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东菊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药汤剂在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方面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72例外感发热患儿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 治疗组服用小柴胡汤治疗, 3 d后观察两组恢复状况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2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汤剂在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且不存在安全性问题, 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中药汤剂;小儿外感发热;治疗效果;安全性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1.122
西医的抗生素和降温治疗能够及时有效地控制体温, 但基于小儿身体脏器稚嫩等特点, 常会产生腹泻、呕吐等胃肠道反应, 长此以往会给小儿脾胃、肾脏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所以, 才会有更多的学者转向中医方面治疗的研究, 小柴胡汤是一剂在中药领域经过长期验证而得到的治疗外感发热的良方。本次研究将其应用在小儿外感发热症状的治疗中, 取得良好的效果, 具体的研究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此次试验的研究对象为2014年1~8月本院儿科门诊收治的72例外感发热患儿, 其中男32例, 女40例, 年龄1~12岁, 平均年龄(6.2±1.9)岁。纳入标准:所有患儿体温升高均达38.5~39.8℃, 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头痛、流涕、咳嗽等症状, 且高热持续时间均<3 d, 并排除心、肾功能不全、严重营养不良、精神疾病等引起的高热。将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36例。治疗组中男15例, 女21例, 年龄2~12岁, 平均年龄(6.59±2.1)岁, 初测平均体温(39.23±4.18)℃;对照组中男17例, 女19例, 年龄1~11岁, 平均年龄(5.84±1.6)岁, 初测平均体温(38.86±3.46)℃,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方法给予治疗, 若发热严重则采取物理降温法降温, 待病情缓和, 服用小儿酚黄那敏颗粒(湖南恒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43022203), 依照说明书服用并随时观察小儿体温状况;治疗组在严格控制体温的前提下采用小柴胡汤治疗, 具体药方组成如下:生姜、柴胡、半夏、黄芩、人参各6 g, 大枣3颗, 甘草4 g, 煎煮中药前30 min需用水浸泡, 之后砂锅煮沸15 min即可服用, 共煎煮2次, 分4次服, 1剂/d。另外, 依据患儿的症状酌情加减中药, 便秘患儿可考虑增加莱菔子;咽喉肿痛者增加板蓝根;鱼腥草有缓解咳嗽、痰多等症;蒲公英有消炎、杀菌的作用。治疗过后观察两组病情改善情况并做记录。
1. 3 疗效评定标准 中医方面的诊断标准:依据《中药新药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研究》[1]。完全康复:在用药1~2 d内体温恢复正常, 其他呕吐、咳嗽等症状逐渐消失;效果显著:用药后1~2 d内体温恢复正常, 其他伴随症状明显改善;有效:用药1~3 d内体温恢复正常, 其他症状有减轻的趋势;无效:患儿体温无降低迹象, 且病症加重。总有效率=(完全康复+效果显著+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3 d后,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4%, 对照组为72.2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在治疗期间, 治疗组的白细胞下降程度较大, 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1例;对照组出现过敏性皮疹1例, 胃肠道不良反应1例,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小儿外感发热的治疗方式之所以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是因为小儿本身的体质特点, 中医领域认为儿童属于稚阴稚阳之体[2, 3], 各个脏器还未发育完全, 易受外界寒气入侵, 致使小儿体内阴阳失调而表现出发热、流涕等多种疾病反应以与外界邪气相抗争, 但此病发病急, 病情恶化快, 若不能及时干涉, 祛除病邪, 以小儿自身还未成熟的免疫防御系统并不能完全治愈, 将会向内伤及肝肺, 因此治疗效果好、副作用小的治疗方案非常重要。此次治疗采用的小柴胡汤源于张仲景的《伤寒论》[4], 其中发挥主要作用的君药便是柴胡, 其具有排解邪气、疏通体内疲滞的作用;臣药黄芩协助君药共同作用于疾病根源并将其驱赶至体外, 人参固本扶正, 调节阴阳之气避免人体调节失衡, 生姜与半夏共同保护小儿的脾胃, 减少恶心、呕吐症状的发生, 最后大枣和甘草, 味甘, 调和诸药, 便于各药和谐共处。小柴胡汤既能驱寒解热, 调节机体平衡, 又能疏肝理气, 调节脾胃, 是治疗外感发热的不错选择。早在《本草纲目》中就记载柴胡为清气退热必选中药, 如今相关药理学也证明, 柴胡中的皂苷和挥发油成分有抗炎、抗病毒的作用, 且解热效果也非常好。
在本次的研究中显示小柴胡汤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总有效率为94.44%, 优于普通的常规治疗, 且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 中药汤剂小柴胡汤在小儿外感发热的治疗中充分发挥了中药的优势, 不仅不良发应少, 且对小儿稚嫩身体的伤害也相对较低, 只要在治疗过程中注意剂量相比成人减小并用合理的方式劝导患儿服下, 便可以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赵雪莲.自拟中药方剂治疗小儿外感风热发热的临床研究.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 17(2):95-96.
[2] 张健.柴葛解肌汤加减治疗小儿外感发热54例疗效观察.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4, 11(4):46-47.
[3] 赵莉, 王素梅, 宋亚君, 等.疏解退热汤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疗效观察.内蒙古中医药, 2013, 32(1):34-35.
[4] 应克伟.麻黄汤加减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寒型)36例疗效分析. 新中医, 2014, 46(12):133-134.
[收稿日期:2015-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