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中小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2016-01-06 14:46斯巴格纳苏智欣王俊烽
世界教育信息 2015年14期
关键词:创造力课堂教师

[美]斯巴格纳+苏智欣+王俊烽

编者按:2014年10月14日,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艾斯纳教育学院院长斯巴格纳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做了《美国中小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的演讲。演讲中,斯巴格纳表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要认识到知识深度的重要性、要有开放型思维、要注重学生对各种思维体系的重新组织、要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此外,斯巴格纳还分享了美国学校检验课堂教学创造力的标准,并指出了有创造力教师的五种习惯。本刊经斯巴格纳院长授权刊登此次演讲,以飨读者。

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艾斯纳教育学院的院长。这是我第一次访问中国。今天,我很荣幸和大家分享我的演讲,题目是《美国中小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我此次中国之行参观的第一所学校是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以下简称人大附小)。在全面观摩了学校令人羡慕的硬件设施和富有创新性的教学演示之后,我和三年级的学生进行了交流。这些小学生提出了很多有趣的问题,其中一个是“在中国,你不喜欢的事情是什么?”我回答:“这是我第一次来中国,没有什么不喜欢的。”又有位同学追问,“那你喜欢这儿的雾霾吗?”

我来自洛杉矶。20多年以前,洛杉矶也饱受雾霾的困扰。我认为,人们既然能够制造出像雾霾这样的难题,就能够想办法解决它。现在,洛杉矶的空气就比较清新。

我已在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任教23年,与我的同事、美籍华裔学者苏智欣教授共事了23年。在过去的这些年里,我和苏教授一直希望在我们学院建立一个比较教育研究中心。 我们此次来访的目的是学习中国学校教育的先进经验,与姐妹大学开展交流与合作,为比较教育研究中心的建立奠定基础。

目前,美国政界和教育界对中国上海学生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测试中所取得的成绩大为吃惊——上海学生在数学、科学和阅读领域均排名世界第一,而美国学生在该测试中所取得的成绩多次位于经合组织(OECD)发布的平均水平之下。中国在这方面的出色成绩让美国同行觉得应该积极和虚心地向中国学校学习。我认为,未来中国的教育将对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例如,美国和其他一些国家正在学习中国和其他拥有高质量基础教育的国家的经验,向标准化考试的方向转变。当然,我们也注意到许多中国教育工作者希望减轻统一标准和考试对学生的压力。因此,比较我们过去的经验和教训,互相学习是很有必要的。

虽然中国上海的学生在PISA测试中的数学、科学和阅读成绩均排名第一,但在问题解决能力方面,其表现并不如其他国家的学生。美国学生的阅读和数学成绩虽然不如中国学生,但是他们在问题解决能力方面优于中国学生。在我看来,这是因为美国教育侧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造力不是一夜之间就能培养出来的,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在参观人大附小的时候,我看到了很多富有创造性的教学实践。我们的校友魏稹老师还为学生开设了创新课。由此可见,中国的教育已经出现了培养创造力的种子,目前面临的问题可能是如何把培养创造力的种子播撒在更广阔的土地上。

一、从四方面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主要强调原创性和高质量,最突出的特点是学生能够将一些原有的东西用创新的方式进行重新组合。我们只有对创造力有一个比较清晰的定义,才能通过课程、学校架构、师资建设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我特别想了解一下在座的教育领域的专业人士对创造力是如何定义的。希望大家在我发表演讲的过程中,想一想你对创造力是如何定义的。讲座结束后,大家再重新思考一下你对创造力的定义是不是有了一些新的想法。苏智欣教授根据相关文献指出,中国学者对创造力的定义分别是创新、观察、反思、灵活性、想像力、智力、自信、好奇心等。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希望大家能够思考自己所从事的教学工作是否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我看来,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第一,要认识到知识深度的重要性。要想做到知识的升华,可能需要穷尽一生的努力去学好知识。可惜的是,美国的教师并未找到合适的深度传播知识的方式,美国的教育也存在许多弊病。美国教师更多在广度上向学生教授知识,在深度上有所欠缺。同时,有些美国教师认为在课程深度上做文章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第二,要有开放型思维,并乐于接受这样的观念。我们学院有一位洛杉矶地区最优秀的数学教师,他有一次看到读中学的女儿做的数学题时,对女儿说不应该用那种方式去解决问题。结果,女儿嚎啕大哭,原因是她如果不那样做的话,她的授课教师就会生气。这向我们揭示了一个道理: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在信息社会,人们通常从不同渠道搜索信息、解决问题。信息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教材,二是网络。对此,教师应通过不同的信息来源让学生寻找信息、分析信息,并在此基础上用全新的方法得出自己的结论,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第三,要注重对各种思想体系的重新组织,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评估,找出新的、有益的解决方法。要培养出色的艺术家,就要让学习者观摩不同的作品。只有给予他们学习不同作品的机会,才能使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风格,成为艺术领域的大师。教育领域也一样,我们应该让学生接触各领域的专家,并在此基础上学会创新。

