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群
(海南乐东黎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海南 乐东 572500)
在对中期妊娠孕妇进行产检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其胎儿出现畸形,需对此类孕妇进行引产。过去,临床上常用催产素为中期妊娠孕妇进行引产,但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用米非司酮和依沙丫啶对中期妊娠孕妇进行引产的效果不错,可有效地缩短其引产的时间[1],降低其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了进一步探讨米非司酮和依沙丫啶在中期妊娠引产中的应用效果,笔者进行了本次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2012年5月~2015年7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引产的200例中期妊娠孕妇。我们将这200例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100例孕妇。对照组孕妇的年龄在18~3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9.11±9.19)岁。她们的孕周在16~25周之间。观察组孕妇的年龄在19~3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81±8.81)岁。她们的孕周在15~24周之间。两组孕妇均为单胎妊娠。两组孕妇在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为观察组孕妇使用米非司酮和依沙丫啶进行引产。具体的引产方法是:在孕妇入院的第1天下午,让其口服3片米非司酮(紫竹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为:H10950003)。在第2天的早上8点,对孕妇进行利凡诺羊膜腔穿刺术,在其羊膜腔内注射100mg的依沙丫啶(青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为:H63020043),同时让其服用3片米非司酮。为对照组孕妇使用依沙丫啶进行利凡诺羊膜腔穿刺术。依沙丫啶的用法、用量与观察组孕妇相同[2]。胎儿娩出后,对两组产妇均进行预防感染的治疗。对于胎盘或胎膜没有完全娩出的产妇,应及时对其进行清宫术。
观察并记录两组孕妇用药至出现规律性宫缩的时间、出现规律性宫缩至胎儿娩出的时间。
我们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引产结束后,观察组孕妇用药至出现规律性宫缩的平均时间为(29.74±8.44) h,其出现规律性宫缩至胎儿娩出的平均时间为(4.98±1.29)h。对照组孕妇用药至出现规律性宫缩的平均时间为(39.48±10.01)h,其出现规律性宫缩至胎儿娩出的平均时间为(6.90±2.00)h。观察组孕妇用药至胎儿娩出的时间短于对照组孕妇,二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孕妇引产各阶段时间的比较(x±s)
因为中期妊娠孕妇的子宫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可以有效地抑制外源性催产素的作用,所以很难使其子宫出现收缩。此类孕妇子宫内的羊水较多,其子宫壁易出现损伤,这导致其在引产的过程中极易出现感染[3]。因此,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引产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临床上常用米非司酮和依沙丫啶对中期妊娠孕妇进行引产,效果不错。依沙丫啶是一种强效的杀菌剂。将此药注入中期妊娠孕妇的羊膜腔,可快速地改变其体内雌激素的水平,促进其内源性前列腺素的生成,进而使其出现宫缩。米非司酮是一种孕激素拮抗剂。此药可提高孕妇体内雌激素的水平,降解其宫颈组织的胶原纤维,进而使其宫颈出现扩张。同时,此药还能与孕酮受体相结合,降低中期妊娠孕妇体内孕酮的水平,促进其内源性前列腺素的合成,降低其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水平,使其蜕膜组织与滋养细胞出现变性、坏死,进而促使其胎盘、胎膜安全剥离[4]。联用这两种药物对中期妊娠孕妇进行引产,可有效地扩张其宫颈,促进其宫缩,进而缩短其胎儿娩出的时间[5]。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用米非司酮和依沙丫啶对中期妊娠孕妇进行引产的效果显著。此引产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1]王晓宁. 依沙丫啶联合米非司酮用于瘢痕子宫孕中期引产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6):139-140.
[2]孙艳云. 米非司酮配伍依沙丫啶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临床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24(3):1600-1601.
[3]慈红娣. 米非司酮配伍依沙丫啶用于中期妊娠引产55例分析[J].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31):1.
[4]李春花. 米非司酮联合依沙丫啶终止中期妊娠100例临床观察[J]. 医学信息,2015,2(30):375-375.
[5]杨再松. 乳酸依沙丫啶羊膜腔注射配伍米非司酮中期妊娠引产疗效观察[J]. 医学信息,2015,7(16):145-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