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华宁县小箐磷矿矿层厚度及品位变化规律
段伟,向明荣,涂显刚
(云南省有色地质局三○六队,云南 昆明650216)
摘要:矿体赋存于寒武系下统渔户村组第三段(∈1y3),整个矿区分为北、中、南三个矿段(8条矿体),本文重点对具有代表性的中段磷矿体进行厚度、品位变化研究。从空间分布上看,矿区中段Ⅱ-Ⅲ品级矿体厚度沿走向总体较为稳定,不同品级的矿体沿倾向厚度有所变化。Ⅱ品级矿主要集中出露于地表及浅部,往深部随风化程度减弱而渐变为Ⅲ品级矿或Ⅳ品级矿;因此矿体品位随深度增加而降低。
关键词:沉积型硅质磷块岩;厚度、品位变化规律;云南华宁小箐
收稿日期:2014-09-12
作者简介:段伟(1985~),男,云南昆明市人,助理工程师,长期从事地质勘查工作。
中图分类号:P619.21文献标识码:A
云南是全国产磷矿大省,以磷矿资源为基础的磷化工是云南发展重点和支柱产业之一。滇东下寒武统沉积磷块岩矿床,北起昭通市永善县,南至玉溪市华宁县,是我国重要的磷矿石资源产地。小箐磷矿位于昆阳磷矿带南部,是近年来华宁地区探获的中型磷矿床。本文章对小箐磷矿床地质特征及矿体厚度、品位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和总结,期望能给华宁地区今后磷矿勘查起到借鉴和推动作用。
1区域地质背景
小箐磷矿区位于扬子准地台西南部的康滇地轴东侧昆明凹陷内,属川滇早寒武世南北成矿带华宁—澄江沉积区的东南部,是一个长期接受震旦纪至中生代沉积的轴缘坳陷区。总体构造以南北向和北北东向为主,区域内元古界、古生界主要为海相化学沉积,滨海相碎屑沉积,中生界、新生界以内陆湖泊、沼泽及河湖相碎屑沉积为主。区内断裂构造较发育,根据区内构造格局、沉积岩相分布、以及各种构造形式的内在联系及其力学结构特征,可归纳为北北东—南南西向(近南北向)、北东—南西向和北西—南东向三组断裂构造形式。
2矿床地质
小箐磷矿区位于青龙街断层与法味—葫芦冲断层之间,褶皱不甚发育。地质构造以近南北向的断裂为主,控制着区内磷矿的总体格局,北西—南东向断裂和北东—南西向断裂规模较小,但对矿体(层)起到切割破坏作用,影响着矿体(层)的完整性、连续性;在矿区南段形成一轴向北东45°的小背斜,矿体分布在背斜两翼。矿区(图1)主要出露地层为:新近系(N)、三叠系上统一平浪组(T3y)、二叠系上统峨嵋山玄武岩组(P3β)、二叠系下统阳新组(P1y)、石炭系下统(C1)、泥盆系中统海口组(D2h)、寒武系下统龙王庙组(∈1l)、寒武系下统沧浪铺组(∈1c)、寒武系下统筇竹寺组(∈1q)、寒武系下统渔户村组(∈1y)、震旦系上统灯影组(Zbdn)等。
图1 小箐磷矿区地质简图 Fig.1 Geological Sketch Map of Xiaoqing P Orefield 1.新近系;2.三叠系上统一平浪组;3.中三叠统;4.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5.二叠系下统阳新组;6.石炭系下统;7.泥盆系中统海口组;8.寒武系下统龙王庙组;9.寒武系下统沧浪铺组;10.寒武系下统筇竹寺组;11.寒武系下统渔户村组第三段;12.寒武系下统渔户村组第二段;13.寒武系下统渔户村组第一段;14.震旦系上统灯影组;15.实测地质界线;16.推测地质界线;17.不整合地质界线;18.正断层;19.逆断层;20.推测断层;21.磷矿体;22.勘探线及编号;23.矿段范围
华宁县小箐磷矿属浅海相沉积的层状磷块岩矿床,矿体赋存于下寒武统渔户村组第三段(∈1y3)中(图2),呈层状产出。产状较稳定,倾向25°~62°,倾角45°~50°。含磷层由一套硅质白云岩、磷块岩、白云岩组成。
图2 小箐磷矿区6号勘探线剖面图 Fig.2 Section of Exploration Line 9 of Xiaoqing P Orefield
小箐磷矿区矿体(层)只有一层,岩性为灰褐色—深灰色薄层状砂屑磷块岩、磷质岩,厚度5.34m~59.39m,品位较高,为区内主含矿层,根据矿石自然类型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主要为薄—中层状砂屑质磷块岩,由灰紫色胶磷矿条带和浅灰色白云质、泥质条带相间组成,半风化、强风化后呈灰色—褐