第四,要勇于尝试,即使犯错也没有关系。犯错不是展示自己的弱点。很多时候,人们的成功来自于之前犯下的错误。苹果公司联合创办人史蒂夫·乔布斯就是在犯了很多次错误之后才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曾有一名学生对教师说他憎恨自己犯错,因为犯错会使他不完美。该教师回答,犯错是没有关系的,一味地追求完美会给自身带来很大的压力。中美文化对于犯错有不同的理解,我认为,中美之间可以就犯错问题进行更深入的交流。

中国文化中有“失败是成功之母”“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以成败论英雄”的说法,但也有“成者王,败者寇”的说法。在参观人大附小的时候,我观察到,在课堂中学生会彼此质疑、提问。然而,他们的这些行为并没有得到教师的反馈,从而无法认识到哪些地方是错误的。此外,我在人大附小的走廊宣传栏里看到了学校校长的一些观点,如不要评判学生。这可能也是人大附小的一种理念。

二、美国学校检验创造力的标准

下面我向大家展示一张关于创造力的解析表(见表1)。

我们可以根据表1来检验和判断课堂教学是否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该表的左边一列列举了各种思想和信息的来源和表现形式,右边四列则描述了学生以不同程度的创造力做事可以达到的不同效果,包括模仿着做事、按部就班地做事、有创造力地做事和很有创造力地做事。各位教师可以根据表中列举的指标来检验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是否具有创造性,以及创造性程度如何。

2012年度美国最佳教师获得者丽贝卡(Rebecca)是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艾斯纳教育学院培养出来的一名教师。如果按照上述表格考核的话,她的课堂是非常具有创造性的。我参观过人大附小魏稹老师的课堂,很有创意并富有朝气,完全可以与丽贝卡老师的课堂媲美。丽贝卡的丈夫是好莱坞的导演,因此,她经常将各种影视资料创造性地运用在她的课堂教学中,而不是按课本教学。

英国知名人士肯·罗宾逊(Ken Robinson)在TED上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演讲——《学校是如何扼杀创造力的》,美国很多教育工作者都看过或听过这个演讲视频。如果在座的有人没有听过,我建议一定要去看一下这个视频,以更好地了解学校可以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反过来又是怎么扼杀学生的创造力的。

罗宾逊在演讲中提到非常重要的两点:一是帮助孩子做好犯错的思想准备,二是使其认识到失败是成功之母。让孩子做好犯错的准备,并不是让孩子就同一件事情反复犯错,而是让孩子在犯错的过程中吸取教训,为成功做好准备。

我们可以走进一间教室去判断那里的教师是否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例如,课堂中桌椅的安排会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产生不同的影响。在许多大学和中小学课堂里,教师通常在教室的正前方,甚至高出的平台上讲课,学生在教师的正面一排一排整齐地坐着听讲。这样的位置安排就不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和讨论,难以发展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力。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课堂活动调整桌椅。我在人大附小看到了多种课堂桌椅的排列组合,有数学和语文课堂上的传统、整齐的桌椅排列方式,也有音乐、美术、科学课堂上的开放式和有利于小组活动的排列方式。灵活的课堂安排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见图1)。

下面,我们看一下布鲁纳的求知行为图(见图2)。

在美国,很多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会用到这个图。左边的旧图是布鲁纳最早提出的模式,而右边的新图是布鲁纳的学生和继承人根据现代学习的需要进一步发展的。大家可以对比两图之间的差异。对照右边的图,我们可以检验一下自己的教学侧重于从哪些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现在,美国正在推行《州共同核心标准》(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教育改革家们希望通过这套新型的课程标准,鼓励教师在高级认知层面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但是,美国仍有很大一部分教师的教学仍然停留在训练学生记忆力的层面。要真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的教学必须达到培养学生更高级的认知的层面,引导学生把不同来源的信息进行重组,设计新的解决方案,提高创造力。

