全自动分析仪的准确性。
1.1一般资料600例中,年龄19~75岁,平均35.4岁,采用棉拭子试管收集阴道分泌物标本。
1.2试剂与仪器采用珠海市丽拓发展有限公司提供试剂盒,生产批号201404011;革兰染液采用珠海贝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414031;细菌性阴道病全自动分析仪采用珠海市丽拓发展有限公司提供LTS-V400;显微镜采用OLYMPUS。
1.3方法
1.3.1细菌性阴道病全自动检测仪该仪器通过检测唾液酸苷酶来反映致病菌种类和数量。唾液酸苷酶是加德纳菌、动弯杆菌等BV致病菌分泌的特异性酶,能水解5-溴-4-氯-3-吲哚神经氨酸盐,释放出溴吲哚基,遇特殊物质后起反应呈蓝绿色,呈色深浅与唾液酸苷酶含量呈正比。
1.3.2找线索细胞法涂片固定后进行革兰染色,镜检见大量线索细胞为阳性。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一致性分析采用Kappa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5结果
1.5.1两种检测方法结果阳性率比较线索细胞法检测阳性70例(11.67%),细菌性阴道病全自动检测仪检测阳性95例(15.83%),两种方法检测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5.2两种检测方法诊断BV结果的一致性灵敏度=a/(a+c)×100%;特异性=d/(b+d)×100%;总符合率=(a+d)/(a+b+c+d)×100%;假阴性=c/(a+c)×100%;假阳性率=b/(b+d)×100%。以找线索细胞法为诊断BV的金标准,则细菌性阴道病全自动检测仪诊断BV的灵敏度为100%,特异性为95.28%,假阴性率为0,假阳性率为4.71%,阳性预测值为95.28%,阴性预测值为95.28%,总符合率为95.83%。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一致性较高(Kappa=1.09,表1)。
表1 两种检测方法诊断细菌性阴道病结果一致性比较 ( n=600)
注:①为两种检测方法结果均为阳性;②为细菌性阴道病全自动检测仪为阳性而找线索细胞法为阴性;③为细菌性阴道病全自动检测仪阴性而找线索细胞法阳性;④为两种检测方法结果均为阴性
BV阳性率在不同女性人群中有所不同。国外调查表明,1994年妇科门诊中BV 的阳性率为15%, 孕妇的阳性率为10%~25%[4];国内研究报道2001年BV 在妇科门诊的阳性率为4.95%[5]。而我院2014-01至2014-06妇科门诊检测BV患者9816例,阳性率为20.3%。传统的染色涂片镜检不能自动化、批量处理,对检验人员技术要求高,且劳动强度大,难以适应妇科就诊患者多,要求准确快速出具报告的需求。
细菌性阴道病全自动检测仪是一款自动化程度较高,能够客观判断结果的仪器,检测BV采用的是经典的唾液酸酐酶法。该仪器在我院使用初期,临床反映阳性率较高、检测时间长。针对此情况,笔者进行了详细排查,发现问题出在仪器判读为弱阳性的标本上。把弱阳性标本做涂片染色找线索细胞,共做72例,其中只有6例找到了线索细胞。在同临床联系查阅病历后,发现72例弱阳性患者中只有这6例有临床表现,查阅仪器判读数据发现这6例的判读数据比其余66例要高,因此联系仪器厂家调整了仪器的判读阈值。以上情况说明不同的实验室都要建立自己的仪器判读阈值和质控体系。
本研究表明,细菌性阴道病全自动检测仪和找线索细胞法比较,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找线索细胞法为诊断BV的金标准,细菌性阴道病全自动检测仪诊断灵敏度与特异性均较高,检测结果一致性很好。
综上所述,与传统找线索细胞法相比,细菌性阴道病全自动检测仪在诊断BV上操作快捷、简单、可靠,结果的判读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灵敏度和很高的相关性。可避免测定时人为和其他因素的干扰,弥补直接镜检的不足,又大大降低了检验人员的劳动强度。可以替代找线索细胞法,适用于大批量对患者的系统性筛查。
【参考文献】
[1]李玉杰.细菌性阴道病的治疗及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5):154.
[2]杨晓平,姜丽华,杨蕙.细菌性阴道病的加德纳菌检测极其临床意义[J].实用医药杂志,2008,25(4):442-443.
[3]黄先国. 2种检测方法在细菌性阴道病诊断中的有效性比较[J].安徽医学,2012,33(11):1533-1534.
[4]梁国钧. 细菌性阴道病的诊断[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1994, 20(1): 8-11.
[5]赵辩.临床皮肤病学[M].3 版.南京: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558.
(2014-10-10收稿2015-01-08修回)
(责任编辑尤伟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