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201203上海市上海市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徐幸:女,本科,主管护师
振动排痰机在脑外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徐幸许晨
摘要目的:探讨振动排痰机在脑外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科收治的2013年1~12月脑外伤术后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采取振动排痰机排痰,对照组采用人工叩击排痰。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排痰量、呼吸频率、肺部听诊及肺部影像改变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进行10 d的治疗后,两组低氧血症、每日排痰量、肺部锣音、肺部影像结果等情况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振动排痰机能减少脑外伤术后患者肺部感染情况的发生,改善呼吸功能,促进排痰,缩短病程,促进康复。
关键词振动排痰机;人工叩击排痰;脑外伤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8.024
脑外伤是临床常见的致死和致残原因。随着近年来车祸发生率的逐年上升,脑外伤患者的人数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脑外伤术后昏迷患者约占30%,麻醉术后清醒不完全约占30%。该类患者有的行气管插管,有的行气管穿刺术,有的配合机械通气,自主排痰差,提升了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及时有效的排除和移动分泌物及代谢产物,是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的关键所在。对此医院普遍采用手叩法排痰、雾化法排痰,但受限于一些客观因素,不能取得理想疗效,而振动排痰仪的应用,能够有效地克服以上缺点[1]。我科在2013年1~12月对脑外伤术后患者进行振动排痰机排痰后取得明显效果,有效控制了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我科48例脑外伤术后患者,男27例,女21例。年龄23~72岁,平均(54.61±15.11)岁。入选标准:患者GCS<8分,气管切开,肺部感染,微生物培养显示革兰氏阳性菌或阴性菌,遵医嘱使用该微生物的敏感药物,同时无人工叩击及振动排痰机辅助排痰禁忌证。随机将患者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在采用临床常规药物抗感染、化痰治疗和雾化吸入化痰的基础上,对照组予以人工叩击排痰,试验组予以振动
排痰机辅助排痰。
1.2.1对照组在操作时,患者取侧卧位,操作者手指屈曲,使手成中空型,从患者背部由上而下叩击,频率每分钟40~50次,持续5~10 min,每日4次,同时辅以负压吸痰。
1.2.2试验组在操作时,患者采取侧卧位,根据患者的体格和敏感度选择合适的叩击头和叩击时间、速度,充分暴露背部皮肤,操作者手拿振动手柄,频率为15~30 Hz,将叩击头紧贴背部,从下而上,从外而内,缓慢有序地移动,持续10 min,每日3次,同时辅以负压吸痰。如此可使积聚的痰液从毛细支气管振落,流向大的支气管,痰液刺激咳嗽中枢,从而帮助患者排出痰液。
1.3评价标准观察指标:(1)低氧血症。通过排痰后的血气分析,参考PaO2,SpO2数值。(2)排痰量。采用一次性集痰器测量并记录每次治疗后排痰量。(3)呼吸频率、心率。(4)听诊肺部湿啰音消失情况。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的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排痰前后PaO2,SpO2和排痰量、呼吸及脉搏的比较(表1)
表1 两组患者排痰前后PaO 2,SpO 2和排痰量、呼吸及脉搏的比较
注:两组患者在排痰前后PaO2,SPO2,RR,HR和排痰量比较,组间、不同时间点、组间与不同时间点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排痰后肺部听诊湿啰音消失情况比较(表2)
表2 两组患者排痰后肺部听诊湿啰音消失情况比较(例)
3讨论
脑外伤术后患者大多数有意识障碍,导致正常的吞咽功能及咳嗽反射消失,时间过久导致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纤毛功能减退,肺活量下降,影响痰的排出,咽部分泌物容易坠积至肺部。脑外伤术后患者抵抗能力低,呼吸道黏膜及纤毛清除能力下降,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 肺泡巨噬细胞介导的吞噬作用受到影响;因呼吸中枢受到抑制而使潮气量降低, 分泌物潴留,均可抑制呼吸道局部的免疫防御功能,合并肺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