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希亮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也是一个最大的难点问题。作文能力是有个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然而,很多学生缺乏素材的选择能力,所写的内容也过于宽泛,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也缺乏有针对性的,具体的措施。所以,教师要一步步地、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为学生设计一些具体的作文训练方法,以期能稳步地,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针对上述情况,笔者认为,作文教学中要想真正落实素质教育要求,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关键词:初中作文 教学方法
一、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新课标规定:多角度的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为此我们要加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鼓励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其实,在进行教学、开展活动的过程中,进行随机观察训练,也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有价值的信息,教师应有意识地利用这些机会,进行随机观察和写作训练。首先,要明确观察的对象。其次,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感觉器官去细致深入地观察,提高观察质量。如指导学生观察菊花时,首选通过视觉了解菊花的形状、颜色、姿态;然后通过嗅觉,闻到它的花香;再通过触觉,摸到它的实体;再通过味觉,尝到它的滋味;最后,要求学生带着情感去观察,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打动人。
二、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我国老一辈语文教育家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动机有过大量精彩的论述。例如,认为作文“最好是让学生自己出题目”;教师命题的首要条件便是“要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主张对学生作文的内容和形式不加限制,顺乎自然,让学生写自己平时喜欢写的东西等观点。这样,学生就会乐于写作文。
笔者认为学生写作的目的就是训练语言的运用能力。如果认识到这一点,就抓住了作文教学的主旨。至于怎么写,那就可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既要利用每周作文课时间让学生写一些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作文,更要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写随笔,抓住有切身感受的东西,很放松地、很随意地写出来。还可以通过指导日记、办手抄报、黑板报,向报刊杂志投稿等形式来练习写作,培养写作兴趣,若能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东西,那对学生来说绝对是有很大的吸引力的。
三、片段写作激发学生写作意识
一般地说,学生课外时间有限,过分要求写整篇文章,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平时可以进行多练笔,多写日记。片段式习作训练字数要求200字左右,内容要求自由,可叙事、可抒情、可写景、可议论,还可以进行专项训练,可以要求学生这两周以写景为主,下周议论或其他。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方式能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恐惧,有利于养成学生写作的习惯。叶圣陶说过:“阅读和写作都是人生的行为,凡是行为必须养成习惯才行。”要让写作变成学生的行为习惯,鼓励学生多运用文字去表达自己的情绪与情感,把每天观察到的生活中的点滴,把每一天对生活的思考以及情感写下来,在这种习惯下体味写作的乐趣。
四、鼓励学生说真话诉真情,使学生作文的体裁新
奥地利小说家卡夫卡说过:“什么叫写作?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直到不能敞开为止。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灌注在里面。”这里说的“绝对的坦白,毫不隐瞒”就是要说真话诉真情。教师在引导学生写作时鼓励他们敢说真话,肯吐心声,就正如巴金说的“把心交给读者”。那样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就不怕没有感染力,也会吸引读者的眼球,让阅读者感到真诚,以诚打动读者就是作文最大的亮点。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带领学生学习情感真挚的文章时,让学生在多读中领会作者的情感是怎样抒发、表露的,学生练笔时也让他们试着抒发自己的真切感受,到写作时学生的真情实感就如汩汩的泉水往外直涌了。
爱因斯坦曾说:“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从野心和从责任感产生,而是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中产生。”学生表现情感的方式会很独特,或抒情、或叙事、或描写……;表现形式会是诗歌、散文、小说、童话……;作文的体裁就会很新颖,如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介绍说明事物特点的说明文、发表观点看法的议论文……
五、教师下水 现身说法
身教胜于言教。教师的一举一动,比千言万语更有说服力和感召力。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坚持与学生同题写作,平等研讨,共同修改。这样的做法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还可以鼓舞学生的写作信心。教师在写作的立意、构思、选材、章法等方面,把自己创作时的思考角度、思考过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明白写作其实不难,只要按照要求去想象、创作,反应自己真实情感,就可以完成写作任务
六、自评自改,互评互改
传统的作文评改方法都是学生交上来,教师在本子上写下自己的意见与点评,这种方法的缺陷在于学生往往只关心分数而不在乎作文出现了什么问题,需要怎么改,那么,教师的评改所起的作用就不大了。因此,教师可作出这样的要求,学生在完成习作后,要自己先作出点评,对自己的习作做一个简单的分析,也可以同学间互相写评语。当然,在开始的时候,教师要教会学生从哪些方面去审阅自己的习作。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自我检视写作的目的与态度以及所运用的写作技巧,他会在反思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而同学间互改交流不仅能扩大写作的角度与视野,还形成班级良好的写作氛围,这些都会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致与水平。
作文教学虽然难度大,但只要能注重方式方法,多从学生实际情况,包括语文知识基础,个体接受能力水平等出发,关注学生学习练习的过程,多鼓励、少责备,循序渐进,悉心教导,我相信我们能培养出学生出色的写作能力。
七、增强学生写作成就感
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作出适当正确的评价,尤其是表扬和鼓励,可增强学生内心的成功感,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动机。所以,我首先是对学生作文的每一点进步,或者一篇不太成功的作文中的某一亮点常常给予夸奖,在眉批或总批中加以鼓励。在给成绩时,我不以一把尺子量全体,而是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进步进行衡量。其次,我认为教师应与学生共同参与习作实践,教师写出“下水文”,做到与学生同写,教师在评改学生作文时让学生评改教师“下水文”,做到与学生共评。我想:“下水文”水平可能是高于学生,但这可以给学生一次跳起来摘桃子的机会,“下水文”在某方面可能也不如学生的作文,这也给学生一种鼓励、一种自信,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只要努力是完全可以超过教师的,自己也有能力修改老师的作文。最好,教师每隔一段时间就将学生作文中的优秀片段、优秀词句挑选出来,放入“作文园地”里,向广播室或向报刊推荐发表。
总之,作文教学的路漫长而艰难,对我们来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可谓任重道远,但是只要我们能主动地参与到课程的研究,开发与建设,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具备认真踏实,孜孜不倦,不断开拓创新的职业精神,相信我们一定能让学生爱上作文,爱上写作文。
参考文献:
[1]钱梦龙.我和语文导读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责编 张景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