三、有创造力教师的五种习惯

一位叫作桑德斯的教授对田纳西州2000多名出色的教师进行研究后发现,这些教师无论教什么样的学生,都能提高学生的成绩,培养出具有创造力的学生。他对这些教师进行了5~10年的研究,发现这些教师具有以下五种习惯。

一是拥有好奇心。好奇心是学习和创造的基石。为了培养学生的习惯并为学生树立榜样,教师必须亲自挑战那些阻碍好奇心发展的传统观念,打破影响创造力的僵化思想,建立开放型的思维方式。

二是具备重新组合信息的能力。有创造力的教师通常能够复制、重组、改造现有的信息,并以崭新和有创意的方式去学习和传授这些信息。他们可以建立强大的人脉网络关系和社会化的学习机制。

三是拥有自己的归属团组,懂得通过团队合作共同学习或解决问题。创新思想的实现需要团队的支持。

四是明白在犯错中可以向前迈进的道理。敢于向前、不畏犯错是有创造力的人的一大特征。犯错可以使人进步。他们会享受这一改错和进步的过程。

五是拥有反思的习惯。从个人角度看,他们能够持续性地反思和保持开放的心态,并向自己现有的观念挑战。从团体角度看,他们能够在互相信任和支持的基础上携手共进,反思共享,走向培养创造力的理想境界。

有创造力的教师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的呢?对此,研究PISA的学者指出,学生在课堂里学习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反思解决问题的策略。当教师让学生描述他们解决问题的步骤时,就是在培养学生的大认知能力(Metacognitive Reflection),进而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通用能力和创造力。

中国和美国都有很多具有创造力的优秀教师,比如魏稹和丽贝卡。此外,中国学者还发现,有创造力的教师喜爱观察、心态开放、应变灵活、敢于创新、有批判性思维等。他们善于提出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自我表达和分享思想,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还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调整课程,利用多媒体教学,鼓励学生互动,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

目前,美国一些师范教育院校与当地企业合作,建立起师范生、教授和企业人士的合作团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模式来培养未来教师的创造力。还有一些师范院校使用教学技术来丰富师范生的教学模式和实习经验,以培养更有创新能力的教师。我们相信,中美教育工作者不断交流经验,相互学习和借鉴,一定能培养出更多富有创造力的教师和学生。

参考文献:

[1]Brookhart, S. M. How to Create and Use Rubrics for Formative Assessment and Grading[M]. Alexandria, VA: ASCD, 2013.

[2]Cheung, R.. Teaching for Creativity: Examining the Beliefs of Early Childhood Teachers and Their Influence on Teaching Practices[J]. Australasian Journal Of Early Childhood,2012,37(3):43-51.

[3]Hui,A. N.,Lau, S..Formulation of Policy and Strategy in Developing Analysis[J].Journal of Creative Behavior,2010,44(4):215-235.

[4]OECD.2012 PISA Results in Focus: What 15-year-olds Know and What They Can Do with What They Know[R]. OECD Database.2014.

[5]Paine, S.,Schleicher, A..What the U.S. Can Learn from the Worlds Most Successful Education Reform Efforts[R].McGraw-Hill Research Foundation,2011.

[6]Sahlberg, Pasi. Finnish Lessons[M].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2011: 70-95.

[7]Thomas, T.,Herring, M., Redmond, P., Smaldino, S..Leading Change and Innovation in Teacher Preparation: A Blueprint for Developing TPACK Ready Teacher Candidates. Tech Trends: Linking Research & Practice To Improve Learning[J].Springer,2013,57(5):55-63.

[8]Wang,L.L.. Creative Teaching and Students Development in Colleges[EB/OL].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xcj-l201106370.aspx,2011.

[9]West, R., Williams, G., Williams, D..Improving 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Creative Communities Through Effective Group Evaluation[J]. 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2013,7(2):01-42.

[10]Yue, X.D..Understanding Creativity and Creative People in Chinese Society[J].Psychology Journal,2001,33(2):148-154.

编辑 朱婷婷 校对 吴婷

猜你喜欢
创造力课堂教师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欢乐的课堂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这才叫指尖上的智慧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写字大课堂