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韵荣
(大理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云南 大理 671000)
脑出血和脑梗死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1]。相关的临床实践证实,对神经内科疾病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可取得很好的效果。为了进一步证实此护理方法的有效性,笔者对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80例患者。我们按照随机数表法将这180例患者分为优质组和常规组,每组各有90例患者。在优质组90例患者中,有男性52例,女性38例。本组患者的年龄在34岁至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26±7.58)岁。本组患者中有脑出血患者21例,有脑梗死患者69例。在常规组90例患者中,有男性54例,女性36例。本组患者的年龄在33岁至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31±7.52)岁。本组患者中有脑出血患者23例,有脑梗死患者67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为这两组患者均使用药物疗法进行治疗。
1.3.1 为常规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具体的护理方法如下[2]:(1)对患者进行饮食护理。(2)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3)遵照医嘱对患者进行用药护理。
1.3.2 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优质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进行优质护理的具体方法如下:
1.3.2.1 进行安全宣教 临床调查发现,神经内科疾病患者因存在肢体功能障碍,常会发生跌倒、碰伤和从病床上坠落等意外事件[3]。针对这一情况,在神经内科疾病患者住院治疗期间,护理人员要对其进行安全知识宣教。进行安全知识宣教的主要内容包括:耐心地为患者讲解神经内科疾病的特点、详细地向患者介绍医院的环境和院内设施的分布情况、并重点向患者强调预防跌倒、碰伤和从病床上坠落的重要性,以提高神经内科疾病患者的安全防范意识。
1.3.2.2 进行环境护理 在患者住院治疗期间,护理人员要定时对其病房进行通风和消毒,并将其病房内的温度控制在22℃至24℃之间,将其病房内的湿度控制在50%至60%之间。同时,护理人员要严格限制探视患者人员的数量,以便使患者能够在安静、舒适的状态下接受治疗和护理。
1.3.2.3 进行用药护理 神经内科疾病患者因病情复杂多变、服用药物的种类较多,很容易发生用药错误[4]。因此,护理人员在发放药物时,要严格核对患者的个人信息,确认无误后指导患者采用正确的方式服用药物。在患者服药期间,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其是否发生不良反应。患者若发生不良反应,护理人员要及时对其进行处理。
护理结束后,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接受治护的效果。
(1)基本痊愈:经过治疗和护理,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完全消失,其脑神经功能的改善率在90%以上。(2)显效:经过治疗和护理,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明显好转,其脑神经功能的改善率在46%至90%之间。(3)有效:经过治疗和护理,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所好转,其脑神经功能的改善率在17%至45%之间。(4)无效:经过治疗和护理,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未好转,其脑神经功能的改善率在17%以下。总有效率=(基本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我们使用SPSS17.0软件包对本次实验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和护理结束后,在常规组患者中,接受治护的效果为基本痊愈者有16例,为显效者有18例,为有效者有25例,为无效者有31例。常规组患者接受治护的总有效率为65.56%(59/90)。在优质组患者中,接受治护的效果为基本痊愈者有22例,为显效者有30例,为有效者有26例,为无效者有12例。优质组患者接受治护的总有效率为86.67%(78/90)。优质组患者接受治护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接受治护效果的比较 [n(%)]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优质护理的优质组患者其接受治护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只接受常规护理的常规组患者。
综上所述,对神经内科疾病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确切。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韩蕊.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细节管理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 2015, 10(34): 239-240.
[2]刘敏.细节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评价[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5,2(22):4521-4523.
[3]梁华.细节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5(1):103-105.
[4]莫怀飘,杨梅芳,陈卫玲.细节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2015(7):18-19.
[5]腾立荣.细节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5,26(1):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