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的APEC第23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指出,新的区域自由贸易安排不断涌现,引发大家对碎片化倾向的种种担忧。推进亚太区域一体化,需要各方在推进区域贸易协定过程中,增强开放性和包容性,避免碎片化倾向。
10月初,TPP终于达成协定,并送交12个成员国立法机关审议。在TPP的刺激下,中日韩自贸区和被称为“亚洲版TPP”的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都加速谈判,在日前的东亚峰会上,RCEP取得实质性突破,签署领导人联合声明,力争2016年结束谈判,而这个谈判结束时间点已经比原计划推后了 1年。
11月22日的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RCEP谈判被注入新的动力。当天上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出席RCEP领导人联合声明发布仪式。东盟10国以及韩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领导人共同出席,力争在2016年结束谈判。
事实上,亚洲区域一体化的进程是全球最为复杂的。一直以来,亚洲面临着一个矛盾现象,即双边自贸协定数量在全球最多,却缺乏统一的自贸安排。虽然各方研究都承认亚洲区域一体化带来的效益最大,但由于各国在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甚至历史认知上的巨大差异而难以实现。
“RCEP就是为适应这种差异性而设计的。”在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李向阳看来,RCEP更多地尊重各国的利益诉求,适应了亚洲发展的实际情况。
作为亚洲区域一体化的关键一步,2013年5月启动的RCEP谈判被寄予厚望。RCEP是当前亚洲地区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成员国人口约占全球人口50%,国内生产总值、贸易额和吸引外资接近全球1/3。目前,RCEP已举行10轮谈判和4次经贸部长会议。11月初,曾陷入僵局的中日韩自贸区谈判融冰复苏。中日韩作为RCEP谈判中的三大重要经济体,其合作将成为撬动RCEP“大棋局”的关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