黄色粉末状、粘土状,胶磷矿成菱形碎块状;下部由于风化程度低则为致密块状砂质白云质磷块岩。地表及浅部以Ⅱ品级矿石为主,Ⅲ品级矿石少量;深部则以Ⅲ品级矿石为主。Ⅱ、Ⅲ品级矿石多分布于矿层顶部,Ⅲ品级矿石多分布于矿层中部和底部。
地表P2O5含量一般较高,多为Ⅲ品级、少量Ⅱ品级矿石,向深部矿体逐渐尖灭,一般而言,在地表及浅地表因半风化或强风化形成的Ⅱ或Ⅲ品级矿石,往下风化程度随深度递增而减弱,P2O5含量亦随之降低而达不到工业品位要求。
矿石矿物主要为胶磷矿,脉石主要为白云岩、石英。矿石的结构有磷质砂屑结构和结晶结构。构造以块状构造和条带(层纹)构造为主。矿石地表风化后原有结构和构造多被破坏,一般呈松散块状及粉末状。
3厚度、品位变化规律
小箐磷矿区自北往南划分为高兴寨—小矣戈恒(北段),小箐—岔河(中段),矣窄—西冲(南段)三个矿段,本文重点对目前工程控制程度高的小箐—岔河矿段(中段)磷矿体厚度及品位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和总结。
通过对各单工程厚度的统计和研究,小箐—岔河矿段各品级磷矿体(层)厚度的总体特征为:Ⅱ-Ⅲ品级矿体最大厚度44.31m,最小厚度为5.42m,平均厚度为16.99m,变化系数为94%,属不稳定型。
由于在单工程揭露中偶尔有个别样品达到Ⅰ品级(P2O5≥30),并且连续性较差,故不单独对Ⅰ品级矿体进行研究,将其合并统计到Ⅱ品级矿体,或Ⅲ品级矿体中进行研究。
(1)地表走向厚度变化
Ⅱ-Ⅲ品级矿体最大厚度为46.41m,最小厚度为11.02m,平均厚度为29.66m。变化系数为39%属稳定型。其中Ⅱ品级矿体最大厚度为16.05m,最小厚度为1.59 m,平均厚度为4.31m。变化系数102%属不稳定型。Ⅲ品级矿体最大厚度为44.05m,最小厚度4.62m,平均厚度为25.34m。变化系数为43%属稳定型。见表1、图3。
表1 小箐磷矿区矿体(层)地表走向厚度变化统计表
图3 小箐磷矿区矿体地表走向厚度变化图 Fig.3 Thickness Variation along Surface Strike of Ore Body in Xiaoqing P Orefield
(2)深部走向厚度变化
深部钻探工程揭露的矿体中无Ⅱ品级矿体,只有少量的Ⅲ品级矿体,并且只有06、04号勘探线深部工程(ZK0601和ZK0401)见矿。Ⅲ品级矿体最大厚度为6.96m,最小厚度为0m,平均厚度为1.77m。变化系数为160%属不稳定型。见表2。
表2 小箐磷矿区矿体(层)深部走向厚度变化统计表
为使选取的剖面具有代表性,既有地表探槽工程又有深部钻探工程,并且地表深部均揭露到矿体,因此主要对04、06号勘探线剖面进行分析研究(图4)。
04、06号勘探线深部工程只揭露到Ⅲ品级矿体,其余各剖面深部均未揭露到矿体。在控制磷矿体(层)斜深上各剖面均为150m,但实际通过深部工程揭露,倾向上Ⅱ-Ⅲ矿体厚度属于稳定—不稳定型。
06号勘探线:Ⅱ-Ⅲ品级矿体平均厚24.87m,变化系数为55%,属稳定型。其中Ⅱ品级矿体只分布于地表,厚度为16.05 m;Ⅲ品级矿体平均厚16.84m,变化系数为68%,属不稳定型。
04号勘探线:Ⅱ-Ⅲ品级矿体平均厚20.19m,变化系数为66%,属稳定型。其中Ⅱ品级矿体只分布于地表,厚度为3.81 m;Ⅲ品级矿体平均厚18.28m,变化系数为62%,属稳定型。
图4 小箐磷矿区矿体厚度沿倾向厚度变化图 Fig.4 Thickness Variation along Dip of Ore Body in Xiaoqing P Orefield
通过对各单工程品位(P2O5、H·P)含量的统计和研究,小箐—岔河矿段各品级磷矿体(层)品位变化总体特征为:Ⅱ-Ⅲ品级单工程P2O5最高含量23.23ω%,最低含量16.27ω%,加权平均含量18.38ω%,算术平均含量18.39ω%,变化系数69%。属稳定型。单工程H.P最高含量53.01%,最低含量17.34%,加权平均含45.91%,算术平均含量41.85%,变化系数75%。属不稳定型(图5)。
