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振兴或需融入远东寒带地区发展

2016-01-07 12:12本刊采编部
航运交易公报 2015年48期
关键词:东北地区东北改革开放

本刊采编部

有多重政策落在“振兴东北”这个议题上,公众几乎不假思索地相信:振兴政策对于东北地区的关注,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经济增速令人担忧。其实,在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甚至全球经济都在挣扎。东北地区经济只是未能独善其身而已。

令人担忧的恰恰不仅仅是经济层面的状况。一方面,整个东北地区传统的社区治理结构正在消解;另一方面,与之相表里,东北地区在文化上正成为“农村”的代名词,丰富的寒带都市生活的文化内涵也在消解。

发生以上现象的原因,首先是由于这几年经济的衰退,更重要的是由于主导改革开放的经济模式是紧紧地与暖温带、亚热带生活方式结合在一起的。从文化上来说,东北地区是暖温带亚热带经济文化对寒带经济文化“压制”的样本。有一段时期,东北地区成功地以全国为市场;改革开放,全国以全球为市场,而东北地区失去了全国市场。在寻找全球市场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准确的市场定位,东北地区以同样的方式跟着全国其实是南方各地一起打拼,必然与“三个圈”(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不能比。因为,全球化时代经济分工发展地区的基本特征:一是温暖湿润,二是沿海沿江,三是综合成本低廉,四是紧邻远洋干线。惟其如此,地区的成本优势才能保持到终端市场,东北地区恰恰不具备其中的大部分。从这个角度看,东北地区不另避蹊径,是难以取得如南方一样的成功的。

在东北振兴的诸多规划中,地区中心无疑在南迁。不能说这是错的,毕竟这是现代经济布局的惯常手段。但是,这也只是东北地区在“现在”经济格局下的补救措施。从根本上讲,再暖再近也比不过“三个圈”,甚至比不过有长江和海铁联运的中部地区和部分西部地区。

不妨换个视角看东北。一个地区如果不能从它的历史中带出一点什么来,那么一定是没有前途的。上海、广州都是因为它的复杂过往而在改革开放中成为排头兵。而由于地缘政治的因素,或许也是由于人们认识上的缺陷,东北地区没有从它复杂的历史中走出一条现代的路来。从历史到冷战,再到热点,这里其实是一块被小心翼翼“呵护”的地区。从某种意义上讲,在一些年代里,这个地区的重要性和自身特性是被刻意降低了。现在情况正在发生转变,这个地区的重要性如果不被充分释放出来,对于国家和地区的稳定会带来不可想象的困扰;但是,当重要性被一再提起,人们发现东北地区的自身特性却被忽视了。

历史上,哈尔滨被称为东方“莫斯科”,这带有殖民时代的印记,但是仍然不能否认它作为地区的经济金融生活中心的地位。现在的东北地区可能需要有这样跨国的区域中心的概念和措施,这个区域包括俄罗斯远东、朝鲜、韩国、蒙古、日本的北方在内的东北亚的极寒地区,这个地区有自己的“内海”——日本海。在寒带地区人们需要新的财富中心,东北只有担负起区域经济角色才可能实现振兴的使命。

猜你喜欢
东北地区东北改革开放
东北地区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的重要意义与主要举措
MADE IN CHINA
Make ’Em Laugh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大东北的春节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