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孩子,他们就会产生力量,南郭小学透过设计思维方法,带领孩子从学校与小区出发,探索教育的新路。
彰化火车站即将是台湾第一个提供东南亚语购票操作说明的火车站。未来,周末的时候,还会安排越南语人力,定点协助指导售票机操作服务。台湾已经有超过六十万的东南亚移工,但是能想到提供这样的服务和实践,却是彰化县南郭小学三个四年级的小学生。
位于彰化八卦山大佛风景区附近的南郭小学,是彰化少数设有资优班的学校。台湾资优教育方向多集中在强化数理教育,但是南郭小学一群三十岁出头的老师,却试图透过引入以人为本的设计思维方法,带着孩子探索和改变世界。
带领孩子的龙丽华老师谈到“移起在台湾”行动,开始是在课堂讨论移工问题中,发现移工们因语言问题无法顺利购票。于是带着三个四年级的女生许茗涵、陈亮伃、林彦妤,先后访谈几位移工之后厘清问题,再将自动售票机的中文操作步骤整理好,主动写信向台北知名东南亚主题书店灿烂时光与彰化县新移民协会寻求翻译协助。顺利募集到越南语、印度尼西亚语、菲律宾语和泰国语的操作说明,之后还与彰化火车站及铁路局局长积极联系,争取改变的可能。
自嘲是“愤青”的吴嘉明老师很希望教育出一个关心社会的未来公民。他语重心长地分析,如果孩子没有学会如何当公民,那么功课学得再多,能力再杰出,长大后也不会对社会带来正面的力量。关心社会应该要让孩子从关心生活开始,吴嘉明相信:“孩子的学习,要符合自己的生活经验。”
2010年,南郭小学资优班成立,老师们正好接触到以设计思维为架构、源起于印度的“全球孩童创意行动挑战(Design For Change Challenge)”,通过参与行动挑战,让老师及学生们有目标及舞台,同时让教学理念有更清晰的实践蓝图。
要教孩子关心社会、采取行动,最困难的是什么?
“同理心是最难教的”,问起四位老师带领这么多的故事行动项目的感受,他们给了一个相同的答案。
老师们感触很深,现在孩子们每天生活局限在学校、安亲班及家里,生活经验不多,对很多事都只能有简单的问题或答案。而老师本身,在过去单向的教学架构下,也很容易就对一件事很快下评断。
所以,老师怎么放下自己的权威,带领孩子将问题想广看深,对于教学的确是很大的挑战。
改变的第一步是老师自己要先改变。吴嘉明说,如果老师自己不走出框架,学生也无法走出来。他以自己为例,去年带孩子制作校门口交通问题改善的“安全上学路”,自己就先把交通法规全部读了一遍。
龙丽华老师,为了不让孩子觉得做这些事只是为了比赛,自己每周都会打电话去铁路局询问项目进度。“这是互相学习的过程,不是老师给答案,而是大家一起找答案。”龙丽华老师说。
不只是与孩子共同合作,老师也学着和老师合作。因为许多的专题都牵涉到跨领域,以往单打独斗的方式,很难应付教学现场所需。因此,四位老师不仅形成协同教学团队,对外也尝试与他校合作,弥补彼此专业的不足。
要鼓励孩子跨界,大人的责任就是要建立一个让孩子安心跨界的环境。“孩子有的时候天马行空的回答,被大人泼冷水,叫孩子不要不切实际,造成孩子不敢说、不想说。”陈宥妤老师指出,建立一个让孩子可信任的环境很重要。因此,他们会鼓励孩子尽量多说话,也不会跟孩子说这不可能做到。
吴嘉明老师直言,他们最常被质疑的就是,因为这是资优班,所以才能推行设计思维教学。
但他们的期待是,让资优班的孩子成为种子,然后这些孩子能够带回原班级影响更多学生。“在目前课堂多要赶进度的现实下,的确会有一些难度,但并非不可能做到,比如社会课或综合课,其实是可以结合的。”
大人们也必须改变的是,不要太急着看到孩子学习的成果,应该要去欣赏过程。
“整个社会太习惯用结果论看事情,觉得一定要有个什么,但参与的过程孩子其实就已经得到了东西。勇敢不是不怕,而是带着恐惧向前。”陈宥妤老师说,带领的过程中,老师本身也有很多不确定,自己也都在学习摸索。
实践过程中,会看到累积的力量涌现。这一堂课,老师和学生互相学习,跨越了身份,也看到自己的力量。
南郭小学六年级学生:专题让我看见自己的力量
目前就读南郭小学六年级的谢涴儿、萧立楷,在五年级时与其他7位同学,觉得校门口交通混乱,利用上学前、下学后的时间观察、记录上下学交通的状况。
之后拜访相关的公务单位,还收集学生家长的意见。最后提出解决办法,包含校门口增设交通号志灯与斑马线、取消靠近学校的停车格、增设交通杆严禁车辆跨越、移除天桥底下机车停车格等4项改善方案,得到县府和县警局的重视。
这个“安全上学路”的专题,去年还获邀至墨西哥参与DFC全球孩童创意行动挑战的国际年会,分享他们的故事。
谢涴儿说,因为自己是妈妈每天骑机车带她上学,所以觉得交通有很大的问题。在过程中,虽然每天站在校门测量车流量很无聊,但做了案子之后也发现,很多事其实没有那么困难,只要愿意花时间与心力就有可能改变。而萧立楷说,访问家长很辛苦,但后来被肯定觉得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