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拥军
在刚刚过去的3月,人工智能成为热门话题。这是源于谷歌AlphaGo与韩国棋手李世石九段的人机对决(图1)。分别在5天中进行的5局比赛,我也像狂热的棋迷一般追逐着对决的进程。其实我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围棋,那是我留给自己退休后的福利。不过直觉告诉我李世石会输掉比赛。然而当AlphaGo 4∶1胜出的消息传来,我还是颇为震惊。不是因为比赛的结果,而是在对决中机器人棋手所展现出的超乎想象的学习能力。
图1 AlpahaGo和韩国棋手的巅峰对决
不知为何,关注比赛的时候我总是会想到很多年前曾看过的一部纪录片,讲述的是土耳其行棋傀儡的故事,那个人造的“土耳其行棋傀儡”曾经在84年的漫长岁月里,击败了包括拿破仑·波拿巴在内的无数象棋高手(图2)。直到1857年,《国际象棋月刊》才披露了这个骗局,所谓的象棋大师其实是由巧妙的隐藏在机器下面的真正的象棋高手操纵的,人还是不会被机器战胜的。
然而,AlphaGo却是真刀真枪自己上阵,并且在5局的比赛中,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这多少让人有些“恐惧”,而这样的对决只是人工智能与人类智慧真正较量的开始。人们可以展开所有的智慧去想象人工智能会带给人类社会怎样的改变。但人类已无法阻止人工智能的发展了,只是我们希望不再重演《黑客帝国》般的战争。
图2 土耳其行棋傀儡
还是回到人机大战的话题,因为我实在好奇AlphaGo到底凭借什么“天赋”战胜了人类。它的开发者们说他们并没有给AlphaGo编制如何下棋的程序,而仅仅是“建立了一个会学习的算法而已”,然后让AlphaGo通过学习人类的海量棋局,自动积累对弈中取胜的因素,并不断完善它的决策价值网络,从而取胜。原理其实不难理解,抛开纯技术层面,AlphaGo是个有战略眼光,可以把控当前局势与未来发展的机器人。通过学习,它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培养了依据局势发现最佳路径的能力,它不会只见局部而看不到全局,如果把这些特质附着于人类,那么这样的人应该就是那些被称为有“格局”的人。
格局是个很抽象的词,我曾看到过很多版本不同的解释。但是,核心概念应该就是有大局观的人,可以从宏观、战略的眼光思考、判断当下。2016年3月26日,在首届“中国神经科学临床与转化高峰论坛”上,我体会到什么是有格局的科学巨人(图3,图4)。这些生命科学的顶级专家对于大科学观的把握,对于科学的理解,对于自己从事领域的热爱,时时让人感动不已,我真正感到格局的深刻含义。
图3 首届中国神经科学临床与转化高峰论坛
图4 张钹院士正在讲解人工智能
《财富》杂志的主编吉夫科文曾经说过“格局决定结局,态度决定高度”。曾国藩有句名言:谋大事者首重格局(图5)。无论是临床科学还是基础科学,大格局意识的科学家一定能够成就大事业,做出大成就。
图5 曾国藩
在全民创新的时代,我们更需要大格局意识和具有大格局理念的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