图5 中段Ⅱ-Ⅲ品级矿体P 2O 5、H.P含量及变化系数统计表(ω%) Fig.5 P 2O 5,H,P Content and Variation Coefficient of Ore Body of Grade Ⅱ-Ⅲ in middle Block
Ⅱ品级矿体单工程P2O5最高含量29.31ω%,最低含量24.54ω%,加权平均含量26.14ω%,算术平均含量26.25ω%,变化系数149%。属不稳定型。Ⅱ品级矿体单工程H·P最高含量32.88%,最低含量21.95%,加权平均含量28.55%,算术平均含量27.35%,变化系数151%。属不稳定型。
Ⅲ品级矿体单工程P2O5最高含量20.65ω%,最低含量16.27ω%,加权平均含量17.32ω%,算术平均含量17.53ω%,变化系数68%。属较稳定型。Ⅲ品级矿体单工程H·P最高含量53.01%,最低含量17.34%,加权平均含量28.43%,算术平均含量43.96%,变化系数75%。属不稳定型。
(1)浅地表走向上品位变化
Ⅱ-Ⅲ品级单工程P2O5最高含量23.23ω%,最低含量16.46ω%,平均含量18.44ω%,变化系数11%。属稳定型。单工程H·P最高含量52.05%,最低含量36.62%,平均含量47.17%,变化系数12%。属稳定型(图6)。
Ⅱ品级矿体单工程P2O5最高含量29.31ω%,最低含量24.54ω%,平均含量28.55ω%,变化系数90%。属不稳定型。单工程H·P最高含量32.88%,最低含量21.95%,平均含量28.55%,变化系数92%。属不稳定型。
Ⅲ品级矿体单工程P2O5最高含量20.65ω%,最低含量16.46ω%,平均含量17.33ω%,变化系数7%。属稳定型。单工程H·P最高含量53.01%,最低含量43.96%,平均含量50%,变化系数5%。属稳定型。
图6 地表走向Ⅱ-Ⅲ品级P 2O 5、H.P含量及变化系数统计表(ω%) Fig.6 P 2O 5,H,P Content and Variation Coefficient along Surface Strike of Grade Ⅱ-Ⅲ Ore Body
(2)深部走向上品位变化
小箐磷矿区Ⅱ-Ⅲ品级富集与风化关系密切,其主要分布于地表及浅部,整个勘查区共施工13个钻孔,据钻孔资料反映,只有04、06相邻勘探线揭露有Ⅱ-Ⅲ品级矿体,且只达到Ⅲ品级,因此深部走向上Ⅱ-Ⅲ品级和Ⅲ品级矿体P2O5、H·P含量变化特征相同。单工程P2O5最高含量18.15ω%,最低含量16.27ω%,平均含量17.09ω%,变化系数6%。属稳定型;根据两个钻孔的品位变化系数,深部走向上局部属稳定型,但对整个勘查区来说属不稳定型(图7)。
图7 深部走向Ⅱ-Ⅲ品级P 2O 5、H.P含量及变化系数统计表(ω%) Fig.7 P 2O 5,H,P Content and Variation Coefficient along Deep Strike of Grade Ⅱ-Ⅲ Ore Body
(3)品位含量沿倾向变化规律
据钻孔资料反映,小箐—岔河矿段04、06相邻勘探线深部工程揭露有Ⅱ-Ⅲ品级矿体,且钻孔内的矿体品位只到达Ⅲ品级,由此可得出Ⅱ品级矿体沿倾向上变化较大,属不稳定型。对于06、04线上的单工程来说Ⅱ-Ⅲ品级矿体品位沿倾向变化属稳定型,但对整个勘查区Ⅱ-Ⅲ品级矿体品位沿倾向变化属不稳定型。见图8。
06线:Ⅱ-Ⅲ品级单工程P2O5平均含量20.25ω%,变化系数6%,属稳定型。单工程H·P平均含量37.36%,变化系数40%,属稳定型。Ⅲ品级矿体单工程P2O5平均含量17.37ω%,变化系数3%,属稳定型。单工程H·P平均含量43.20%,变化系数47%,属较稳定型。
04线:Ⅱ-Ⅲ品级单工程P2O5平均含量18.31ω%,变化系数7%,属稳定型。单工程H·P平均含量40.93%,变化系数36%,属较稳定型。Ⅲ品级矿体单工程P2O5平均含量17.54ω%,变化系数5%,属稳定型。单工程H·P平均含量42.87%,变化系数38%,属较稳定型。
图8 沿倾向Ⅱ-Ⅲ品级P 2O 5、H.P含量及变化系数统计表(ω%) Fig.8 P 2O 5,H,P Content and Variation Coefficient along Dip of Grade Ⅱ-Ⅲ Ore Body
4结论
通过上述磷矿体(层)在地表和深部走向及倾向上的厚度变化及P2O5、H.P含量沿地表及深部走向的变化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将区内磷矿体(层)的厚度变化及P2O5、H.P含量的变化规律总结如下:
(1)走向方向,从北往南矿体(层)沿地表出露相对较为稳定,但矿体厚度总体不稳定,变化显著,只有中段矿体厚度总体相对较为稳定,变化不显著。
(2)倾向方向,由地表到深部,含矿层及Ⅱ-Ⅲ品级矿体总体厚度不稳定。其中Ⅱ、Ⅲ品级矿体主要分布在地表,由于风化条件的差异,向深部风化程度减弱而渐变为Ⅲ、Ⅳ(低品位矿)品级矿体。
(3)小箐—岔河矿段矿体走向长2km,倾向控制斜长150m~200m。Ⅱ-Ⅲ品级矿体厚度变化相对较小,且矿化相对较为均匀,由地表向深部矿体呈尖灭趋势。
(4)Ⅱ、Ⅲ品级矿体主要分布在地表,其中Ⅲ品级矿体在深部也有分布,Ⅱ品级矿体在深部无分布。
(5)中段矿体沿地表走向Ⅱ-Ⅲ品级P2O5、H·P含量变化较均匀,属稳定型,其中Ⅱ品级矿体P2O5,H·P含量变化不均匀,属不稳定型;从各组数据及变化曲线图上较明显反映出P2O5含量与H.P含量主要成反相关关系。
(6)沿倾向从地表到深部Ⅱ-Ⅲ品级矿体P2O5、H·P含量显著降低,到深部就没有了Ⅱ品级矿体,只有Ⅲ品级矿体并且Ⅲ品级矿体P2O5含量较小。
参考文献
[1]陈武等.矿物学导论[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5.
[2]袁见齐等.矿床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5.
[3]云南省地质矿产局.1∶20万玉溪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R].1984.
[4]云南省有色地质局三○六队.云南省华宁县小箐磷矿区详查报告[R].2014.
THE ORE BED THICKNESS AND GRADE VARIATION
RULE OF XIAOQING P DEPOSIT IN HUANING,YUNNAN
DUAN Wei,XIANG Ming-rong,TU Xian-gang
(GeologicalTeam306,YunnanBureauofNonferrousGeology,Kunming650216)
Abstract:The ore body is in Lower Cambrian Yuhucun Formation Member 3(∈1y3).The orefield can be divided into N,S and middle 3 blocks(8 ore bodies).In this paper,we focus on the study of thickness and grade variation of middle P ore body.In the space,the thickness of ore body of grade Ⅱ-Ⅲ in middle block is stable,the ore body of different grade changes in thickness along the dip.The ore of grade Ⅱ mainly concentrates on surface and shallow level.In deep level,it changes to ore of grade Ⅲ or Ⅳ following the decrease of weathering degree,ie,the orebody grade decreases following the increase of depth.
Key Words:Sedimentary sliceous phosphorite;Variation Rule of Thickness and Grade;Xiaoqing,Huaning,Yun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